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認為,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方式,從理論上說,無論如何也說不上是合理的。有許多事情,由於長期的習慣和惰性,變成無理。但你不要企圖把這些不合理的習慣打破,不然的話,在應酬上,要遭遇到對方“心理上的抵抗”。所謂“心理上的抵抗”,是指對方認為你不近人情,既然對方有些感覺,你的應酬效果就會大大減低。
關於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方式的例子太多了,最平常的小事,是日常見麵那種禮貌。比如我們與友人見麵,分明並無失禮之處,但一定說:“真是失禮得很。”分明是別人邀請你去,但臨行時總會說句:“打擾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職,分明不是某人介紹的,但他問起你時,你會說:
“托你的麵子,我進了某公司。”
但如果你不說這種不合理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太不近人情了。不過,假如你到了歐洲或某些其他地方,你照上麵的方式講這種禮貌話,就不合適了。
在日本,公共汽車售票員向每個下車的乘客說:“多謝你!”對上車乘客說:“對不起,讓你等了很久”。如果國內的公共汽車售票員對客人這樣說,恐怕客人要覺得這位售票員的神經有問題了。所以這種情況不是合理不合理的問題,是因為每個地方的生活風俗習慣不同而需要注意。
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別人對你,或你對別人都是一樣。
在應酬上,“第一印象”不好的話,如要挽回,就要作很大的努力,“第一印象”要特別注意不可。
怎樣給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呢?卡耐基認為,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裝。
有人會有異議:“服裝哪會成為問題?應酬的內容最重要。”
你看見一個成年人穿了一條牛仔褲,你會有輕佻的印象麽?你看某人穿的長褲褲管正中沒有一條線,你會有“不好看”之感麽?如果你的答覆都是正麵的,那麽你就不能不正視現實。留意你的服裝吧,這意思並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時髦的衣服,隻是請你穿得使人覺得有整齊、清潔之感,至於衣服是新、是舊,質料是好、是壞,都不成問題。
美國有許多家大公司對所屬雇員的裝扮都有“規格”,所謂規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麽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觀感”的“水準”。
專家們所著的書中,提出應酬前的衣飾應注意的六點:
一、鞋擦過了沒有?二、褲管有沒有線?三、襯衫的扣子全部扣好了沒有?四、剃了鬍子沒有?五、梳好頭髮沒有?六、衣服的皺紋是否注意到?
不隻在美國如此,其實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樣。泰國有一家保險公司的外勤員向公司報告,當他們向農民進行勸說工作時,穿得整齊比穿得不好,在生意成績上相差甚多,可見農民們本身雖然穿得不好,但對穿得整齊的人,總是較有信賴感的。
所以,不要過份嘲笑“先敬羅衣後敬人”這種社會風習。
我們進行應酬時,應該重視一下現實,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話,便會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敗。
對於陌生的人,我們應找個人介紹。以國外的人壽保險經紀人為例,他們去找新的主顧,現在都已採用“托人介紹”的方式,因為有人介紹,就絕不會吃閉門羹。當然,替你寫介紹信的人,一定是在對方心目中,很有麵子的,如果那是一個對方討厭的人,當然例外。
現在社會上逐漸流行用名片加批若幹字句代替介紹信了,這是較好的辦法,因為介紹信對方要拆開來看,有些人看了信拒絕信內所提事項時,會把原信退回來人,這時就使來者十分難堪;如果寫名片就不會有這種情形。
卡迪克在他所著的《應酬之道》中說:“和陌生人首次見麵,最好用介紹人做初次見麵的話題。”這話是很中肯的。
應酬時間的長短問題,在一種適當的應酬上,有很重要的價值。當然,我們要從應酬的本質、目的和種類去加以判定,不可一概而論。但我們要知道,現在的市內公用電話規定基本通話時間是三分鍾,這一規定是有過極深刻的研究才作出決定來的。它表示了一件小事情,應該在三分鍾內了結;
