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在明末和弘光朝號稱“清流”,東林領袖,在南京獻城之時立刻加入投降隊伍。其愛妾曾勸他自殺殉國,勸激之下,他步入湖中要自沉。豈料,水剛剛沾濕鞋襪,錢謙益即掉轉頭往岸上走還,邊走邊絮叨:“湖水太冷,不好死,等等再說……”


    不僅如此,他還親筆操刀,以趙之龍的名義發檄四方,諭命降順:


    自遼、金、元以來,由沙漠入主中國者,雖以有道代無道,靡不棄好而構釁,問罪以稱兵;曾有以討賊興師、以救援奮義逐我中國不共天之賊、報我先帝不宴目之仇,雪恥除凶,高出千古如大清者乎?有肅清京闕、修治山陵,安先帝地下之英魂、臣子獄中之哀痛如大清者乎?有護持我累朝陵寢、修復我十廟宗祧,優恤其諸藩、安輯其殘黎、擢用其遺臣、舉行其舊政,恩深誼崇、義盡仁至如大清者乎?權jian當國,大柄旁落,初遣魏公翰而不奉詞、繼遣陳洪範而不報命;然後興師問罪,猶且頓兵不進,紆迴淮、泗以待一介之來。自古未有以仁禮雍容揖讓如大清者也。助信佑順,天與人歸。渡大江而風伯效靈,入金陵而天日開朗。千軍萬馬寂無人聲,白叟黃童聚於朝市。三代之師,於斯見之。靖南覆轍,誰為一旅之師?故主挾歸,彌崇三恪之禮。凡我藩鎮督撫,誰非忠臣?誰非孝子?識天命之有歸,知大事之已去;投誠歸命,保億萬生靈。此仁人誌士之所為,大丈夫以之自決也。幸三思而早圖之!謂予不信,有如皎日。


    欲向江南爭半壁(32)


    錢謙益的文筆,真是大家,洋洋灑灑,幾個排比問句,把“大清”的功德赫赫,渲染得淋漓盡致,義正詞嚴。可惜他這些才學,皆成為諂諛異族新朝的工具。


    馬士英父子,雖則他們握權臨朝時貪黜誤國,但在大難臨頭之際,表現遠遠超出南京城內那些平日大喊“盡忠報國”的諸位文武。其子馬鑾護駕弘光帝出逃,死於亂軍之中;他本人率數百貴州士兵,保護弘光帝嫡母鄒太後逃往浙江,最終輾轉來到杭州。


    當地的潞王朱常汸以及地方官員,均來拜見太後。大家本來以為黃得功忠勇,能扭轉戰局,但很快就有消息傳來:


    黃得功戰死,弘光帝被俘。


    於是,在馬士英和杭州官兵的擁戴下,潞王朱常汸就任“監國”(代理皇帝)。


    這位平日一向以賢王著稱的潞王,其實也是個軟蛋。眾官朝見之時,他淚如雨下,深恐自己被擁為帝會召致立刻的殺身大禍。


    馬士英想先穩住局勢,就派先前為清軍當過jian細的陳洪範再次充任使臣,渡江與清軍“講和”。


    事到如今,南明哪裏還有講和的本錢!


    陳洪範到了清營,把明朝在杭州的老底全部端出,並自告奮勇返回杭州,說降了潞王。


    馬士英見勢不妙,倉皇又逃。


    於是,杭州堅城內的潞王朱常汸剃髮白服,大開城門,跪於道左,率眾官投降。本來有一萬多名明朝精兵,聞訊紛紛逃亡,日後不少人加入反清隊伍。


    杭州投降的示範效應出現,湖州、嘉興、紹興、寧波等地不戰而降,江南大部,淪於清軍之手。


    潞王朱常汸被帶到北京,天天搖尾乞憐,活了僅僅一年不到,就被清廷以謀反罪殺掉。假使他當時在杭州堅守或輾轉江南各地抗清,南明其實應該還大有可為。


    馬士英屢敗屢戰,仍舊不死心,後來跑去投靠魯王,但眾人嫌他名聲太壞,拒而不納。深省阮大鋮誤事的馬士英仍舊不屈不撓,忙率明將方國安等人想奪回杭州。水戰失敗,明軍被淹死無數。馬士英還想提殘兵入閩,卻遭唐王(隆武帝)的拒絕。


