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推開了這個門而沒有推開那個門,要是你推開的
不是這個門而是那個門,走進去,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怎麽不一樣?”“不,沒人能知道不曾推開的門裏會是什
麽,但從兩個門會走到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去,甚至這兩個
世界永遠不再相交。”
看來這樣的想法,o並不是途經畫家z時才有的,而是在途經wr時已經埋下。
是呀,o不知道wr的昨天都是什麽(就像n母不能想像n父的昨天一樣),不知道,也許永遠不可能真正知道。因為兩個昨天甚至是不能互相講述的,因為很可能,那是兩種不能互譯的語言。
他們在那道透明的高牆兩邊站著,客客氣氣說些無關痛癢的話,保持著一個固定的距離,那距離便是那高牆的厚度,但要測量這厚度不能用尺寸而要用年月,要用被苦難浸泡得麵目全非了的年月。
“伯父,他還好嗎?”
“還好。”
“伯母呢?”
“也好。她退休了。”
“伯父也退休了嗎?”
“沒有,他還沒有。”
“那隻貓呢,還活著?”
“不知道。”
“不知道?怎麽?”
“它丟了。”
“怎麽會丟了,它不會走丟的呀?”
“有一天它沒有回來,就再也沒回來。”
“什麽時候?”
o看著wr,搖搖頭:“很久了。”
直到夕陽在河麵上蕩漾起燦爛的血色,鴿群又在狹窄的暮天裏飄動起耀眼的潔白,o才有些懷疑:可以盼望一個人從遙遠的地方回來,但是可以盼望一個人從漫長的昨天裏回來嗎?從遙遠的地方回來那畢竟是容易的,但從漫長的昨天裏回來那可能嗎?血色的夕陽和雪白的鴿群下麵,o漸漸明白:當她在漫長的昨天期盼著與wr重逢之時,漫長的昨天正在把wr引向別處。因而時隔多年,在這河岸上的又一個盛夏裏,他們就像南北和東西的兩條路正通過立交橋的交叉點,這隻是一個抽象的匯合併沒有具體地重逢。
他們站在當年那座小石橋所在的地方,站在如今這座鋼筋水泥的大橋旁邊,直到夜色將臨。
“你還,”o抱著最後的希望問,“過橋去嗎?”
過了橋,wr知道就會找到那個小油鹽店了。在遙遠的罕為人知的地方和漫長的罕為人知的昨天,他曾經多少次夢見過那個小油鹽店呀,夢見那一間座南朝北的門麵、斑駁的門窗和櫃檯,夢見老掌櫃把長柄的木提探進油桶時發出渾厚的響聲……夢見他快樂地轉身跑出店門,朝那座美麗的房子張望……但是沒有,在夢裏不僅沒有少女o,而且也沒有了那座美麗的房子,那座房子已經拆毀仿佛晚霞已經消失,惟殘磚斷瓦之中荒糙飄搖……可現在,隻要過了橋,順著東拐西彎的小胡同走一會兒,wr知道,就又能看見那座美麗的房子了,它依舊坐落在那兒,像是在等待他歸來,像是在為他精心地保存著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但是wr說:“噢,不了,我還有些別的事。”
他向她伸出手來。給人的印象是:要補上多年前分別時,由於年少無知而忽視了的一個禮節。
他們握手告別。
她的手又在他的手裏了,這是她在所有的昨天裏都在等待的。
“可,這是為什麽?”o終於說,終於含著淚問出了聲音。
“我會去的,”他說,“我總要去看看伯父伯母的。”
“如果你,”他猶豫了一下說,“如果你願意,我想我們還可以是朋友。如果你覺得可以,我也會時常去看你。”
“你不能告訴我,這……到底,是為什麽嗎?”
“我想不如簡單些。”他說,“簡單些,也許,會更好些。”
她抬頭仔細看他,比多年前分別時看得還要倉促,好像隨著黃昏飛快地消逝進黑夜他也就不復存在。
“至於為什麽,”他故作輕鬆地微笑,迎接她的注視,“我怕也許沒有誰,能懂……”
o含淚離開,或者是流著淚走過橋去。wr仍站在河岸上。
她飄動的裙子埋沒進嘈雜的人流,他在河邊的水泥護欄上坐下,在一叢濃密的灌木後麵仍然望著她走去的方向,想著她如何走在東拐西彎的小胡同裏,想著她如何茫然若失甚至是昏然無望地走著,走過一盞盞黯淡的街燈,走過一道道老牆上孩子的圖畫,走過一排排老屋簷頭風雨播種的荒糙,流著淚,讓淚水任意地流淌,走過陌生行人的注目和猜想,走過那家小油鹽店,停下來,擦幹眼淚,不能讓父母看見眼淚,因為他們不是在等候著女兒的眼淚,她站在那排白楊樹下等著風把淚跡吹幹,然後走進那座美麗的房子。不管她在白楊樹下徘徊多久,她總要走進那座美麗的房子,那麽她的父母就總是要問的:“他呢,他怎麽沒來?”不管她是否回答,不管她掩飾還是不掩飾,她的父母都會猜到發生了什麽……
wr,坐在深夜的河岸上想:我是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我是不是必須做一個無情無義的人?我是不是敢於作一個被人斥罵為“無情無義”的人?
