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鄉的第二年,三弟也下鄉了。我和三弟省吃儉用寄回家的錢,幾乎全都用以支付哥哥的住院費了。後來四弟工作了,再後來小妹也工作了。他倆的學徒工資頭三年每月十八元。盡管如此,還是支付不起哥哥的常年住院費,因為那每月要八十幾元。但畢竟的,我們四個弟弟妹妹都能掙錢了。幸而街道挺體恤我家的,經常給開半費住院的證明。而半費的住院者,院方是比較排斥的。故每年還有半年的時間,哥哥是住在家裏的。
有一年我回家探親,家裏的窗上安裝了鐵條,釘了木板,玻璃所剩無幾;鏡子、相框,甚至暖壺,一概易碎的東西一件沒有了;菜刀、碗和盤子都鎖在箱子裏。
我發現,母親額上有了一處可怕的疤,很深。那肯定是皮開肉綻所造成的。
我還在家裏發現了自製的手銬、腳鐐、鐵鏈。四弟的工友幫著做的。
四弟和小妹談起哥哥簡直都談虎變色了。
四弟說哥哥的病不是從前那種“文瘋”的情況了。
而母親含著淚說,她額上的傷疤是被門框撞的。
那時刻,我內心裏產生了憎恨。我認為哥哥已經註定不是哥哥了,而是魔鬼的化身了。
那時刻,我暗自祈禱:上帝啊,為了我的母親、四弟和小妹的安全,我乞求你,讓他早點兒死吧!
以往我回家,倘哥哥在住院,我必定是要去看望他兩次的。第二天一次,臨行一次。
那次探親假期裏,我一次也沒去看他。
臨行我對四弟留下了斬釘截鐵的囑咐:能不讓他回家就不讓他回家!我的一名知青朋友的父親是民政部的領導,住院費你們別操心,我要讓他永遠住在精神病院裏!
我託了那種關係。哥哥便成了精神病院的半費常住患者……
而我回到兵團的次年,成了復旦大學的“工農兵學員”。這件事,我是頗犯過猶豫的。因為我一旦離開兵團,意味著每月不能再往家裏寄錢了,並且,還需家裏定期接濟我一筆生活費。我將這顧慮寫信告訴了三弟,三弟回信支持我去讀書,保證每月可由他給我寄錢。這樣的表示,已使我欣然。何況當時,我自覺身體情況不佳,有些撐不住抬大木那麽沉重的勞動了,於是下了離開兵團的決心。
在復旦的三年,我隻探過一次家,為了省錢。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後,我又將替哥哥付醫藥費的義務承擔了。為了可持續地承擔下去,我曾打算將獨身主義實行到底。兩個弟弟和小妹先後成家,在父母的一再勸說和催促之下,我也隻有成家了。接著自己也有了兒子,將父母接到北京來住,埋頭於創作,在北京“送走了”父親,又將母親接來北京,攢錢幫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問題……各種責任紛至遝來,使我除了支付住院費一事,簡直忘記了還有一個哥哥。哥哥對於我,似乎隻成了“一筆支出”的符號。
1997年母親去世時,我坐在病床邊,握著母親的手,問母親還有什麽要囑咐我的。
母親望著我,眼角淌下淚來。
母親說:“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塊兒死,那他就不會拖累你了……”
我心大慟,內疚極了,俯身對母親耳語:“媽媽放心,我一定照顧好哥哥,絕不會讓他永遠在精神病院裏……”
當天午夜,母親也“走了”……
辦完母親喪事的第二天,我住進一家賓館,命四弟將哥哥從精神病院接回來。
哥哥一見我,高興得像小孩似的笑了,他說:“二弟,我好想你。”
算來,我竟20餘年沒見過哥哥了,而他卻一眼就認出了我!
