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易中天中華史12:南朝,北朝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8]梁武帝捨身同泰寺的次數,《梁書·武帝紀》記為三次,《南史·梁本紀中》和《建康實錄》記為四次,分別是公元527年,529年,546年,547年。
[29]梁武帝要求群臣稱自己為皇帝菩薩,見《魏書·蕭衍傳》。
[30]見《南史·郭祖深傳》。
[31]梁武帝之前,中國佛教徒往往按照小乘佛教《十誦律》規定,允許吃“三種淨肉”(即不為吃肉而故意殺生之肉)。梁武帝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按照大乘佛教主張禁止葷腥,此為中國佛教徒完全吃素之始。
[32]見《晉書·佛圖澄傳》。
第五章
[1]見《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
[2]這兩路大軍是:賀若弼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虎渡江攻下姑孰(今安徽當塗),分兵夾擊建康。
[3]以上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
[4]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隋書·高熲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
[5]秦始皇滅齊,在公元前221年;董卓入京,在公元189年;隋文帝滅陳,在公元589年;朱全忠滅唐,在公元907年。
[6]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7]公元573年,陳宣帝伐北齊,江北諸郡次第克復。579年,北周攻克壽陽,又盡收陳江北之地。
[8]見《南史·陳本紀下》。
[9]見《隋書·高祖紀下》、《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六。
[10]見《南史·孔範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六。
[11]此曲也叫《後庭花》,傳為陳叔寶填詞,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另《舊唐書·音樂誌》稱:“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杜牧《泊秦淮》亦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2]見《南史·陳本紀下》。
[13]北周武帝宇文邕攻陷鄴城是在建德六年(577)正月,去世是在建德七年(578)六月。
[14]通向再統一的道路幾乎重現了秦的軌跡,這是樊樹誌先生的觀點。請參看樊樹誌《國史概要》。
[15]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
[16]比如《三國誌·魯肅傳》裴鬆之的按語就說:“劉備與權(孫權)併力,共拒中國(曹操控製的東漢政權),皆肅(魯肅)之本謀。”
[17]東漢光武帝定都洛陽在公元25年,劉曜攻陷洛陽在311年。
[18]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周時奮《中國歷史十一講》。
[19]比如劉淵始都平陽,劉曜又遷都長安;石勒始都襄國,石虎又遷都鄴城;北魏都平城,後來又遷都洛陽。
[20]公元604年,隋煬帝弒父繼位,定洛陽為東都。690年,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
[21]所引分別見《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五十六、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22]當時中華與中夏意思完全相同,如傅奕稱“羌胡異類,寓居中夏”;杜坦告宋文帝“臣本中華高族……播遷涼土”。
[23]關於羅馬,請參看(英)韋爾斯《世界史綱》。
[24]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也認為,羅馬跟中國一樣,前進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能前進了。請參看其所著《全球通史》。
[25]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樊樹誌《國史概要》。
[26]把劉裕稱為“門閥政治的掘墓人”,是田餘慶先生的觀點,見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27]見《南史·王華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
[28]頒布占田令,是在西晉太康元年(280),見樊樹誌《國史概要》;頒布占客令,是在東晉大興四年(321),見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29]如《三國誌·鄧艾傳》即稱:“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衛顗傳》則稱:“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又請參看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30]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31]漢代地方官與僚屬之關係有如君臣,見錢穆《國史大綱》。
[32]請參看(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及閻步克為該書所寫推薦序。
[33]史學家一般認為,南北朝社會階層是四個。如傅樂成《中國通史》稱四個階層為世族、平民、部曲、奴隸,鄒紀萬《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稱四個階層為士人、編戶齊民、依附人、奴婢。但這樣的說法均無法體現出士庶之別,因此本書持五階層說。
[34]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
[35]《法學彙編》又譯《法理匯要》;《法學總論》又譯《法學階梯》,或稱《法學家指南》;《法令新編》又譯《新律》。
[36]基督教會承認的羅馬帝國“大帝”隻有三個:君士坦丁、狄奧多西和查士丁尼,見(日)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37]關於這段歷史,西方史學家著述甚多,恕不一一列舉。
[38]查士丁尼生於公元482年或公元483年,死於565年,527年成為皇帝。
[39]公元502年,梁武帝製定雅樂;505年,設立五館;512年,製成五禮。梁武帝的製禮作樂,讓北方士族都感到羨慕。
[40]周武帝遺詔則稱:“將欲包舉六合,混同文軌。”見《周書·武帝紀下》、《北史·周本紀下》。
[41]奉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的儒家倫理是蘇綽對宇文泰的建議。他的全部主張,是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稱為六條詔書,見《周書·蘇綽傳》。另據稱,宇文泰曾這樣評價宇文邕:“成吾誌者,必此兒也。”見《周書·武帝紀上》、《北史·周本紀下》。
[42]梁武帝的說法見其所著《舍事道法詔》,周武帝的說法見《周書·武帝紀上》,曾經以道教為最上則見《廣弘明集》卷八《敘周武帝集道俗議滅佛法事》。同時請參看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三卷、範文瀾《中國通史》第二冊。
[43]見《廣弘明集》卷二十四《諫周祖沙汰僧表》,轉引自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三卷。
[44]見《周書·武帝紀上》。
[45]見《大正藏》卷五十二。
[46]見《廣弘明集·辯惑篇》。
後記
[1]請參看拙著《大話方言》。
[2]見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南北學者之病》、魯迅《北人與南人》。
