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晉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親率群後藉於千畝之甸,禮也。於是乃使甸師清畿,野廬掃路,……沃野墳腴,膏壤平砥。清洛濁渠,引流激水。遐阡繩直,邇陌如矢……若湛露之晞朝陽兮,眾星之拱北辰也。


    於是我皇乃降靈壇……黃塵為之四合兮,陽光為之潛翳。動容發音而觀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謳吟乎聖世。……


    ……此一役也,二美顯焉,不亦遠乎,不亦重平!敢作頌曰:


    “思樂甸畿,薄采其芳。其農三推,萬國以祗。……人力普存,祝史正辭。神隻攸歆,逸豫無期。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之所以把長賦部分錄此,就是讓現在的人看看古代才子把這種“官樣文章”寫得是多麽“辭采紛披,壯麗高宏”。偉大的文藝批語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認定潘嶽這種宏大敘事的作品“陳義俊偉,措辭雄瑰”,文學成就可與漢代大作家司馬相如的《大人賦》相提並論。揮揮灑灑上千言,無外乎是頌揚西晉統治者的功德偉業:“於皇時晉,受命既固。三祖在天,聖皇紹祚。”晉武帝乘羊車後宮遍地打炮的餘暇,捧章賞讀,雖然肯定也有看不明白的出典和字句,但滿頁堂皇,不由得龍心大悅,麵生喜色,直誇潘嶽有才。


    馬屁拍得雖好,但福兮禍兮。“(潘)嶽才名冠世,為眾所疾,遂棲遲十年。出為河陽令,負其才而鬱鬱不得誌。”《晉書》短短二十八個字,把潘大才子二十到三十最美好的青年時代就這樣“交待”了。


    也是人言有徵,時人皆誇潘嶽有賈誼之才,確實也終落賈誼之遇。“……(賈)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誼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於是以為能。文帝悅之,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於是天子議以(賈)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賈)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賈)誼為長沙王太傅”。漢文帝何其英明之主,絳侯周勃何其老成之人,對青年才俊尚且如此,空使“賈生年少虛垂涕”,那麽潘嶽遇到這位天天隻知浮言好色的晉武帝也隻有自認晦氣。雖然皇帝看見文章高興那麽一下,周遭寵信眾臣幾句“潘嶽為人年輕躁進”,肯定就會頷首相應,與諸舅諸叔同去飲樂,提拔一事完全拋諸腦後。


    大凡有才能者,肯定會見嫉於當時。潘嶽風采妙絕,眉目如畫,又能以時文感動當今聖上,司馬炎周圍那麽齷齪的中老年醜陋大臣們心中不知恨他有多入骨。由此觀之,潘嶽被外放任一小縣令十年,蹭蹬不遇,也還不算是什麽太糟的待遇,畢竟好腦袋還長在脖子上,而且棲遲困頓之中,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幸能留下些真正發自內心的、情真意切的作品。


    潘嶽先在河陽縣作縣令,後來又在懷縣作縣令,確實也是個知民疾苦、愛民如子的好清廉好官。可從其《河陽縣作詩二首》詩中窺見一斑:


    微片輕蟬翼。弱冠忝嘉招。在疚妨賢路。再升上宰朝。猥荷公叔舉。連陪廁王寮。長嘯歸東山。擁耒耨時苗。……齊都無遺聲。桐鄉有餘謠。福謙在純約。害盈由矜驕。雖無君人德。視民庶不恌。


    潘嶽非自小膏梁綿繡、不恤民生的王公貴胄子弟;又非寒人下僚出身,驟得一官便隻知窮凶極惡地暴斂,竭澤而漁。中層官僚地主的出身決定了潘嶽的階級品性,“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成為他仕宦的理想,“祗奉社稷守,恪居處職司”作為他居官的準則。雖然外任居官鬱鬱,並不妨礙這位美男子櫛風沐雨,四處操勞,由於治民有術,他頗得兩縣老百姓的愛戴。


    雖然小縣城的事業搞得不錯,但對於胸有鴻鵠之誌的潘嶽來說,畢竟是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鬱悶真情,在他的《內顧詩》中,一表無遺。


