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唐廷下詔令僕固懷恩引登裏可汗一班回紇兵馬回其原屬地。起先,僕固懷恩初到太原,太原尹、金城郡王辛雲京(也是唐朝幹城之將)一直懷疑登裏可汗入塞是僕固懷恩這個丈人招來的,閉城不出,不敢犒軍,怕回紇軍趁機攻下太原。僕固懷恩送登裏可汗回去,又路經太原,辛雲京仍舊閉門不納,也不出城“熱情招待”。
自以為功高震天地的僕固懷恩大怒,上表彈劾辛雲京,並屯軍汾州,很想讓朝廷為自己出口惡氣,派詔使斬了辛雲京後,自己再和登裏可汗出塞。
也是合該有事。大太監駱奉先到太原辛雲京處辦事,兩個人非常投機。辛雲京就講僕固懷恩與回紇登裏可汗暗中密約要造反,要駱奉先回京後把此事密稟皇上。
第33節 善始無終反噬國家(2)
從太原城出來,駱奉先路過僕固懷恩大營,依情依理也要去看視。家宴之上,僕固懷恩的老媽很不高興,責備駱奉先說:“你與我兒結為兄弟,現在又和辛雲京這麽熱乎,做人怎能兩麵三刀呢……過去的事就算了,從今以後我們母子兄弟如初。”酒酣耳熱之際,僕固懷恩起舞娛客,駱奉先也大贈金帛以作回禮。有來有往,加上駱奉先又是皇宮紅人,僕固懷恩想轉天回贈大公公一份厚禮。
駱奉先心中小鼓一直打個不停,自稱有急事,固辭要走。僕固懷恩說:“明天就是端午節,今晚在此休息,過了大節再走不遲。”苦苦相留留不住,僕固懷恩就派人把大太監的馬藏了起來。其實,這本是一片好心,就好像現在為了留住好朋友多住幾天,藏起對方車鑰匙一樣。
駱奉先惶急於心,半夜驚起,對手下說:“酒宴上老太太罵我兩麵派,現在僕固懷恩又藏起我的馬不讓走,不是要殺我吧。”越想越怕,駱奉先爬牆逃走。早晨起來,僕固懷恩到客館,見大太監已經無影無蹤,心中也暗暗叫苦,連忙派人帶著一大包金銀連同馬匹一起“追趕”駱奉先,在半路上把東西還給這位公公。
雖如此,驚魂未定的駱奉先一回朝就上奏僕固懷恩要造反。知此訊後,僕固懷恩也上表請誅辛雲京、駱奉先。唐代宗充當和事佬,手詔和解三人怨隙。僕固懷恩心甚不平,怏怏不快。憤懣之下,上書皇帝自敘功勞,怨恨之意,溢於言表。(此表肯定是其帳下文士之傑作,情深意切,文采不俗,特錄其中一段於下):
……臣實不欺天地,不負神明,夙夜三思,臣罪有六:往年同羅背叛,河曲騷然,經略數軍,兵圍不解。臣不顧老母,走投靈州,先帝嘉臣忠誠,遂遣徵兵討叛,使得河曲清泰,賊徒奔亡。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一也。臣男玢嚐被同羅虜將,蓋亦製不由己,旋即棄逆歸順,卻來投臣,臣斬之以令士眾。且臣不愛骨肉之重,而徇忠義之誠,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二也。臣有二女,俱聘遠蕃,為國和親,合從討難,致使賊徒殄滅。寰宇清平。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三也。臣及男瑒,不顧危亡,身先行陣,父子效命,誌寧邦家。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四也。陛下委臣副元帥之權,令臣指麾河北。其新附節度使,皆握強兵,臣之撫綏,悉安反側,州縣既定,賦稅以時。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五也。臣葉和回紇,戡定兇徒,天下削平,蕃夷歸國,使其永為鄰好。