第97頁
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昶有個寵臣名叫王昭遠,“惠黠陰柔”,自小就伺侯孟昶,兩人一起長大,深受孟昶親狎。後來,權高位重的朝廷樞密使一職缺空,孟昶竟讓王昭遠補缺,事無大小,一以委之。國庫全帛財物,任其所取,從不過問。
如果王昭遠僅僅是個智識庸下的寵臣,也不會惹出太多事端,偏偏這小子平素還好讀兵書,裝模作樣,處處以諸葛亮自詡。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知道他的“誌向”,乘間拍馬屁獻計:“王公您素無勳業,一下子就擔當樞密使的要職,應該建立大功以塞眾人之口,可以約定漢主(北漢),我們一起出兵夾擊,使中原表裏受敵,能盡得關右之地。”王昭遠大喜,稟明孟昶,獲得同意,便派了三個使臣帶著蠟丸帛書去和北漢密約。不斷,三個使臣中有一個叫越彥韜的,偷偷帶著蠟書逃往宋國,把秘書獻給宋太祖趙匡胤。
立國不久的趙匡胤正愁攻討蜀國無名,得趙彥起獻書後大笑,“吾西討有名矣!”962年11月,宋太祖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主師,率兵騎六路大軍分路進討,同時,他又下命在汴梁的右掖門為蜀主孟昶修建宅邸,待其歸降,顯示伐蜀的必克之心。
此時的孟昶仍沉浸在溫柔鄉裏,自忖外麵有王昭遠這個“諸葛亮”鎮撫,大可安枕無憂。聽說宋兵來伐,孟昶派大臣李昊“歡送”王昭遠出兵迎敵。王昭遠手執鐵如意,一派儒將派頭,左右前後指揮,看上去很像摸修樣。酒至半酣,王昭遠對李昊講:“我此行出軍,不僅僅是抵禦敵兵,而是想率領這兩、三萬虎狼之師一直前進,奪取中原,易如反掌!”
“諸葛亮”出發後,孟昶又派他的太子孟玄喆率數萬兵守劍門。大軍出發之際,這位太子爺用豪華的繡輦抬著他好幾個愛姬隨行,並攜帶了大批樂師和樂器,“蜀人見者皆竊笑”。隨行大軍也儀甲燦爛,“旗幟悉用文繡,綢其扛以錦”,很像是一隻演戲的大部隊。
孟昶渾然不知災禍將至,做了近三十年太平天子,總以為天佑神庇,加之蜀道險遠,定能使宋師無功而返。蜀中清夜之時,與美人花蕊夫人雲雨一度,孟昶慡得可以,作《玉樓春》一首以感懷:“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廉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情景交融,香艷撩人,意境深遠。
這邊後蜀末主正在溫柔鄉中,那邊宋軍節節進取。王全斌等人連取興州等地,一路深入,並修治被蜀軍燒掉的棧道,直取天險大漫天寨。王昭遠來迎擊,三戰三敗,狂跑至利州,宋軍追至。沒辦法,他又繼續狂逃,退保劍門,依恃天險拒守。宋軍從來蘇小路急行軍,忽然出現在蜀軍身後,雙方猝然交戰,王昭遠驚懼交加,癱倒胡床上不能起身。劍門失陷,王昭遠“免胄棄甲而逃”,沒多久在東川被宋軍抓獲,“諸葛亮”變成“豬狗浪”。
後蜀太子孟元喆一路上笑語喧喧,遊山玩水。忽然劍門敗訊傳來,嚇得他和幾個隨從“棄軍西奔”,逃歸成都。
至此,孟昶才如夢方醒,知道宋軍已兵臨城下。惶駭之間,他忙問左右退敵之策。良久,才有一個老將出主意:“東兵(宋軍)遠來,勢不能久,請聚兵堅守以敵之”。
孟昶思忖半晌,嘆息道:“吾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不能為吾東向發一矢。現在要拒守孤城,誰能會賣命呢!”
