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的黨項羌兵。王超老將,"持重不進",其實是心裏發虛,幸虧他十七歲的兒子王德用激昂求戰,請為先鋒,激戰三日,終於打跑了與宋軍交陣的黨項人。範延召一部宋


    軍,與西夏兵大小數十戰,互有勝負,但最終因糧糙不濟,缺乏飲水,僅僅自保而已,根本談不上破敵。此次五路攻夏,以失敗告終。


    轉年,宋太宗崩,宋真宗繼位。為息事寧人,宋朝遣返從前扣留的西夏使臣張浦,並割讓夏(陝西橫山)、綏(陝西綏德)、銀(陝西榆林)、宥(陝西靖邊)


    、靜(陝西米脂)五州予李德遷,實際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李繼遷派其弟李瑗入朝"謝恩"(實際上又是索要賞物),"未幾,復抄邊".掠搶成性,李繼遷可算是


    猖狂至極。


    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繼遷率領諸藩部落,終於攻陷宋朝重鎮靈州,並改 名為西平府。靈州正處黃河與浦洛河流交匯處,據形勝之地,"北控河朔,


    南引慶(州)、涼(州),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靈州失陷前,宋朝大臣楊億、張齊賢、李沆等人認定靈州必不能守,勸宋真宗下令靈州守將提前與當地軍民攜


