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作者:徐磊/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錡掌握"天下利權"後,對下刻意搜刮,對上不停上貢,朝廷權貴遍受其賄,逐漸驕縱無所忌憚。他對自己所轄官員任意殺害,貪汙公款無數。浙西平民崔善貞到京城告禦狀,德宗不僅不相信,反而大怒,派人把崔善貞用木枷鐵鎖鎖上,送交李錡處理。"(李)錡聞其將至,預鑿坑待之".崔善貞囚車一至,連枷鎖也不脫,被李錡手下兵士踹入土坑中活埋。"遠近聞之,不寒而慄",真正的是鉗天下之口而長jian臣之威,讓這些賊臣愈加驕暴,日後個個迭相叛逆。
由上種種,皆可以看出,唐德宗的過失,也可用罄竹難書四字來表達,一點也不冤枉他!
夕陽無限好——元和君臣的削藩大計公元805年春正月,虛弱不堪的唐德宗在宮內的病榻上接受諸王、親戚朝賀。人來人往,拜舞不休。眯著昏花的老眼,德宗力挺老衰殘軀,竭力四顧張望,就是不見太子李誦來賀。一問,宦官小心翼翼地告知:"太子有疾。"本來就病入膏肓的唐德宗聞言,"涕泣悲嘆,由是得疾,日益甚".屋漏偏遭連雨。自己馬上撤手而去,皇儲眼看也要燈盡油幹,老皇帝急憂苦恨,一齊攻心。幾天後,唐德宗就"崩"了,時年六十四。
大臣衛次公、鄭絪等人宣遺詔,一身孝服的皇太子李誦被眾人攙扶,於宣政殿繼位,是為唐順宗。看見一個穿穿大白孝袍的人歪歪斜斜地半倚半躺在龍椅上,禁衛軍將士不少人將信將疑。眾人在殿外踮腳窺視,仔細打量一番,見座上人果然是李誦,大家喜極而泣,互相祝賀說:"真太子也!"這位唐順宗,在位僅一年就病死。雖然這個唐朝皇帝的名號幾乎不為人所知,但他為帝時,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程異、韋執誼、陳諫、韓曄、淩準等人支持下,進行了所謂的"永貞革新".此次急功進利的改革非常短命,僅僅持續短短146天。"永貞革新",改革內容看上去不錯:削減宦官兵權、裁撤冗官、免減百姓租賦、撤去"宮市"等等。由於上述內容無一不涉及當時"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領頭的"二王"又屬誌大才疏、自以為是、偏躁寡恩之輩,"改革"很快就被太監俱文珍等人粉碎。
唐順宗繼位八個多月後,因病不能言語,退稱"太上皇",讓位給兒子李純――-唐憲宗。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者",一般均無好下場。"二王"先被遠貶,後均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人也被流放到荒遠小州做司馬,即歷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幾位政治家一生坎坷蹭蹬,但中國文學史卻增添了許多首膾炙人口的優美、淒麗詩篇,尤其是劉禹錫、柳宗元兩人,佳作連連,如明珠美玉,熠熠閃光。"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詩人不幸詩壇幸。正是這樣的失意、幽憤,才使得詩人寫出那麽多真切感人的絕妙好辭。
特別是劉禹錫,大才子自稱是漢景帝兒子中山王劉勝的後代(其實是漢化的匈奴後代)。他被貶二十餘年,老而彌健,熬死了唐朝五代皇帝,終年七十二。劉郎氣銳,連白居易都欽推他為"詩豪".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因病從蘇州罷歸,劉禹錫從和州罷歸,兩人相見於揚州,留下了兩首感嘆身世的千古名詩。白居易曰: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題劉二十八使君》)
劉禹錫酬合:巴山蜀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聞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很想有一番作為但身板不爭氣、又因誤用庸人而時刻悔恨在心的的唐順宗病逝,年僅四十六歲。
元和天子初發威——平定西川唐順宗永貞元年九月,詔立李純為皇帝,順宗自為"太上皇".新皇帝剛剛"出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病死,行軍司馬(參謀長)劉辟自稱留後;不久,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因溵水大敗,懼而入朝,唐廷迫令其"致仕"(大文豪餘秋雨創造性地把"致仕"譯為"當官",實為"退休")。不料,他的外甥楊惠琳拒不接納朝廷派來的官員,上表稱當地將士"逼臣為節度使",想造成既成事實,迫使唐廷讓他名正言順地為霸一方。
