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至德年間,李忠臣轉戰累日,功勳顯著。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敗中取勝,襲取二百艘糧船,保障了唐軍的糧食供應。
不久,唐將許叔冀(就是對張巡見死不救的那位)投降史思明,李忠臣猝不及防,隻得被脅裹著向史思明請降。史思明非常欣賞李忠臣的勇武,用手拍著他的後背,說:“從前我隻有一隻左手,現在有了您,我才兩手齊全啊。”
史思明賊軍圍攻河陽時,李忠臣夜中率屬下五百人突出數萬賊軍之中,重歸李光弼唐軍。唐肅宗聞訊大喜,召至京師,親賜其名為“李忠臣”,並賜良馬、甲第。後來淮西節度使王仲升為賊軍擒獲,朝廷便授李忠臣為汝、仙、蔡等六州節度使。李忠臣率軍與諸路唐軍收復東都洛陽後,朝廷封其為禦史大夫。
想當初,回紇餘部擾掠河陽,李忠臣提兵討定。吐蕃寇長安,唐代宗慌忙四處發詔追兵。禦使到達時,李忠臣正和諸將在馬球場歡宴,聞訊馬上起身整兵上路。諸將勸說要“擇良日起兵”,李忠臣大怒:“君父有難,怎麽還擇日救援!”諸路兵集,數李忠臣第一個率軍趕到,唐代宗對此非常感動。李靈曜反叛,李忠臣與馬燧合軍,擊潰田承嗣侄子田悅帶來的三萬援軍,擒斬李靈曜,因功封西平郡王,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大概終年居於行伍,李忠臣粗豪不檢,常縱兵大掠,雖屬能戰之帥,軍聲卻很差。加之他常yin暴將士妻女,最終被驅逐,“跳奔京師”。“帝素寵之,不責也”,唐代宗仍舊授他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德宗繼位,仍舊很信任李忠臣。德宗當太子時的老師張涉貪汙犯罪,本來要殺頭,李忠臣勸解:“陛下您現在貴為天子,先生因乏財犯法,不是什麽大罪。”“帝意解”,隻是把張涉免官,放歸田裏。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犯罪應死,李忠臣說:“辛京杲應死久矣!”德宗問其故,李忠臣說:“辛京杲幾個叔伯皆戰死沙場,多個兄弟為國犧牲,惟獨他一個人倖存,想來也應該死了。”德宗聞之悽然,放辛京杲出監。由此,可知李忠臣還真算是個厚道人。
“(李)忠臣憨直不通書”,德宗曾對他講:“愛卿你耳朵大,是富貴相。”李忠臣回答:“為臣我聽說驢耳大,龍耳小。”“帝喜其野而誠”,可見李忠臣確實是個敞亮人,有口無心,不失率真。但喪失兵柄之後,在長安終日鬱鬱,後來朱泚造反攻入長安,李忠臣竟同流合汙,獲封“司空”兼“侍中”。朱泚叛平,反罪難饒,父子俱為唐廷斬首,並被史官列入《叛臣傳》中,晚節一失,一生忠義之名不得,白白地汙了“忠臣”之名。此是後話。
第43節 不合時宜的冒動
唐德宗的“削藩”
唐德宗李適即位後,為改清肅,抑製宦官貪飲,幹綱獨斷,頗有政聲。
淄青節度使李正已知悉唐德宗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就上表要求獻錢三十萬緡,以此觀察德宗的為人。“(德宗)欲受之恐見欺、卻之則無辭。”猶豫之間,大臣崔佑甫出主意:“皇上派使臣慰勞淄青將士,順便把李正已上獻的錢物賜與將士,如此順水推舟做人情,一則使淄青將士感戴皇帝恩德,二則讓諸藩鎮知道朝廷不貪貨財。”
唐德宗大悅,依計行之。“(李)正已大慚服。”M
