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所要的,”費爾浦教授繼續說,“隻是別人把他們當人來看待。每次我在街上看到牽著狗的主人時,總是誇那條狗很漂亮,然後我繼續往前走,再回過頭去,通常都會看到那個人用手拍著那條狗表示喜歡。我的讚美使他也喜歡起他那條狗來。”


    卡耐基指出,如果你想消除憂慮,培養平安與幸福,請記住這條規則:


    “要對別人感興趣而忘掉你自己,每一天都做一件能使別人臉上帶來快樂微笑的好事”。


    洛克菲勒早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標。據他的朋友說:“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以外,沒有任何事情能令他展顏歡笑。當他做成一筆生意,賺到一大筆錢時,他會高興地把帽子摔到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來。但如果失敗了,那他會隨之病倒。”


    就在他的事業達到頂峰之時——財富象威蘇維火山的金黃色岩漿那般,源源不絕地流入保險庫中——他的私人世界卻崩潰了。許多書籍和文章公開譴責“標準石油公司”那種不擇手段致富的財閥行為——和鐵路公司之間的秘密回扣,無情地壓倒任何競爭者。


    在賓夕法尼亞州,當地人們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敗的競爭者,將他的人像吊在樹上泄恨。充滿火藥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湧進他的辦公室,威脅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許多保鏢,防止遭敵人殺害。他試圖忽視這些仇視怒cháo,有一次曾以諷刺的口吻說:“你盡管踢我、罵我,但我還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試圖對自己偶爾的不適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髮——全身煩惱和精神崩潰的肉體病症——卻是無法隱瞞的。最後,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他。


    他隻有兩種選擇:財富和煩惱——或是性命。他們警告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作一抉擇。


    他選擇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煩惱、貪婪、恐懼已徹底破壞了他的健康。美國最著名的傳記女作家伊達·塔貝見到他時嚇壞了,她寫道:“他臉上所顯示的是可怕的年老,我從未見過象他那樣蒼老的人。”


    醫生們開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們為他立下三條規則——這是他終生徹底奉行不渝的三條規則。


    1、避免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


    2、放鬆心情。多在戶外做適當運動。


    3、注意節食。隨時保持半飢餓狀態。


    洛克菲勒遵守這三條規則,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退休後,他學習打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等。


    但他同時也做別的事。溫克勒說:“在那段痛苦及失眠的夜晚裏,洛克菲勒終於有時間自我反省。”他開始為他人著想,他曾經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賺多少錢,而開始思索那筆錢能換取多少人類的幸福。


    簡而言之,洛克菲勒現在開始考慮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有時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當他向一座教堂奉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反對的怒吼:“腐敗的金錢!”


    但他繼續捐獻,在獲知密西根湖湖岸的一家學院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閉時,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那家學院,將它建設成為目前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學。


    他也盡力幫助黑人。象塔斯基吉黑人大學,需要基金來完成黑人教育家華盛頓·卡文的誌願,做毫不遲疑地捐出巨款。他也幫忙消滅十二指腸蟲。當著名的十二指腸蟲專家史太爾博士說:“隻要價值五角錢的藥品就可以為一個人治癒這種病——但誰會捐出這五角錢呢?”洛克菲勒捐出數百萬美元消除十二指腸蟲,解除了使美國幾乎一度陷於癱瘓的這種疾病。然後,他又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成立了一個龐大的國際性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無知。


    象洛克菲勒基金會這種壯舉,在歷史上前所未見。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許多有識之士,進行著許多有意義的活動。但是這些高超的工作,卻經常因缺乏基金而宣告結束。


    他決定幫助這些人道的開拓者——並不是“將他們接收過來”,而是給他們一些錢來幫助他們完成工作。


    今天,你我都應該感謝約翰·d·洛克菲勒,因為在他的金錢資助下,發現了盤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種新藥。他使你的孩子不再因染患“脊骨腦膜炎”而死亡;他使我們克服了瘧疾、肺結核、流行性感冒、白喉和其他目前仍危害世界各地的疾病。


    洛克菲勒把錢捐出去之後,是否已獲得心靈的平安?他最後終於感覺滿足了。


    洛克菲勒十分快樂。他已完全改變,完全不再煩惱。


    介紹大家認識一位打字小姐艾莉絲,她的故事真是耐人尋味。


    這天晚上,艾莉絲回到家裏時,已經精疲力盡了。頭痛、背痛,疲倦得連飯也不吃就想上床睡覺。她的母親再三動員,才勉強坐到桌前。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是她的男朋友打來的,約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精神頓時振奮起來。她衝上樓去,換上那套心愛的天藍色衣裙,一陣風似地衝出了家門。她一直跳到半夜才回來,不但不再感到疲倦,甚至興奮得不想睡覺了。


    真是不可思議:八小時前她是那麽疲憊不堪;八小時後,又是這般精神煥發,她是真的那麽疲勞嗎?是的。但這不是由於工作的勞累,而是由於對工作的厭煩。


    在我們中間象艾莉絲小姐這樣的情況,真不知有幾千幾百萬呢。但不知你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個?


    艾莉絲小姐的故事,分明告訴我們: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比肉體勞動更容易產生疲勞。一個人感覺厭煩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都會降低,而一旦當他對麵臨的事情發生了興趣,他的新陳代謝的作用又會立刻加速。這時使他感到的是興奮,而不是疲倦。


    事實果真如此。最近卡耐基在加拿大磯山路易西湖畔度假,釣了好幾天的鮭魚。要穿過比人還高的樹叢,跨過橫七豎八的樹枝,爬過很多倒下來的老樹,但一點也不感到疲倦。


    為什麽呢?因為釣魚正是我的興趣所在。如果覺得釣魚是一件令人煩悶的事,那他恐怕早就會為了在那海拔七千英尺的高山上奔波而感到精疲力盡了。


    幾年之前,哈南·霍華也使一個沒有意思的工作變得很有意思,以致完全改變了他的生活。


    他當時的工作的確沒有意思,就是在高中的福利社裏洗盤子、擦櫃檯、賣冰淇淋,而別的男孩子們卻在玩球或是跟女孩子約會。可以想見,他是不喜歡這個工作的,但又不能不做。於是,他便利用這個機會來研究冰淇淋是怎樣做成的,裏麵有些什麽化學成份。結果使他成了高中化學課程的奇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卡耐基人際關係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戴爾·卡耐基並收藏卡耐基人際關係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