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發掘你不曾利用的潛能:淡定 作者:[美]戴爾·卡耐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隻眼睛完全失明後,布斯·塔金頓說:“我發現自己完全能夠忍受沒有視力的情況,就像承受別的任何事情一樣。所以,即使我的其他感覺器官也不能用了,我相自己還是能好好繼續我的思想。隻要我的思想還能夠‘看’,我還是一樣能很好地生活的。”
為了恢復視力,他請眼科醫生在一年內作了12次眼科手術。他並沒有害怕,因為這都是必不可少的,他沒法躲避,唯一能減輕痛苦的方法就是勇敢地接受。他不願意住進醫院裏的私人病房,而是選擇條件差一些的大病房,跟所有的病人在一起,他試著讓其他的病人也開心。實際上,在接受手術的日子裏,每一次他都知道醫生在自己的眼睛裏做了什麽。他總是盡力想像自己是幸運的:“這是多麽好的一件事啊!現在的科學這麽發達,竟然可以在眼睛這麽纖細的地方動手術。”
普通的人,要是也和他一樣經歷這12次甚至更多的手術並且長期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裏,恐怕早已經崩潰了。布斯·塔金頓卻說:“我不會用我這樣的經歷來換其他開心的事。”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學會了怎樣接受不幸,讓他明白,生命所帶給他的任何事,不管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他能都接受下來。這樣的經歷也使得他更深刻地明白了富爾頓的話:“失明並不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令人難過的是你不能接受失明。”
如果,我們被這些不幸打垮,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難過或者因此而害怕,還是無法改變那些無可避免的事實。雖然如此,但起碼我們還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這些災難。
☆、無法改變的就學會接受
對那些無法避免的事,如楊柳經受風雨的洗禮、水接受容器等,我們要有接受這些事實的能力,勇敢接受這些必然的事。
小的時候,我曾跟小夥伴們到北密蘇裏州一棟荒廢的老木屋的閣樓上做遊戲。從閣樓上下來的時候,我在窗欄上站了一會兒,然後往下跳。由於我左手的食指上帶了戒指,當我跳下去的時候,一顆鐵釘絆住了它,結果我的那根手指就拉斷了。
當時我嚇死了,馬上叫了起來,想著我可能會死。可是,等我的手好了之後,我再也不為這事難過。難過還能解決什麽呢?我隻能接受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幾年前,我在紐約市中心一家辦公大樓中看到一個開運貨電梯的人,他整個左手都沒有了。我問他是否會為缺了一隻手而煩惱,他回答說:“不會的,我根本就沒意識到它,除非我穿針的時候注意到這件事。”
事實上,一般我們都能接受任何糟糕的情況,然後讓自己適應這個事實,或者根本就不去考慮這件事。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建於15世紀的老教堂,在廢墟上有這樣一行字:“事實就是這樣,不是別的樣子。”我經常想起這句話。
歷史發展到今天,誰都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它們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就不再是別的樣子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有選擇的機會:完全把這些不幸當作無法避免的事實接受,並逐漸適應;或者讓憂慮使我們精神崩潰,摧毀我們的人生?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給人們這樣的忠告,我非常喜歡,那就是:“快樂地接受事實就是這樣。能夠接受發生的任何事,就是克服下一步不幸的第一步。”
俄勒岡州波特蘭的伊莉莎白·康麗現在就明白這個道理,她也是在經歷過很多不幸之後才慢慢領悟到的。她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講了她自己的遭遇:“美國慶祝陸軍在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我接到了國防部的一封電報,上麵告訴我說,我最愛的人——我的侄兒在戰場上失蹤了。過了不久國防部又送來一封電報說,我那親愛的侄兒已經死了。
“對這樣的結果我真是悲傷極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上帝是眷顧我的,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個美好的理想,即把我的侄兒養大成人。在我看來,我的侄兒是所有美好年輕人的化身,我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但是就是這兩封電報,摧毀了我對生活的希望,我覺得生活再也沒有目標,我活下去還有什麽意思呢?於是我對工作也不那麽上心了,朋友也不怎麽來往了。既然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我還能怎樣呢?我拋開了這一切,變得冷漠,整天生活在怨恨之中。為什麽我最愛的侄兒會死?為什麽這麽好的年輕人還沒開始自己的美好人生就讓他死在戰場上呢?我沒法接受他已經離開我的現實,我悲傷得無以復加。我決定放棄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家鄉、我那理想的工作,讓自己就沉浸在淚水和懊悔中。
