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文二年5月,李景隆會兵德州。明武定候郭英、安陸候吳傑等人也提兵至真定。李景隆率兵過河間,前鋒將已先期到達白溝河。郭英等過保定,約定在白溝河與李景隆會軍,合勢而進。很快,幾路明軍匯合,共有兵六十萬,號百萬,在白溝河駐營,列下大陣,準備與燕兵一決雌雄。
麵對這次氣勢洶洶、有備而來的南軍,燕王朱棣仍舊波瀾不驚。“李景隆匹夫之輩,惟恃人多勢眾。然人多勢眾也不可恃!人多易亂,擊其前則後不知,擊其左則右不應,將師不專,政令不一,甲兵糧餉,適足為吾資耳。”於是,朱棣先派大將張玉前往白溝,自己隨後而行。
此次對陣,明軍中確實不乏英才。前鋒將平安從前曾做過燕王朱棣的旗下大將,多次隨燕王出塞進攻蒙元騎兵,深曉朱棣的用兵之道。兩軍對陣,平安馬上率萬餘精騎直衝燕軍殺來。平安本人身高體壯,驍勇善戰,手持利矛,躍馬入陣,一個人沖在明軍最前麵。瞿能父子也隨後奮躍,所向披靡,殺傷不少燕兵。一波衝擊過後,燕軍損傷不少,小卻。
危急關頭,燕將穀允和一個名叫狗兒的太監非常勇猛,率兩股燕軍與南兵對沖。朱棣本人親自率兵夾擊,雙方混戰一團。戰至天黑,雙方才各自鳴金收兵。此次交鋒,燕軍損失不少,平安前鋒明軍僅損失百餘匹戰馬。
由於明軍在地裏埋了不少土地雷,燕兵人馬被炸死炸傷不少。雙方夜深休息時,燕王朱棣僅率三騎殿後,中途迷路,最後趴在地上尋摸好久,找到河岸,才分辯出東西南北,磕磕撞撞回到營中。
回營後,朱棣令張玉將中軍,朱能將左軍,陳亨將右軍,共集全部馬步軍十餘萬,在黎明時分又向明軍列陣而來。
明將瞿能得勝心切,率其子弟兵縱馬直盪燕將房寬軍陣,明前鋒將平安也在旁邊掩護,盪破房寬陣列,擒斬數百燕兵。張玉等燕將見房寬敗北,皆麵有懼色。朱棣不為所動,鼓勵說:“勝負常事耳!彼兵雖眾,不過日中,保為諸君破之。”言畢,朱棣又親率精銳騎兵數千突入明軍大陣,張玉與朱棣兒子朱高煦揮軍齊進。
明軍和燕兵舉槍揮刀,馬步混戰一起。雙方大戰百餘合,死傷慘重。朱棣所騎馬多中流矢,換馬就換了三次。他身邊所帶箭矢,也she光了三筒。最後,這位燕王隻能提劍奮擊,最後拚得劍刃殘缺,所騎馬又被河堤絆倒,差點被明將瞿能一槍刺死。惶急之下,朱棣奔逃到堤岸高處,揮鞭向堤下招喚,佯裝下麵有自己的埋伏人馬。李景隆遠遠望見,怕遭埋伏,忙發號明軍退後。朱棣換乘新馬,又率兵轉身沖入陣內擊殺。
明將平安武藝高強,在陣中往來馳突,專撿燕將砍殺。不久,平安即斬燕將陣亨於陣,又砍斷燕將徐忠的幾個手指。朱高煦見事急,忙率精騎數千沖入陣中,與明軍團團相殺,交纏在一起。此時,朱棣本人已經疲勞至極,隻是憑著意誌力堅持不下。
戰至正午,明將瞿能又率守兵重新沖陣,口中大呼“滅燕”,斬殺燕兵數百。關鍵時刻,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明軍中最顯眼的師旗忽然被吹折,“南軍相視而動”,心中不由得驚惶失措。朱棣見狀,又師騎兵從側翼突入明軍陣中,馳擊砍殺,與朱高煦合兵,混亂中竟把已經戰至力竭的瞿能父子皆斬殺於陣。明將平安與朱能交陣,也被打敗,兜馬回走。於是,明軍“列陣大崩,奔走聲如雷。”燕軍乘風縱火,燒毀明軍營壘。見大勢已去,李景隆等人各自逃命,明軍被殺及掉入河中淹死的有十多萬人。