    絕望之下,馬士英仍舊不投降,跑入台州野寺中削髮為僧。後來,他被家僕出賣,清軍出兵抓人,把他斬於延平城鬧市,死後剝皮示眾。


    馬士英一生沒幹過什麽好事,惟獨死得壯烈,不愧為大明之鬼。


    想南京被破之際,城內自殺殉國的,除了太監韓贊周以外,隻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中,高級官員僅刑部尚書高倬一個人,其餘十一人皆是中下級官員以及讀書人,難怪時人嘆息:


    “國家無事,公卿大臣享其尊榮;不幸有變,儒生小臣奮其義烈!”


    特別值得一表的,是弘光朝禮部主事黃端伯。


    聽說趙之龍、錢謙益等人獻門率眾投降,黃端伯在城門大書數字——大明禮部儀製司主事黃端伯不降!


    豫親王多鐸聽說後倍感奇怪,派人上門“邀請”,黃端伯堅臥不起。


    清兵當然不客氣,把黃大人連架帶扛弄至多鐸麵前,並吆喝使跪,黃端伯不屈。


    多鐸拍案叱喝:“你認為弘光帝是何種人物,想為他一死?”


    黃端伯朗言:“皇帝聖明!”不願多說一句。


    多鐸問:“馬士英,又怎樣呢?”


    黃端伯:“馬士英,忠臣也!”


    多鐸又可氣又可笑,問:“馬士英乃大jian臣,何得為忠?”


    黃端伯說:“馬士英不降,擁送太後入浙江,當然是忠臣。”他指著已經剃髮易服的趙之龍等人說:“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鐸點頭良久,他問:“素聞黃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


    黃端伯斷然拒絕。


    多鐸當眾翹大拇指:“南京硬漢,僅見此人!”一席話,說得降臣趙之龍等人麵色發赤。


    被押一月有餘,黃端伯始終不降。


    於是,多鐸下令處斬黃端伯。


    清軍勁騎押送至水糙庵,黃端伯停止腳步:“願畢命於此!”


    清兵手顫,一卒以刀捅之,被黃先生凜然精神所震懾,手顫刀墜。


    黃端伯大聲言道:“何不直刺我心!”


    大笑凜然,英勇就義。


    相較史可法、黃端伯、馬士英等明朝大臣,阮大鋮這個明朝名人的表現,完全是個徹頭徹尾的人渣敗類。


    吳偉業所撰《綏寇紀略》(原名《鹿樵紀聞》)一書,詳細記載了阮大鋮的醜態。


    南京失陷時,阮大鋮逃出。到了金華,由於他名聲太壞,當地士紳群起逐之,無奈何他就轉投方國安部明軍。此時的馬、阮二人,再無昔日沆瀣一氣的“提攜”,特別是馬士英省悟弘光朝之壞事,多由阮大鬍子所致,對他滿懷怨氣。待清軍攻杭州時,阮大鋮與謝三賓等人就立刻向清軍投降。


    投降清軍後,阮大鋮第一件事就是為清軍做嚮導,對當初拒不接納他的金華展開報復,大肆屠城,殺得雞犬不留。


    江南值兵荒馬亂之餘,清軍本身大都供應匱乏,惟獨阮大鋮長袖善舞,常常邀清軍高級軍將和文官到他府宅,往往變戲法一樣羅列鮮肥美餚,出人意表。


    見來人驚異讚嘆,阮大鋮得意洋洋:“一切不過是日用應酬罷了,我這人用兵打仗也是百計多端,到時候一定讓諸公刮目相看!”


    欲向江南爭半壁(33)


    清軍官將吃得開心,又聽說這位江南大才人著有《春燈謎》、《燕子箋》等大戲,就有人問他:“阮先生能自己做曲嗎?”阮大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亡天下:南明痛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赫連勃勃大王並收藏亡天下:南明痛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