“我開始清理我的東西,作好辭職的準備。這時候我發現了一封很久以前的信,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是我侄兒以前寫給我的信。那是幾年前我媽媽去世的時候他寫給我的,信上說‘我們當然都會想念她,我知道你會更思念她的。但我相信你一定都能挺過去,你是這麽一個堅強的人。以你對人生的理解,我相信你一定等夠接受這些的。我永遠記得你是怎樣教導我的,無論何處,無論我們離得有多遠,我永遠記得你教我要學會微笑,像個男子漢一樣,勇敢地接受任何已經發生的事’。
“我反覆翻閱侄子給我的信,我覺得他並沒有離去,仿佛正在我的身邊跟我說話。他好像說‘你為什麽不用那些你教給我的方法呢?堅強地挺過去,無論發生了什麽不幸,用微笑來掩蓋那些悲傷,繼續生活下去’。
“我於是又開始回去工作,不再對人冷漠無禮,努力讓生活恢復到以前的樣子。我對自己說‘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我不能再改變什麽了,但至少我還能像我侄子希望的那樣生活下去’。我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還給前方的士兵——別人的兒子寫信。晚上,我參加成人教育班,努力學習新東西,發現新樂趣,結交新朋友。要是沒看到這封信,我都沒想過自己還能發生這些新的變化。我不再為已經永遠過去的事情悲傷難過,現在我的生活依然充滿了歡笑,就像我侄子所希望的那樣。”
伊莉莎白·康麗明白了我們人生早晚要知道的道理,即對那些已經發生過的無可奈何的事情必須努力地接受和適應。這個道理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學會的,甚至那些日理萬機的國家領導,也必須不得不常常提醒自己要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
喬治五世就曾在白金漢宮的宮殿牆上留下這樣的話:“我不會為月亮的消失而哭泣,也不會為做過的事懊悔。”叔本華也講過同樣的話:“有接受的能力,才是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事情。”
☆、心情和工作效率成正比
當大難臨頭時,我不會一味地勸你要乖乖地承受,因為人生並非命定,你要在可以期望的範圍之內起來奮鬥。當你受到打擊無所適從時,你要保留健全的精神,不要煩躁,也不要做無望的期待。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一個好的習慣,常常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哪怕這個習慣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為了恢復視力,他請眼科醫生在一年內作了12次眼科手術。他並沒有害怕,因為這都是必不可少的,他沒法躲避,唯一能減輕痛苦的方法就是勇敢地接受。他不願意住進醫院裏的私人病房,而是選擇條件差一些的大病房,跟所有的病人在一起,他試著讓其他的病人也開心。實際上,在接受手術的日子裏,每一次他都知道醫生在自己的眼睛裏做了什麽。他總是盡力想像自己是幸運的:“這是多麽好的一件事啊!現在的科學這麽發達,竟然可以在眼睛這麽纖細的地方動手術。”
普通的人,要是也和他一樣經歷這12次甚至更多的手術並且長期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裏,恐怕早已經崩潰了。布斯·塔金頓卻說:“我不會用我這樣的經歷來換其他開心的事。”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學會了怎樣接受不幸,讓他明白,生命所帶給他的任何事,不管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他能都接受下來。這樣的經歷也使得他更深刻地明白了富爾頓的話:“失明並不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令人難過的是你不能接受失明。”
如果,我們被這些不幸打垮,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難過或者因此而害怕,還是無法改變那些無可避免的事實。雖然如此,但起碼我們還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這些災難。
☆、無法改變的就學會接受
對那些無法避免的事,如楊柳經受風雨的洗禮、水接受容器等,我們要有接受這些事實的能力,勇敢接受這些必然的事。
小的時候,我曾跟小夥伴們到北密蘇裏州一棟荒廢的老木屋的閣樓上做遊戲。從閣樓上下來的時候,我在窗欄上站了一會兒,然後往下跳。由於我左手的食指上帶了戒指,當我跳下去的時候,一顆鐵釘絆住了它,結果我的那根手指就拉斷了。
當時我嚇死了,馬上叫了起來,想著我可能會死。可是,等我的手好了之後,我再也不為這事難過。難過還能解決什麽呢?我隻能接受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幾年前,我在紐約市中心一家辦公大樓中看到一個開運貨電梯的人,他整個左手都沒有了。我問他是否會為缺了一隻手而煩惱,他回答說:“不會的,我根本就沒意識到它,除非我穿針的時候注意到這件事。”