郭子儀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軍大將李懷光代替郭子儀掌軍政,並加其為校檢刑部尚書,為寧、慶、晉、鋒、慈等州節度使。
李懷光原姓茹,是渤海靺鞨人,其父茹常在朔方軍中因功多為朝廷賜姓李,名“李嘉慶”。李懷光自少生長軍中,也是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功名,史書稱其“勇鷙敢誅殺,雖親屬犯法,無所回貸”。一旦大權在握,李懷光馬上就把從前和他同位而現在又怏怏不服的宿將史抗等五人一併誅殺,初露控霸一方的威權。唐廷對此也假裝不知道,奈何不得。
德宗繼位之後,在蜀地yin侈專製十多年的西川節度使崔寧入朝。老哥們入朝後,又耍小聰明,暗使屬下蠻將寇侵州縣,德宗本來已下詔派他歸鎮,大臣楊炎苦諫,德宗就把崔寧留在京城,命朱泚的範陽軍前往其駐地,好歹總算拔了一顆釘子。
剛繼大位的唐德宗很想幹出些大事,重整破爛的唐朝河山。建中元六年(公元780年)三月,派十一個黜陟使(此官設立於唐太宗貞觀年間,類似巡查欽差)分巡天下。河北黜陟使洪經綸“不識時務”(史官以此四字評價,可見這位洪大使確實是個壞大事的書呆子),他見魏博節度使田悅屬下兵士有七萬之多,就下令“裁軍”,罷掉四萬兵,讓這些人回家務農。
本來,田悅“事朝廷頗恭順”,很有順臣守法的樣子,現在看到朝廷要窩心給自己一腳,裁撤士兵,激起他心中嫌怨。但田悅和他叔父田承嗣一樣,屬老jian巨滑之流,他假裝順服朝命,罷裁四萬官兵。然後,他又把這些已經脫掉軍服的將士召集於一處,激怒他們說:“汝曹久在軍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為黜陟使所罷,將何資以自衣食乎!”士兵大哭。田悅於是“出家財以賜之,使各還部伍”,重新讓兵士歸營。於是軍士“皆德(田)悅而怨朝廷”。
宰相楊炎想收復原州和秦州,就派李懷光和朱泚等人前往涇州集結。涇州諸將知道李懷光軍法嚴峻,又剛剛擅殺朔方五將,就推劉文喜為首,拒不接受李懷光來統軍。
唐廷就以朱泚為涇原節度使。劉文喜不受詔,於建中元年五月據涇州反叛,並把兒子送去吐蕃做人質以招授兵,唐廷馬上下詔李懷光、朱泚去平討。唐德宗非常堅決,對劉文喜索求旌節的要求一口回絕,也不聽信朝中諸臣請求赦免劉文喜的意見。同時,他對涇州城內兵士仍舊像對待唐兵一樣,賜以春服,吐蕃當時又和唐朝剛剛緩和關係,也不發兵相救,不久,“城中勢窮”,諸將共殺劉文喜,傳首闕下。如此,算是德宗給諸藩鎮又“上了一課”。
第44節 自以為是的舉措
以藩治藩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正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病死。
李寶臣自被田承嗣大騙一把後,一直怏怏不樂,率兵回鎮,自守門戶。
“寶臣晚年猶猜忌”,覺得兒子李惟嶽暗弱,恐屬下不服,就誅殺大將辛忠義等二十多名大將,盡收其財,由此軍心不附。李寶臣晚年還篤信神道,大飲妖人“特製”的“仙液”,結果中毒而死,年六十四,也是“壞人有善終”,花甲已過,諸福盡享,又免於橫死,也算結局不壞。
李寶臣死,軍中推李惟嶽為留後,求襲父位。唐德宗不答應,命李惟嶽護其父喪入京進行“國葬”,下詔任命張孝忠為節度使。N
