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以後,隻不過都被這規律所“轉型”了而已。
那麽,對於中國和中國人,好光景之可盼的根據也正在於此……
4.憤怒正是推動“頂層設計”的機遇
“自媒體”乃指網絡,也被形容為“大眾話筒”。這不是我的說法,而是研究網絡文化現象的專家學者們的說法。我認為他們的比喻和形容生動極了,恰當極了,堪稱絕妙之比喻和形容,具有修詞範性。
“人民”一詞,拆開了說便是人中之民。泛開而論,可相對於全世界;具體言之,可相對於一國,或一國中的某一地區。
自列寧所發動的武裝暴力革命在俄國奪取了政權,遂誕生了一個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全世界無產者即全世界人中之民,亦即“底層之民,草根之民”。另行聯合起來過沒有呢?
似乎也曾一度聯合起來過,還有聯合起來了的組織,曰“共產國際”,或“第三國際”。但即使那時,各國人民也還是不能直接聲明訴求,更不能直接發出聯合之聲,隻能被國際的及各國的組織代言。故自那時以後,“代表人民”遂成一些革命領袖及許多革命家、革命者的常用語。
眾所周知,共產國際早已不復存在。誰若還想做它的代表,“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新來不做”。現在,各國發揮國際聯合作用的是“聯合國”。
在中國,清朝滅亡,人民才第一次能夠發聲,但也還不是直接的,是經由被稱做“進步人士”或“進步學生”們發出的。主要方式是街頭演講。倘講到了人民心坎上,圍聽的人民便齊呼口號,表達贊同。民國時期的進步報刊也每代表人民意願登載文章,某些報人因此沒了性命,如邵飄萍、林白水。
當年最有資格代表人民的自然是孫中山。孫中山逝後,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代表權。國民黨的主要階級成分是富人、城市中產階級、農村大小地主,而中國共產黨主要依靠的是草根階層,在當時的中國,絕大多數人是草根階層。國民黨當然爭不過共產黨。
20世紀50年代中期,形形色色“代表人民”的人中後來漸漸派生出了專善於說假話空話套話的人,人民的真聲音聽不到了,於是就有了“大鳴大放”。一鳴一放,各種聲音都出來了,於是“反右”。一“反右”,全中國頓時又“萬馬齊喑寂無聲”了。值得研究的是,當年一些所謂“右派”,其實自認為是“代表人民”在鳴放的,但是卻遭到了許多據說真來自“人民”的雷霆萬鈞般的聲討。“人民”自那一次發聲後,近10年內不再發聲。這近10年內,人民吃了不少苦頭。
粉碎“四人幫”後,趙樸初以元曲方式諷之:“自詡是小小小小的老百姓,卻原來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夜裏演戲叫做旦,叫做淨,都是滿臉大黑花。”
從前,“代表人民”四個字是無須授權的,不管什麽人,隻要一有機會站在莊重點兒的會台上,隻要有一部分人民參加,是將為開展群眾運動進行鋪墊的,幾乎都喜歡代表一下人民。連縣裏的小學生向什麽人獻花,往往也來一句“代表人民”。
自從有了網絡,中國人才不再集體是啞巴。
比喻網絡是“大眾話筒”也罷,形容中國網民之網上發聲是“自媒體”也罷,一個事實不可否認——網絡改變了中國人的國民性,於是中國之世道逐漸改變。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人變,諸事皆會隨之發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即“道”。人之不存,何所謂“道”?人變,即“道”變。人既變,“道”不可能不變。“道”既變,世亦難不變。
想想吧,十三億七千多萬人中的一半左右,仿佛人手一隻話筒,這是何等宏大壯觀的場景?