    獨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綿邈寄絕域。眷戀想平素。爾情既來追。我心亦還顧。形體隔不達。精慡交中路。不見山上鬆。隆冬不易故。不見陵澗柏。歲寒守一度。無謂希見疏。在遠分彌固。


    “淒涼二月闌,千裏一時綠。”雖然潘嶽信筆遊韁,極筆描畫春糙青青,芳林茂盛,但是,美好明麗的風景更能映襯一個失意之人的鬱鬱之情,感傷因極眺愁遠山川愈加植入肺腑深處。可以想見,美男子潘嶽清秀俊美的容顏在春風和煦中憑添了不少憂愁,喃喃自語,吟著“人生若朝霞”,他迎風而立,背景是翠嵐如畫,詩人的衣袍因風飛舞飄揚,真正一幅“矯如玉樹臨前”的人物畫圖。此外,潘嶽這一期間還有重要作品《秋興賦》,自表其三十二歲,便“始見二毛”,即也鬢髮蒼白(李煜有“沈腰潘鬢消磨”,“沈腰”即指南朝詩人沈約與友人書中稱其內多病而腰圍清減,“潘鬢”即指潘嶽早生白髮之典)憂傷之情,充溢其間。


    雖然仕途蹇澀,潘嶽的情感生活卻很甜蜜,正所謂人生有失必有得。潘嶽樣貌雖美,卻沒有一般美男子的風流通病。他與結髮妻子楊氏伉儷情深,琴瑟和鳴,夫婦傾心相愛加上相敬如賓的和美家庭生活,對逆境中的潘嶽確實增添了不少的慰籍。楊氏是晉代名儒楊肇的女兒,十歲就許配給潘家。楊氏一家門弟清高,男女都有真才實學。


    西晉時代的小縣城不似今日,充滿著廉價的對大都市的低層次摹仿和煩人的喧囂。那時的縣城大都是田園風光,山清水秀,林木秀挺,案牘之餘,夫唱婦隨,琴棋書畫,俸祿足以養家,美妻花貌傾城,遙思當年以才名傾動帝顏,想必潘嶽因仕途蹭蹬引起的焦灼經過數年的消磨已經減輕了許多。因此,詩人才有閑情逸誌美化、綠化河陽縣,在全縣境內遍植林木,桃李成林,使得河陽當時有“花縣”之稱。翩翩玉人桃李花。後世文人騷客自然對此追思不已,詩仙李白有詩:“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花春。”老杜亦有詩曰:“河陽縣裏雖無數,逐錦江邊未滿園。”情深無限的風流才子李商隱也有所吟詠:“河陽看花過,意不問潘安。”


    山雨欲來風滿樓——潘嶽初涉官場時的京城政治


    晉朝司馬氏得國,同曹魏差不多,“欺他寡婦與孤兒”。但曹操、曹丕父子英雄,芟夷群雄,一統北方,使弱漢得以苟延殘喘,如同摘下一顆自栽果樹的果實,安享帝座,還能讓人信服。司馬懿受魏明帝把臂相托,老傢夥裝病裝傻裝老年癡呆,趁機幹掉曹魏宗室曹慡,從彼時起,祖孫三代一直把持國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jian雄生jian雄。魏元帝鹹熙二年底(公元265年),司馬炎在老爸死後不久就篡位,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魏朝末年,三國時代的老英雄們早已病死、戰死,蜀國更是在諸葛亮死後政事紊亂,扶不起的劉阿鬥隻能在鄧艾奇兵壓境下攜城投降。吳主孫皓暴虐,群下離心,王浚樓船排江來,金陵王氣黯然收。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降孫皓三分歸一統,晉朝終於正式結束了漢末三國以後分裂的局麵。“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矣。”晉武帝並非胸懷大誌、深謀遠略的雄才之主,也就是運氣好,該趕上的都讓他趕上了,鬆人走狗屎運。但凡事泰極否來,“帝既平吳,專事遊宴,怠於政事,掖庭殆將萬人。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宮人竟以竹葉插戶,鹽汗瀝地,以引帝車,而(皇)後父楊駿及弟珧、濟始用,交通請謁,勢傾內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