    力,搬空此城,退保環州。真宗皇帝新繼位,氣銳性剛,仍舊下令守將王超等率六萬大軍馳援靈州,結果,清遠軍都監殷義叛降於李繼遷,王超大軍還沒趕到靈州,城池


    已經陷落。靈州之敗,不僅是一城一州之失,其實是宋夏關係的轉折點。從此,西夏一下子有了立國的本錢,昔日時叛時降的宋朝邊境諸少數民族部落也"王八吃秤砣",


    鐵了心跟隨李繼遷,抱定了黨項這條粗腿。最最重要的,西域通路斷絕,黨項人不僅隔絕回鶻等國的入貢,還禁止各蕃落向宋朝賣馬,古代戰爭中,戰馬幾乎是決定戰


    爭勝負的最關鍵性因素之一。而且,靈州的陷落,關中地區一下子失去屏障,受到極大危脅。


    攻克靈州後,李繼遷感受一下子不可自抑,建國稱帝,似乎指日可圖。不顧宋朝割五州之地的示好表示,他又率大軍進攻麟州(今陝西神木),遇挫後,老哥們並


    不氣餒,回軍而西,渡黃河,跨賀蘭山,進攻涼州,大有把河西走廊一統域內的野心。


    涼州治所西涼府(今甘肅武威)當時由宋朝派去的知府丁惟清管理,但周邊廣大地區皆是吐蕃六穀部酋長潘羅支的地盤。這位吐蕃人本人是親宋派,加之涼州


    當地吐蕃人漢化較深,漢蕃關係很不錯。


    李繼遷聲東擊西,先揚言要進攻環州,實際上主力黨項軍馬不停蹄向涼州飛馳。鹹平六年(公元1003年)年底,猝不及防的宋朝涼州知府丁惟清早晨剛剛醒來,


    就有兵卒蒼惶中跑進府,言城中已沖入黨項兵。沒緩過神,黨項騎兵已進沖入知府衙門,一刀砍死了丁惟清。至此,宋朝又一西北重鎮涼州也被李繼遷攻取。


    涼州城雖被黨項人攻下,周遭的吐蕃部落並未完全降服。李繼遷正部署軍隊準備進擊,忽然接到吐蕃首領潘羅支的降書,約李繼遷出城,在一塊山穀之地舉行儀


    式,正式向李繼遷歸附。謀士張浦等人認為潘羅支是詐降,勸說應施反詐降計,突然集兵沖入約降地點殺盡吐蕃人。李繼遷被勝利沖昏頭,認定潘羅支是力屈而降,認


    為殺掉他們會"阻(諸蕃)向化之心。"野蠻人如果用正常人的腦子去思考問題,他悲慘的命運肯定就不可避免。


    結果,李繼遷率大軍出涼州城,浩浩蕩蕩,毫不防備地向約降山穀挺進,遠遠望見潘羅支等人站在當地"恭侯".剛剛想扭頭和左右人誇耀自己的戰功。吐蕃人埋伏


    的勁弩和弓箭一時齊發,有幾枝大箭嗖嗖而來,把李繼遷身體幾處洞穿。黨項軍大敗,奔還靈州。半路,李繼遷傷重而死,時年四十二。滿打滿算,這位爺隻是在西北折


    騰了二十二年,終於為子孫掙得了日後發家立國的本錢。


    李繼遷死,其子李德明得立,時年二十三。


    李德明小名叫阿移,其母為野利氏。李德明初立,心中無底,屬下又有一些部落頭人投奔宋朝,見勢不妙,李德明派人奉表"歸順".由於宋朝與遼國的戰事吃緊,也


    積極派人同西夏講和。


    李繼遷臨死前,特別囑託兒子一定要與宋朝講和,"一表不聽則再請,雖累百表,不得請,勿止也。"李繼遷很有政治頭腦,雖然恃功冒險受重傷,對當時的"國際形


    勢"還是心中有數。


    景德三年,宋朝封李德明為西平王,行夏州刺史,並授檢校太師兼侍中的榮銜,賜金銀絹茶一大批,同時,詔令李德明遣子弟入傳(即送直係親屬入汴京當人質)


    ,此令遭到李德明"婉拒",但仍派人上獻禦馬二十五匹以及一批良馬、橐駝之類的土產。同時,李德明也向遼國示好,被遼朝封為"大夏國王",兩邊買好,得受雙份厚


    賜。同時,腳踏宋、遼兩隻船,西夏更加進退自如。


    當時,宋將曹瑋上表宋真宗,認為應該趁李繼遷剛死、其子李德明新立之時,出奇製勝,傾大兵而進襲,一舉搗毀西夏老巢。但是,宋朝君臣當時注意力皆在抵禦


    遼國的軍事進攻,不想兩個戰場同時打仗,沒有聽從曹瑋的建議。此後,由於宋遼簽訂了澶淵之盟,李德明更不想自觸黴頭,對宋朝和遼朝"稱臣"的同時,隻想對這兩


    個冤大頭國家打"經濟"算盤。除每年從兩朝得到大量賞賜外,李德明派出的"貢使"還大肆走私,售賣馬匹等物。對此嚴重擾亂本朝經濟的舉動,宋、遼兩國睜一眼閉


    一眼,"顧全大局".同時,李德明在榷場與宋朝進行正常交易的同時,又鼓勵西夏人在邊境地區大賣青鹽、糧食等違禁品,很獲厚利。不僅如此,西夏軍隊還時常攔截


    來自西域的商人和使團,明搶貢物和金珠,惟利是圖。無論如何,二十多年間,李德明在位其間宋遼沒有發生大的戰事,僅僅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因夏州發


    生饑荒,李德明上表宋朝,"求粟百萬",大有興兵勒索的意思。對此,宋朝君臣很不好拿捏,下詔"切責"或者服軟"輸粟"都不好拿捏,幸虧宰相王旦出主意,下詔明示李


    德明:"已敕令有司在京師聚粟百萬,可遣眾來取。"不卑不亢,李德明見詔"大慚",嘴裏念叨"朝廷有人",遂不敢再妄加訛詐和勒索。


    李德明在位時,雖然與宋遼"交好"沒有大的戰事,也沒有閑著,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了黨項羌族的生存空間。


    涼州的吐蕃頭領潘羅支用詐降計大敗李繼遷後,不久,他本人竟也同樣被黨項兩個部落的頭人以"詐降計"幹掉,真是天道循環,誰最卑鄙誰才能在蠻荒部落生存


    .潘羅支雖死,其弟廝鐸督仍然與西夏為敵。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以及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 李德明兩次派兵進攻涼州,均未得手。公元1016年,本為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鋒上的文明: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並收藏刀鋒上的文明: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