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刀鋒上的文明: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兀朮熟知漢族禮儀),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並力破敵。如此又可安中原人心,亦未深為國朝患害,無慮者一也;宋若守吾誓言,奉國朝命令,時通國信,益加和好
,悅其心目,不數歲後,供需歲幣,色色往來,竭其財賦,安得不重斂於民,江南人心jian狡,既擾亂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亂,無慮者二也(此招狠毒,疲南宋國力以消弱之
);十五年後,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使,無慮者三也(這點倒是自作多情,十五年後,慣戰金軍也老矣);俟其失望,人心離怨,軍勢隳壞,然後觀其舉措,此際汝
宜一心,選用精騎,備其水陸,謀用材略,取江南如拾芥,何為難耳!爾等切記吾囑。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金兀朮遺囑中,對南宋可謂是陰壞損招出全,卻也透漏出這樣一種消息:金軍的戰鬥力和金朝的國力在當時均處於由盛而衰的下坡路,"取天下如拾芥"的黃金歲
月已成昨日黃花。
宋金和議成後,紹興十三年,被拘多年的宋使洪皓、張邵、朱弁皆被放還。"自建炎以來,奉使如金(國)被拘囚者三十餘人,多已物故,惟三人以和議成,許歸。"
歷經百死千辛,三人一直保持臣節。歸宋後,皆為秦檜一夥兒所不喜,或貶或放。鬱鬱而終。值得一提的是,洪皓有三子,洪適、洪遵、洪邁,"相繼登詞科,文名滿天下,
適位極台輔".特別是洪邁,其巨著《容齋隨筆》泱泱數卷,也是晚年毛澤東的必讀之書。
入金宋使最值一提的,當屬王倫和宇文虛中。這兩個人在《宋史》、《金史》中皆有傳,但《金史》作者立場有問題,把兩個人評述得很不堪,以王倫為"紈絝之
子",譏笑宇文虛中受兩朝官職為人反覆。特別讓人反感的是,現代劉蘭芳的評書把王倫完全醜化成一個金國jian細,刻劃為一個十足的漢jian。其實,王倫百分百的愛國
者,大忠臣一個。王倫,字正道,是北宋名相王旦之弟王勖的玄孫,年輕時家道中落,王倫放蕩不羈,"為任俠,往來京洛間,數犯法,倖免".靖康之變,國亂識誠臣,欽宗
麵臨宣德門下亂民喧嚷不知所措時,王 倫以布衣身份挺身而出,大叫"臣能彈壓之",欽宗皇帝解身上所佩夏國寶劍賜之,立授兵部侍郎。"(王)倫下樓,挾惡力數人
,傳旨撫定,都人(汴京人)乃息",可見,此人可謂臨危定亂的人傑。建炎元年,趙構擇官員去虎狼金國,眾官推諉,惟王倫挺身而出,事先知道此行九死一生,仍慷慨
請行,真是男兒本色,忠膽映日。眾人或腐儒日後詬病王倫,大都是對他二次金宋和議的促成,但王倫與秦檜完全不是一碼事,他為國為君,可稱是無纖介私心。廢劉豫
、定第一次紹興和議,王倫居功甚巨。宋金紹興年間二次和議達成後,金國欲以王倫為平灤三路都轉運使,這可是個有權有利的肥缺,對此,王倫傲然答道:"奉命而來
,非降也。"嚴拒金國的官封,被惱羞成怒的金帝下詔縊殺,時年六十一。被殺前,王倫讓臨刑金使略給一些時間,整理宋朝的冠服南向跪拜,慟哭道:"先臣文正公(王
旦)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臣今將命被留,欲汙以偽職,臣敢受一死以辱命!"堂堂正正宋朝大丈夫。死後,王倫被南宋追諡為"湣節".《金史》潑汙,講王倫先受
官封不久又辭官激起金帝憤怒才導致被殺,完全是抹黑這位宋朝忠臣。
宇文虛中,字叔通,成都人,大觀三年進士及第。宣和年間,承平日久,童貫等人又開邊生事,宇文虛中深知宋朝將有納侮自焚自禍,上書建策,"皆不報".金軍第一
次侵汴,宇文虛中殫精竭慮,出謀劃策,親入金營與金酋周旋,最終金軍退走。事後,窩裏反的宋朝言官彈劾他議和誤國,被貶放青州,又竄韶州。高宗趙構登基後,尋求
出使金國使者,宇文虛中毅然應詔。轉年,由於宋金之間關係略有鬆動,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虛中言道:"二帝未歸,我不能回去。"獨留虎狼之國。由於宇文虛中儀
表堂堂,文采卓然,金人愛其才藝,"加以官爵,(宇文虛中)即受之",使得後來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視他,實際上宇文虛中心中懷有更大的抱負,忍辱負重,以成將來
大事。宇文虛中在金朝官做得很大,封河內郡開國公,進金紫光祿大夫,禮部尚書,金人尊稱其為"國師".他在金朝,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國虛實,金人每次南侵,他