134
我和o一樣,不知道wr的昨天都是什麽。自從多年前,載著他的那列火車緩緩地啟動繼而風馳電掣地駛離這座城市,我和o一樣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火車拋下雲團似的白色蒸汽,在午後空洞的陽光裏翻卷、糾纏、絲絲縷縷地牽連然後被風扯散,從那時起我和o一樣再沒得到過一點兒wr的消息。錯綜交織的鐵軌不動聲色地鋪向遠方,世界上仿佛已經沒有了這個人。
“這麽些年,你都在哪兒?”我問wr。
“我嗎,”他說,“跟你的感覺一樣,在這個世界之外。”
我們坐在深夜的河岸上。我,和wr,麵對麵坐在城市暫短的寧靜裏,黑夜使我看不清他的模樣但我能感覺到他的表情。偶爾岸旁的高樓上亮起一點燈光,照耀過來,我看見他臉上正如我感覺到的那樣有一縷滑稽的微笑。
“或者,就在這個世界的隔壁。”他說。
“很像是在隔壁,”他說,“但那是一道特別的牆,從那邊能聽見這邊,在這邊卻聽不見那邊。不管我在那邊怎麽喊叫也是徒勞。”
“喊呀叫呀,哭哇,使勁敲牆想讓這邊聽見,”他說,“可是沒用,這邊很熱鬧,這邊好像永遠都在慶祝著什麽,節日鑼鼓喧天號炮齊鳴沒有人能聽見我的聲音。”
“我隻好安靜下來。一個煩人的孩子哭累了喊累了你甭理他他自己就會安靜下來。有機會你可以試試看,對付一個煩人的孩子,這是個挺有效的辦法。”
“這孩子,他安靜下來了他就又長大了一點兒了。”他說,“這煩人的孩子在牆根下坐下,慢慢地有點兒明白了。”
不是這個門而是那個門,走進去,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怎麽不一樣?”“不,沒人能知道不曾推開的門裏會是什
麽,但從兩個門會走到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去,甚至這兩個
世界永遠不再相交。”
看來這樣的想法,o並不是途經畫家z時才有的,而是在途經wr時已經埋下。
是呀,o不知道wr的昨天都是什麽(就像n母不能想像n父的昨天一樣),不知道,也許永遠不可能真正知道。因為兩個昨天甚至是不能互相講述的,因為很可能,那是兩種不能互譯的語言。
他們在那道透明的高牆兩邊站著,客客氣氣說些無關痛癢的話,保持著一個固定的距離,那距離便是那高牆的厚度,但要測量這厚度不能用尺寸而要用年月,要用被苦難浸泡得麵目全非了的年月。
“伯父,他還好嗎?”
“還好。”
“伯母呢?”
“也好。她退休了。”
“伯父也退休了嗎?”
“沒有,他還沒有。”
“那隻貓呢,還活著?”
“不知道。”
“不知道?怎麽?”
“它丟了。”
“怎麽會丟了,它不會走丟的呀?”
“有一天它沒有回來,就再也沒回來。”
“什麽時候?”
o看著wr,搖搖頭:“很久了。”
直到夕陽在河麵上蕩漾起燦爛的血色,鴿群又在狹窄的暮天裏飄動起耀眼的潔白,o才有些懷疑:可以盼望一個人從遙遠的地方回來,但是可以盼望一個人從漫長的昨天裏回來嗎?從遙遠的地方回來那畢竟是容易的,但從漫長的昨天裏回來那可能嗎?血色的夕陽和雪白的鴿群下麵,o漸漸明白:當她在漫長的昨天期盼著與wr重逢之時,漫長的昨天正在把wr引向別處。因而時隔多年,在這河岸上的又一個盛夏裏,他們就像南北和東西的兩條路正通過立交橋的交叉點,這隻是一個抽象的匯合併沒有具體地重逢。
他們站在當年那座小石橋所在的地方,站在如今這座鋼筋水泥的大橋旁邊,直到夜色將臨。
“你還,”o抱著最後的希望問,“過橋去嗎?”