燕軍一直追到舊戰場月樣橋,明軍又被殺被淹死數萬人,橫屍百餘裏。各路明軍悉潰,隻有魏國公徐輝祖一軍獨全。
李景隆跑到德州還未喘過氣,燕兵已經追至,於是他又跑往濟南。德州終於落入燕軍手中。
幸虧堅守濟南的是建文帝忠臣鐵鉉,燕軍兵鋒才嘎然而止。鐵鉉本來是山東參政,負責催督軍餉為李景隆軍隊做後勤保障工作。聽聞明軍大潰敗消息,鐵鉉收集潰亡明兵,死守濟南,任憑十餘萬剛剛得勝的燕兵輪番衝鋒,巍然不動。建文帝聞訊,馬上升鐵鉉為山東布政司使,並招還敗軍之師李景隆。又下詔以盛庸為大將軍,陳暉為副。
李景隆兩次大戰,喪明軍百萬,由於他是與朱明皇族有至親關係的貴臣,建文帝竟“赦而不誅”。保薦人黃子淳又悔又急,痛哭上諫:“景隆出師觀望,心懷二意,如果不殺他,何以謝宗社,勵將士!”副都禦史練子寧也在朝會上抓住李景隆,歷數其罪,懇請建文帝誅殺這位三心二意、戰意不堅的老花花公子,但畢竟是自己表哥,建文帝皆未應允。
大戰之四——東昌之役
燕王朱棣十幾萬大軍,包圍濟南城三月有餘,連攻不下。諸策失效之後,燕軍便堵堰城外各條溪澗及河流水源,準備積水灌城。濟南城內守軍、人民大懼。鐵鉉鎮定自若,說:“別害怕,我有計破賊,不出三日,賊兵必遁!”
鐵鉉安排“詐降計”。他派壯士安裝大鐵板在城門圓拱上端,又讓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濟南城快被淹了,我們就要死了!”不久,盡撤樓櫓防縣,派城中百姓長者代替守城軍做使者,到燕王大營跪伏請降:“朝中有jian臣進讒,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險出生入死奮戰。您是高皇帝親兒子,我輩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們濟南人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深怕被軍士殺害。敬請大王退師十裏,單騎入城,我們恭迎大駕!”
燕王朱棣不知是計,聞言大喜。出征數日,燕兵疲極,如果濟南城降,即可割斷南北,占有整個中原地區。因此,朱棣忙令軍士移營後退,自己高騎駿馬,大張黃羅傘蓋,隻帶數騎護衛,過護城河橋,逕入城內準備受降。
城門大開。守城明軍都齊聚於城牆上往下觀瞧。燕王朱棣剛進城門,眾士卒高呼“千歲到!”預先置於門拱上的大鐵扳轟然而落。幸虧朱棣命大,鐵板稍落早了零點幾秒,正砸中燕王所騎馬頭。燕王滾落於地,大驚失色,身邊衛士忙給他換一匹新馬,一行人掉轉馬頭就往外跑。濟南守卒連忙牽挽護城河浮橋,可惜年久橋重,費了牛勁隻拉挽起一米多高,朱棣和一行衛士縱馬騰逸而去。
狂怒之下,朱棣又揮兵攻城。鐵鉉伏於城頭,大罵朱棣反賊。燕王大怒,搬來數門火炮對城內一頓狂轟。危急關頭,鐵鉉親書高皇帝朱元璋神牌,懸於四城之上,燕兵不敢再用炮擊,濟南城得以保存。相持之間,鐵鉉又常常出其不意,派驍勇軍卒白天黑夜從城內突出,騷擾襲擊燕兵,搞得這群疲憊之師無可奈何,多被殺傷。
“燕王憤甚,計無所出”。和尚道衍勸言,說師老兵疲,應回北平再圖後舉。朱棣聽勸,班師回北平。鐵鉉及明將盛庸等乘勝追擊,收復德州等地,兵威大振。建文帝下詔,擢鐵鉉為兵部尚書(齊秦當時已卸任),協助盛庸準備北伐燕軍。
