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抱真、李凡皆不解,問:“糧少而深入,這樣做不危險嗎?”馬燧解釋說:“糧少則利速戰,現在魏博、淄青、成德三鎮軍不與我們相戰,是想疲累我軍。假使我分軍擊其左右,田悅肯定派兵相救,那時我腹背受敵,肯定失利。因此,我一直進軍逼戰田悅,所謂“攻其所必救也”,如果他出戰,我肯定為諸君破敵!”於是,馬燧命人在洹水上搭建三條浮橋,每天都過橋挑戰,田悅仍舊縮頭不出。馬燧下令軍隊夜半起食,偷偷順洹水直趨魏州,下令道:“賊軍來,就馬上停軍成陣。”同時,仍留下百餘人馬在原來的營中擊鼓鳴角。諸軍發盡後,這一百多人就抱柴火在一旁潛伏隱蔽起來。


    諸軍前進十多裏地,田悅知道消息,忙率淄青、成德步騎四萬多人衝過橋想從後襲掩唐軍,並乘風縱火,鼓譟而進。


    馬燧按兵不動,不慌不忙,命兵士結陣,並除去陣前方圓百步的雜糙以為戰場,嚴陣以待。首當戰陣的,是精募的五千多勇猛能戰之士。田悅人馬至前,氣勢衰竭,縱火又滅,忽見唐軍安靜地嚴陣持兵以待,惶恐不知所為。馬燧縱兵大擊,田悅兵大敗。糾纏亂鬥之時,李抱真、李凡部下兵士有一陣子幾乎招架不住,但見馬燧的河東兵大勝,掉頭還鬥,合軍追擊藩鎮軍隊。田悅軍士逃至洹水三橋處,早在那裏埋伏的唐軍一把火把橋燒個幹淨,賊軍掉入水中淹死無數。此陣唐軍共斬首兩萬多級,活捉三千多,敵屍枕藉三十多裏。


    如果唐軍乘勝追擊,田悅肯定跑不掉。不料,由於馬燧和李抱真兩個一直有過節,都暗有所思,馬燧追至魏州南就停軍不追。田悅逃至魏州南城,其大將李長春原本堅守城門等待唐軍。天光大亮,唐軍仍不出現,無奈之下,李長春不得不打開城門。田悅一進城,就立馬殺掉李長春,嬰城固守。


    此時,魏州城內兵卒才幾千人,戰死者親屬又滿亍號哭,一派慘痛之狀。見此情形,田悅又憂又懼。畢竟jian雄出身,他持刀立馬,集合城內軍民於軍府之外廣場,流淚哭訴:“我承蒙淄青、成德二位老伯(李正已、李寶臣)保薦,得以世襲田承嗣伯父的家業,現在兩位老伯故去,他們的兒子不能承襲,田悅我不敢忘二伯父大恩,不自量力,上表為他們求襲封,最終拒命朝廷,喪敗至此,致使眾人死傷,都是我的罪過啊!我田悅老母在堂,自殺不孝,請諸公以此刀斬斷我的腦袋,持之出城向馬燧仆she投降,自取富貴,不要與我田悅一起取死!”言畢,他自投馬下,淚下如雨。


    畢竟同生共死一段時間,田悅此前又以家財供養四萬本來應裁掉的軍士,河北又自古出“悲歌慷慨之士”,哥們義氣加血性,眾人感奮,一起上前抱住田悅說:“田尚書您舉兵徇義,不是為了您自己啊。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一直受田氏之恩,希望能與您一起拚死一戰,如果不勝,赴死而已!”田悅聞言,心中大喜,臉上仍舊悲憤滿布,說:“諸君能不以我田悅的喪敗而拋棄我,我願以死相報!”於是他馬上搭香台,與諸將割發立誓,結為兄弟,誓同生死,並把魏州城內府庫的錢財和城中富人的寶貨全集中一起,賞獎士卒,眾人大悅,部伍重振,各自憑城堅守。


    十多天後,馬燧等諸路唐軍才相繼至魏州城下。急攻數日,不克。


    此時,藩鎮李惟嶽的束鹿城也被朱滔、張孝忠等人攻下,唐軍進圍深州。李惟嶽憂恐。其屬下參謀邵真勸其密奏朝廷請降,讓他先派弟弟李惟簡入朝,然後誅違命諸將,再親自入朝謝罪。


