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後狼狽不堪,小短腿一陣猛跑,直逃上殿中高閣,遠遠看見東堂內自己傻老公惠帝正在中間坐著,便高聲喊道:“陛下有婦,使人廢之,亦行自廢矣!”話音未落,齊王司馬冏已沖奔到她身後,一跤踹賈後一個大馬趴。事即至此,賈南風倒冷靜下來,問司馬冏:“起事者是誰?”司馬冏回答:“趙王(司馬倫)和梁王(司馬肜)。”黑娘們兒聞言,後悔不迭,拍地大叫:“係狗當係頸,反係其尾,何得不然!”悔之晚矣,賈後被廢為庶人,幽禁於建始殿。


    同時,起事諸人立刻在京城逮捕了賈氏親黨,皆全家誅死。賈謐之母、賈後親妹賈午也被逮入獄,大棒擊死。司馬倫由於已存篡逆之心,“欲先除朝望,且報宿怨”,就又下詔逮捕大臣張華、裴頠,以及早先與孫秀有仇的解係、解結等人,“遂皆斬之,仍夷三族”。可惜張華老才子,受刑前還辯稱自己是大晉忠臣。執刑的張林稱詔詰問:“卿為宰相,太子之廢,不能死節,何也?”張華辯稱自己當時竭力諫阻賈後廢太子。張林又問:“諫而不從,何不去位?”張華無言以對。


    第12節 血肉橫飛殺戮始(3)


    該廢的廢了,該殺的殺了,該關的都關了,趙王司馬倫“稱詔赦天下,自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一依宣、文輔魏故事”,集文武大權於一身,並大封諸子為王侯,孫秀等人也皆封大郡,掌握軍權,“文武官封侯者數千人”。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為惠帝的叔祖輩,當時也差不多六十好幾,“素庸愚,復受製於孫秀”。糟老頭子本來就沒什麽本事,自己實際上反成了孫秀手中的傀儡。“(孫)秀為中書令,威震朝廷,天下皆事(孫)秀而無求於(司馬)倫。”


    為收買人心,趙王又下詔追復司馬遹太子位號,封其二子司馬臧和司馬尚為王。並以梁王司馬肜為太宰(梁王不久病死),淮南王司馬允為驃騎將軍,兼領中護軍。


    諸事已定,司馬倫又派人至賈後被幽禁的金墉城,以金屑酒賜死。賈後死狀,史不詳載,估計黑胖娘們也是被幾個人按壓住,硬灌毒酒而死。筆者曾去日本遊歷,見當地人不解事,望文生義,市場中竟有標價不菲的“金屑酒”大肆擺賣。酒裏麵金光閃閃,金箔片片,據中藥藥理,生金確可以消毒、祛濕。但以“金屑”為酒名,顯然日本人對中國古文化生吞活剝,一知半解,殊不知晉朝賜死罪人,都是這種“金屑酒”。


    綜觀晉武帝死後的三次宮廷改變,廢楊後、廢太子、廢賈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禁衛軍權的重要,二是出身寒門的士人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晉書·楊駿傳》中,寫楊駿父女矯詔獨掌西晉軍政大權後,楊駿“又多樹親黨,皆領禁兵”,顯然一開始他就知道掌握禁衛軍的重要性。但由於楊駿政事繁忙,主要精力又大都傾力於嚴防司馬氏皇族子弟,認為惠帝大傻,賈後婦人,他對皇宮內廷的禁衛軍權沒有太重視,隻有自己的外甥張劭做中護軍,親黨劉豫做左軍將軍,兩個人皆是宮外禁軍的高級將領,而最終導致楊駿覆亡的恰恰是平時不受楊駿重視的宮中禁軍中級官員殿中郎李肇和孟觀。