憲宗初登大寶,還真忍了幾個月。為了穩住劉辟,唐廷任他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軍區常務副司令,未予正職)。至於夏綏方麵,由於楊惠琳勒兵抵拒,憲宗先拿他開刀,下詔天德、河東兩軍進討。河東節度使帳下阿跌光進、阿跌光顏(兄弟兩皆是步落稽部落胡人,後賜姓李,即李光進、李光顏)勇猛善戰,屢敗楊惠琳叛軍。不久,叛軍窩裏反,楊惠琳被手下軍將所殺,"傳首京師",其時為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月。夏綏平定,是憲宗打擊藩鎮勢力的首次告捷。
至此,唐憲宗把目光轉向他剛一登基就向朝廷叫板的蜀地地頭蛇劉辟。
劍南西川節度使原是韋皋。朱沘叛亂時,韋皋力挺唐廷,平叛有功,被當時唐德宗拜為大將軍,加檢校禮部尚書的榮銜。此後,他又多次打敗吐蕃,深入敵界,捕虜甚多,因軍功得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順宗即位後,加韋皋檢校太尉。當時,王叔文、王伾當政,韋皋派屬下劉辟攜大量金寶入京城"活動".劉辟私謁王叔文,自恃有錢有兵又是藩鎮官屬,他對王叔文說:"太尉(韋皋)派我向您致意。如果您能讓我掌領劍南三川之地,一定會予酬謝;如不留意,在下也不會忘懷".聽劉辟話裏話外,含有威脅之意,時為唐順宗心腹的王叔文大怒,差點殺掉劉辟。
劉辟逃回西川,添油加醋一說,韋皋恨王叔文入骨。他當即向順宗、太子李純各上表章。一方麵他向順宗直言應傳位給太子,另一方麵他又向當時為太子的憲宗"表忠心",指斥王叔文、王伾亂權。"(韋)皋自恃重臣,遠處西蜀,度王叔文不能動搖,遂極言其jian".本來韋皋是派劉辟拉關係,見王叔文"不識抬舉",也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指斥王叔文等人"jian邪".反正天高皇帝遠,當朝權臣也奈何不了他韋皋。所以,憲宗能夠及早繼位,韋皋也確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沒多久,永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韋皋就"薨"了。老韋專治蜀地二十一年,雖為唐朝藩屬,實則土皇帝一個。但這韋皋是個政治老手,月月向朝廷進貢珍寶奇貨,遍賄當朝大臣,又極其優待手下軍士,"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如此巨大的開支由何而來,當然是加重賦斂,"卒致蜀土虛竭".而且,韋皋屬下的官吏皆是幕僚、私人,從不讓這些人到京城作官,怕他們泄漏自己在蜀地專治跋扈的所作所為。所以,有樣學樣,韋皋一死,劉辟就向中央叫板,鼓掇"諸將(為劉辟)表請節鉞".
由上種種,皆可以看出,唐德宗的過失,也可用罄竹難書四字來表達,一點也不冤枉他!
夕陽無限好——元和君臣的削藩大計公元805年春正月,虛弱不堪的唐德宗在宮內的病榻上接受諸王、親戚朝賀。人來人往,拜舞不休。眯著昏花的老眼,德宗力挺老衰殘軀,竭力四顧張望,就是不見太子李誦來賀。一問,宦官小心翼翼地告知:"太子有疾。"本來就病入膏肓的唐德宗聞言,"涕泣悲嘆,由是得疾,日益甚".屋漏偏遭連雨。自己馬上撤手而去,皇儲眼看也要燈盡油幹,老皇帝急憂苦恨,一齊攻心。幾天後,唐德宗就"崩"了,時年六十四。
大臣衛次公、鄭絪等人宣遺詔,一身孝服的皇太子李誦被眾人攙扶,於宣政殿繼位,是為唐順宗。看見一個穿穿大白孝袍的人歪歪斜斜地半倚半躺在龍椅上,禁衛軍將士不少人將信將疑。眾人在殿外踮腳窺視,仔細打量一番,見座上人果然是李誦,大家喜極而泣,互相祝賀說:"真太子也!"這位唐順宗,在位僅一年就病死。雖然這個唐朝皇帝的名號幾乎不為人所知,但他為帝時,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程異、韋執誼、陳諫、韓曄、淩準等人支持下,進行了所謂的"永貞革新".此次急功進利的改革非常短命,僅僅持續短短146天。"永貞革新",改革內容看上去不錯:削減宦官兵權、裁撤冗官、免減百姓租賦、撤去"宮市"等等。由於上述內容無一不涉及當時"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領頭的"二王"又屬誌大才疏、自以為是、偏躁寡恩之輩,"改革"很快就被太監俱文珍等人粉碎。
唐順宗繼位八個多月後,因病不能言語,退稱"太上皇",讓位給兒子李純――-唐憲宗。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者",一般均無好下場。"二王"先被遠貶,後均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人也被流放到荒遠小州做司馬,即歷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幾位政治家一生坎坷蹭蹬,但中國文學史卻增添了許多首膾炙人口的優美、淒麗詩篇,尤其是劉禹錫、柳宗元兩人,佳作連連,如明珠美玉,熠熠閃光。"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詩人不幸詩壇幸。正是這樣的失意、幽憤,才使得詩人寫出那麽多真切感人的絕妙好辭。