“自媒體”比之於徑由媒體被代言,真聲音往往是不打折扣的,打也打不了多少。
我本人是不上網的。我至今是筆紙寫作者,從沒在網上親手敲出過一個字。網上有我的所謂博客,有人因我聲明過從不上網,懷疑那博客是“假的”。我希望勿將我的博客歸於理應“打假”之列。倘規定隻有親手敲在網上的文章為真博文,那麽我無言以辯了。倘以文章本身的真假為據,則我網上的博文百分百是真的,皆非冒名者所作。那些博文,起先是由網站的人代我敲上去的,也有我自己花錢請打字社的人敲上去的。
我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博文了,實際寫作卻從未停止。隻不過,有的文章或作品發在報、刊了,有的直接收入書中了。據說,使用電腦寫作比用筆紙寫作輕鬆多了,修改起來也方便。但我天生笨,自忖達到盲打水平將需要很長很長的過程,而且無法習慣麵對屏幕在鍵盤聲響中思考,便一向對電腦敬而遠之。
這對我有一個好處,不被網絡世界所吸入並產生難以自拔的沉湎。至今我隻沉湎於一件事,那便是筆紙寫作,像我這樣的人隻沉湎於一件事並且專一地沉湎,精力和時間剛夠。
對我有一種損失,就是不能在第一時間知道一些事情,關於那些事情的信息也往往獲得得不夠全麵,不夠細緻。
但所幸我家電視能看到鳳凰台,其讀報節目、“總編輯時間”、時事報導和訪談,基本能滿足我的需要。他們現在又有了一檔節目是“天下被網羅”,使我能知道的事情更多了。我覺得像自己這樣精力不濟的人,知道那樣一些事足矣。即使時評第一快手,也做不到對天下發生的所有事一概做出快速的評論反應。而且那更是時事評論家的職業,非是我的職業。聽聽或看看他們的觀點,往往比自己加入網絡討論、爭論、爭吵更有益。
尤其是,微博一經被大眾輕而易舉地掌握,其對時事的“自媒體”式的快拍短抽般的反應,非是我所能跟得上趟的。並且,許多微博家一語中的,幽默、俏皮、智慧、發人深省,能娛悅網眾的微博,非我這種操弄了大半生文字的人善為。每望洋興嘆,自愧弗如,於是更不敢上網對什麽事表態。
我這類人有一種毛病,即不論對什麽事表態,總需自己確實有了態度,還需經過再三考慮,覺得在自己這兒較為成熟了才願表達。而網上討論過的不少事,至今若讓我表態,我也仍會處在態度無法明確的矛盾之中。
網絡世界太五花八門了——聲色犬馬酒色財氣的內容據說多多;風花雪月卿卿我我的內容據說也目不接;沽名釣譽譁眾取寵的內容有之;販賣謠言妖言惑眾的內容有之;坑蒙拐騙的現象有之,意淫且意在淫人的現象有之;自戀現象有之,裸露狂現象也有之;而話語暴力現象司空見慣……
故我其實視它為潘多拉的盒子,往往聽了就夠嫌惡的了,豈會奮身躍入其中?
但我對網絡的態度卻不矛盾。倘有人據以上現象主張徹底否定網絡,我這個根本不上網的人,肯定是要力挺網絡信息平台、博客、微博對於中國的偉大現實意義的。因為半數左右的中國人手中有了“大眾話筒”,對於中國,肯定比那話筒再被以什麽理由或藉口沒收了的好。
那麽,對於中國和中國人,好光景之可盼的根據也正在於此……
4.憤怒正是推動“頂層設計”的機遇
“自媒體”乃指網絡,也被形容為“大眾話筒”。這不是我的說法,而是研究網絡文化現象的專家學者們的說法。我認為他們的比喻和形容生動極了,恰當極了,堪稱絕妙之比喻和形容,具有修詞範性。
“人民”一詞,拆開了說便是人中之民。泛開而論,可相對於全世界;具體言之,可相對於一國,或一國中的某一地區。
自列寧所發動的武裝暴力革命在俄國奪取了政權,遂誕生了一個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全世界無產者即全世界人中之民,亦即“底層之民,草根之民”。另行聯合起來過沒有呢?
似乎也曾一度聯合起來過,還有聯合起來了的組織,曰“共產國際”,或“第三國際”。但即使那時,各國人民也還是不能直接聲明訴求,更不能直接發出聯合之聲,隻能被國際的及各國的組織代言。故自那時以後,“代表人民”遂成一些革命領袖及許多革命家、革命者的常用語。
眾所周知,共產國際早已不復存在。誰若還想做它的代表,“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新來不做”。現在,各國發揮國際聯合作用的是“聯合國”。
在中國,清朝滅亡,人民才第一次能夠發聲,但也還不是直接的,是經由被稱做“進步人士”或“進步學生”們發出的。主要方式是街頭演講。倘講到了人民心坎上,圍聽的人民便齊呼口號,表達贊同。民國時期的進步報刊也每代表人民意願登載文章,某些報人因此沒了性命,如邵飄萍、林白水。
當年最有資格代表人民的自然是孫中山。孫中山逝後,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代表權。國民黨的主要階級成分是富人、城市中產階級、農村大小地主,而中國共產黨主要依靠的是草根階層,在當時的中國,絕大多數人是草根階層。國民黨當然爭不過共產黨。
20世紀50年代中期,形形色色“代表人民”的人中後來漸漸派生出了專善於說假話空話套話的人,人民的真聲音聽不到了,於是就有了“大鳴大放”。一鳴一放,各種聲音都出來了,於是“反右”。一“反右”,全中國頓時又“萬馬齊喑寂無聲”了。值得研究的是,當年一些所謂“右派”,其實自認為是“代表人民”在鳴放的,但是卻遭到了許多據說真來自“人民”的雷霆萬鈞般的聲討。“人民”自那一次發聲後,近10年內不再發聲。這近10年內,人民吃了不少苦頭。
粉碎“四人幫”後,趙樸初以元曲方式諷之:“自詡是小小小小的老百姓,卻原來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夜裏演戲叫做旦,叫做淨,都是滿臉大黑花。”
從前,“代表人民”四個字是無須授權的,不管什麽人,隻要一有機會站在莊重點兒的會台上,隻要有一部分人民參加,是將為開展群眾運動進行鋪墊的,幾乎都喜歡代表一下人民。連縣裏的小學生向什麽人獻花,往往也來一句“代表人民”。
自從有了網絡,中國人才不再集體是啞巴。
比喻網絡是“大眾話筒”也罷,形容中國網民之網上發聲是“自媒體”也罷,一個事實不可否認——網絡改變了中國人的國民性,於是中國之世道逐漸改變。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人變,諸事皆會隨之發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即“道”。人之不存,何所謂“道”?人變,即“道”變。人既變,“道”不可能不變。“道”既變,世亦難不變。
想想吧,十三億七千多萬人中的一半左右,仿佛人手一隻話筒,這是何等宏大壯觀的場景?