1400年10月,建文帝下詔,命大將軍盛庸統平燕諸軍北伐。副將軍吳傑進兵定州,都督徐凱等人屯於滄州。
麵對這次氣勢洶洶、有備而來的南軍,燕王朱棣仍舊波瀾不驚。“李景隆匹夫之輩,惟恃人多勢眾。然人多勢眾也不可恃!人多易亂,擊其前則後不知,擊其左則右不應,將師不專,政令不一,甲兵糧餉,適足為吾資耳。”於是,朱棣先派大將張玉前往白溝,自己隨後而行。
此次對陣,明軍中確實不乏英才。前鋒將平安從前曾做過燕王朱棣的旗下大將,多次隨燕王出塞進攻蒙元騎兵,深曉朱棣的用兵之道。兩軍對陣,平安馬上率萬餘精騎直衝燕軍殺來。平安本人身高體壯,驍勇善戰,手持利矛,躍馬入陣,一個人沖在明軍最前麵。瞿能父子也隨後奮躍,所向披靡,殺傷不少燕兵。一波衝擊過後,燕軍損傷不少,小卻。
危急關頭,燕將穀允和一個名叫狗兒的太監非常勇猛,率兩股燕軍與南兵對沖。朱棣本人親自率兵夾擊,雙方混戰一團。戰至天黑,雙方才各自鳴金收兵。此次交鋒,燕軍損失不少,平安前鋒明軍僅損失百餘匹戰馬。
由於明軍在地裏埋了不少土地雷,燕兵人馬被炸死炸傷不少。雙方夜深休息時,燕王朱棣僅率三騎殿後,中途迷路,最後趴在地上尋摸好久,找到河岸,才分辯出東西南北,磕磕撞撞回到營中。
回營後,朱棣令張玉將中軍,朱能將左軍,陳亨將右軍,共集全部馬步軍十餘萬,在黎明時分又向明軍列陣而來。
明將瞿能得勝心切,率其子弟兵縱馬直盪燕將房寬軍陣,明前鋒將平安也在旁邊掩護,盪破房寬陣列,擒斬數百燕兵。張玉等燕將見房寬敗北,皆麵有懼色。朱棣不為所動,鼓勵說:“勝負常事耳!彼兵雖眾,不過日中,保為諸君破之。”言畢,朱棣又親率精銳騎兵數千突入明軍大陣,張玉與朱棣兒子朱高煦揮軍齊進。
明軍和燕兵舉槍揮刀,馬步混戰一起。雙方大戰百餘合,死傷慘重。朱棣所騎馬多中流矢,換馬就換了三次。他身邊所帶箭矢,也she光了三筒。最後,這位燕王隻能提劍奮擊,最後拚得劍刃殘缺,所騎馬又被河堤絆倒,差點被明將瞿能一槍刺死。惶急之下,朱棣奔逃到堤岸高處,揮鞭向堤下招喚,佯裝下麵有自己的埋伏人馬。李景隆遠遠望見,怕遭埋伏,忙發號明軍退後。朱棣換乘新馬,又率兵轉身沖入陣內擊殺。
明將平安武藝高強,在陣中往來馳突,專撿燕將砍殺。不久,平安即斬燕將陣亨於陣,又砍斷燕將徐忠的幾個手指。朱高煦見事急,忙率精騎數千沖入陣中,與明軍團團相殺,交纏在一起。此時,朱棣本人已經疲勞至極,隻是憑著意誌力堅持不下。
戰至正午,明將瞿能又率守兵重新沖陣,口中大呼“滅燕”,斬殺燕兵數百。關鍵時刻,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明軍中最顯眼的師旗忽然被吹折,“南軍相視而動”,心中不由得驚惶失措。朱棣見狀,又師騎兵從側翼突入明軍陣中,馳擊砍殺,與朱高煦合兵,混亂中竟把已經戰至力竭的瞿能父子皆斬殺於陣。明將平安與朱能交陣,也被打敗,兜馬回走。於是,明軍“列陣大崩,奔走聲如雷。”燕軍乘風縱火,燒毀明軍營壘。見大勢已去,李景隆等人各自逃命,明軍被殺及掉入河中淹死的有十多萬人。
燕軍一直追到舊戰場月樣橋,明軍又被殺被淹死數萬人,橫屍百餘裏。各路明軍悉潰,隻有魏國公徐輝祖一軍獨全。
李景隆跑到德州還未喘過氣,燕兵已經追至,於是他又跑往濟南。德州終於落入燕軍手中。