“德高望重”的蜀國司空李昊勸孟昶“封府庫請降”,無奈之下,孟昶隻能聽從,命李昊替自己起糙降表。前蜀王衍滅亡時,降書也是這位李大人所為,因此,有人連夜在李昊大門上寫了幾個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四十一年之後,李昊文思不減當年,他攔擻著精神,筆走龍蛇,依仿孟昶的語氣,在降表中寫道:
“臣用三皇禦宇,萬邦歸有道之君;五帝垂衣,六合順無為之化。其或未知歷數,猶味存亡,至興天討之師,實懼霆臨之罪。敬祈英睿,俯聽哀鳴。
伏念生自並門,長於蜀地,幸以先君之基構,得從幼歲以纂承;隻知四序以推遷,不識三天之改卜。幼年接位,不識大勢;皇帝明光出震,盛德居幹,聲教被於退荒,度澤流於中外。當凝旒玉殿之始,缺以小事大之儀。
蓋蜀地居偏僻,阻隔徽猷,已慚先見之明,因有後時之責。今則皇威赫怒,聖路風行;幹戈所指而無前,鼙鼓才臨而自潰。山河郡縣,半入於提封;將卒倉儲,盡歸於圖籍。
但念臣中外二百餘口,慈母七十餘年,日承訓撫之恩,粗效孝愛之道,實願克終甘旨,冀保衰齡;其次則期子孫之團圓,守血食之祭祀。伏包容之若地。蓋之如天,特軫仁慈,以寬危辱。臣輒敢征其故實,上瀆震聰:竊念劉禪有“安樂”之封,叔寶有“長城”之號。背思歸款,得獲生全,顧眇昧之餘魂,得保全而為幸,庶使先君陵廟,不為樵採之場;老母庭除,且有問安之便。見今保全府庫,巡遏軍城,不使毀傷,終期照臨。車書混其文軌,正朔術於靈台,敢布腹心,恭諾。”
果真是寫“降書”的大家,把孟昶的恭順、惶恐、求生之情寫得活靈活現,並以劉禪和陳叔寶自比,以求宋太祖能保全“微命”。
王全斌大軍至成都升仙橋,孟昶備齊亡國之禮,跪於軍門上降表。自宋軍發兵汴京,到孟昶歸降,總共才六十六天。宋朝共得四十六州,二百四十縣,五十三萬四千戶。後蜀亡。
963年7日,孟昶家族至汴京,於明德門外素服待罪。宋太祖下詔釋罪,賜孟昶冠帶、襲衣,並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秦國公。七天後,這位蜀降王就暴卒於家,估計是大英雄宋太祖知曉孟昶年青時勇毅英果,恐為後患,派人毒酒毒藥什麽的暗害了他。
孟昶忘國之君,怯懦不能死社稷,這也是文人皇帝的通病。王衍、李煜、趙佶等皆是如此。錦繡陣裏,玉臂交繞,淺斛低唱,銷解了帝王應有的一腔英氣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邁情懷。為了保全蟻命,數十萬精甲利矛大軍放下武器,束手就縛。千裏迢迢押護之下,如果象劉禪和陳叔寶那樣能安享後半生,也不失富貴榮華的遺夢。然而,遙遙路途之苦還未盡消,隻七天就被一瓶毒酒或一條白帛送回地府,倘知如此,孟昶還不如當初於內宮舉劍自裁,既可保全一城生靈,又可免去亡國獻俘之羞。話雖如此,“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讓一個享受了三十年奢華生活的文人帝王一逞英傑之烈,絕非我們臆想的那麽容易。
孟昶亡國,沒有什麽新鮮出奇之處。而其寵姬花蕊夫人,逸史筆記中多有記載。
花蕊夫人姓費,青城人,不僅相貌清麗,且善作宮詞。孟昶死後,宋太祖召花蕊夫人入宮。此前太祖早已聞知花蕊夫人有才名,命其作詩。這國亡國靚女隨口成誦,賦《國亡》詩一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越匡胤品玩久之,心中大悅。這花蕊夫人也是冰雪聰明,一方麵“妾在深宮哪得知”擺脫了女色亡國的嫌疑;一方麵“十四萬人齊解甲”,而宋兵才五、六萬兵,反襯出了大宋天朝的氣運正隆,以少勝多。難怪宋太祖大悅,忙擁著這位有才有貌的絕色佳人同赴巫襄,想來定別有一番滋味。
