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城陷三日後,代替賀蘭進明的河南節度史張鎬援軍大至;十日後,廣平王李俶(後來為唐代宗,攻名李豫)收復東京洛陽。張鎬知道張巡事跡後感動異常,上表朝廷請求贈諡。當時,朝中有好幾個腐儒還對張巡守軍在睢陽食人為糧一事大為抵毀,"與夫食人,寧若全人?"意即還不如或走或降,保全一城性命。朝廷猶疑之際,張翰、李紓等諸多當代名士紛紛抗表,極言張巡睢陽之守的顯赫大功,認為他沮遏賊勢,保全江淮,致使天下不亡,功勞莫匹。由此,天下再無異言。陋儒矜以小節,貶善揚惡,倘若睢陽數萬人得命(還不一定能活),江淮乃至天下百千萬人會慘遭殘暴的安史叛軍殺戮,而且,牽製住幾十萬叛軍攻圍一城,唐廷有足夠時間重新布署,反敗為勝。因此,以此保全天下之奇功,瑕不掩瑜。若以迂腐俗儒求什麽"人道主義"眼光看問題,隻要有敵軍壓境,大家一起投降算了,俯首泥中稱婦稱臣作順民以免死翹翹,如此,天理良心何在!忠孝節義何在!


    皇帝下詔,贈張巡揚州大都督,許遠荊州大都督、南霽雲開府儀同三司、再贈揚州大都督,立廟祭祠,並重用這些忠臣的子孫。


    自雍丘守戰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張巡等人率兵抵禦叛軍,大小四百餘戰,斬敵將三百,殺傷敵卒十餘萬。張巡進士為將,指揮若定,義薄雲天,人皆盡死。正是依賴這些仁臣義士,唐朝才能亡而復存。時至今日,仍不禁感嘆漢、唐時代中國人的勃勃血性,寧死不屈,寧互食而不投降,真是勇烈大丈夫,比至弱宋、晚明,數十萬人解甲匍伏而降,仍難逃殘戮。古人之義,漸已遠矣!


    "安史之亂"起,唐朝的華夷大將,文臣士人,爭赴國難,忠心為主,顏真卿、戴履謙、程千裏、段秀實、李嗣業、馬燧、李抱玉、李抱真、路嗣恭、王思禮、魯炅、王難得、辛雲京、馮河清、白孝德、渾王鹹等等,或中華茂族,或出身行伍,或高麗鐵勒,或突厥雜胡,智勇守節,心如鐵石,忘身許國,構著了中華民族信義忠勇的道德基石,千載之下,凜凜猶生!


    善始無終 反噬國家——"安史之亂"中的另類大將僕固懷恩僕固懷恩家族本是鐵勒九大姓之一仆骨部,因音訛為仆固,以部落為姓。歷史上,仆固部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一直是"時叛時降",其祖先最早為匈奴別部,後又成為過突厥的臣屬。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包括仆固部落在內的鐵勒九姓附唐,幾世為金微都督,到僕固懷恩這輩,已歷四世。


    由於世襲武職,僕固懷恩對征伐戰鬥非常內行,"曉識戎情,部分謹嚴",雖然是個高度漢化而又通曉邊陲各少數民族內情的唐朝邊將。


    安祿山造反,僕固懷恩就跟隨朔雲節度使郭子儀在雲中(今山西大同)大破賊兵;在馬邑斬殺七千多叛軍;配合李光弼部在常山、趙郡、沙河等地苦戰,擊走史思明叛軍。唐肅宗即位後,馬上與郭子儀赴靈武勤王。由於安祿山引誘同羅部落叛變,僕固懷恩在郭子儀指揮下率軍迎擊。由於先戰不利,僕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玢兵敗投降。小夥子機靈,後來乘人不備又隻身逃回唐營。僕固懷恩大義滅親,"叱而斬之".見到將軍連親兒子都不饒貸,唐軍將士無不以一當百,殊死拚鬥,大破同羅部落,收繳器械、駝馬無數。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僕固懷恩又跟從郭子儀攻克馮翊、河東兩郡,襲破潼關。不久,賊將安守忠等人率大部叛軍進攻唐軍,雙方苦戰兩天,唐軍不支潰敗,僕固懷恩退至渭水,由於沒有舟船可渡,僕固懷恩抱著所騎戰馬的脖子渡河,倖免一死。五月,賊將李歸仁率勁騎五千邀擊郭子儀於三原北,"子儀窘急",幸虧僕固懷恩等五將伏兵於路,打得李歸仁大敗而去。


