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作者:徐磊/梅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上的中宗李顯看見手下宦者得勝,也緩過神來,不知從哪裏來了精神,憑樓向下喊道:"你們都是朕宿衛將士,為什麽跟隨李多祚等人造反!
如果能斬殺造反首犯,勿患不富貴!"如果當初不猶豫,眾人登樓控製了中宗一行,殺韋後、安定公主,肯定想讓中宗幹啥就幹啥,會重演廢武則天一幕。現在,當朝皇帝在上麵親開金口,一幫將士大眼瞪小眼,皆望向居中指揮的李多祚。寒光閃處,未等李多祚等人反應過來,衝上來一幫原本是自己領帶的士兵刀砍槍刺,把幾個領頭人殺死在當地。成王李千裏等人也力戰而死。太子李重俊見狀,知道事不成功,率百騎逃奔終南山。龍落淺灘,不久,困急小憇之時,李重俊為左右所殺。
首級送往都城,氣急敗壞的唐中宗命人把兒子首級懸放於武三思父子靈前,以祭奠"忠臣".
秋後算帳,韋氏一黨要把諸門守將以及太子屬官全部殺掉,幸虧大理卿鄭惟忠勸諫中宗,才沒有大行殺戮。同時,安樂公主與兵部尚書宗楚客竄謀,派人誣告中宗弟弟相王李旦與妹妹太平公主與李重俊同謀。中宗立刻宣召禦史中丞蕭至忠,準備派他抓兩人於獄中審訊。蕭至忠泣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相王昔為皇嗣,固請於武後,以天下讓陛下,此四海皆知,奈何聽人言而疑骨肉!"中宗覺得有理,"遂寢其事".
武承訓已死,安樂公主並不哀傷,馬上嫁給早就與之通jian的武延秀(武承嗣之子)。送嫁之日,安樂公主乘皇後車輅,中宗與韋後親上安福門觀禮,賞賜巨億。安樂公主生於唐中宗被武則天貶於房陵的路上,當時無被服,中宗"解衣以褓之",所以小名"裹兒".長成之後,安樂公主"姝秀辯敏",韋後、中宗視之為掌上明珠。恃寵弄嬌,安樂公主每次起造大宅,皆以宮中形製為標準,積石為山,蓄地為池,遍嵌珠寶,窮奢極欲。
安樂公主、韋後妹郕國夫人、上官婉兒以及女巫第五英兒等人,"皆依勢用事,請謁受賕,雖屠沽商販,用錢三十萬,則別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明碼標價,有錢就有官作,時人稱之為"斜封官".
不僅婦人妨政,韋後黨徒也肆無忌憚。宗楚客、紀處訥等人為監察禦史崔琬所彈劾,奏表他們"潛通戎狄,受其貨賂,致召邊患".罪行累累,證據確鑿,這些被彈之人"憤怒作色",自恃後麵有韋後作倚仗,在朝上大罵崔琬誣陷"良人"."上(中宗)竟不窮問",命崔琬與宗楚客兩人當朝"結為兄弟以和解之",為此,時人稱中宗為"和事天子".
此外,由於中書侍郎崔湜搞上了上官婉兒,讓這位婦人舒服得可以,得拜"同本章事",超升為相。
"時政出多門,濫官充溢",加上皇帝皇後以及宗室、貴族侫佛過度,天下囂然。
唐中宗優遊歲月,日子過得不錯,常常四處遊玩,與皇後、公卿、妃主等聚集宴飲。聽說長安城東麵隆慶池有"帝王氣",唐中宗就親自臨幸,"結採為摟,宴侍臣,泛舟戲象以厭之".大象巨腳,一陣猛踩,中宗覺得這樣就可以壓住"帝氣".隆慶池北麵,乃是中宗親弟相王李顯的五個兒子府第,五人列第而居。
雖一片"太平"景象,仍不斷有人上告韋後等人"謀逆",下場一樣,皆為韋後等人殺掉,然後再奏知中宗。案子一多,中宗也煩燥,聽聞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又上表奏除韋後等人,氣惱之下,中宗親自審問。
燕欽融官職雖低,不畏強勢,跪於殿中朗言:"皇後yin亂,幹預朝政,其宗族日益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居心叵測,圖危宗社。"中宗詰問再三,燕欽融絲毫不屈,表示天下洶洶,街聞巷議,都知曉韋後等人的穢事醜聞。"上默然".綠帽皇帝至此,似乎頗有所悟。
殿中侍立的宗楚客著急,馬上下令衛士把燕欽融抓住,數人高高拋起,把這位直言小臣投摔在殿庭石地上,折頸而死。
看見宗楚客沒得自己的諭意竟敢當著自己的麵如此行事,中宗雖未發作,仍感怏怏不快,臉色陰沉,"由是韋後及其黨始憂懼".