幸虧堅守濟南的是建文帝忠臣鐵鉉,燕軍兵鋒才嘎然而止。鐵鉉本來是山東參政,負責催督軍餉為李景隆軍隊做後勤保障工作。聽聞明軍大潰敗消息,鐵鉉收集潰亡明兵,死守濟南,任憑十餘萬剛剛得勝的燕兵輪番衝鋒,巍然不動。建文帝聞訊,馬上升鐵鉉為山東布政司使,並招還敗軍之師李景隆。又下詔以盛庸為大將軍,陳暉為副。
李景隆兩次大戰,喪明軍百萬,由於他是與朱明皇族有至親關係的貴臣,建文帝竟“赦而不誅”。保薦人黃子淳又悔又急,痛哭上諫:“景隆出師觀望,心懷二意,如果不殺他,何以謝宗社,勵將士!”副都禦史練子寧也在朝會上抓住李景隆,歷數其罪,懇請建文帝誅殺這位三心二意、戰意不堅的老花花公子,但畢竟是自己表哥,建文帝皆未應允。
大戰之四——東昌之役
燕王朱棣十幾萬大軍,包圍濟南城三月有餘,連攻不下。諸策失效之後,燕軍便堵堰城外各條溪澗及河流水源,準備積水灌城。濟南城內守軍、人民大懼。鐵鉉鎮定自若,說:“別害怕,我有計破賊,不出三日,賊兵必遁!”
鐵鉉安排“詐降計”。他派壯士安裝大鐵板在城門圓拱上端,又讓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濟南城快被淹了,我們就要死了!”不久,盡撤樓櫓防縣,派城中百姓長者代替守城軍做使者,到燕王大營跪伏請降:“朝中有jian臣進讒,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險出生入死奮戰。您是高皇帝親兒子,我輩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們濟南人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深怕被軍士殺害。敬請大王退師十裏,單騎入城,我們恭迎大駕!”
燕王朱棣不知是計,聞言大喜。出征數日,燕兵疲極,如果濟南城降,即可割斷南北,占有整個中原地區。因此,朱棣忙令軍士移營後退,自己高騎駿馬,大張黃羅傘蓋,隻帶數騎護衛,過護城河橋,逕入城內準備受降。
城門大開。守城明軍都齊聚於城牆上往下觀瞧。燕王朱棣剛進城門,眾士卒高呼“千歲到!”預先置於門拱上的大鐵扳轟然而落。幸虧朱棣命大,鐵板稍落早了零點幾秒,正砸中燕王所騎馬頭。燕王滾落於地,大驚失色,身邊衛士忙給他換一匹新馬,一行人掉轉馬頭就往外跑。濟南守卒連忙牽挽護城河浮橋,可惜年久橋重,費了牛勁隻拉挽起一米多高,朱棣和一行衛士縱馬騰逸而去。
狂怒之下,朱棣又揮兵攻城。鐵鉉伏於城頭,大罵朱棣反賊。燕王大怒,搬來數門火炮對城內一頓狂轟。危急關頭,鐵鉉親書高皇帝朱元璋神牌,懸於四城之上,燕兵不敢再用炮擊,濟南城得以保存。相持之間,鐵鉉又常常出其不意,派驍勇軍卒白天黑夜從城內突出,騷擾襲擊燕兵,搞得這群疲憊之師無可奈何,多被殺傷。
“燕王憤甚,計無所出”。和尚道衍勸言,說師老兵疲,應回北平再圖後舉。朱棣聽勸,班師回北平。鐵鉉及明將盛庸等乘勝追擊,收復德州等地,兵威大振。建文帝下詔,擢鐵鉉為兵部尚書(齊秦當時已卸任),協助盛庸準備北伐燕軍。
1400年10月,建文帝下詔,命大將軍盛庸統平燕諸軍北伐。副將軍吳傑進兵定州,都督徐凱等人屯於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