特別是劉禹錫,大才子自稱是漢景帝兒子中山王劉勝的後代(其實是漢化的匈奴後代)。他被貶二十餘年,老而彌健,熬死了唐朝五代皇帝,終年七十二。劉郎氣銳,連白居易都欽推他為"詩豪".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因病從蘇州罷歸,劉禹錫從和州罷歸,兩人相見於揚州,留下了兩首感嘆身世的千古名詩。白居易曰: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題劉二十八使君》)
劉禹錫酬合:巴山蜀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聞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很想有一番作為但身板不爭氣、又因誤用庸人而時刻悔恨在心的的唐順宗病逝,年僅四十六歲。
元和天子初發威——平定西川唐順宗永貞元年九月,詔立李純為皇帝,順宗自為"太上皇".新皇帝剛剛"出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病死,行軍司馬(參謀長)劉辟自稱留後;不久,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因溵水大敗,懼而入朝,唐廷迫令其"致仕"(大文豪餘秋雨創造性地把"致仕"譯為"當官",實為"退休")。不料,他的外甥楊惠琳拒不接納朝廷派來的官員,上表稱當地將士"逼臣為節度使",想造成既成事實,迫使唐廷讓他名正言順地為霸一方。
憲宗初登大寶,還真忍了幾個月。為了穩住劉辟,唐廷任他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軍區常務副司令,未予正職)。至於夏綏方麵,由於楊惠琳勒兵抵拒,憲宗先拿他開刀,下詔天德、河東兩軍進討。河東節度使帳下阿跌光進、阿跌光顏(兄弟兩皆是步落稽部落胡人,後賜姓李,即李光進、李光顏)勇猛善戰,屢敗楊惠琳叛軍。不久,叛軍窩裏反,楊惠琳被手下軍將所殺,"傳首京師",其時為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月。夏綏平定,是憲宗打擊藩鎮勢力的首次告捷。
至此,唐憲宗把目光轉向他剛一登基就向朝廷叫板的蜀地地頭蛇劉辟。
劍南西川節度使原是韋皋。朱沘叛亂時,韋皋力挺唐廷,平叛有功,被當時唐德宗拜為大將軍,加檢校禮部尚書的榮銜。此後,他又多次打敗吐蕃,深入敵界,捕虜甚多,因軍功得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順宗即位後,加韋皋檢校太尉。當時,王叔文、王伾當政,韋皋派屬下劉辟攜大量金寶入京城"活動".劉辟私謁王叔文,自恃有錢有兵又是藩鎮官屬,他對王叔文說:"太尉(韋皋)派我向您致意。如果您能讓我掌領劍南三川之地,一定會予酬謝;如不留意,在下也不會忘懷".聽劉辟話裏話外,含有威脅之意,時為唐順宗心腹的王叔文大怒,差點殺掉劉辟。
劉辟逃回西川,添油加醋一說,韋皋恨王叔文入骨。他當即向順宗、太子李純各上表章。一方麵他向順宗直言應傳位給太子,另一方麵他又向當時為太子的憲宗"表忠心",指斥王叔文、王伾亂權。"(韋)皋自恃重臣,遠處西蜀,度王叔文不能動搖,遂極言其jian".本來韋皋是派劉辟拉關係,見王叔文"不識抬舉",也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指斥王叔文等人"jian邪".反正天高皇帝遠,當朝權臣也奈何不了他韋皋。所以,憲宗能夠及早繼位,韋皋也確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沒多久,永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韋皋就"薨"了。老韋專治蜀地二十一年,雖為唐朝藩屬,實則土皇帝一個。但這韋皋是個政治老手,月月向朝廷進貢珍寶奇貨,遍賄當朝大臣,又極其優待手下軍士,"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如此巨大的開支由何而來,當然是加重賦斂,"卒致蜀土虛竭".而且,韋皋屬下的官吏皆是幕僚、私人,從不讓這些人到京城作官,怕他們泄漏自己在蜀地專治跋扈的所作所為。所以,有樣學樣,韋皋一死,劉辟就向中央叫板,鼓掇"諸將(為劉辟)表請節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