    唐肅宗以廣平王李豫(後來的唐代宗)為元師,郭子儀為副元師,意圖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僕固懷恩帶領回紇六千多騎兵,與唐軍協同作戰,屢立殊功。兩京收復後,因功獲授開府、豐國公、同節度副使。


    長安一戰,唐將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安史叛軍十多萬人與唐軍對陣。賊將李歸仁挑戰,唐軍前進逼逐,叛軍突然起步直衝,出乎意料,唐軍後卻,軍中驚亂,賊兵趁勢亂搶唐軍器械輜重。胡人出身的大將李嗣業見形勢危急,對郭子儀說:"今天如果我不以身餌賊,我軍無孑遺矣!"於是,李嗣業脫光膀子,手執陌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唐)陣乃稍定".緊接著,李嗣業身後唐軍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大將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安史叛軍皆是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見唐軍氣盛,就埋伏精兵於陣側,準備等唐軍前軍過後躍出偷襲。還未舉旗發兵,僕固懷恩從間諜口中知曉實情,率回紇騎兵蜂擁而上,把埋伏的賊兵"剪滅殆盡","賊由是氣索",一下子泄氣反走。唐軍前後夾擊,斬首六萬多級,被踐踏至死或摔死於溝塹的也有萬餘,"賊遂大潰".如果沒有僕固懷恩截殺埋伏賊兵,雙方勝負還真難以預料。


    唐肅宗幹元元年至幹元二年(公元759至760年),僕固懷恩跟隨郭子儀把安祿山的兒子安慶諸包圍於相州。在五個多月時間裏,他常為先鋒,"堅敵大陣,必經其戰,勇冠三軍。"李光弼代郭子儀為主師後,僕固懷恩為副,仍舊摧鋒陷敵,多次獲勝。幹元二年,他被唐廷封為大寧郡王。其子仆固瑒也隨父出身入死,軍中號為"鬥將".


    唐代宗繼位後,仍以僕固懷恩為郭子儀的副手,為朔方行營節度。當時,史思明與回紇新登位的登裏可汗搭上線,回紇派兵近十萬入塞,有侵擾進襲之意。登裏可汗不是外人,他爸爸毗伽闕可汗的皇後(可敦)是唐肅宗親女,他自己的皇後是僕固懷恩的親女,因此,這位率大軍進塞的登裏可汗實際上僕固懷恩的女婿。登裏可汗上表,要與老丈人僕固懷恩和老奶奶(懷恩之母)見麵,唐代宗下詔答應(此時他不能不答應)。僕固懷恩聞訊心中暗驚,怕有通敵嫌疑,不敢去和登裏可汗見麵。唐氏宗又下手詔,賜鐵券,明白表示朝廷無嫌猜之心。


    僕固懷恩與登裏可汗在太原相見,敘翁婿之禮,"可汗大悅,遂許助唐廷討史朝義".這句話也真應了"虜性反覆"那句話,有奶就是娘,誰給好處就幫誰。於是,數萬回紇大軍在陝州紮營,隨時準備上戰場(到時幫誰還不一定)。


    洛陽一戰,僕固懷恩、李抱玉、馬璘等大將(包括大公公魚朝恩也親率一幫勁弩手加入)拚死鬥戰,大敗史朝義十萬多賊軍,收復東京及河陽城。僕固懷恩一鼓作氣,乘勝逐北,壓賊而進,下鄭州、降汴州、撥滑州,追破史朝義於衛州。賊軍睢陽節度使田承嗣等人率四萬多兵馬來援,皆大敗,"賊徒駭散",於是相、衛、洛、邢、趙、深、恆、定、易數州皆復降於唐軍。


    博縣一戰,賊軍背水決戰,又一敗塗地,積屍擁流而下。史朝義逃至歸義縣,又被追及的唐軍打得落花流水。窮蹙之下,史朝義逃入林中自縊身死。不久,田承嗣又向僕固懷恩投降。至此,"安史之亂"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磊/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磊/梅毅並收藏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