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這種促使員工採取低姿態,或終日惶惶不安的政策,通常無 法使公司保持競爭力。就長期來說,公司或個人都不可能有良好的表現。這也說明了為什麽類似的企業會群集相聚的原因,加州的矽穀、波士頓環 128 號公路的高科技公司、紐約的傳播和gg公司,以及芝加哥的大期貨公司都是很好的例子。乍看之下,這些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它們必須花更多的時 間留住重要的員工。當人們隻要走到對街就可以獲得一個一樣好但薪水更高的工作時,這種誘惑是很難抗拒的。在這些公司當中,人員流動率在 20%40% 之間是很正常的。


    然而事實卻證明,這些公司自有它們成功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它們 鼓勵公司和員工冒險,以便保持競爭優勢。員工士氣的高昂不僅可由他們對工作的熱忱中一覽無遺,更可由大量增加的創業人數比例中獲得證明。這種 情形當然可能導致員工的過於自信,然而在經濟走向全球經濟的時代,過度膽怯所形成的危險,遠勝於過於自信。我們的研究顯示,員工的膽怯容易導 致平庸,進而造成公司的停滯和萎縮。


    在心理上有所準備


    讓我們綜合本章所說的各點,並分析羅傑和辛茜亞應該以何種態度來預 期和克服可能的困難。


    第一,評估該產業經濟和財務狀況。 第二,評估該公司經濟和財務情形。 第三,評估該部門經濟和財務情形。 第四,其他相似職位在同時所聘僱或開除的人數。


    第五,直屬上司在該公司的權力和地位。 第六,附近公司可提供的相關職位。 羅傑知道,當時政府和外國購買防禦性設施的支出正在增加,然而他卻忽略了,他選擇的公司卻正在萎縮當中。他因此麵臨了第二項和第六項的問 題。他應當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呢?在他再度找到了新工作的三個月後,他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我當時知道我現在所知道的一切,一 開始我就會到這家公司來。”


    辛茜亞則忽略了第三點,冒冒失失的轉業至一家公司最脆弱的部門。事後,該公司的高階層人員也承認了這點,他們原本就計劃關閉該部門,除非 有人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它起死回生。辛茜亞同時也忽略了第四點:在她之前,已有若幹人擔任過這個職位,然而卻沒有一位能待得到足以證明他們 的能力(她前麵四位的任期,分別為 4 至 15 個月)。


    就另一方麵來說,辛茜亞確實注意到了第五點。她的直屬上司,該公司 的行銷副總裁,不僅促使她擔任此一職務,並且也努力想促使整個計劃成功。


    同時,這位副總裁在公司內占有穩固的地位,也受人尊重。


    可惜的是,利潤的因素使得其他的考慮顯得微不足道。如同辛茜亞再度 找到工作的 5 個月後所說的一樣:“不錯,那位副總裁是受人尊重,可是不賺錢的時候,這些有什麽用?”在這裏,我們所得到的教訓是,上述第六點 注意事項當中,第一項至第三項的重要性,遠勝於第五項和第六項;當一個部門搖搖欲墜時,任憑主管再強而有力,也很難給予有才幹的部屬任何實際 的幫助。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般人很容易把四周的東西視為己有。“這是我的,”人們會自然的脫 口而出,“那也是。”不論在家或在辦公室,人們都可以把“隻”屬於自己、與人共用,或隻供自己使用(如辦公桌)的東西,列成一個又臭又長的清單。 不過,我們的研究卻顯示,人們更容易受到四周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客戶的眼裏。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一次在餐廳以外的地方碰見了 餐廳的主人,當時覺得他非常麵熟,卻一時想不出在哪裏見過他。我們開始沉思,這種情形是否也發生在我們所研究的人和他們的顧客身上。如果是, 當我們所研究的對象遷移至其他地點(或公司)時,顧客的親切感,以及繼續和他們往來的意願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不久,我們找出了答案。


    他所代表的不隻是個推銷員


    哈利。卡爾森是一位“優秀的”推銷員。他所負責推銷的電器產品線相 當的廣。“我們‘幾乎’是應有盡有——”他說,接著他的笑容消失了。對哈利來說,“幾乎”還不夠。他想要的是一條可以滿足更多顧客需要的產品 線。“這是真正賺錢的方法,”他說,忽然間又充滿了生氣。


    在一家公司工作了 12 年之後,他轉往一家產品線較廣的公司。該公司不 僅比較大,同時也比較賺錢。“我有一部免費的車、更多的旅行和應酬津貼,一個比較好的辦公室和一個秘書。很不錯吧?”哈利得意的說。


    雖然一切看來都不錯,然而事情卻沒有想像中那麽順利。在哈利走馬上 任的第二個星期,問題漸漸的出現了。哈利當初換工作時所持的假設是,他 花了 12年時間所建立起來的客戶關係,不會因此而中斷。“我和某些客戶熟 悉的程度不亞於和我的家人,”在離開舊職的前兩星期,他以理所當然的口 吻說。


    過去 12 年中,他和客戶所建立的商業關係,支持著他對自己專業的看 法。“他們幾乎都認得我,”他驕傲的說。他和客戶之間麵對麵或電話裏的交談,使得他們由陌生而熟稔,也使得他們之間的交易更為順利。


    也就是這些因素,使得他認為他已經超越了原先的公司,而須另謀發展。 雖然他並沒有意識到,但是他和客戶之間親密的感覺正是支持他信心的基石。 不幸的是,這些感覺卻在一夜之間消失了。


    “老天,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當他的一位長期客戶雷克,拒絕購買他 新公司的產品時,哈利無法置信地問。他一向認為雷克是他的好朋友。“為什麽不?”哈利堅持道,“我現在所推銷的產品比以前的還好。”


    “這點我不否認,”雷克說,試圖讓氣氛和緩下來。“問題隻是,目前 我們並不想有任何倉促的改變。”如果雷克所代表的隻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哈利可能會就此罷休。然而,令他傷心的是,這種情形幾乎發生在他以前大 多數的買主身上。“我實在不了解,”哈利焦慮而沮喪的說。“我不認為他們應該這樣對待我。我總是給他們最好的服務。”


    顯然,哈利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摻入了個人的情緒。他認為數年來他和客 戶所建立起的關係,已經超過了商業關係,在他們的心目中,他所代表的並不隻是一個推銷產品的人而已。“他們喜歡我,”他不斷的重複。“我可以 感覺得出來,當他們看到我時,眼睛為之一亮,並且麵帶笑容。”


    然而,一切都如過眼雲煙,他終於覺悟到,多年來他一直在危險的幻覺 下工作。他的客戶的確喜歡和他交易,然而使他們結合在一起的不是哈利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產品和公司,他的地位一直是次要的。現在不僅他的收 入,就連他的自我也受到傷害。


    “我覺得很尷尬,”幾年後他說,“在此之前,我從沒有碰到過類似的 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為人處世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戴爾·卡耐基並收藏為人處世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