如果事情不是一說即合,或需要辯論的,就可能花上一小時也說不定。但是一種不變的原則,就是我們應該盡量縮短應酬時間,要提防自己和對方產生“疲勞感”。因為時間這種東西,有物理方麵和心理方麵的區別,當你和一位知己朋友談了一小時,而他一看手錶,啊呀,12點了,快沒有公共汽車了,末班船也快開了……這樣的應酬,是使人感覺到,分明物理的時間隻有20分鍾,心理上卻有一小時以上的感覺。有些人參與應酬,對於物理時間滿不在乎,卻很重視心理上的時間,那就是說,當他對於這場應酬有興趣時,他不計較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否則,心理上就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畢竟我們人類是被物理時間控製著來生活的,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浪費時間,方便自己,也方便了別人,更要緊的是使應酬本身有效。
卡耐基提醒我們記著,時間是應酬的最後一項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好好掌握時間吧。
應酬學上有一條原則是:先適合別人的需求而達到自己的需求。但是非常遺憾,這個社會上,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還不是多數,因為人有怕吃虧的心理。
但是,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在各方麵都很成功的人,卻總是運用這一套的,有時甚至可以反敗為勝。
日本有一份大報,前幾年總編輯換人,新人既未在報界擔任過較重要的職務,甚至“連採訪的大車都未坐過”(日本新記者在見習時多坐報社大車集體出發,如果資格較老,就可以自己開車了),這句充滿敵意批評的話是出自一些新聞記者之口的,但是這些意見讓新任總編輯知道了。他上任第一天,便在“就任演講”中含笑對各位同事說:“我此次就任報社的職務,別說是做總編輯,就是當資料室職員的資格也有問題,因為關於資料的調查統計方麵,我隻對經濟方麵略知一二。所以我隻有一種意願,希望坐坐新聞記者的大車,同時也希望由於坐了大車能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體驗,將來去某銀行請求他們合作,替本報同事辦一種接近市區的購房分期付款。……”
他的話還未講完,會議室裏已是一片掌聲,大家都擁護他的上任了。
有一位女歌星,從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後,再到東南亞表演歌舞。
她需要一兩個短劇本,而在她心目中,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如果能夠為她動筆就太好了。這位作家學貫中西,文筆風趣,但他脾氣古怪,而且也很忙。
這位歌星打電話給她朋友,說她已由某導演介紹,當晚就要和某作家共進晚餐,但她不知道怎樣向他開口提出請求。
“你究竟打算請他寫些什麽短劇?”
關於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方式的例子太多了,最平常的小事,是日常見麵那種禮貌。比如我們與友人見麵,分明並無失禮之處,但一定說:“真是失禮得很。”分明是別人邀請你去,但臨行時總會說句:“打擾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職,分明不是某人介紹的,但他問起你時,你會說:
“托你的麵子,我進了某公司。”
但如果你不說這種不合理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太不近人情了。不過,假如你到了歐洲或某些其他地方,你照上麵的方式講這種禮貌話,就不合適了。
在日本,公共汽車售票員向每個下車的乘客說:“多謝你!”對上車乘客說:“對不起,讓你等了很久”。如果國內的公共汽車售票員對客人這樣說,恐怕客人要覺得這位售票員的神經有問題了。所以這種情況不是合理不合理的問題,是因為每個地方的生活風俗習慣不同而需要注意。
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別人對你,或你對別人都是一樣。
在應酬上,“第一印象”不好的話,如要挽回,就要作很大的努力,“第一印象”要特別注意不可。
怎樣給人以好的第一印象呢?卡耐基認為,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裝。
有人會有異議:“服裝哪會成為問題?應酬的內容最重要。”
你看見一個成年人穿了一條牛仔褲,你會有輕佻的印象麽?你看某人穿的長褲褲管正中沒有一條線,你會有“不好看”之感麽?如果你的答覆都是正麵的,那麽你就不能不正視現實。留意你的服裝吧,這意思並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時髦的衣服,隻是請你穿得使人覺得有整齊、清潔之感,至於衣服是新、是舊,質料是好、是壞,都不成問題。
美國有許多家大公司對所屬雇員的裝扮都有“規格”,所謂規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麽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觀感”的“水準”。
專家們所著的書中,提出應酬前的衣飾應注意的六點:
一、鞋擦過了沒有?二、褲管有沒有線?三、襯衫的扣子全部扣好了沒有?四、剃了鬍子沒有?五、梳好頭髮沒有?六、衣服的皺紋是否注意到?
