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混蛋史秉直兢兢業業,括銀造甲,收斂賦稅,源源不斷向蒙軍輸送銀糧。蒙古初期占據中原的念頭還不大,不久,蒙軍與金國暫時講和,軍隊回撤,就使史秉直把他誘集的十萬餘戶漢民遷往漠北當奴隸,一路之上,饑寒交迫,缺吃少穿,加上兇殘蒙古兵士的折磨毆打,十萬餘戶漢人能活著到達漠北的,百不存一。後來,蒙古又興兵,攻打金國“北京”,史秉直仍舊為蒙軍主持“饋餉”等後勤工作,使蒙古“軍中未嚐乏絕”,保障有力,服務到位,最終“光榮”退休,歸老於家,安死床上。


    史秉直三子,長子史天倪和次子史天安同史同傳,其三子史天澤牛逼,自己單獨一傳。


    史天倪很為蒙古賣命,在木華黎手下東殺西伐,連克城池,殺人數萬,把金國“九公”之一的武仙也打得不得不“投降”。為此,木華黎任命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以武仙為副(史天倪堂兄史天祥“孤膽英雄”入武仙營中勸降此人)。二人開始挺配合,把趁金亂進入河北的南宋將領彭義斌一部在思州殺得大敗而去。


    亂世變多。不久,武仙老哥們老部下數千人據二山寨“反正”,重新換上金軍旗號。史天倪聞訊,親自率軍直搗山寨,把數千人殺得一個不剩。慚怒之下,武仙設宴“邀請”史天倪,表示說一來為昔日部下“造反”謝罪,二來為史天倪慶功。當時史秉直還活著,向兒子密言武仙有詐,勸他別去。史天倪覺得自己英明神武,不聽,老史隻得捎上兩個孫子離開軍營回老家。


    結果,史天倪一去不回。剛入酒席,武仙當麵就給他一刀。埋伏兵士群上,把史天倪剁成肉醬,並殺其三個幼子。其妻程氏聞亂,驚惶下也投環自殺。


    史天倪的弟弟史天安聽聞大哥被殺,馬上與三弟史天澤會軍,滿懷悲憤向武仙發動攻擊。武仙不敵,敗走。而後,史天安在蒙國滅金過程中出力不少,並為蒙軍消滅了河北梁滿、蘇傑等不少漢族地方武裝。此人命短,壯年病死。其子史樞“以勛臣子知中山府,有治績”,也是蒙古得力鷹犬。蒙哥汗伐蜀,史樞自薦為前鋒,在劍州苦竹崖率數十精兵,縋繩入數百尺絕澗,攻取南宋一處咽喉要地。慶功大宴中,蒙哥汗命自己的皇後親自酌酒給史樞喝,並向在座的“新附渠帥”們講:“我國家自開創以來,未有皇後賜臣下酒者。特以(史)樞父子世篤忠貞,故寵以殊禮。有能盡瘁事國者,禮亦如之!”得到主子如此鼓勵,史樞跟隨其三叔史天澤敗呂文德,討李璮,伐南宋,哪裏有戰鬥,哪裏就有他的身影。征伐攻殺大半輩子,史樞於至元二十四年病死,時年六十七,其二子仍為禁衛軍將一類的元帝心腹。


    史天澤,字潤甫,乃老賊史秉直第三子。此人“身長八尺,音如洪鍾,善騎she,勇力絕人”,是塊衝殺的天生料子。其兄史天倪被武仙誘殺後,史家部曲多亡散。史天澤報仇心切,搜羅大筆金銀馱於馬上,招兵買馬,又得三千蒙古援軍,擊敗武仙手下有名的驍勇之將葛鐵槍,乘勢破中山,略無極,拔趙州,與二哥史天安會兵一處,並力趕跑了武仙,克復真定治所。


    而後,史天澤在蒙古滅金的戰鬥中勝績連連,特別是金哀宗棄汴京逃跑以後,史天澤一路率軍緊追不捨,並在蒲城殲滅了金國宰相完顏白撒所率的八萬兵,給金王朝以滅頂一擊。蔡州之戰,史天澤“血戰連日”,最終逼得金哀宗在幽蘭軒上吊自殺。蔡州滅金戰中,史天澤與張柔等昔日金國臣民,打起仗來比蒙古人還要賣力百倍。


