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因此"壯之,決意西討".所以,兩年兩大敗,種諤不得辭其疚。"自熙寧首開綏州,後再舉西征,皆其兆謀,卒致永樂之禍。議者論(種)諤不死,邊事不已。"


    坐鎮守衛米脂的沈括,本應率軍救永樂,但聽聞夏軍數萬奔龔綏德,危及關中,他便"先往救之,不能援永樂。"加之他先前附和徐禧築永樂城,戰後,他被貶為均州


    團練副使。元佑年間起復,沈括隻做過光祿少卿分司這樣的虛官,政治生命全然完蛋。當然,他閑居潤州八年,才有時間寫出《夢溪筆談》這部巨著。雖然現在中小學


    課常常見他的畫像,在史傳上他並不是知名之人,僅列於《宋史》列傳第九十一堆文臣中沈遘的附傳。


    此外,沈括人品很差。王安石在位時,沈括為訪察使,回京後必盛讚良法大為便民。王安石罷歸,沈括為三司使,馬上向宰相吳充呈上新法的種種弊端,宋神宗"始


    惡(沈)括之為人".沈括與蘇軾一直是老同事,蘇軾外放杭州,沈括作為兩浙訪察使,臨行,宋神宗囑咐他"善遇蘇軾".蘇軾見老朋友,非常高興,兩人親切話舊。沈括


    請蘇軾把到杭州後所作詩文給自己一份"拜讀",蘇軾馬上答應。結果,沈括在蘇軾詩文中一一用硃筆評點,密呈禦史台與蘇軾有過節的李定,表示蘇軾詩文"多訕謗"


    朝廷。所以,差點要蘇軾一命的"烏台詩案",實由沈括而起。永樂之役後,沈括閑廢潤州,又同沒事人一樣,對蘇軾"迎謁甚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今古無兩的大


    科學家沈括,畏妻如虎,常常被其妻張氏打得一臉血肉模糊,"兒女號泣".張氏病死後,大家都為沈括慶幸,殊不料,沈括受虐慣了,母老虎一死,他天天精神恍惚,還要


    跳水自殺,不久,老頭也鬱鬱而亡。可以想見,撰寫《夢溪筆談》的沈括幾乎是天天捂著血臉在艱難"創作".


    宋神宗聞敗訊,"涕泣悲憤,為之不食。"早朝時,他又"對輔臣痛哭,莫敢仰視。"確實,自熙寧開邊以來,隻得夏國葭蘆、米脂等六個堡寨,但靈州、永樂兩次大敗,


    宋軍兵民役夫以及邊境歸附熟羌竟有六十萬人死於爭戰,至於花費更是個天文數字,算也算不過來,絕對吐血賠本大買賣。


    "帝(神宗)知邊臣不足任,深悔用兵,無意西伐矣。"其實,宋神宗是過份有"大略 ","每憤遼人倔強,慷慨有恢復幽燕之誌",假使打敗西夏,他肯定還會用兵河


    北同遼朝開戰。所以,王安石變法,實則是神宗皇帝想積累財帛與西夏打仗而導致。變法以後,國家實力稍有積累,但天下元氣已傷,又接連兩次大敗,實際上是陷入更


    加困弊的局麵。不久,西夏又來講和,宋朝隻得按數"賜"歲幣,大把大把的銀帛仍舊每年交給西夏以"買"和平。憂憤之下,不到三年,宋神宗即撒手人寰,年僅三十八歲


    .史臣對神宗很惋惜,評價還是不錯:


    帝天性孝友,其入事兩宮,必侍立終日,雖寒暑不變。嚐與岐、嘉二王讀書東宮,侍講王陶講諭經史,輒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稱賢。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


    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幸,歷精圖治,將大有為。未幾,王安石入相。安石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誌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帝


    奮然將雪數世之恥,未有所當,遂以偏見曲學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洶洶騷動,慟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終不覺悟,方斷然廢逐


    元老,擯斥諫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變壞幾盡。自是邪佞日進,人心日離,禍亂日起。惜哉!


    最後,再總結一下王安石為人。在個人操守方麵,老王勤儉無奢欲,天天日理萬機,百分百是宋朝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好幹部典型。但是,"以大獄以報睚眥之怨也,


    辱老成而獎遊士也,喜諂諛而委腹心也,置邏卒以察誹謗也,毀先聖之遺書而崇佛老也,怨及同產兄弟(王安國,與王安石政見完全相反),子死魄喪(其子王雱先死


    )而舍家為寺以丐福於浮屠也"――所有這些,均成為當時後世為正直士大夫所不齒的大把柄。


    王安石變法的悲劇,其實也是時代的悲劇。宋仁宗在位達四十二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與民休息是好事,壞就壞在"解散以休息之",天下人心的鬆馳,對西夏


    、遼國以"歲幣"買和平,大輸錦帛以買苟安,全國上下沉浸於一種虛假的寧靜氛圍中,沒有讓人激憤勵誌的精神氛圍,這才是最為可怕的事情。而且,宋朝上下就怕言


    兵,成為忌諱。假如釣魚島哪天和宋朝一樣也成為諱言之事,天下事已經可知。


    宋神宗繼位,天天為國貧而憂心忡忡,"故以召(王)安石聚斂之謀,而敝天下",弄得天下騷然,富國的目的也沒有真正達到。


    宋神宗、王安石君臣的富國強國之計,說白了隻是"聚財"二字,以為有錢有糧就可以無敵於天下,完全忽視了精神層麵上的作用。美國最有錢,越南、格瑞那達


    以至於現在的伊拉克,老美皆灰頭灰臉。五十年代的中國很窮,韓戰,也能憑氣淩勢用簡單的武器把美國與西方聯軍打得心服口服。至於中國歷史上的"經驗",更


    是不勝枚舉:漢高祖劉邦小亭長出身,身無餘糧,一變而帝萬邦。秦朝有六國積儲,斂九州賦財於關中,一宵瓦解;南宋朝的開國者劉裕,內憂外患,隻以三吳一地財力


    ,破後秦,殺慕容超,嚇得北魏也屏息躡足;安祿山得勢,擁長安,據險關,金銀山積,唐肅宗地處僻遠靈武,仍舊最終復國――由引觀之,宋朝之患,"實不在貧也".宋


    神宗之時,如果守先朝之小康,增強國民的憂患意識,不急於求成,不貪圖小利,不打腫臉充胖子,積累二十年,西進北討,大可以一舉成功。


    西夏方麵,夏惠宗秉常雖象徵性地得以復位,梁乙埋又把自己女兒給這位倒黴皇帝當皇後。梁乙埋不久病死,其子梁乙俌又襲封國相。同年,梁太後也病死,但朝


    權仍在梁氏宗族手裏。轉年,夏惠宗秉常鬱鬱而亡,其子幹順被扶上帝座,又是一個三歲的娃娃,是為夏崇宗,又是一個新出爐的梁太後主政(梁乙埋之女)。


    王安石晚年落寞,但詩詞雅麗,清新脫俗。仔細讀之,總有森然幽冷之氣,現摘其小詩小詞各一首,以展示其當時心境。


    其一(詩):


    荒涼煙雨助人悲,染濕衣襟不自知。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送女過江時。


    其二(詞):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汙,昨夜南園風雨。小憐初上瑟琶,曉來思繞天涯,不管通堂朱戶,春風自在楊家。


    餘生也晚,智也愚,行也魯,讀書趣味也"形而下".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中學時代,我就是個"思想複雜"的不良青少年,時不時不留痕跡、以高手藝匠人手段偷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鋒上的文明: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刀鋒上的文明: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