    李惟嶽聽計,就派弟弟李惟簡先入朝。很快,田悅知道李惟嶽首鼠兩端,大怒,派衙官扈岌前去李惟嶽處,責備道:“田悅尚書舉兵,正是為您求封節度使,一點沒有私利。現在您聽信邵真之言,遣弟奉表,悉以反罪歸於田尚書,怎能做出如此意思負義之事!如果您斬殺邵真,田尚書待您如初;如果不然,就此恩斷義絕!”李惟嶽猶豫之際,他的另一個高級參謀畢華也進言勸他:“田尚書以大義舉兵,完全是為了您啊。而且魏博、淄青兩鎮軍兵足抗天下,勝負未知,奈何現在就腳踏兩隻船呢。”


    “惟嶽素怯,不能守前計”,惶急之下,就把邵真抓來,當著扈岌的麵斬殺,又發一萬多成德鎮兵,在束鹿與唐兵相抗。不久,朱滔、張孝忠大敗鎮軍,李惟嶽燒營而遁。


    李惟嶽本來可以不敗,敗就敗在他的前鋒將王武俊身上。


    唐軍忽然而就的”勝利”――王武俊的起事


    王武俊,字元英,原本屬契丹怒皆部落。其父王路俱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率部屬內附於唐,一直居守薊州。


    十五歲時,王武俊就因騎she之藝高絕於人而享有少年英雄的美譽,在當時與張孝忠齊名,同在李寶臣帳下為裨將。


    寶應年間,李寶臣對唐朝降而復叛之後,麵對已入井陘的諸路唐軍,王武俊勸說李寶臣:“以寡敵眾,曲遇直,戰則離,守則潰,銳師遠鬥,庸可禦乎!”寥寥數語把當時情勢分析得條條是道,李寶臣遂以恆、定等五州復降唐朝。由此,王武俊可以說是真正的“識時務”俊傑。


    後來,他輔佐李寶臣“共平餘賊”,也立下不少功勞。王武俊有個兒子名叫王士真,沉毅勇悍,樣貌英俊,李寶臣“倚愛”之,把女兒嫁給王士真,所以,王武俊與老上司李寶臣還是兒女親家。李寶臣晚年猜忌好殺,誅戮了不少昔日的心腹大將,多虧其“愛婿”王士真與李寶臣左右出主意的謀士們關係親密,使得王武俊才免於被殺。


    李寶臣死後,其子李惟嶽由於想承襲節度使未被許可,舉兵拒命,對左右兵將往往也疑雲叢生。有人告訴李惟嶽說王武俊有“異誌”。王武俊知道消息後,深自貶損,出入營中隻帶一、兩名隨從,平素也不和外人往來。李惟嶽雖然懷疑這位“親家爹”,“然見其屈損,又惜善鬥,未忍殺”。束鹿一戰,王武俊為前鋒,他於陣前對兒子說:“我破朱滔,則李惟嶽兵勢大振,如此,回到大營我就會被殺掉。”因此,他“戰不甚力”,隻知保存有“有生力量”,甫一交兵就率人回奔,因此導致李惟嶽軍大敗而歸。


    朱滔大勝之後,想立即引兵直攻恆州。另一部唐軍張孝忠卻引屬下軍隊駐停於義豐,忽然不前,朱滔大驚,以為張孝忠又什麽怪招“縱賊”或斜刺裏給自己一槍什麽的。


    張孝忠自己屬下諸將也都不解,詢問原由。張孝忠本來就是李惟嶽他爸爸李寶臣的舊將,深知軍中內情,他解釋說:“恆州宿將尚多,未易少輕。如果我們大軍直逼,困獸死鬥,結果難以預料。如果我們暫且駐軍不動,他們內部肯定會發生窩裏鬥。諸君稍安勿躁,我們現在駐軍義豐,可坐待李惟嶽的人頭!而且,朱滔司徒言大識淺,此人可以共始,難以共終!”


    朱滔不知就裏,見張孝忠止軍,自己也率部於束鹿修整,不敢單軍追逼李惟嶽。


    牆倒眾人推。李惟嶽大將康日知見形勢大不妙,以趙州城歸降唐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歷史散文集之混亂年代的複雜人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