義著急難,萬姓安寧,幹戈止息,二聖山陵事畢,陛下忠孝兩全。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六也。臣既負六罪,誠合萬誅,延頸轅門,以待斧。過此以往,更無他違。陛下若以此誅臣,何異伍子胥存吳,卒浮屍於江上,大夫種霸越,終賜劍於稽山。唯當吞恨九泉,銜冤千古,復何訴哉!復何訴哉!……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唐廷以回紇近塞、兩將不和,便派黃門侍郎裴遵慶帶著皇帝手諭到汾州諭旨。僕固懷恩心中冤曲日攢月深,抱著裴侍郎的雙足號泣訴冤。裴遵慶向他傳達了皇帝推心至誠之意,讓僕固懷恩入朝麵君,以解嫌猜,僕固懷恩當下允諾。
正打點行裝準備上路,僕固懷恩副將範誌誠勸說道:“您現在讒言交構,有功高不賞之懼,奈何入不測之地呢?李光弼以憂死,來以功誅,功不見容,兩個人就是先例嗬。”僕固懷恩越想越覺得有理,就以懼死為藉口,不去長安麵君。
裴遵慶回朝復命。不久,就傳來僕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進攻太原辛雲京的消息。辛雲京也是百戰良將,又早有準備,對陣下來,仆固瑒大敗,回軍途中,他就集軍包圍榆次。
唐代宗憂心仲仲,任顏真卿為刑部尚書,想派他去僕固懷恩處進行宣慰。顏真卿持重老臣,建議道:“僕固懷恩現在騎虎難下,進退兩難,肯定不會進京來朝。他手下將士,也都是郭子儀從前的部曲,可以下詔派郭子儀替代他的軍職,再喻以逆順禍福,或許會來。”
郭子儀剛到河中,進攻榆次的仆固瑒就因為鞭打漢族將士引起眾怒,被焦暉等偏將斬首,獻於闕下。一時間僕固懷恩屬下將卒迸散,聽說郭子儀來,紛紛來投,歸者數萬。
僕固懷恩知道軍變消息,忙跑去告知老母。老太太也很生氣,怒叱道:“我一直告誡你別造反,國家待汝不薄。現在軍變,禍將及我,奈何!”僕固懷恩惶急無對,再拜而出。老太太提刀追趕,大罵:“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軍中!”僕固懷恩隻帶了三百名親隨,度河而逃,到靈武才敢歇口氣,召集亡命散卒。
唐代宗念其舊功,不加罪,派人護送他母親至京師,供養極厚,又把他最小的女兒收留,養育於皇宮之中。不久,老太太“以壽終”,並沒有因兒子叛逆被國家殺戮。朝廷為了安撫僕固懷恩,隻是下詔罷免其軍職,仍拜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
僕固懷恩鐵勒本性,剛烈不回,反正是破罐破摔,索性他就又誘結吐蕃,與回紇等諸蕃兵馬二十多萬入塞,攻陷豐州,進掠涇、汾一帶,為害不淺。一群烏合賊軍橫渡涇水時,僕固懷恩被其手下舊將白孝德率兵打得落荒而逃;攻奉天,老上司郭子儀又把他擊退遁走。雖如此,吐蕃、回紇聯軍兵盛,四麵進擊,直趨鳳翔,京師震駭。估計是憂憤成疾,僕固懷恩擁軍至鳴沙時突然暴病,幾天後就病死,其屬下以鐵勒舊俗把他火葬。
僕固懷恩一死,首腦頓失,其屬下漢軍相互攻殺,回紇和吐蕃也各懷鬼胎,關鍵時刻,郭子儀單騎說降回紇,反擊吐蕃,唐朝又逃過一次大劫難(詳情見郭子儀事跡)。
可嗟可嘆者,僕固懷恩一門,自安祿山之亂起,死於王事者四十六人;及其拒命朝廷,也攪擾了足足三年。唐代宗數次下詔,一直未有直接斥責僕固懷恩“反叛”的罪名。即使收到了僕固懷恩死訊,唐代宗仍舊惻然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深究僕固懷恩起事初衷,也是無奈何之舉,尤其是大太監駱奉先、魚朝恩事事相激,加之又與大將辛雲京不睦構隙,終使自己一生忠義事業,皆化為流水烏有,《叛臣傳》中,僕固懷恩名領首位,也真有些冤枉。