也想方設法予以阻勸,真正是身在金營心在宋。可恨的是,秦檜jian邪,為報答金兀朮在宋金和議中要宋朝保證不能輕易廢掉宰相(主和的秦檜本人),他便把宇文虛
中為宋朝內探的實情告予金國。更缺德的是,秦檜為金人出主意,盡遷宇文虛中家屬於金國。宇文虛中得訊,密奏高宗說:"若金人索取我家屬,請告知他們我的家屬早
已在靖康亂中失散。"不料,高宗趙構不僅不保護這個功臣,反而親自下詔派中使前往時在閩中的宇文虛中一家,一個不留,全部派人監視著送往金國。金熙宗皇統六
年(公元1146年),被高宗、秦檜出賣的宇文虛中被金朝殺害,全家百餘口也遭屠戮。《金史》稱宇文虛中因恃才輕肆被女真貴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
此說,估計皆是陋儒文人認為宇文虛中政治"失節",才一致對他沒好感。其時,清人袁枚在《隨園隨筆》摘選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筆記,發現有這樣一條記載:"紹興十
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宇文)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可見,孤膽英勇,差點先於"海陵王"完顏
亮之前就把金熙宗直接解決了。這些記載,均被金宋元的腐儒和文臣"選擇性遺忘",清朝禦用奴才更會刪去這樣的記載,活活把大英雄宇文虛中埋沒了,青史浩瀚,隻
留下如下的譏諷字句:"(宇文虛中)即受其(金國)命,為之定官製,糙赦文,享富貴",殊不知大英雄早有詩言:"人生一死渾閑事,裂眥穿胸不汝忘".一個如此懷有
家國深情的人,一個如此笑看死亡的人,又怎可能是貪生怕死、追求富貴榮華的宵小!
忠臣誅竄,賊臣在位,宋高宗、秦檜君臣一唱一和,江南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滋滋潤潤。特別是老賊秦檜,國權在手,任情恣意,一直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
才病死,富貴榮華享受盡。"(秦)檜自和議之成,擅國柄者十五年,偷安江左,專為粉飾太平計,勸帝(高宗)立太學,耕籍田,修舉彌文,殆無虛日……自是四方祥瑞
之奏日上,舉朝晏然不知有兵事矣。"
"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悲夫!
,悅其心目,不數歲後,供需歲幣,色色往來,竭其財賦,安得不重斂於民,江南人心jian狡,既擾亂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亂,無慮者二也(此招狠毒,疲南宋國力以消弱之
);十五年後,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使,無慮者三也(這點倒是自作多情,十五年後,慣戰金軍也老矣);俟其失望,人心離怨,軍勢隳壞,然後觀其舉措,此際汝
宜一心,選用精騎,備其水陸,謀用材略,取江南如拾芥,何為難耳!爾等切記吾囑。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金兀朮遺囑中,對南宋可謂是陰壞損招出全,卻也透漏出這樣一種消息:金軍的戰鬥力和金朝的國力在當時均處於由盛而衰的下坡路,"取天下如拾芥"的黃金歲
月已成昨日黃花。
宋金和議成後,紹興十三年,被拘多年的宋使洪皓、張邵、朱弁皆被放還。"自建炎以來,奉使如金(國)被拘囚者三十餘人,多已物故,惟三人以和議成,許歸。"
歷經百死千辛,三人一直保持臣節。歸宋後,皆為秦檜一夥兒所不喜,或貶或放。鬱鬱而終。值得一提的是,洪皓有三子,洪適、洪遵、洪邁,"相繼登詞科,文名滿天下,
適位極台輔".特別是洪邁,其巨著《容齋隨筆》泱泱數卷,也是晚年毛澤東的必讀之書。
入金宋使最值一提的,當屬王倫和宇文虛中。這兩個人在《宋史》、《金史》中皆有傳,但《金史》作者立場有問題,把兩個人評述得很不堪,以王倫為"紈絝之
子",譏笑宇文虛中受兩朝官職為人反覆。特別讓人反感的是,現代劉蘭芳的評書把王倫完全醜化成一個金國jian細,刻劃為一個十足的漢jian。其實,王倫百分百的愛國
者,大忠臣一個。王倫,字正道,是北宋名相王旦之弟王勖的玄孫,年輕時家道中落,王倫放蕩不羈,"為任俠,往來京洛間,數犯法,倖免".靖康之變,國亂識誠臣,欽宗
麵臨宣德門下亂民喧嚷不知所措時,王 倫以布衣身份挺身而出,大叫"臣能彈壓之",欽宗皇帝解身上所佩夏國寶劍賜之,立授兵部侍郎。"(王)倫下樓,挾惡力數人
