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接班人的技巧並不能速成,所以部屬可能要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才能在事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如果試圖加快這個過程,後果常常很悲慘。


    有趣的是,往往是部屬,而非主管試圖加快這個過程的進展。美國人往往急 切的希望事業有成,結果反而貪多嚼不爛,不但使主管失望,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會毀了自己的前途。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非常有說服力的人身 上,他們可能不耐煩長等,且忽視了公司運作的複雜性,認為自己有能力掌權,因而提出種種動人的理由,要求主管讓自己執行重要的計劃,結果卻慘 遭滑鐵盧。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種失敗也可能是好事;如果這些人能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了解整個公司上上下下各階層都很重要,那麽日後自己成 為主管就會更加小心。此外,我們一再地發現,隻有外行人和低階的工人認為現代企業的經營是簡單而容易的。


    該冒險時不妨冒險


    主管最感驚喜的時刻,莫過於麵對難題時準接班人能妥善應付,解開困境,做得比主管期盼的還要好。我們的調查顯示,事業舞台上的人,往往會 有很大的潛能,單看自己如何去開發這種潛能罷了。


    企業家都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財務資產、如何冒險、如何投資。雖然並 不是每一次的賭注都會贏,但事前的分析、計劃,總能幫助他們找出最容易成功的一條路來。而且大家都沒有未卜先知的水晶球,所以執行時就必須謹 慎小心,以便隨時能更正錯誤,彌補損失。


    同樣地,投資冒險並不隻限於公司的財務方麵,也可以用在人力資源上。 我們把金錢投資在廠房、設備上,更該把時間投資在得力部屬身上,兩者相輔相成,才會達到良好的效果。這兩種投資都需要耐心,都有許多相似之外, 而且也都值得嚐試。


    如果我們的資本(時間、知識、精力)選對了投資對象的話,將會有極 優良的效果。哪一種部屬最值得這種投資呢?雖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也都有自己的長處,但從我們的研究中,可以歸納出培育人才的幾個要點:第一 就是接班人的年齡不該和主管相差 20 歲以上,要注意我們是在討論一種投資,隻是重點在個人身上而已。除了少數的特例之外,25 到 30 歲的年齡差 距已經太大了。也就是說,50 到 65 歲的主管所找的接班人至少要在 30到 45 歲之間才行。


    不過通常 30 多歲和 40 多歲的部屬之間,仍然有很大的差別。事實顯示, 五六十歲的主管在這兩者當中較喜歡年紀長些,也就是 40 歲這個年齡層的部屬建立師生關係,而且這樣也較容易成功。為什麽呢?有兩個原因。第一, 當主管想培育某個部屬為接班人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會更加親密,而加在部屬身上的責任也就越重,此時,40 多歲的部屬較能圓滿地應付這種情況。30 歲左右的人說的比做的多,也較 40 歲的人喜歡說服主管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們工作的重心往往在自己身上,如果成功,也是他自己個人的勝利,是用 來向人誇耀的。而 40 多歲的部屬卻把提拔自己的機會,當作是自己這些年來的努力所獲得的肯定,雖然值得驕傲,但仍要更努力才行。一位經理人指出 了這兩個年齡層的不同:“年輕(30 多歲)的部屬想得到別人喝彩,而年長(40 多歲)的隻想好好的幹!” 主管選擇年長部屬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比較知道感激。在第四部分中,我們了解了許多很有才幹的人,進入 40 歲到 50 歲這個階段,往往會有疏離 感,因而需要更多的回饋——尤其是讚美——來肯定自己。另外,40 歲這個階段的部屬,和五六十歲的主管之間,常常有一種親密的聯盟關係,隻可惜 這種關係很少被好好利用。


    其實隻要主管和部屬能建立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雙方都會得到極大的 收穫。而這種關係又建立在雙方的需要及對另一方的尊重上,在不拘形式、彈性極大的情況下,才會有最佳的效果。如果硬要把雙方以特定的形式連結 起來,不但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反而會招來怨恨。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處事方法,勉強別人用你的方法行事,事實上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一位 主管說得好:“我現在了解了,如果太挑剔,每一個細節都要過問,是無意義的。每個人有每個人做事的方式,隻要最後目的達到了,那一個方式都是 可行的。”


    選擇適當年齡層的部屬來做接班人,並不表示就此可以與他建立良好的 師生關係,也並非就此會成功,這點我們可以從亞瑟和瑪麗的例子中看出來。


    主管必須了解能力好和能力差的部屬的區別。我們所舉例子中的主管,在這方麵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無法區分才能和“緊張”的差別。 有些人由於緊張而拚命工作,表麵上看來這些似乎是好事,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緊張是由於對四周環境的敵意所引起的。所以主管若不能分辨出 部屬究竟是因為很有才能,還是由於緊張才努力工作的話,就會造成嚴重的 錯誤。


    舉例來說吧,尼爾也是亞瑟法律事務所的一員,當他一個人獨力工作時, 萬事都很順利,但隻要一想到他的同事,縱使他們不在身邊,他也會覺得壓力太大而受不了。同事的影響纏著他,折磨、消耗他的精力,他不能甩脫他 們的陰影,他們是可怕的競爭對手,他絕不能讓他們超越自己半步。


    對某些人來說,有幾個競爭對手反而可以刺激自己,使自己更努力;但 對另一些人來說,自己工作的原動力就已經非常強大了,如果受到其他競爭對手的壓力,他們反而不能專心於手頭的工作。縱使辦公室裏沒有任何一個 人,對手的陰影也會時時籠罩在他們心頭,不肯放過他們,成為一種折磨,也因而使他們產生無止境的惡意。


    注意“隻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人


    亞瑟卻不了解這點。他注意到尼爾很緊張,但他以為這是才智急欲謀求 發泄的結果。亞瑟也注意到尼爾老是像小孩一樣地跑來,要亞瑟不停地稱讚他,而不管有沒有得到讚美,他又會轉移方向,且憤怒地表示:“我才不需 要亞瑟或任何人的意見!一開始我就不該問他的!”


    瑪麗的兩個部屬也有這種不穩定的狀況,而她的結論和亞瑟一樣。以為 部屬是因為工作太努力了,所以才會顯得緊張。其實,這些部屬之所以會緊張,是由於他們非常恐懼自己在殘酷的競爭下落敗,所以決定不擇手段來防 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縱使用投機取巧或毀滅性的手段也在所不惜。


    亞瑟和瑪麗不但不了解這點,反而還十分看重這種部屬,時常提拔他們, 讓他們有許多升遷的機會。而這種人也利用這個機會打擊別人,說別人的壞話、進讒言等等。雖然亞瑟和瑪麗感覺到他們太不穩定,並沒有選擇他們做 接班人,但後來膺選的泰德和露易絲,也好不到那裏去。


    現在,我們可以提出這章中最重要的問題來:“究竟誰是最佳接班人?” 答案當然不是泰德、露易絲和尼爾這幾種人。事實上,表麵富有競爭力的人,往往並不是最佳人選,反倒是那些默默努力、贏得敬重的人才最適合。瑪麗 和亞瑟的辦公室裏,至少都有一位以上這樣的人,他們常常被忽視,但隻要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他們就會勝任愉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為人處世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戴爾·卡耐基並收藏為人處世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