當初田承嗣死,李寶臣上表力請田悅代之,謀求子孫世襲;如今李寶臣死,田悅投桃報李,就上表力求朝廷下旨讓李惟嶽世襲,德宗又不答應。於是,李惟嶽就和田悅、李正已等人暗中聯合,陰謀抗拒王命。
不久,唐將許叔冀(就是對張巡見死不救的那位)投降史思明,李忠臣猝不及防,隻得被脅裹著向史思明請降。史思明非常欣賞李忠臣的勇武,用手拍著他的後背,說:“從前我隻有一隻左手,現在有了您,我才兩手齊全啊。”
史思明賊軍圍攻河陽時,李忠臣夜中率屬下五百人突出數萬賊軍之中,重歸李光弼唐軍。唐肅宗聞訊大喜,召至京師,親賜其名為“李忠臣”,並賜良馬、甲第。後來淮西節度使王仲升為賊軍擒獲,朝廷便授李忠臣為汝、仙、蔡等六州節度使。李忠臣率軍與諸路唐軍收復東都洛陽後,朝廷封其為禦史大夫。
想當初,回紇餘部擾掠河陽,李忠臣提兵討定。吐蕃寇長安,唐代宗慌忙四處發詔追兵。禦使到達時,李忠臣正和諸將在馬球場歡宴,聞訊馬上起身整兵上路。諸將勸說要“擇良日起兵”,李忠臣大怒:“君父有難,怎麽還擇日救援!”諸路兵集,數李忠臣第一個率軍趕到,唐代宗對此非常感動。李靈曜反叛,李忠臣與馬燧合軍,擊潰田承嗣侄子田悅帶來的三萬援軍,擒斬李靈曜,因功封西平郡王,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大概終年居於行伍,李忠臣粗豪不檢,常縱兵大掠,雖屬能戰之帥,軍聲卻很差。加之他常yin暴將士妻女,最終被驅逐,“跳奔京師”。“帝素寵之,不責也”,唐代宗仍舊授他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德宗繼位,仍舊很信任李忠臣。德宗當太子時的老師張涉貪汙犯罪,本來要殺頭,李忠臣勸解:“陛下您現在貴為天子,先生因乏財犯法,不是什麽大罪。”“帝意解”,隻是把張涉免官,放歸田裏。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犯罪應死,李忠臣說:“辛京杲應死久矣!”德宗問其故,李忠臣說:“辛京杲幾個叔伯皆戰死沙場,多個兄弟為國犧牲,惟獨他一個人倖存,想來也應該死了。”德宗聞之悽然,放辛京杲出監。由此,可知李忠臣還真算是個厚道人。
“(李)忠臣憨直不通書”,德宗曾對他講:“愛卿你耳朵大,是富貴相。”李忠臣回答:“為臣我聽說驢耳大,龍耳小。”“帝喜其野而誠”,可見李忠臣確實是個敞亮人,有口無心,不失率真。但喪失兵柄之後,在長安終日鬱鬱,後來朱泚造反攻入長安,李忠臣竟同流合汙,獲封“司空”兼“侍中”。朱泚叛平,反罪難饒,父子俱為唐廷斬首,並被史官列入《叛臣傳》中,晚節一失,一生忠義之名不得,白白地汙了“忠臣”之名。此是後話。
第43節 不合時宜的冒動
唐德宗的“削藩”
唐德宗李適即位後,為改清肅,抑製宦官貪飲,幹綱獨斷,頗有政聲。
淄青節度使李正已知悉唐德宗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就上表要求獻錢三十萬緡,以此觀察德宗的為人。“(德宗)欲受之恐見欺、卻之則無辭。”猶豫之間,大臣崔佑甫出主意:“皇上派使臣慰勞淄青將士,順便把李正已上獻的錢物賜與將士,如此順水推舟做人情,一則使淄青將士感戴皇帝恩德,二則讓諸藩鎮知道朝廷不貪貨財。”
唐德宗大悅,依計行之。“(李)正已大慚服。”M
郭子儀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軍大將李懷光代替郭子儀掌軍政,並加其為校檢刑部尚書,為寧、慶、晉、鋒、慈等州節度使。