如果王昭遠僅僅是個智識庸下的寵臣,也不會惹出太多事端,偏偏這小子平素還好讀兵書,裝模作樣,處處以諸葛亮自詡。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知道他的“誌向”,乘間拍馬屁獻計:“王公您素無勳業,一下子就擔當樞密使的要職,應該建立大功以塞眾人之口,可以約定漢主(北漢),我們一起出兵夾擊,使中原表裏受敵,能盡得關右之地。”王昭遠大喜,稟明孟昶,獲得同意,便派了三個使臣帶著蠟丸帛書去和北漢密約。不斷,三個使臣中有一個叫越彥韜的,偷偷帶著蠟書逃往宋國,把秘書獻給宋太祖趙匡胤。
立國不久的趙匡胤正愁攻討蜀國無名,得趙彥起獻書後大笑,“吾西討有名矣!”962年11月,宋太祖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主師,率兵騎六路大軍分路進討,同時,他又下命在汴梁的右掖門為蜀主孟昶修建宅邸,待其歸降,顯示伐蜀的必克之心。
此時的孟昶仍沉浸在溫柔鄉裏,自忖外麵有王昭遠這個“諸葛亮”鎮撫,大可安枕無憂。聽說宋兵來伐,孟昶派大臣李昊“歡送”王昭遠出兵迎敵。王昭遠手執鐵如意,一派儒將派頭,左右前後指揮,看上去很像摸修樣。酒至半酣,王昭遠對李昊講:“我此行出軍,不僅僅是抵禦敵兵,而是想率領這兩、三萬虎狼之師一直前進,奪取中原,易如反掌!”
“諸葛亮”出發後,孟昶又派他的太子孟玄喆率數萬兵守劍門。大軍出發之際,這位太子爺用豪華的繡輦抬著他好幾個愛姬隨行,並攜帶了大批樂師和樂器,“蜀人見者皆竊笑”。隨行大軍也儀甲燦爛,“旗幟悉用文繡,綢其扛以錦”,很像是一隻演戲的大部隊。
孟昶渾然不知災禍將至,做了近三十年太平天子,總以為天佑神庇,加之蜀道險遠,定能使宋師無功而返。蜀中清夜之時,與美人花蕊夫人雲雨一度,孟昶慡得可以,作《玉樓春》一首以感懷:“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廉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情景交融,香艷撩人,意境深遠。
這邊後蜀末主正在溫柔鄉中,那邊宋軍節節進取。王全斌等人連取興州等地,一路深入,並修治被蜀軍燒掉的棧道,直取天險大漫天寨。王昭遠來迎擊,三戰三敗,狂跑至利州,宋軍追至。沒辦法,他又繼續狂逃,退保劍門,依恃天險拒守。宋軍從來蘇小路急行軍,忽然出現在蜀軍身後,雙方猝然交戰,王昭遠驚懼交加,癱倒胡床上不能起身。劍門失陷,王昭遠“免胄棄甲而逃”,沒多久在東川被宋軍抓獲,“諸葛亮”變成“豬狗浪”。
後蜀太子孟元喆一路上笑語喧喧,遊山玩水。忽然劍門敗訊傳來,嚇得他和幾個隨從“棄軍西奔”,逃歸成都。
至此,孟昶才如夢方醒,知道宋軍已兵臨城下。惶駭之間,他忙問左右退敵之策。良久,才有一個老將出主意:“東兵(宋軍)遠來,勢不能久,請聚兵堅守以敵之”。
孟昶思忖半晌,嘆息道:“吾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不能為吾東向發一矢。現在要拒守孤城,誰能會賣命呢!”