第34節 負恩逆胡罪大惡極(1)
自以為功高震天地的僕固懷恩大怒,上表彈劾辛雲京,並屯軍汾州,很想讓朝廷為自己出口惡氣,派詔使斬了辛雲京後,自己再和登裏可汗出塞。
也是合該有事。大太監駱奉先到太原辛雲京處辦事,兩個人非常投機。辛雲京就講僕固懷恩與回紇登裏可汗暗中密約要造反,要駱奉先回京後把此事密稟皇上。
第33節 善始無終反噬國家(2)
從太原城出來,駱奉先路過僕固懷恩大營,依情依理也要去看視。家宴之上,僕固懷恩的老媽很不高興,責備駱奉先說:“你與我兒結為兄弟,現在又和辛雲京這麽熱乎,做人怎能兩麵三刀呢……過去的事就算了,從今以後我們母子兄弟如初。”酒酣耳熱之際,僕固懷恩起舞娛客,駱奉先也大贈金帛以作回禮。有來有往,加上駱奉先又是皇宮紅人,僕固懷恩想轉天回贈大公公一份厚禮。
駱奉先心中小鼓一直打個不停,自稱有急事,固辭要走。僕固懷恩說:“明天就是端午節,今晚在此休息,過了大節再走不遲。”苦苦相留留不住,僕固懷恩就派人把大太監的馬藏了起來。其實,這本是一片好心,就好像現在為了留住好朋友多住幾天,藏起對方車鑰匙一樣。
駱奉先惶急於心,半夜驚起,對手下說:“酒宴上老太太罵我兩麵派,現在僕固懷恩又藏起我的馬不讓走,不是要殺我吧。”越想越怕,駱奉先爬牆逃走。早晨起來,僕固懷恩到客館,見大太監已經無影無蹤,心中也暗暗叫苦,連忙派人帶著一大包金銀連同馬匹一起“追趕”駱奉先,在半路上把東西還給這位公公。
雖如此,驚魂未定的駱奉先一回朝就上奏僕固懷恩要造反。知此訊後,僕固懷恩也上表請誅辛雲京、駱奉先。唐代宗充當和事佬,手詔和解三人怨隙。僕固懷恩心甚不平,怏怏不快。憤懣之下,上書皇帝自敘功勞,怨恨之意,溢於言表。(此表肯定是其帳下文士之傑作,情深意切,文采不俗,特錄其中一段於下):
……臣實不欺天地,不負神明,夙夜三思,臣罪有六:往年同羅背叛,河曲騷然,經略數軍,兵圍不解。臣不顧老母,走投靈州,先帝嘉臣忠誠,遂遣徵兵討叛,使得河曲清泰,賊徒奔亡。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一也。臣男玢嚐被同羅虜將,蓋亦製不由己,旋即棄逆歸順,卻來投臣,臣斬之以令士眾。且臣不愛骨肉之重,而徇忠義之誠,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二也。臣有二女,俱聘遠蕃,為國和親,合從討難,致使賊徒殄滅。寰宇清平。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三也。臣及男瑒,不顧危亡,身先行陣,父子效命,誌寧邦家。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四也。陛下委臣副元帥之權,令臣指麾河北。其新附節度使,皆握強兵,臣之撫綏,悉安反側,州縣既定,賦稅以時。是臣不忠於國,其罪五也。臣葉和回紇,戡定兇徒,天下削平,蕃夷歸國,使其永為鄰好。義著急難,萬姓安寧,幹戈止息,二聖山陵事畢,陛下忠孝兩全。是臣不忠於國,其罪六也。臣既負六罪,誠合萬誅,延頸轅門,以待斧。過此以往,更無他違。陛下若以此誅臣,何異伍子胥存吳,卒浮屍於江上,大夫種霸越,終賜劍於稽山。唯當吞恨九泉,銜冤千古,復何訴哉!復何訴哉!……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唐廷以回紇近塞、兩將不和,便派黃門侍郎裴遵慶帶著皇帝手諭到汾州諭旨。僕固懷恩心中冤曲日攢月深,抱著裴侍郎的雙足號泣訴冤。裴遵慶向他傳達了皇帝推心至誠之意,讓僕固懷恩入朝麵君,以解嫌猜,僕固懷恩當下允諾。