李懷光原姓茹,是渤海靺鞨人,其父茹常在朔方軍中因功多為朝廷賜姓李,名“李嘉慶”。李懷光自少生長軍中,也是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功名,史書稱其“勇鷙敢誅殺,雖親屬犯法,無所回貸”。一旦大權在握,李懷光馬上就把從前和他同位而現在又怏怏不服的宿將史抗等五人一併誅殺,初露控霸一方的威權。唐廷對此也假裝不知道,奈何不得。
德宗繼位之後,在蜀地yin侈專製十多年的西川節度使崔寧入朝。老哥們入朝後,又耍小聰明,暗使屬下蠻將寇侵州縣,德宗本來已下詔派他歸鎮,大臣楊炎苦諫,德宗就把崔寧留在京城,命朱泚的範陽軍前往其駐地,好歹總算拔了一顆釘子。
剛繼大位的唐德宗很想幹出些大事,重整破爛的唐朝河山。建中元六年(公元780年)三月,派十一個黜陟使(此官設立於唐太宗貞觀年間,類似巡查欽差)分巡天下。河北黜陟使洪經綸“不識時務”(史官以此四字評價,可見這位洪大使確實是個壞大事的書呆子),他見魏博節度使田悅屬下兵士有七萬之多,就下令“裁軍”,罷掉四萬兵,讓這些人回家務農。
本來,田悅“事朝廷頗恭順”,很有順臣守法的樣子,現在看到朝廷要窩心給自己一腳,裁撤士兵,激起他心中嫌怨。但田悅和他叔父田承嗣一樣,屬老jian巨滑之流,他假裝順服朝命,罷裁四萬官兵。然後,他又把這些已經脫掉軍服的將士召集於一處,激怒他們說:“汝曹久在軍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為黜陟使所罷,將何資以自衣食乎!”士兵大哭。田悅於是“出家財以賜之,使各還部伍”,重新讓兵士歸營。於是軍士“皆德(田)悅而怨朝廷”。
宰相楊炎想收復原州和秦州,就派李懷光和朱泚等人前往涇州集結。涇州諸將知道李懷光軍法嚴峻,又剛剛擅殺朔方五將,就推劉文喜為首,拒不接受李懷光來統軍。
唐廷就以朱泚為涇原節度使。劉文喜不受詔,於建中元年五月據涇州反叛,並把兒子送去吐蕃做人質以招授兵,唐廷馬上下詔李懷光、朱泚去平討。唐德宗非常堅決,對劉文喜索求旌節的要求一口回絕,也不聽信朝中諸臣請求赦免劉文喜的意見。同時,他對涇州城內兵士仍舊像對待唐兵一樣,賜以春服,吐蕃當時又和唐朝剛剛緩和關係,也不發兵相救,不久,“城中勢窮”,諸將共殺劉文喜,傳首闕下。如此,算是德宗給諸藩鎮又“上了一課”。
第44節 自以為是的舉措
以藩治藩
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正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病死。
李寶臣自被田承嗣大騙一把後,一直怏怏不樂,率兵回鎮,自守門戶。
“寶臣晚年猶猜忌”,覺得兒子李惟嶽暗弱,恐屬下不服,就誅殺大將辛忠義等二十多名大將,盡收其財,由此軍心不附。李寶臣晚年還篤信神道,大飲妖人“特製”的“仙液”,結果中毒而死,年六十四,也是“壞人有善終”,花甲已過,諸福盡享,又免於橫死,也算結局不壞。
李寶臣死,軍中推李惟嶽為留後,求襲父位。唐德宗不答應,命李惟嶽護其父喪入京進行“國葬”,下詔任命張孝忠為節度使。N
當初田承嗣死,李寶臣上表力請田悅代之,謀求子孫世襲;如今李寶臣死,田悅投桃報李,就上表力求朝廷下旨讓李惟嶽世襲,德宗又不答應。於是,李惟嶽就和田悅、李正已等人暗中聯合,陰謀抗拒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