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刀鋒上的文明: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 作者: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乃宋初開國大將折德扆後代,祖上世為雲中大族,黨項人血統,為宋朝立功頗豐。折彥質本人,武將家子,又是進士出身,真說得上才兼文武,第一次汴京被圍他就積
極勤王,後來又輔助李綱赴援太原,與金人血戰。黃河守戰,宋軍兵將多怯,未戰即潰,折彥質也無可奈何,隻得隨潰兵而走,因為大敗被貶至永州安置。宋高宗南渡後,
折彥質被重新起用,後因反對議和,他被秦檜排擠出朝。紹興三十年,折彥質病逝,"每以家世忠節不得歸中原為恨".(折德扆有一女名折賽花,曾率兵打敗遼朝的耶
律敵烈,此事見當時的筆記小說《吳中金石記》,正史不載。折與"佘"音近,折賽花變成"佘賽花",又演變成"佘太君",最後被評書藝人拉郎配,與楊家將弄在了一起,
演義成"楊家寡婦征西")。
陰曆十一月十八日,汴京戒嚴。近城居民聞知金兵再來,肝膽摧裂,流離遷徙,不絕於路。又有天生壞種的宋軍軍士和民兵乘機作亂,燒房毀屋,搶奪財寶。
陰曆十一月二十日,宋軍探馬數百人出城遊探,為金軍前鋒兵殺掉數百人。驚恐之下,宋欽宗忙遣耿南仲使河東,聶昌使河北,向金國交割城池,並示乞和之意。金
兵壓境,兵臨城下,"(諸)大臣尚執和議,苦無經畫。"
陰曆十一月二十三日,由於形勢危急,宋廷命京城內軍人、保甲、百姓,甚至僧道徒眾也要上城守禦,任命了一大批四城守衛官員,機構重複,指揮混亂。
過了兩天,金兵前哨尖兵已在開封城外縱馬,士庶莫不驚懼。
二十六日,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兩隻金軍合軍,屯於汴京城下。"圍閉周密,不以數計,旗幟人物,公然往來郊野間。"來攻的兩路金軍共十萬多人馬,一路上又驅擄
役使漢人,在汴京城下運石伐木,大造攻城器械。十一日二十八日,宋朝南道總管張叔夜率三萬勤王軍趕至,在玉津園屯紮。轉天,宋欽宗親至東城,"撫勞壯士,增秩賜
帛。"
1126年的十一月是閏月。閏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宋欽宗分別幸南城、西城和北城。"上(欽宗)凡四日撫勞,每巡壁,不進禦膳,取士卒食食之。復以餉士卒,人皆
感激流涕。"皇後本人也與宮人親自fèng製衣被和護領棉套,分賜將士。
閏十一月初四到初六三天,金兵猛攻通津門、宣化門、善利門,矢下如雨,炮石當空,樓櫓摧破。幸虧宋將姚友仲在三門內設"拐子城",加強防禦工事,金兵才未
能攻破三門。
金兵再來之前,就有人上言,汴京刑如臥牛,金人至至,必猛擊臥牛頭部的部位,"大臣預知而不問",沒有人做任何防禦設施。幸虧姚友仲此前有拐子城設防,否則
,城池早就會失陷。金兵一路破關殺人,直至汴京開打,宋廷上下"猶未有用兵意",還僥倖和約能成 ,金兵再退。
閏十一月初七,宋朝禦林將王宗礎率先帶一千人下城與金兵交戰,初戰不利。姚友仲率將士在拐子城處艱苦奮戰,不懈擊敵,金兵撤退。