    當時,賈後居禁庭皇宮,可以直接書詔下“最高指示”,外間又有一直怨氣衝天、不受重用的司馬氏諸王,事變一起,惟一可用的左軍將軍劉豫又被裴頠騙去自首,身邊沒有了“槍桿子”,本來就無大智勇略的楊駿隻能死路一條;誅殺楊駿後,禁衛軍及外營兵將封侯者有一千零八十一人之多。賈後利用楚王司馬瑋除掉楊駿,而後又利用他殺掉汝南王司馬亮和太保衛瓘,但賈後很快又憑其族兄賈模和從舅郭彰兩人所掌的內廷禁衛軍攻殺司馬瑋,完全控製了內外禁軍三十六軍,並使外甥賈謐任後軍將軍從軍,親舅郭彰任右衛將軍,表兄裴頠任左、右軍將軍。如此,誣廢太子司馬遹就是非常容易之事。大兵在手,詔紙任填,想弄誰就弄誰。趙王司馬倫入京後,深與賈氏宗族結納,並最終得到“右軍將軍”這樣關鍵的禁衛軍權位。由此,賈後也為自己及其宗族找好了掘墓人。在廢除賈後的行動中,多名中下層禁衛軍軍官參與了事變,有左衛督司馬雅、常從督許超、殿中中郎士猗、殿中侍禦史殷渾、右衛督路始、右衛佽飛督閭和,加上宗室翊軍校尉齊王司馬冏,深夜入殿,賈後計謀再深,勢力再強,也難逃這些職業軍人之手。


    趙王司馬倫大權在握後,也命孫秀和他本人的幾個兒子擔當禁衛高官,完全控製了禁衛軍。掌握了禁衛軍,也就掌握了皇帝。皇帝在手,挾天子以令諸侯,借天子之名幹事就可以事半功倍,左右天下局勢。隻是後來司馬三王相繼起事,直攻京城,司馬倫不得不把精銳禁衛軍派出城去抵擋,削弱了力量,最終也導致了他自己的覆亡。


    在導致西晉政局劇烈動盪的重大事件中,數位寒門出身的文吏也成為極其關鍵的人物。


    楊駿之誅,楚王司馬瑋大顯身手,而後誅殺汝南王司馬亮,也是由他而起,開啟“八王之亂”的序幕。但楚王司馬瑋才二十出頭,在政治鬥爭場上完全是個“辱臭未幹”之輩,真正左右局勢的當屬他的長史公孫宏與舍人歧盛。此二人先給司馬瑋出主意讓他靠攏賈南風,得以留侍京都。殺掉司馬亮和衛瓘後,二人又切諫司馬瑋趁機入宮廢掉賈後。司馬瑋猶豫之間,時機已失,賈後先發製人,誣稱司馬瑋假傳聖旨,擅殺親王大臣,最終也把司馬瑋幹掉,公孫宏和歧盛也被“誅三族”。假使司馬瑋聽從這兩人的勸告,事情的結局就全然不同;趙王司馬倫年長庸愚,凡事皆由孫秀出謀劃策。“(孫)秀起自琅琊小史”,純粹的寒人出身,但他一手包辦策劃了趙王司馬倫從入京師巴結賈後、聯絡禁衛軍官、激使賈後殺掉太子、最終又廢掉殺賈後的全部過程,並在政變成功後得為侍中、中書監、驃騎將軍的高官,又與皇帝成為親家,實際掌握了晉朝的朝政。


    在以閥閱為重的西晉,士族高門不論賢愚,一直壟斷各級要職,寒人階級一直在備感壓抑的氣氛中努力爭取往上爬。這些人往往天資聰穎,又無路顯達,隻能想盡一切辦法投身於諸王或高官門下,樂亂好禍,迂迴反抗。當然,寒人階層的謀士們貴顯隻是一時,曇花暫現,很快就三族被誅,連根殺淨。


    楊駿被誅後,潘嶽多虧楚王司馬瑋的長史公孫宏袒護,避過一劫;趙王司馬倫得勢後,美男子又開始憂心忡忡——司馬倫的心腹孫秀也和自己是老相識!


    不過,潘嶽和孫秀的關係完全不同於公孫宏。


    潘嶽的父親潘芘做琅琊內史時,孫秀當時作為最低層的小吏被潘芘派去伺候公子潘嶽。“孫秀為小史給(潘)嶽,而狡黠自喜。(潘)嶽惡其為人,數撻辱之。”可見,英雄莫問出處。當初孫秀作孫子狀伺候潘公子時,不僅多次受到潘公子的拳打腿踢,更是大庭廣眾之下屢遭辱罵嗬斥,這些經歷,就是胸懷磊落的君子也不能忍耐,何況孫秀又是個心胸狹窄的真小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的人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磊/梅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磊/梅毅並收藏歷史的人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