我不禁擁抱住他,一時淚如泉湧,心裏連說:哥哥,哥哥,實在是對不起!對不起……
我幫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飯,與他在賓館住了一夜。哥哥以為他從此自由了。而我隻能實話實說:現在還不行,但我一定盡快將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動用輕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區買了房子。簡易裝修,添置家具。半年後,我將哥哥接到了北京,並動員鄰家的一個弟弟“二小”一塊兒來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常年無穩定工作、穩定住處。我給他開一份工資,由他來照顧哥哥,可謂一舉兩得。他對哥哥很有感情,由他來替我照顧哥哥,我放心。
於是哥哥的人生,終於接近是一種人生了。
那三年裏,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們居然都漸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們,一塊兒做飯、吃飯、散步、下棋,有時還一塊兒唱歌……
卻好景不長,“二小”回哈爾濱探望他自己的哥哥及妹妹時,某日不慎從高處跌下,不幸身亡。這噩耗使我傷心了好多天,我隻好向單位請了假,親自照看哥哥。
我對哥哥說:哥,二小不能回來照顧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怔愣良久,竟說:好事。他也該成家了,咱們應該祝賀他,你寄一份禮給他吧。
我說:照辦。但是,看來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說: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歲了。他除了頭腦、話語和行動都變得遲鈍了,其實沒有任何可能具有暴力傾向的表現。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次等人的自卑來。
我說: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倆一塊兒生活。
哥哥說:我聽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後住過了幾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現在住的這一所醫院,據說是北京市各方麵條件最好的。每月費用4000元左右。幸而我還有稿費收入,否則,即或身為教授,隻怕也還是難以承擔。
前幾天,我又去醫院看他。天氣晴好,我倆坐在院子裏的長椅上,我看著他喝酸奶,一邊和他聊天。在我們眼前,幾隻野貓慵懶大方地橫倒豎臥。而在我們對麵,另一張長椅上坐著一對老伴兒,他們中間是一名五十來歲的健壯患者,專心致誌、大快朵頤地吃燒雞。那一對老伴兒,看去是從農村趕來的,都七十五六歲了。二老腿旁,也都斜立著樹杈削成的拐棍。他們身上落了一些塵土,一臉疲憊。
我問哥,你當年為什麽非上大學不可?
哥哥說:那是一個童話。
我又問:為什麽是童話?
哥哥說:媽媽認為隻有那樣,才能更好地改變咱們家的窮日子。媽媽編那個童話,我努力實現那個童話。當年我曾下過一種決心,不看著你們幾個弟弟妹妹都成家立業了,我自己是絕不會結婚的……
他看著我苦笑。
原來哥哥也有過和我一樣的想法!
我心一疼,黯然無語,呆望著他,像呆望著另一個自己的化身。
哥哥起身將塑料盒扔入垃圾筒,復坐下後,看著一隻貓反問:“你跟我說的那件事,也是童話吧?”
“什麽事?”我的心還在疼著。
“就是,你保證過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有一年我回家探親,家裏的窗上安裝了鐵條,釘了木板,玻璃所剩無幾;鏡子、相框,甚至暖壺,一概易碎的東西一件沒有了;菜刀、碗和盤子都鎖在箱子裏。
我發現,母親額上有了一處可怕的疤,很深。那肯定是皮開肉綻所造成的。
我還在家裏發現了自製的手銬、腳鐐、鐵鏈。四弟的工友幫著做的。
四弟和小妹談起哥哥簡直都談虎變色了。
四弟說哥哥的病不是從前那種“文瘋”的情況了。
而母親含著淚說,她額上的傷疤是被門框撞的。
那時刻,我內心裏產生了憎恨。我認為哥哥已經註定不是哥哥了,而是魔鬼的化身了。
那時刻,我暗自祈禱:上帝啊,為了我的母親、四弟和小妹的安全,我乞求你,讓他早點兒死吧!
以往我回家,倘哥哥在住院,我必定是要去看望他兩次的。第二天一次,臨行一次。
那次探親假期裏,我一次也沒去看他。
臨行我對四弟留下了斬釘截鐵的囑咐:能不讓他回家就不讓他回家!我的一名知青朋友的父親是民政部的領導,住院費你們別操心,我要讓他永遠住在精神病院裏!