“德高望重”的蜀國司空李昊勸孟昶“封府庫請降”,無奈之下,孟昶隻能聽從,命李昊替自己起糙降表。前蜀王衍滅亡時,降書也是這位李大人所為,因此,有人連夜在李昊大門上寫了幾個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四十一年之後,李昊文思不減當年,他攔擻著精神,筆走龍蛇,依仿孟昶的語氣,在降表中寫道:
“臣用三皇禦宇,萬邦歸有道之君;五帝垂衣,六合順無為之化。其或未知歷數,猶味存亡,至興天討之師,實懼霆臨之罪。敬祈英睿,俯聽哀鳴。
伏念生自並門,長於蜀地,幸以先君之基構,得從幼歲以纂承;隻知四序以推遷,不識三天之改卜。幼年接位,不識大勢;皇帝明光出震,盛德居幹,聲教被於退荒,度澤流於中外。當凝旒玉殿之始,缺以小事大之儀。
蓋蜀地居偏僻,阻隔徽猷,已慚先見之明,因有後時之責。今則皇威赫怒,聖路風行;幹戈所指而無前,鼙鼓才臨而自潰。山河郡縣,半入於提封;將卒倉儲,盡歸於圖籍。
但念臣中外二百餘口,慈母七十餘年,日承訓撫之恩,粗效孝愛之道,實願克終甘旨,冀保衰齡;其次則期子孫之團圓,守血食之祭祀。伏包容之若地。蓋之如天,特軫仁慈,以寬危辱。臣輒敢征其故實,上瀆震聰:竊念劉禪有“安樂”之封,叔寶有“長城”之號。背思歸款,得獲生全,顧眇昧之餘魂,得保全而為幸,庶使先君陵廟,不為樵採之場;老母庭除,且有問安之便。見今保全府庫,巡遏軍城,不使毀傷,終期照臨。車書混其文軌,正朔術於靈台,敢布腹心,恭諾。”
果真是寫“降書”的大家,把孟昶的恭順、惶恐、求生之情寫得活靈活現,並以劉禪和陳叔寶自比,以求宋太祖能保全“微命”。
王全斌大軍至成都升仙橋,孟昶備齊亡國之禮,跪於軍門上降表。自宋軍發兵汴京,到孟昶歸降,總共才六十六天。宋朝共得四十六州,二百四十縣,五十三萬四千戶。後蜀亡。
963年7日,孟昶家族至汴京,於明德門外素服待罪。宋太祖下詔釋罪,賜孟昶冠帶、襲衣,並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秦國公。七天後,這位蜀降王就暴卒於家,估計是大英雄宋太祖知曉孟昶年青時勇毅英果,恐為後患,派人毒酒毒藥什麽的暗害了他。
孟昶忘國之君,怯懦不能死社稷,這也是文人皇帝的通病。王衍、李煜、趙佶等皆是如此。錦繡陣裏,玉臂交繞,淺斛低唱,銷解了帝王應有的一腔英氣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邁情懷。為了保全蟻命,數十萬精甲利矛大軍放下武器,束手就縛。千裏迢迢押護之下,如果象劉禪和陳叔寶那樣能安享後半生,也不失富貴榮華的遺夢。然而,遙遙路途之苦還未盡消,隻七天就被一瓶毒酒或一條白帛送回地府,倘知如此,孟昶還不如當初於內宮舉劍自裁,既可保全一城生靈,又可免去亡國獻俘之羞。話雖如此,“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讓一個享受了三十年奢華生活的文人帝王一逞英傑之烈,絕非我們臆想的那麽容易。
孟昶亡國,沒有什麽新鮮出奇之處。而其寵姬花蕊夫人,逸史筆記中多有記載。
花蕊夫人姓費,青城人,不僅相貌清麗,且善作宮詞。孟昶死後,宋太祖召花蕊夫人入宮。此前太祖早已聞知花蕊夫人有才名,命其作詩。這國亡國靚女隨口成誦,賦《國亡》詩一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越匡胤品玩久之,心中大悅。這花蕊夫人也是冰雪聰明,一方麵“妾在深宮哪得知”擺脫了女色亡國的嫌疑;一方麵“十四萬人齊解甲”,而宋兵才五、六萬兵,反襯出了大宋天朝的氣運正隆,以少勝多。難怪宋太祖大悅,忙擁著這位有才有貌的絕色佳人同赴巫襄,想來定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