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問他是哪裏人,他說是嶺南人。弘忍說嶺南人怎麽能成佛?他說地有南北,佛性卻沒有南北。人與人肉身不同,佛性又有什麽兩樣?說得弘忍暗自心驚,便讓他去舂米,算是進了預備班。所以慧能雖然是弘忍的弟子,卻是沒有學籍的,甚至連正式的出家人都不算。


    現在想來也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神秀身為教授師,諸弟子中地位最高造詣也最高,尚且不敢公開作偈,隻能半夜二更偷偷摸摸寫在牆上;慧能連和尚都不是,隻不過一個行者,而且大字不識,卻公然跳將出來,要和神秀比個高低。這可真稱得上是“無知者無畏”了。慧能的偈很有名,說的是: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和神秀的斤斤計較相比,這才叫透徹了悟。禪宗的衣,已非慧能莫屬。


    也有不服氣或不以為然的。當時有,後來也有。後世有個叫祖印明的禪師,就寫了一首禪詩來和慧能叫板。詩雲:


    六祖當年不丈夫


    請人書壁自糊塗


    明明有偈言無物


    卻受他家一缽盂


    這意思是說,你六祖慧能既然已明菩提無樹,明鏡非台,四大皆空,萬法皆無,為什麽還要和那神秀爭奪傳人衣缽、教主地位,弄得禪林烽煙四起不得安寧?


    如此知行不一,罵作糊塗,已是口下留情,且看你如何對答?


    祖印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自以為得計,其實蠢得可以。我們也隻要反問一句就夠了:你祖印明既然比慧能大師還知道四大皆空,萬法皆無,為什麽還要來管當年的閑事?衣缽固然是空無,是非又何嚐不是空無?你要真是透徹了悟,就根本用不著來說嘴。正所謂,“既明萬事皆無物,何必管他受缽盂”!


    說來說去,還是悟性不夠。


    悟,是禪的精髓。禪宗也好,別的什麽宗派也好,無非都是教人成佛的,但隻有禪宗才抓住了佛學的要害。什麽是“佛”?佛就是覺悟。覺悟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三項齊全,就是覺悟者,也就是“佛”。所以,佛,從理論上講,是人人都能成就的,並不是什麽神秘的事、釋迦牟尼也是人,不是神。他之所以成佛,無非是因為在菩提樹下悟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釋迦牟尼做得到的,我們怎麽就做不到?大家都是人麽!那麽,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這就叫“眾生皆有佛性”,正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普渡眾生才有可能。然而眾生卻又難以成佛,因為眾生“執迷”。執,就是執著,也就是不開竅,認死理,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可。執則迷,迷則不悟,叫做“執迷不悟”。可見“覺悟”


    的反麵就是“執迷”,而成佛的關鍵則是“破執”。執,有我執、法執、空執。“我執”就是執著於“我”,不知“我由法生”。’‘法執”就是執著於“法”,不知“萬法皆空”。“空執”就是執著於“空”,不知“空亦是空”。祖印明,就是這麽個角色。可見,隻有破了“空執”,才能真正覺悟,也才能進人“無礙境界”。因為既然連“空”都已否定,也就等於否定了一切。一切都已否定,也就一切都可作為,當然也就自由了。


    慧能顯然是破了“空執”的(或者壓根兒就沒有),所以坦然地接受了衣缽。


    在他看來,不受衣缽固然是空,受了衣缽又何嚐不是空?既然如此,受與不受,有何區別?反倒是那位祖印明先生,執著於空,硬要和慧能論個是非,才真是“執迷不悟”吶!六祖再世,看了他的詩,不但不會作答,還可能會拿板子打他的屁股或光頭


    這個和尚成不了佛,也就理所當然。


    話說說話


    說話,好像是人人都會的。


    說話,是人之為人的特徵。動物不會說話,它們隻會“叫”。會叫當然也不容易,因為還有連叫都不會的。會叫也不簡單,因為叫聲能傳達信息,說明問題,表示態度,比如“狼來了”或“我要你”之類。尤其在遭遇天敵或發情求偶時,禽獸們是會叫得很歡的。某老和尚曾有詩雲:“春叫貓兒貓叫春,聽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也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會叫,能叫,敢叫,可以肆無忌憚地放開嗓門大叫,是不是很幸福?


    會說話,就更幸福了。


    會說話怎麽就幸福呢?因為你可以表達單憑叫聲不足以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比如“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糙,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表達得何等地準確、細膩?倘若不會說話,大約也就隻能哼哼,那多沒勁?甚至你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同樣的意思。朱德庸的《醋溜


    city》中有這麽一段:某男向某女


    求愛,問“我能不能上你的床?”女怒。該男便改口說:“我能不能明天早上從你床上下來?"這就有趣多了。但如果是貓兒,便隻能持之以恆地叫個沒完:我要!


    我要!我要!


    這份幸福也不是隨便誰都能獲得的。據《聖經》上說,上帝偏心眼兒,把這份幸福給了人。他隻讓人會說話,還隻讓人給萬物起名字。也就是說,他賦予人“命名權”。所以,信上帝的西方人,便認為說話是人的“天賦人權”。你可以不同意某個人的意見,但你不能不準他說話。相反,當這個人說話的權力被剝奪時,你還應該起而捍衛之,故西哲有雲:我堅決反對你的意見,但我寧願犧牲生命也要捍衛你說出這意見的權利。


    不過,據說偏心眼兒的上帝也很小心眼兒,他聽說人要修一座通天塔,從地麵一直通向天堂,便暗地裏做了手腳,讓不同地方的人說不同的話。這下子,語言不通,彼此無法交流,人心也就渙散,通天塔的建成,自然成了永無期日的事情。


    說話,真是何等重要!


    其實,就算沒有上帝的這個小動作,說話也是必須學習和研究的。因為一個人光是會說話還不行,還得說得清,說得對,說得準確,說得漂亮。這就要學習,要研究,而說話也就成了一門學問,叫“語言學”。具體的說,又有語音學、語法學、詞彙學、修辭學、方言學等等。方言學是研究不同地域人如何說話的。不過,研究外國人說話就不叫“方言學”了(剛開始時也管外語叫方言),得叫“外國語言文學”。不同國別的人說話不一樣。也不光是語音不一樣,語法、語彙、語感,都不相同。在歐洲好些語種裏,名詞是有性別的。這在東方人看來,就匪夷所思。比如“背心”,在德語中是女性的,在法語中卻是男性的。這就可笑。


    莫非背心這玩藝兒,在德國女人穿得男人穿不得,在法國又男人穿得女人穿不得?還有,明明是男人穿的襯衫,在法語中卻是陰性的,豈非意味著男人把女人穿在身上?倒是溫柔浪漫體貼得很!同樣,老外看咱們,也覺得很麻煩。又是伯母又是舅媽又是嬸娘,七大姑八大姨的,搞那麽複雜幹什麽?一個aunt不就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生意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書生意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