初九日,金兵又猛攻善利門和通津門,在護城河上疊橋取道,被姚友仲用床子九牛弩和石炮擊殺不少。疊橋,在當時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攻城戰術。首先,用木筏浮
於水麵,上麵鋪幹柴和葦席,一層一層鋪上土,"增復如初,矢石火炮不能入".此種手段,均是金人逼近漢人工匠建造。疊橋不成,金軍又架火梯和雲梯,其中高大者可
高於城牆,梯腳"皆用車軸推行",十分靈活。此外,金人攻城時還用"洞子",其形狀"如峻屋,上銳上闊,人往來其間,節次續之",最高的洞子有數十丈高,外麵用生鐵皮
包裹,內裏襯濕氈,"矢石灰火皆不能入",估計即使到了現在,ak47也打不透這麽厚的東西。招術用盡,由於宋朝守軍英勇,人立如山,箭下如雨,"金人迨晚不能寸進。"
閏十一月中旬,宋欽宗又親自巡城,不顧大雪苦寒,皇帝馳馬戎服,露手揎腕,激勵士兵守城。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四天,金軍攻城愈急。即使如此,宋使金使
仍在交戰中相互往來,串梭復命,"士庶莫測其故",不知朝廷到底是戰還是和。宋將姚友仲等人上奏,要求朝廷盡快下決心馬上列出條件議和,以為緩兵之計,均不報。
其實,金軍初來之時,姚友仲就與諸將商議,乘金兵遠來疲敝,突然發六萬精兵出擊,出其不意,必能擊潰來犯敵人。但當時的宰相唐恪主和議,不讓宋軍主動出擊,喪
失絕好機會。而後,"日復一日,其勢(金軍)益盛,援兵不至,士氣阻喪,雖悔無及。"
閏十一月二十日,金兵犯東城,在雲梯上進攻宣化門,並有三名身插黑旗的金兵縱身跳到城牆之上。姚友仲等人率數十百人披城下戰,打退金兵。六七百宋軍乘勢
而前,追趕金兵。不久,見有大批金兵出營接應,宋軍掉頭往回跑,被金人she殺不少,剩下的人,蒼惶之際掉入宋朝自己人挖的陷馬坑,摔死一百多人,"金人大笑".雖如
此,兩天之內,由於宋軍將士披城下戰,也殺掉不少金軍,雙方傷亡大抵相當。特別是二十三日那天,一千多宋軍自宣化門衝擊,士氣甚銳,"迫逐金人幾欲棄寨而逃",
但是,由於宋朝方麵缺乏統一指揮,士卒貪功,冒失渡河,未及北岸十餘步,河冰陷裂,驚亂之際,本來逃跑的金兵雙又掉頭來殺,"近敵陷河而沒者百餘人,自是士氣益
折。"天不助宋,大冷天氣,河冰竟有不凍牢實之理。
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大雪,酷寒。城南有紅光橫亙,其色如血,至曉不消。金兵乘大寒天氣,猛攻通津門、宣化門。最最關鍵時刻,宋朝使出最後"絕招",派出"大氣
功師"郭京,"領正元甲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大開宣化門迎敵".當時的百姓和今天喜歡嚴新"大師"的百姓一樣心情,"延頸企踵於門,立侯大捷者數千人。縱行旁觀,
鼓譟以助勇者又數千人。"一會兒,這邊叫嚷:"前軍已奪大寨,金營遍插宋旗!"一會兒,那邊廂又喊:"神兵奪馬千匹,大捷大捷。"妖道郭京跳大神之前,表示自己的"六
甲正法"可以隱形,不讓軍民上城觀看,以免法術失敗。所以,城內兵士在郭京"作法"時皆被迫從城上防禦工事中撤出,立等"大捷".