,傳旨撫定,都人(汴京人)乃息",可見,此人可謂臨危定亂的人傑。建炎元年,趙構擇官員去虎狼金國,眾官推諉,惟王倫挺身而出,事先知道此行九死一生,仍慷慨
請行,真是男兒本色,忠膽映日。眾人或腐儒日後詬病王倫,大都是對他二次金宋和議的促成,但王倫與秦檜完全不是一碼事,他為國為君,可稱是無纖介私心。廢劉豫
、定第一次紹興和議,王倫居功甚巨。宋金紹興年間二次和議達成後,金國欲以王倫為平灤三路都轉運使,這可是個有權有利的肥缺,對此,王倫傲然答道:"奉命而來
,非降也。"嚴拒金國的官封,被惱羞成怒的金帝下詔縊殺,時年六十一。被殺前,王倫讓臨刑金使略給一些時間,整理宋朝的冠服南向跪拜,慟哭道:"先臣文正公(王
旦)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臣今將命被留,欲汙以偽職,臣敢受一死以辱命!"堂堂正正宋朝大丈夫。死後,王倫被南宋追諡為"湣節".《金史》潑汙,講王倫先受
官封不久又辭官激起金帝憤怒才導致被殺,完全是抹黑這位宋朝忠臣。
宇文虛中,字叔通,成都人,大觀三年進士及第。宣和年間,承平日久,童貫等人又開邊生事,宇文虛中深知宋朝將有納侮自焚自禍,上書建策,"皆不報".金軍第一
次侵汴,宇文虛中殫精竭慮,出謀劃策,親入金營與金酋周旋,最終金軍退走。事後,窩裏反的宋朝言官彈劾他議和誤國,被貶放青州,又竄韶州。高宗趙構登基後,尋求
出使金國使者,宇文虛中毅然應詔。轉年,由於宋金之間關係略有鬆動,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虛中言道:"二帝未歸,我不能回去。"獨留虎狼之國。由於宇文虛中儀
表堂堂,文采卓然,金人愛其才藝,"加以官爵,(宇文虛中)即受之",使得後來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視他,實際上宇文虛中心中懷有更大的抱負,忍辱負重,以成將來
大事。宇文虛中在金朝官做得很大,封河內郡開國公,進金紫光祿大夫,禮部尚書,金人尊稱其為"國師".他在金朝,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國虛實,金人每次南侵,他
也想方設法予以阻勸,真正是身在金營心在宋。可恨的是,秦檜jian邪,為報答金兀朮在宋金和議中要宋朝保證不能輕易廢掉宰相(主和的秦檜本人),他便把宇文虛
中為宋朝內探的實情告予金國。更缺德的是,秦檜為金人出主意,盡遷宇文虛中家屬於金國。宇文虛中得訊,密奏高宗說:"若金人索取我家屬,請告知他們我的家屬早
已在靖康亂中失散。"不料,高宗趙構不僅不保護這個功臣,反而親自下詔派中使前往時在閩中的宇文虛中一家,一個不留,全部派人監視著送往金國。金熙宗皇統六
年(公元1146年),被高宗、秦檜出賣的宇文虛中被金朝殺害,全家百餘口也遭屠戮。《金史》稱宇文虛中因恃才輕肆被女真貴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
此說,估計皆是陋儒文人認為宇文虛中政治"失節",才一致對他沒好感。其時,清人袁枚在《隨園隨筆》摘選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筆記,發現有這樣一條記載:"紹興十
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宇文)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可見,孤膽英勇,差點先於"海陵王"完顏
亮之前就把金熙宗直接解決了。這些記載,均被金宋元的腐儒和文臣"選擇性遺忘",清朝禦用奴才更會刪去這樣的記載,活活把大英雄宇文虛中埋沒了,青史浩瀚,隻
留下如下的譏諷字句:"(宇文虛中)即受其(金國)命,為之定官製,糙赦文,享富貴",殊不知大英雄早有詩言:"人生一死渾閑事,裂眥穿胸不汝忘".一個如此懷有
家國深情的人,一個如此笑看死亡的人,又怎可能是貪生怕死、追求富貴榮華的宵小!
忠臣誅竄,賊臣在位,宋高宗、秦檜君臣一唱一和,江南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滋滋潤潤。特別是老賊秦檜,國權在手,任情恣意,一直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
才病死,富貴榮華享受盡。"(秦)檜自和議之成,擅國柄者十五年,偷安江左,專為粉飾太平計,勸帝(高宗)立太學,耕籍田,修舉彌文,殆無虛日……自是四方祥瑞
之奏日上,舉朝晏然不知有兵事矣。"
"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