“自媒體”比之於徑由媒體被代言,真聲音往往是不打折扣的,打也打不了多少。
我本人是不上網的。我至今是筆紙寫作者,從沒在網上親手敲出過一個字。網上有我的所謂博客,有人因我聲明過從不上網,懷疑那博客是“假的”。我希望勿將我的博客歸於理應“打假”之列。倘規定隻有親手敲在網上的文章為真博文,那麽我無言以辯了。倘以文章本身的真假為據,則我網上的博文百分百是真的,皆非冒名者所作。那些博文,起先是由網站的人代我敲上去的,也有我自己花錢請打字社的人敲上去的。
我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博文了,實際寫作卻從未停止。隻不過,有的文章或作品發在報、刊了,有的直接收入書中了。據說,使用電腦寫作比用筆紙寫作輕鬆多了,修改起來也方便。但我天生笨,自忖達到盲打水平將需要很長很長的過程,而且無法習慣麵對屏幕在鍵盤聲響中思考,便一向對電腦敬而遠之。
這對我有一個好處,不被網絡世界所吸入並產生難以自拔的沉湎。至今我隻沉湎於一件事,那便是筆紙寫作,像我這樣的人隻沉湎於一件事並且專一地沉湎,精力和時間剛夠。
對我有一種損失,就是不能在第一時間知道一些事情,關於那些事情的信息也往往獲得得不夠全麵,不夠細緻。
但所幸我家電視能看到鳳凰台,其讀報節目、“總編輯時間”、時事報導和訪談,基本能滿足我的需要。他們現在又有了一檔節目是“天下被網羅”,使我能知道的事情更多了。我覺得像自己這樣精力不濟的人,知道那樣一些事足矣。即使時評第一快手,也做不到對天下發生的所有事一概做出快速的評論反應。而且那更是時事評論家的職業,非是我的職業。聽聽或看看他們的觀點,往往比自己加入網絡討論、爭論、爭吵更有益。
尤其是,微博一經被大眾輕而易舉地掌握,其對時事的“自媒體”式的快拍短抽般的反應,非是我所能跟得上趟的。並且,許多微博家一語中的,幽默、俏皮、智慧、發人深省,能娛悅網眾的微博,非我這種操弄了大半生文字的人善為。每望洋興嘆,自愧弗如,於是更不敢上網對什麽事表態。
我這類人有一種毛病,即不論對什麽事表態,總需自己確實有了態度,還需經過再三考慮,覺得在自己這兒較為成熟了才願表達。而網上討論過的不少事,至今若讓我表態,我也仍會處在態度無法明確的矛盾之中。
網絡世界太五花八門了——聲色犬馬酒色財氣的內容據說多多;風花雪月卿卿我我的內容據說也目不接;沽名釣譽譁眾取寵的內容有之;販賣謠言妖言惑眾的內容有之;坑蒙拐騙的現象有之,意淫且意在淫人的現象有之;自戀現象有之,裸露狂現象也有之;而話語暴力現象司空見慣……
故我其實視它為潘多拉的盒子,往往聽了就夠嫌惡的了,豈會奮身躍入其中?
但我對網絡的態度卻不矛盾。倘有人據以上現象主張徹底否定網絡,我這個根本不上網的人,肯定是要力挺網絡信息平台、博客、微博對於中國的偉大現實意義的。因為半數左右的中國人手中有了“大眾話筒”,對於中國,肯定比那話筒再被以什麽理由或藉口沒收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