    滅金後,史天澤又與蒙軍殺向南宋。峭石灘一戰,殺溺宋兵數萬;壽春之戰,他又率蒙古把數萬宋軍驅入淮水中淹死;蒙哥汗伐蜀,史天澤親統水軍,在嘉陵江三敗南宋援蜀的大將呂文德,順流縱擊,奪得戰艦數百艘。忽必烈繼位後,史天澤扈從北進,得拜中書右丞相,從征阿裏不哥,立功甚多。李璮據山東叛,史天澤親受忽必烈詔旨,率軍討伐,最終攻克濟南,活捉李璮。因怕李璮被押送大都後胡亂牽扯自己及河北的漢將,史天澤未經忽必烈批準,即刻剮殺了這位“造反”的地頭王。


    回大都後,怕忽必烈猜忌漢人(實際上忽必烈對漢人地方勢力已經大起疑心),史天澤主動要求解除兵權,“於是史氏子侄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此舉,大得忽必烈歡心,也為史家贏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至元元年,元廷加其為光祿大夫,“右丞相如故”。至元三年,史天澤任樞密副使(太子真金持銜為正使,所以他實際上是主事的“國防部常務副部長”)。至元四年,改授中書左丞相。


    至元十一年,忽必烈下詔派史天澤與丞相伯顏一起統領大軍,發起對南宋的最後一擊。行至郢州,史天澤患病,返至襄陽休養。忽必烈聞訊,立刻派近侍攜葡萄酒相賜,並慰勉說:“卿自朕祖以來,躬擐甲冑,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宋朝),異日功成,皆卿力也。勿以小疾阻行為憂。”


    於是,忽必烈派人護送史天澤回真宗老窩,派去數批禦醫為這條“大狼狗”治病。


    史天澤回真定後很快就病死,時年七十四,“訃聞,帝震悼,遣近臣賻以白金二千五百兩,贈太尉,諡忠武。後累贈太師,進封鎮陽王。”


    可稱的是,史天澤“年四十,始折節讀書,尤熟於《資治通鑑》,立論多出人意表。”倘使司馬光地下有靈,知道自己的巨著幫助這個蒙古鷹犬補上emba課程,變相協助了元朝滅宋,老頭非氣得地下翻身大叫不可。正是由於讀書明史,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人以(其)比於郭子儀、曹彬。”這位元朝的“郭子儀”,可謂一生謹慎,善始善終。


    有其父必有其子。史天澤之子史格自少年時就為蒙元效命,滅宋戰役中常常不避箭矢,縱馬前沖,一身戰瘡無數。特別是史格跟從元朝大將阿裏海涯進攻廣西、廣東,破十八州,殺人無算。宋恭帝出降後,陳宜中、張世傑等人擁益王在福州為帝,準備復興宋朝。當時,元朝在廣東、廣西等地的將領多年在外征戰,常思北歸,紛紛上言要求元廷放棄肇慶、德慶、封州等“蠻荒”之地,並兵合力在梧州設置戍守即可。如果這樣,南宋很有可能苟延歲月,沒準過幾年又會出現個“中興”奇蹟。正是史格“高瞻遠矚”,上表堅稱不可撤備。在他要求下,忽必烈“益增兵來援”,最終沒給南宋最後的一絲喘息機會。


    由此可見,史氏祖父孫三人,既是蒙古滅金的“大功臣”,又是滅宋的“大功臣”。蒙元的漢族鷹犬中,老史家無疑是最得力的一個族群。而史天澤所得的“右丞相”高職,在蒙元史上可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史天澤明哲保身最高的一招是“交兵權”,無形中解決了一直困擾忽必烈的漢族“世侯”問題。金末以來,河北等地漢族地方勢力結眾自保,分族群地投附蒙古。蒙古人對這些人,基本上採取“爭取”的政策,招降納叛,不僅大授美職,還模仿漠北蒙古傳統製度讓這些漢人土豪世襲官職。當然,每處均會派出“政委”達魯赤花行監督之職,漢人“世侯”們也要送子弟入蒙古為人質。雙方配合的真還不錯,漢人勢力最盛者,除張柔、史天澤兩家外,還有西京的劉黑馬,東平的嚴實,濟南的張榮,大名的王珍,太原郝和尚,以及益都的李全之子李璮。這幾個漢人家族各擁重兵,子弟為將,每家的統治範圍都有千裏、數千裏之廣,地位十分重要。最後,正是由於擁兵近十萬占據山東數十城的李璮叛亂,才使元朝下決心收回漢族世侯手中的權力,結束了他們為時數十年的“藩鎮割據”。所以,老史既首先帶兵平定李璮,又使元廷兵不血刃收回世侯的權力,忽必烈不能不對他委以重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如風元朝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帝國如風元朝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