婦人歹毒,又認定"先下手為強",韋後與一直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一合計,就決定毒死中宗,於是,密謀數日,就出現了文章開始的那一幕。中宗李顯也倒黴,驚悸惶恐中度過二十三年,剛剛登皇位五年,就被自己的皇後和親女毒死。
仁懦遲疑的過渡帝王――唐睿宗毒死中宗後,韋後秘不發喪,召諸相入禁中,並征府兵五萬人屯京城,同時,她又派自己兩個女婿韋捷、韋灌以及諸韋親戚分領諸軍以及宮中禁衛軍。唐太宗時代,簡送官戶以及蕃族中驍勇能戰者,著虎紋衣,跨豹紋鞍,扈從遊獵,稱為"百騎".武則天時,這支貼身禦林軍增為"千騎",屬左右羽林軍經李重俊太子事後,又增營為"萬騎".由此,"萬騎"以及其它禁軍的統帥,皆是韋氏一族親戚。
本來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密謀,糙擬中宗"遺詔",立中宗小兒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宗楚客老jian巨猾之人,馬上召韋後之兄韋溫商量,改纂詔書,以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虛其職權。
坐穩朝廷,宗楚客等人又不停勸韋後效仿武則天,革唐命,自稱帝。由於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宗屬王親,地位尊顯,諸人也暗中加以準備,想除掉二人。
相王李旦唯唯諾諾之人,正因其懦弱的性格,才熬過武則天、中宗兩朝。他自己沒想過怎麽辦,聽天由命,其子李隆基一直不閑著。
李隆基時為臨淄郡王,任衛尉少卿,兼潞州別駕。聽聞中宗崩逝,李隆基急忙潛回京師,以觀時變。在此之前,他非常"有心",與"萬騎"以及禁軍其它部府的頭領和豪傑交遊、玩樂,一直深相結納。由於禁軍統領韋播等人近日常杖打鞭擊"萬騎"將領立威,"萬騎皆怒",小隊長(果毅)葛福順、陳玄禮等人紛紛找李隆基訴苦,大罵韋氏兄弟。
見眾人意氣可用,李隆基也打開天窗說亮話,表示要誅殺韋氏一黨,以安社稷。眾人聞言"皆踴躍請以死自效".
有人勸李隆基應先啟稟父親相王李旦後再行事。李隆基搖頭:"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歸福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如果先行請示,父王一定憂恐。若請而從之,則陷父王以危事,若請而不從,則大計不成。"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諂附韋氏,當他得知宗楚客等人想殺相王和太平公主,恐怕事不成而引禍上身,便先行派個和尚密告李隆基,勸臨淄王先下手為強。同時,李隆基又與太平公主以及其子衛尉卿薛崇暕密謀,加緊準備起兵誅除韋氏。
臨行,李隆基發現自己最親信的奴從王毛仲不見,隻有李守德一人跟隨。原來這個高麗人後代王毛仲懼禍,不知躲藏於何處。事已至此,不能耽誤,仍然按原定計劃出發。待諸人潛行入皇城禁苑,當值的鍾紹京又後悔想變卦,欲拒眾人於門外。幸虧其妻許氏有遠見,勸說他曰:"忘身殉國,神必助之,而且你已經預謀此事,今天想不幹,事發也難免一死!"思前想後,也覺有理,鍾紹宗忙開門拜謁李隆基,這位臨淄王也"執其手與坐",以示相結相交之心。很快,眾人相集,等待號令。
如果能斬殺造反首犯,勿患不富貴!"如果當初不猶豫,眾人登樓控製了中宗一行,殺韋後、安定公主,肯定想讓中宗幹啥就幹啥,會重演廢武則天一幕。現在,當朝皇帝在上麵親開金口,一幫將士大眼瞪小眼,皆望向居中指揮的李多祚。寒光閃處,未等李多祚等人反應過來,衝上來一幫原本是自己領帶的士兵刀砍槍刺,把幾個領頭人殺死在當地。成王李千裏等人也力戰而死。太子李重俊見狀,知道事不成功,率百騎逃奔終南山。龍落淺灘,不久,困急小憇之時,李重俊為左右所殺。
首級送往都城,氣急敗壞的唐中宗命人把兒子首級懸放於武三思父子靈前,以祭奠"忠臣".