過了橋,wr知道就會找到那個小油鹽店了。在遙遠的罕為人知的地方和漫長的罕為人知的昨天,他曾經多少次夢見過那個小油鹽店呀,夢見那一間座南朝北的門麵、斑駁的門窗和櫃檯,夢見老掌櫃把長柄的木提探進油桶時發出渾厚的響聲……夢見他快樂地轉身跑出店門,朝那座美麗的房子張望……但是沒有,在夢裏不僅沒有少女o,而且也沒有了那座美麗的房子,那座房子已經拆毀仿佛晚霞已經消失,惟殘磚斷瓦之中荒糙飄搖……可現在,隻要過了橋,順著東拐西彎的小胡同走一會兒,wr知道,就又能看見那座美麗的房子了,它依舊坐落在那兒,像是在等待他歸來,像是在為他精心地保存著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但是wr說:“噢,不了,我還有些別的事。”
他向她伸出手來。給人的印象是:要補上多年前分別時,由於年少無知而忽視了的一個禮節。
他們握手告別。
她的手又在他的手裏了,這是她在所有的昨天裏都在等待的。
“可,這是為什麽?”o終於說,終於含著淚問出了聲音。
“我會去的,”他說,“我總要去看看伯父伯母的。”
“如果你,”他猶豫了一下說,“如果你願意,我想我們還可以是朋友。如果你覺得可以,我也會時常去看你。”
“你不能告訴我,這……到底,是為什麽嗎?”
“我想不如簡單些。”他說,“簡單些,也許,會更好些。”
她抬頭仔細看他,比多年前分別時看得還要倉促,好像隨著黃昏飛快地消逝進黑夜他也就不復存在。
“至於為什麽,”他故作輕鬆地微笑,迎接她的注視,“我怕也許沒有誰,能懂……”
o含淚離開,或者是流著淚走過橋去。wr仍站在河岸上。
她飄動的裙子埋沒進嘈雜的人流,他在河邊的水泥護欄上坐下,在一叢濃密的灌木後麵仍然望著她走去的方向,想著她如何走在東拐西彎的小胡同裏,想著她如何茫然若失甚至是昏然無望地走著,走過一盞盞黯淡的街燈,走過一道道老牆上孩子的圖畫,走過一排排老屋簷頭風雨播種的荒糙,流著淚,讓淚水任意地流淌,走過陌生行人的注目和猜想,走過那家小油鹽店,停下來,擦幹眼淚,不能讓父母看見眼淚,因為他們不是在等候著女兒的眼淚,她站在那排白楊樹下等著風把淚跡吹幹,然後走進那座美麗的房子。不管她在白楊樹下徘徊多久,她總要走進那座美麗的房子,那麽她的父母就總是要問的:“他呢,他怎麽沒來?”不管她是否回答,不管她掩飾還是不掩飾,她的父母都會猜到發生了什麽……
wr,坐在深夜的河岸上想:我是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我是不是必須做一個無情無義的人?我是不是敢於作一個被人斥罵為“無情無義”的人?
134
我和o一樣,不知道wr的昨天都是什麽。自從多年前,載著他的那列火車緩緩地啟動繼而風馳電掣地駛離這座城市,我和o一樣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火車拋下雲團似的白色蒸汽,在午後空洞的陽光裏翻卷、糾纏、絲絲縷縷地牽連然後被風扯散,從那時起我和o一樣再沒得到過一點兒wr的消息。錯綜交織的鐵軌不動聲色地鋪向遠方,世界上仿佛已經沒有了這個人。
“這麽些年,你都在哪兒?”我問wr。
“我嗎,”他說,“跟你的感覺一樣,在這個世界之外。”
我們坐在深夜的河岸上。我,和wr,麵對麵坐在城市暫短的寧靜裏,黑夜使我看不清他的模樣但我能感覺到他的表情。偶爾岸旁的高樓上亮起一點燈光,照耀過來,我看見他臉上正如我感覺到的那樣有一縷滑稽的微笑。
“或者,就在這個世界的隔壁。”他說。
“很像是在隔壁,”他說,“但那是一道特別的牆,從那邊能聽見這邊,在這邊卻聽不見那邊。不管我在那邊怎麽喊叫也是徒勞。”
“喊呀叫呀,哭哇,使勁敲牆想讓這邊聽見,”他說,“可是沒用,這邊很熱鬧,這邊好像永遠都在慶祝著什麽,節日鑼鼓喧天號炮齊鳴沒有人能聽見我的聲音。”
“我隻好安靜下來。一個煩人的孩子哭累了喊累了你甭理他他自己就會安靜下來。有機會你可以試試看,對付一個煩人的孩子,這是個挺有效的辦法。”
“這孩子,他安靜下來了他就又長大了一點兒了。”他說,“這煩人的孩子在牆根下坐下,慢慢地有點兒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