正打點行裝準備上路,僕固懷恩副將範誌誠勸說道:“您現在讒言交構,有功高不賞之懼,奈何入不測之地呢?李光弼以憂死,來以功誅,功不見容,兩個人就是先例嗬。”僕固懷恩越想越覺得有理,就以懼死為藉口,不去長安麵君。
裴遵慶回朝復命。不久,就傳來僕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進攻太原辛雲京的消息。辛雲京也是百戰良將,又早有準備,對陣下來,仆固瑒大敗,回軍途中,他就集軍包圍榆次。
唐代宗憂心仲仲,任顏真卿為刑部尚書,想派他去僕固懷恩處進行宣慰。顏真卿持重老臣,建議道:“僕固懷恩現在騎虎難下,進退兩難,肯定不會進京來朝。他手下將士,也都是郭子儀從前的部曲,可以下詔派郭子儀替代他的軍職,再喻以逆順禍福,或許會來。”
郭子儀剛到河中,進攻榆次的仆固瑒就因為鞭打漢族將士引起眾怒,被焦暉等偏將斬首,獻於闕下。一時間僕固懷恩屬下將卒迸散,聽說郭子儀來,紛紛來投,歸者數萬。
僕固懷恩知道軍變消息,忙跑去告知老母。老太太也很生氣,怒叱道:“我一直告誡你別造反,國家待汝不薄。現在軍變,禍將及我,奈何!”僕固懷恩惶急無對,再拜而出。老太太提刀追趕,大罵:“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軍中!”僕固懷恩隻帶了三百名親隨,度河而逃,到靈武才敢歇口氣,召集亡命散卒。
唐代宗念其舊功,不加罪,派人護送他母親至京師,供養極厚,又把他最小的女兒收留,養育於皇宮之中。不久,老太太“以壽終”,並沒有因兒子叛逆被國家殺戮。朝廷為了安撫僕固懷恩,隻是下詔罷免其軍職,仍拜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
僕固懷恩鐵勒本性,剛烈不回,反正是破罐破摔,索性他就又誘結吐蕃,與回紇等諸蕃兵馬二十多萬入塞,攻陷豐州,進掠涇、汾一帶,為害不淺。一群烏合賊軍橫渡涇水時,僕固懷恩被其手下舊將白孝德率兵打得落荒而逃;攻奉天,老上司郭子儀又把他擊退遁走。雖如此,吐蕃、回紇聯軍兵盛,四麵進擊,直趨鳳翔,京師震駭。估計是憂憤成疾,僕固懷恩擁軍至鳴沙時突然暴病,幾天後就病死,其屬下以鐵勒舊俗把他火葬。
僕固懷恩一死,首腦頓失,其屬下漢軍相互攻殺,回紇和吐蕃也各懷鬼胎,關鍵時刻,郭子儀單騎說降回紇,反擊吐蕃,唐朝又逃過一次大劫難(詳情見郭子儀事跡)。
可嗟可嘆者,僕固懷恩一門,自安祿山之亂起,死於王事者四十六人;及其拒命朝廷,也攪擾了足足三年。唐代宗數次下詔,一直未有直接斥責僕固懷恩“反叛”的罪名。即使收到了僕固懷恩死訊,唐代宗仍舊惻然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深究僕固懷恩起事初衷,也是無奈何之舉,尤其是大太監駱奉先、魚朝恩事事相激,加之又與大將辛雲京不睦構隙,終使自己一生忠義事業,皆化為流水烏有,《叛臣傳》中,僕固懷恩名領首位,也真有些冤枉。
第34節 負恩逆胡罪大惡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