[3]見林語堂《北方與南方》。<strong>易中天中華史相關內容推薦:</strong>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29]梁武帝要求群臣稱自己為皇帝菩薩,見《魏書·蕭衍傳》。
[30]見《南史·郭祖深傳》。
[31]梁武帝之前,中國佛教徒往往按照小乘佛教《十誦律》規定,允許吃“三種淨肉”(即不為吃肉而故意殺生之肉)。梁武帝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按照大乘佛教主張禁止葷腥,此為中國佛教徒完全吃素之始。
[32]見《晉書·佛圖澄傳》。
第五章
[1]見《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
[2]這兩路大軍是:賀若弼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虎渡江攻下姑孰(今安徽當塗),分兵夾擊建康。
[3]以上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
[4]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隋書·高熲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
[5]秦始皇滅齊,在公元前221年;董卓入京,在公元189年;隋文帝滅陳,在公元589年;朱全忠滅唐,在公元907年。
[6]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7]公元573年,陳宣帝伐北齊,江北諸郡次第克復。579年,北周攻克壽陽,又盡收陳江北之地。
[8]見《南史·陳本紀下》。
[9]見《隋書·高祖紀下》、《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六。
[10]見《南史·孔範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六。
[11]此曲也叫《後庭花》,傳為陳叔寶填詞,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另《舊唐書·音樂誌》稱:“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杜牧《泊秦淮》亦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2]見《南史·陳本紀下》。
[13]北周武帝宇文邕攻陷鄴城是在建德六年(577)正月,去世是在建德七年(578)六月。
[14]通向再統一的道路幾乎重現了秦的軌跡,這是樊樹誌先生的觀點。請參看樊樹誌《國史概要》。
[15]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
[16]比如《三國誌·魯肅傳》裴鬆之的按語就說:“劉備與權(孫權)併力,共拒中國(曹操控製的東漢政權),皆肅(魯肅)之本謀。”
[17]東漢光武帝定都洛陽在公元25年,劉曜攻陷洛陽在311年。
[18]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周時奮《中國歷史十一講》。
[19]比如劉淵始都平陽,劉曜又遷都長安;石勒始都襄國,石虎又遷都鄴城;北魏都平城,後來又遷都洛陽。
[20]公元604年,隋煬帝弒父繼位,定洛陽為東都。690年,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遷都洛陽。
[21]所引分別見《大學衍義補》卷一百五十六、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22]當時中華與中夏意思完全相同,如傅奕稱“羌胡異類,寓居中夏”;杜坦告宋文帝“臣本中華高族……播遷涼土”。
[23]關於羅馬,請參看(英)韋爾斯《世界史綱》。
[24]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也認為,羅馬跟中國一樣,前進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能前進了。請參看其所著《全球通史》。
[25]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樊樹誌《國史概要》。
[26]把劉裕稱為“門閥政治的掘墓人”,是田餘慶先生的觀點,見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27]見《南史·王華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
[28]頒布占田令,是在西晉太康元年(280),見樊樹誌《國史概要》;頒布占客令,是在東晉大興四年(321),見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29]如《三國誌·鄧艾傳》即稱:“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衛顗傳》則稱:“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又請參看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30]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31]漢代地方官與僚屬之關係有如君臣,見錢穆《國史大綱》。
[32]請參看(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及閻步克為該書所寫推薦序。
[33]史學家一般認為,南北朝社會階層是四個。如傅樂成《中國通史》稱四個階層為世族、平民、部曲、奴隸,鄒紀萬《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稱四個階層為士人、編戶齊民、依附人、奴婢。但這樣的說法均無法體現出士庶之別,因此本書持五階層說。
[34]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
[35]《法學彙編》又譯《法理匯要》;《法學總論》又譯《法學階梯》,或稱《法學家指南》;《法令新編》又譯《新律》。
[36]基督教會承認的羅馬帝國“大帝”隻有三個:君士坦丁、狄奧多西和查士丁尼,見(日)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37]關於這段歷史,西方史學家著述甚多,恕不一一列舉。
[38]查士丁尼生於公元482年或公元483年,死於565年,527年成為皇帝。
[39]公元502年,梁武帝製定雅樂;505年,設立五館;512年,製成五禮。梁武帝的製禮作樂,讓北方士族都感到羨慕。
[40]周武帝遺詔則稱:“將欲包舉六合,混同文軌。”見《周書·武帝紀下》、《北史·周本紀下》。
[41]奉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的儒家倫理是蘇綽對宇文泰的建議。他的全部主張,是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稱為六條詔書,見《周書·蘇綽傳》。另據稱,宇文泰曾這樣評價宇文邕:“成吾誌者,必此兒也。”見《周書·武帝紀上》、《北史·周本紀下》。
[42]梁武帝的說法見其所著《舍事道法詔》,周武帝的說法見《周書·武帝紀上》,曾經以道教為最上則見《廣弘明集》卷八《敘周武帝集道俗議滅佛法事》。同時請參看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三卷、範文瀾《中國通史》第二冊。
[43]見《廣弘明集》卷二十四《諫周祖沙汰僧表》,轉引自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三卷。
[44]見《周書·武帝紀上》。
[45]見《大正藏》卷五十二。
[46]見《廣弘明集·辯惑篇》。
後記
[1]請參看拙著《大話方言》。
[2]見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南北學者之病》、魯迅《北人與南人》。
[3]見林語堂《北方與南方》。<strong>易中天中華史相關內容推薦:</strong>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