金軍不管什麽六甲法八甲法,分兩翼疾進,直衝郭京前軍,一掃而盡,五、六千人被殺的被殺,乘下的都跳入護城河,淹不死也凍死。同時,金軍安排雲梯登城,"迎
敵官軍班值雖排布如雲,無一用命死敵,皆下城遁避,守禦官吏相繼奔走。"金兵又施火攻,相踵而上。城下,金軍鐵鷂子方陣開始步攻,鼓譟而行,上下呼應,汴京終於
城潰。"(宋軍)士卒下城,投戈散地,四壁(四城)數十萬眾棄城而下(隻有北城多堅守了一天)。"
極勤王,後來又輔助李綱赴援太原,與金人血戰。黃河守戰,宋軍兵將多怯,未戰即潰,折彥質也無可奈何,隻得隨潰兵而走,因為大敗被貶至永州安置。宋高宗南渡後,
折彥質被重新起用,後因反對議和,他被秦檜排擠出朝。紹興三十年,折彥質病逝,"每以家世忠節不得歸中原為恨".(折德扆有一女名折賽花,曾率兵打敗遼朝的耶
律敵烈,此事見當時的筆記小說《吳中金石記》,正史不載。折與"佘"音近,折賽花變成"佘賽花",又演變成"佘太君",最後被評書藝人拉郎配,與楊家將弄在了一起,
演義成"楊家寡婦征西")。
陰曆十一月十八日,汴京戒嚴。近城居民聞知金兵再來,肝膽摧裂,流離遷徙,不絕於路。又有天生壞種的宋軍軍士和民兵乘機作亂,燒房毀屋,搶奪財寶。
陰曆十一月二十日,宋軍探馬數百人出城遊探,為金軍前鋒兵殺掉數百人。驚恐之下,宋欽宗忙遣耿南仲使河東,聶昌使河北,向金國交割城池,並示乞和之意。金
兵壓境,兵臨城下,"(諸)大臣尚執和議,苦無經畫。"
陰曆十一月二十三日,由於形勢危急,宋廷命京城內軍人、保甲、百姓,甚至僧道徒眾也要上城守禦,任命了一大批四城守衛官員,機構重複,指揮混亂。
過了兩天,金兵前哨尖兵已在開封城外縱馬,士庶莫不驚懼。
二十六日,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兩隻金軍合軍,屯於汴京城下。"圍閉周密,不以數計,旗幟人物,公然往來郊野間。"來攻的兩路金軍共十萬多人馬,一路上又驅擄
役使漢人,在汴京城下運石伐木,大造攻城器械。十一日二十八日,宋朝南道總管張叔夜率三萬勤王軍趕至,在玉津園屯紮。轉天,宋欽宗親至東城,"撫勞壯士,增秩賜
帛。"
1126年的十一月是閏月。閏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宋欽宗分別幸南城、西城和北城。"上(欽宗)凡四日撫勞,每巡壁,不進禦膳,取士卒食食之。復以餉士卒,人皆
感激流涕。"皇後本人也與宮人親自fèng製衣被和護領棉套,分賜將士。
閏十一月初四到初六三天,金兵猛攻通津門、宣化門、善利門,矢下如雨,炮石當空,樓櫓摧破。幸虧宋將姚友仲在三門內設"拐子城",加強防禦工事,金兵才未
能攻破三門。
金兵再來之前,就有人上言,汴京刑如臥牛,金人至至,必猛擊臥牛頭部的部位,"大臣預知而不問",沒有人做任何防禦設施。幸虧姚友仲此前有拐子城設防,否則
,城池早就會失陷。金兵一路破關殺人,直至汴京開打,宋廷上下"猶未有用兵意",還僥倖和約能成 ,金兵再退。
閏十一月初七,宋朝禦林將王宗礎率先帶一千人下城與金兵交戰,初戰不利。姚友仲率將士在拐子城處艱苦奮戰,不懈擊敵,金兵撤退。
初九日,金兵又猛攻善利門和通津門,在護城河上疊橋取道,被姚友仲用床子九牛弩和石炮擊殺不少。疊橋,在當時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攻城戰術。首先,用木筏浮