我託了那種關係。哥哥便成了精神病院的半費常住患者……
而我回到兵團的次年,成了復旦大學的“工農兵學員”。這件事,我是頗犯過猶豫的。因為我一旦離開兵團,意味著每月不能再往家裏寄錢了,並且,還需家裏定期接濟我一筆生活費。我將這顧慮寫信告訴了三弟,三弟回信支持我去讀書,保證每月可由他給我寄錢。這樣的表示,已使我欣然。何況當時,我自覺身體情況不佳,有些撐不住抬大木那麽沉重的勞動了,於是下了離開兵團的決心。
在復旦的三年,我隻探過一次家,為了省錢。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後,我又將替哥哥付醫藥費的義務承擔了。為了可持續地承擔下去,我曾打算將獨身主義實行到底。兩個弟弟和小妹先後成家,在父母的一再勸說和催促之下,我也隻有成家了。接著自己也有了兒子,將父母接到北京來住,埋頭於創作,在北京“送走了”父親,又將母親接來北京,攢錢幫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問題……各種責任紛至遝來,使我除了支付住院費一事,簡直忘記了還有一個哥哥。哥哥對於我,似乎隻成了“一筆支出”的符號。
1997年母親去世時,我坐在病床邊,握著母親的手,問母親還有什麽要囑咐我的。
母親望著我,眼角淌下淚來。
母親說:“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塊兒死,那他就不會拖累你了……”
我心大慟,內疚極了,俯身對母親耳語:“媽媽放心,我一定照顧好哥哥,絕不會讓他永遠在精神病院裏……”
當天午夜,母親也“走了”……
辦完母親喪事的第二天,我住進一家賓館,命四弟將哥哥從精神病院接回來。
哥哥一見我,高興得像小孩似的笑了,他說:“二弟,我好想你。”
算來,我竟20餘年沒見過哥哥了,而他卻一眼就認出了我!
我不禁擁抱住他,一時淚如泉湧,心裏連說:哥哥,哥哥,實在是對不起!對不起……
我幫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飯,與他在賓館住了一夜。哥哥以為他從此自由了。而我隻能實話實說:現在還不行,但我一定盡快將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動用輕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區買了房子。簡易裝修,添置家具。半年後,我將哥哥接到了北京,並動員鄰家的一個弟弟“二小”一塊兒來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常年無穩定工作、穩定住處。我給他開一份工資,由他來照顧哥哥,可謂一舉兩得。他對哥哥很有感情,由他來替我照顧哥哥,我放心。
於是哥哥的人生,終於接近是一種人生了。
那三年裏,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們居然都漸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們,一塊兒做飯、吃飯、散步、下棋,有時還一塊兒唱歌……
卻好景不長,“二小”回哈爾濱探望他自己的哥哥及妹妹時,某日不慎從高處跌下,不幸身亡。這噩耗使我傷心了好多天,我隻好向單位請了假,親自照看哥哥。
我對哥哥說:哥,二小不能回來照顧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怔愣良久,竟說:好事。他也該成家了,咱們應該祝賀他,你寄一份禮給他吧。
我說:照辦。但是,看來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說: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歲了。他除了頭腦、話語和行動都變得遲鈍了,其實沒有任何可能具有暴力傾向的表現。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次等人的自卑來。
我說: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倆一塊兒生活。
哥哥說:我聽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後住過了幾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現在住的這一所醫院,據說是北京市各方麵條件最好的。每月費用4000元左右。幸而我還有稿費收入,否則,即或身為教授,隻怕也還是難以承擔。
前幾天,我又去醫院看他。天氣晴好,我倆坐在院子裏的長椅上,我看著他喝酸奶,一邊和他聊天。在我們眼前,幾隻野貓慵懶大方地橫倒豎臥。而在我們對麵,另一張長椅上坐著一對老伴兒,他們中間是一名五十來歲的健壯患者,專心致誌、大快朵頤地吃燒雞。那一對老伴兒,看去是從農村趕來的,都七十五六歲了。二老腿旁,也都斜立著樹杈削成的拐棍。他們身上落了一些塵土,一臉疲憊。
我問哥,你當年為什麽非上大學不可?
哥哥說:那是一個童話。
我又問:為什麽是童話?
哥哥說:媽媽認為隻有那樣,才能更好地改變咱們家的窮日子。媽媽編那個童話,我努力實現那個童話。當年我曾下過一種決心,不看著你們幾個弟弟妹妹都成家立業了,我自己是絕不會結婚的……
他看著我苦笑。
原來哥哥也有過和我一樣的想法!
我心一疼,黯然無語,呆望著他,像呆望著另一個自己的化身。
哥哥起身將塑料盒扔入垃圾筒,復坐下後,看著一隻貓反問:“你跟我說的那件事,也是童話吧?”
“什麽事?”我的心還在疼著。
“就是,你保證過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