不隻在美國如此,其實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樣。泰國有一家保險公司的外勤員向公司報告,當他們向農民進行勸說工作時,穿得整齊比穿得不好,在生意成績上相差甚多,可見農民們本身雖然穿得不好,但對穿得整齊的人,總是較有信賴感的。
所以,不要過份嘲笑“先敬羅衣後敬人”這種社會風習。
我們進行應酬時,應該重視一下現實,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話,便會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敗。
對於陌生的人,我們應找個人介紹。以國外的人壽保險經紀人為例,他們去找新的主顧,現在都已採用“托人介紹”的方式,因為有人介紹,就絕不會吃閉門羹。當然,替你寫介紹信的人,一定是在對方心目中,很有麵子的,如果那是一個對方討厭的人,當然例外。
現在社會上逐漸流行用名片加批若幹字句代替介紹信了,這是較好的辦法,因為介紹信對方要拆開來看,有些人看了信拒絕信內所提事項時,會把原信退回來人,這時就使來者十分難堪;如果寫名片就不會有這種情形。
卡迪克在他所著的《應酬之道》中說:“和陌生人首次見麵,最好用介紹人做初次見麵的話題。”這話是很中肯的。
應酬時間的長短問題,在一種適當的應酬上,有很重要的價值。當然,我們要從應酬的本質、目的和種類去加以判定,不可一概而論。但我們要知道,現在的市內公用電話規定基本通話時間是三分鍾,這一規定是有過極深刻的研究才作出決定來的。它表示了一件小事情,應該在三分鍾內了結;
如果事情不是一說即合,或需要辯論的,就可能花上一小時也說不定。但是一種不變的原則,就是我們應該盡量縮短應酬時間,要提防自己和對方產生“疲勞感”。因為時間這種東西,有物理方麵和心理方麵的區別,當你和一位知己朋友談了一小時,而他一看手錶,啊呀,12點了,快沒有公共汽車了,末班船也快開了……這樣的應酬,是使人感覺到,分明物理的時間隻有20分鍾,心理上卻有一小時以上的感覺。有些人參與應酬,對於物理時間滿不在乎,卻很重視心理上的時間,那就是說,當他對於這場應酬有興趣時,他不計較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否則,心理上就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畢竟我們人類是被物理時間控製著來生活的,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浪費時間,方便自己,也方便了別人,更要緊的是使應酬本身有效。
卡耐基提醒我們記著,時間是應酬的最後一項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好好掌握時間吧。
應酬學上有一條原則是:先適合別人的需求而達到自己的需求。但是非常遺憾,這個社會上,能夠做到這一步的人還不是多數,因為人有怕吃虧的心理。
但是,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在各方麵都很成功的人,卻總是運用這一套的,有時甚至可以反敗為勝。
日本有一份大報,前幾年總編輯換人,新人既未在報界擔任過較重要的職務,甚至“連採訪的大車都未坐過”(日本新記者在見習時多坐報社大車集體出發,如果資格較老,就可以自己開車了),這句充滿敵意批評的話是出自一些新聞記者之口的,但是這些意見讓新任總編輯知道了。他上任第一天,便在“就任演講”中含笑對各位同事說:“我此次就任報社的職務,別說是做總編輯,就是當資料室職員的資格也有問題,因為關於資料的調查統計方麵,我隻對經濟方麵略知一二。所以我隻有一種意願,希望坐坐新聞記者的大車,同時也希望由於坐了大車能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體驗,將來去某銀行請求他們合作,替本報同事辦一種接近市區的購房分期付款。……”
他的話還未講完,會議室裏已是一片掌聲,大家都擁護他的上任了。
有一位女歌星,從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後,再到東南亞表演歌舞。
她需要一兩個短劇本,而在她心目中,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如果能夠為她動筆就太好了。這位作家學貫中西,文筆風趣,但他脾氣古怪,而且也很忙。
這位歌星打電話給她朋友,說她已由某導演介紹,當晚就要和某作家共進晚餐,但她不知道怎樣向他開口提出請求。
“你究竟打算請他寫些什麽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