於水麵,上麵鋪幹柴和葦席,一層一層鋪上土,"增復如初,矢石火炮不能入".此種手段,均是金人逼近漢人工匠建造。疊橋不成,金軍又架火梯和雲梯,其中高大者可
高於城牆,梯腳"皆用車軸推行",十分靈活。此外,金人攻城時還用"洞子",其形狀"如峻屋,上銳上闊,人往來其間,節次續之",最高的洞子有數十丈高,外麵用生鐵皮
包裹,內裏襯濕氈,"矢石灰火皆不能入",估計即使到了現在,ak47也打不透這麽厚的東西。招術用盡,由於宋朝守軍英勇,人立如山,箭下如雨,"金人迨晚不能寸進。"
閏十一月中旬,宋欽宗又親自巡城,不顧大雪苦寒,皇帝馳馬戎服,露手揎腕,激勵士兵守城。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四天,金軍攻城愈急。即使如此,宋使金使
仍在交戰中相互往來,串梭復命,"士庶莫測其故",不知朝廷到底是戰還是和。宋將姚友仲等人上奏,要求朝廷盡快下決心馬上列出條件議和,以為緩兵之計,均不報。
其實,金軍初來之時,姚友仲就與諸將商議,乘金兵遠來疲敝,突然發六萬精兵出擊,出其不意,必能擊潰來犯敵人。但當時的宰相唐恪主和議,不讓宋軍主動出擊,喪
失絕好機會。而後,"日復一日,其勢(金軍)益盛,援兵不至,士氣阻喪,雖悔無及。"
閏十一月二十日,金兵犯東城,在雲梯上進攻宣化門,並有三名身插黑旗的金兵縱身跳到城牆之上。姚友仲等人率數十百人披城下戰,打退金兵。六七百宋軍乘勢
而前,追趕金兵。不久,見有大批金兵出營接應,宋軍掉頭往回跑,被金人she殺不少,剩下的人,蒼惶之際掉入宋朝自己人挖的陷馬坑,摔死一百多人,"金人大笑".雖如
此,兩天之內,由於宋軍將士披城下戰,也殺掉不少金軍,雙方傷亡大抵相當。特別是二十三日那天,一千多宋軍自宣化門衝擊,士氣甚銳,"迫逐金人幾欲棄寨而逃",
但是,由於宋朝方麵缺乏統一指揮,士卒貪功,冒失渡河,未及北岸十餘步,河冰陷裂,驚亂之際,本來逃跑的金兵雙又掉頭來殺,"近敵陷河而沒者百餘人,自是士氣益
折。"天不助宋,大冷天氣,河冰竟有不凍牢實之理。
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大雪,酷寒。城南有紅光橫亙,其色如血,至曉不消。金兵乘大寒天氣,猛攻通津門、宣化門。最最關鍵時刻,宋朝使出最後"絕招",派出"大氣
功師"郭京,"領正元甲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大開宣化門迎敵".當時的百姓和今天喜歡嚴新"大師"的百姓一樣心情,"延頸企踵於門,立侯大捷者數千人。縱行旁觀,
鼓譟以助勇者又數千人。"一會兒,這邊叫嚷:"前軍已奪大寨,金營遍插宋旗!"一會兒,那邊廂又喊:"神兵奪馬千匹,大捷大捷。"妖道郭京跳大神之前,表示自己的"六
甲正法"可以隱形,不讓軍民上城觀看,以免法術失敗。所以,城內兵士在郭京"作法"時皆被迫從城上防禦工事中撤出,立等"大捷".
金軍不管什麽六甲法八甲法,分兩翼疾進,直衝郭京前軍,一掃而盡,五、六千人被殺的被殺,乘下的都跳入護城河,淹不死也凍死。同時,金軍安排雲梯登城,"迎
敵官軍班值雖排布如雲,無一用命死敵,皆下城遁避,守禦官吏相繼奔走。"金兵又施火攻,相踵而上。城下,金軍鐵鷂子方陣開始步攻,鼓譟而行,上下呼應,汴京終於
城潰。"(宋軍)士卒下城,投戈散地,四壁(四城)數十萬眾棄城而下(隻有北城多堅守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