秋後算帳,韋氏一黨要把諸門守將以及太子屬官全部殺掉,幸虧大理卿鄭惟忠勸諫中宗,才沒有大行殺戮。同時,安樂公主與兵部尚書宗楚客竄謀,派人誣告中宗弟弟相王李旦與妹妹太平公主與李重俊同謀。中宗立刻宣召禦史中丞蕭至忠,準備派他抓兩人於獄中審訊。蕭至忠泣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羅織害之乎!相王昔為皇嗣,固請於武後,以天下讓陛下,此四海皆知,奈何聽人言而疑骨肉!"中宗覺得有理,"遂寢其事".
武承訓已死,安樂公主並不哀傷,馬上嫁給早就與之通jian的武延秀(武承嗣之子)。送嫁之日,安樂公主乘皇後車輅,中宗與韋後親上安福門觀禮,賞賜巨億。安樂公主生於唐中宗被武則天貶於房陵的路上,當時無被服,中宗"解衣以褓之",所以小名"裹兒".長成之後,安樂公主"姝秀辯敏",韋後、中宗視之為掌上明珠。恃寵弄嬌,安樂公主每次起造大宅,皆以宮中形製為標準,積石為山,蓄地為池,遍嵌珠寶,窮奢極欲。
安樂公主、韋後妹郕國夫人、上官婉兒以及女巫第五英兒等人,"皆依勢用事,請謁受賕,雖屠沽商販,用錢三十萬,則別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明碼標價,有錢就有官作,時人稱之為"斜封官".
不僅婦人妨政,韋後黨徒也肆無忌憚。宗楚客、紀處訥等人為監察禦史崔琬所彈劾,奏表他們"潛通戎狄,受其貨賂,致召邊患".罪行累累,證據確鑿,這些被彈之人"憤怒作色",自恃後麵有韋後作倚仗,在朝上大罵崔琬誣陷"良人"."上(中宗)竟不窮問",命崔琬與宗楚客兩人當朝"結為兄弟以和解之",為此,時人稱中宗為"和事天子".
此外,由於中書侍郎崔湜搞上了上官婉兒,讓這位婦人舒服得可以,得拜"同本章事",超升為相。
"時政出多門,濫官充溢",加上皇帝皇後以及宗室、貴族侫佛過度,天下囂然。
唐中宗優遊歲月,日子過得不錯,常常四處遊玩,與皇後、公卿、妃主等聚集宴飲。聽說長安城東麵隆慶池有"帝王氣",唐中宗就親自臨幸,"結採為摟,宴侍臣,泛舟戲象以厭之".大象巨腳,一陣猛踩,中宗覺得這樣就可以壓住"帝氣".隆慶池北麵,乃是中宗親弟相王李顯的五個兒子府第,五人列第而居。
雖一片"太平"景象,仍不斷有人上告韋後等人"謀逆",下場一樣,皆為韋後等人殺掉,然後再奏知中宗。案子一多,中宗也煩燥,聽聞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又上表奏除韋後等人,氣惱之下,中宗親自審問。
燕欽融官職雖低,不畏強勢,跪於殿中朗言:"皇後yin亂,幹預朝政,其宗族日益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居心叵測,圖危宗社。"中宗詰問再三,燕欽融絲毫不屈,表示天下洶洶,街聞巷議,都知曉韋後等人的穢事醜聞。"上默然".綠帽皇帝至此,似乎頗有所悟。
殿中侍立的宗楚客著急,馬上下令衛士把燕欽融抓住,數人高高拋起,把這位直言小臣投摔在殿庭石地上,折頸而死。
看見宗楚客沒得自己的諭意竟敢當著自己的麵如此行事,中宗雖未發作,仍感怏怏不快,臉色陰沉,"由是韋後及其黨始憂懼".