事實上,一般我們都能接受任何糟糕的情況,然後讓自己適應這個事實,或者根本就不去考慮這件事。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建於15世紀的老教堂,在廢墟上有這樣一行字:“事實就是這樣,不是別的樣子。”我經常想起這句話。
歷史發展到今天,誰都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它們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就不再是別的樣子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有選擇的機會:完全把這些不幸當作無法避免的事實接受,並逐漸適應;或者讓憂慮使我們精神崩潰,摧毀我們的人生?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給人們這樣的忠告,我非常喜歡,那就是:“快樂地接受事實就是這樣。能夠接受發生的任何事,就是克服下一步不幸的第一步。”
俄勒岡州波特蘭的伊莉莎白·康麗現在就明白這個道理,她也是在經歷過很多不幸之後才慢慢領悟到的。她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講了她自己的遭遇:“美國慶祝陸軍在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我接到了國防部的一封電報,上麵告訴我說,我最愛的人——我的侄兒在戰場上失蹤了。過了不久國防部又送來一封電報說,我那親愛的侄兒已經死了。
“對這樣的結果我真是悲傷極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上帝是眷顧我的,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個美好的理想,即把我的侄兒養大成人。在我看來,我的侄兒是所有美好年輕人的化身,我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但是就是這兩封電報,摧毀了我對生活的希望,我覺得生活再也沒有目標,我活下去還有什麽意思呢?於是我對工作也不那麽上心了,朋友也不怎麽來往了。既然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我還能怎樣呢?我拋開了這一切,變得冷漠,整天生活在怨恨之中。為什麽我最愛的侄兒會死?為什麽這麽好的年輕人還沒開始自己的美好人生就讓他死在戰場上呢?我沒法接受他已經離開我的現實,我悲傷得無以復加。我決定放棄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家鄉、我那理想的工作,讓自己就沉浸在淚水和懊悔中。
“我開始清理我的東西,作好辭職的準備。這時候我發現了一封很久以前的信,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是我侄兒以前寫給我的信。那是幾年前我媽媽去世的時候他寫給我的,信上說‘我們當然都會想念她,我知道你會更思念她的。但我相信你一定都能挺過去,你是這麽一個堅強的人。以你對人生的理解,我相信你一定等夠接受這些的。我永遠記得你是怎樣教導我的,無論何處,無論我們離得有多遠,我永遠記得你教我要學會微笑,像個男子漢一樣,勇敢地接受任何已經發生的事’。
“我反覆翻閱侄子給我的信,我覺得他並沒有離去,仿佛正在我的身邊跟我說話。他好像說‘你為什麽不用那些你教給我的方法呢?堅強地挺過去,無論發生了什麽不幸,用微笑來掩蓋那些悲傷,繼續生活下去’。
“我於是又開始回去工作,不再對人冷漠無禮,努力讓生活恢復到以前的樣子。我對自己說‘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我不能再改變什麽了,但至少我還能像我侄子希望的那樣生活下去’。我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還給前方的士兵——別人的兒子寫信。晚上,我參加成人教育班,努力學習新東西,發現新樂趣,結交新朋友。要是沒看到這封信,我都沒想過自己還能發生這些新的變化。我不再為已經永遠過去的事情悲傷難過,現在我的生活依然充滿了歡笑,就像我侄子所希望的那樣。”
伊莉莎白·康麗明白了我們人生早晚要知道的道理,即對那些已經發生過的無可奈何的事情必須努力地接受和適應。這個道理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學會的,甚至那些日理萬機的國家領導,也必須不得不常常提醒自己要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
喬治五世就曾在白金漢宮的宮殿牆上留下這樣的話:“我不會為月亮的消失而哭泣,也不會為做過的事懊悔。”叔本華也講過同樣的話:“有接受的能力,才是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事情。”
☆、心情和工作效率成正比
當大難臨頭時,我不會一味地勸你要乖乖地承受,因為人生並非命定,你要在可以期望的範圍之內起來奮鬥。當你受到打擊無所適從時,你要保留健全的精神,不要煩躁,也不要做無望的期待。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一個好的習慣,常常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哪怕這個習慣是那樣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