婦人歹毒,又認定"先下手為強",韋後與一直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一合計,就決定毒死中宗,於是,密謀數日,就出現了文章開始的那一幕。中宗李顯也倒黴,驚悸惶恐中度過二十三年,剛剛登皇位五年,就被自己的皇後和親女毒死。
仁懦遲疑的過渡帝王――唐睿宗毒死中宗後,韋後秘不發喪,召諸相入禁中,並征府兵五萬人屯京城,同時,她又派自己兩個女婿韋捷、韋灌以及諸韋親戚分領諸軍以及宮中禁衛軍。唐太宗時代,簡送官戶以及蕃族中驍勇能戰者,著虎紋衣,跨豹紋鞍,扈從遊獵,稱為"百騎".武則天時,這支貼身禦林軍增為"千騎",屬左右羽林軍經李重俊太子事後,又增營為"萬騎".由此,"萬騎"以及其它禁軍的統帥,皆是韋氏一族親戚。
本來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密謀,糙擬中宗"遺詔",立中宗小兒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宗楚客老jian巨猾之人,馬上召韋後之兄韋溫商量,改纂詔書,以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虛其職權。
坐穩朝廷,宗楚客等人又不停勸韋後效仿武則天,革唐命,自稱帝。由於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宗屬王親,地位尊顯,諸人也暗中加以準備,想除掉二人。
相王李旦唯唯諾諾之人,正因其懦弱的性格,才熬過武則天、中宗兩朝。他自己沒想過怎麽辦,聽天由命,其子李隆基一直不閑著。
李隆基時為臨淄郡王,任衛尉少卿,兼潞州別駕。聽聞中宗崩逝,李隆基急忙潛回京師,以觀時變。在此之前,他非常"有心",與"萬騎"以及禁軍其它部府的頭領和豪傑交遊、玩樂,一直深相結納。由於禁軍統領韋播等人近日常杖打鞭擊"萬騎"將領立威,"萬騎皆怒",小隊長(果毅)葛福順、陳玄禮等人紛紛找李隆基訴苦,大罵韋氏兄弟。
見眾人意氣可用,李隆基也打開天窗說亮話,表示要誅殺韋氏一黨,以安社稷。眾人聞言"皆踴躍請以死自效".
有人勸李隆基應先啟稟父親相王李旦後再行事。李隆基搖頭:"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歸福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如果先行請示,父王一定憂恐。若請而從之,則陷父王以危事,若請而不從,則大計不成。"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諂附韋氏,當他得知宗楚客等人想殺相王和太平公主,恐怕事不成而引禍上身,便先行派個和尚密告李隆基,勸臨淄王先下手為強。同時,李隆基又與太平公主以及其子衛尉卿薛崇暕密謀,加緊準備起兵誅除韋氏。
臨行,李隆基發現自己最親信的奴從王毛仲不見,隻有李守德一人跟隨。原來這個高麗人後代王毛仲懼禍,不知躲藏於何處。事已至此,不能耽誤,仍然按原定計劃出發。待諸人潛行入皇城禁苑,當值的鍾紹京又後悔想變卦,欲拒眾人於門外。幸虧其妻許氏有遠見,勸說他曰:"忘身殉國,神必助之,而且你已經預謀此事,今天想不幹,事發也難免一死!"思前想後,也覺有理,鍾紹宗忙開門拜謁李隆基,這位臨淄王也"執其手與坐",以示相結相交之心。很快,眾人相集,等待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