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她沉吟之際,丫環拿來了紙筆。也僅僅是拿紙筆的短時間內,董小宛已吟就了一首《七律。無題》:月回眼前無隱物,爭看人間賀豐年,鑼鼓聲輕驚宿鳥,連枷縱高動醉顏,風灑枯枝過如皋,夢繞黃花到衡陽,何處良人吹玉簫,嬉笑漸星人漸遠。
董小宛吟了一遍後,老夫人其實沒聽清楚,也胡亂地叫了“好。”待董小宛拋動紅袖將它抄寫下來,老夫人才仔細體味一下,立刻勻起了她對夫君和兒子的掛念之情,禁不住流下淚,幾個女人受到感染,樓台上唏噓連聲。
那天夜裏,董小宛就宿在蘇元芳的房中,這是她第一次在真正的冒府過夜,心裏有些激動,整夜都睡不穩,夢一個接一個地做。
蘇元芳服侍老夫人睡下時,老夫人告訴她:“董小宛挺不錯,美得像天女。我觀察了一整天,她非常不安,恰好表明她的樸實天性。她不是很淫蕩的女人。我隻看出一個小毛病,那就是她的坐姿,她喜歡叉開兩腿,我認為這是妓女的壞毛病,你找機會巧妙地糾正她。”蘇元芳知道小宛嫁入冒府已成定局,一邊有些醋意,一邊也替小宛高興。
第二天早上,董小宛睡意朦朧中覺得有人在看自己,猛地睜開眼。蘇元芳正看得出神,迴避不及,隻得紅著臉說:“宛妹妹,你真美。”
——
中文東西網整理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第十七章 水繪園董小宛在水繪園住了二十六天,依舊不見冒辟疆的到來,焦慮深入心裏,令人心碎。這天午夜,她睡不著,便披衣坐到窗前,窗外下著猛烈的秋雨,也可以說是下著冬雨,因為天氣異常的寒冷,她早已開始用火爐取暖。她甚至覺得等到冒辟疆歸來時,自己已經變成了老婦人,耷拉著兩隻布袋似的乳房,坐在水繪樓的台階上,身邊是幾粒燕屎。她想:在這秋雨如注的夜晚,他在哪一方屋簷下呢?會不會冒雨走在泥濘的路上呢?
與此同時,離如皋三百五十八裏遠的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一輛三匹馬拉的大車陷入泥濘中。由於拉車的馬太疲乏,頭戴鬥笠,身披蓑衣,依舊渾身濕透的馬伕狠命抽打鞭子,三次努力也未讓車輪從深深的泥坑中滾出來。車內坐著的正是冒辟疆和他的父親,以及書僮茗煙,另外還有十幾口箱子,裏麵裝滿冒老爺多年收集的書籍、字畫、古玩、珍寶,以及臨時採購的布匹、山貨。在這些物件中,冒老爺最珍惜的是兩朝皇帝頒給他的二十七道黃綢詔書。
冒辟疆挑開車簾一角,雨水立即打濕了他的衣袖,他問車伕:“怎麽啦?”聲音穿過厚厚的雨幕,傳到車伕耳中,他聽起來像山背後的呼聲,極其微弱模糊。但他憑經驗知道坐車的人在問什麽,他答道:“撞鬼了,車輪陷在泥坑中了,真是鬼地方。”他剛開口,鬍鬚上的雨水灌進口中,他朝外猛吐幾下。冒辟疆本想繼續問清楚一些,聽他嘴裏發出的聲音,立刻改變了主意。在這前不挨村後不挨店的山嶺上,回清楚又怎麽樣?
車伕跳下車,抱住輪子猛推幾下,大車隻是輕輕動了幾下。他渾身泥漿站起來,挑開車簾,摘下鬥笠,將水淋淋的腦袋伸入車中,大聲說道:“不行了,得讓馬休息一會兒。”
冒辟疆和茗煙眼見事已至此,也顧不得許多了。其實大車裏也滲漏了雨水。他倆讓冒老爺呆在車內唯一幹燥的地方,冒老爺裹了兩床鋪蓋依舊在瑟瑟顫抖。冒辟疆和茗煙分別從車轅兩邊跳入大雨中,和車伕一起用力推陷在泥濘中的車輪。
三人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三匹馬也使盡了最後一絲力,車輪終於滾出了泥坑。茗煙本來用肩扛著車後的木轅,車猛朝前一衝,他站立不穩,撲倒在地,摔得滿臉是泥。車輪雖然拉出了泥坑,那三匹馬卻疲憊得連站立的力氣都快沒有了,更談不上趕路。雨水澆灑著他們,隻有淋到茗煙時,茗煙才感到一絲樂趣,因為茗煙正緊閉雙眼仰著臉,讓雨水洗刷臉上的泥漿。泥漿失去依附,流入衣領,朝棉布纖維中鑽。
茗煙表現出僕人獻身的勇敢精神。當馬伕將馬一匹匹解了軛,取了鞍,牽走,係在樹杆上,為了保持大車的平衡,茗煙用肩扛住車轅,承受了三匹馬承受的重量,冒辟疆看見他人在顫慄跑去幫忙,茗煙從牙縫間擠出一句話來:“公子,走開!”這句話是他這許多年來對主人說的唯一含有命令性的話。直到馬伕拴好馬,跑來幫忙,茗煙才喘過氣來。三人合力將車拖到路邊,靠在一塊大石頭上。冒老爺獨自在車中進入了夢鄉。
冒辟疆和茗煙渾身濕透,不敢上車,怕弄濕車裏的字畫箱子,便鑽到車底下,縮在一起。馬伕則大踏步到前麵去找最近的人家。冒辟疆對茗煙說:“這就是貪圖多趕路的後果,棋藝上叫‘因貪致損’,懂嗎?”
這樣的驚嚇對於見過浩蕩的死亡場麵的冒老爺已經算不上了不得的遭遇。最近一年來近似瘋狂的征戰以及連續的失敗,使這位軍營中的文官備受摧殘,當他完全看清了形勢時,便告老還鄉了。憑直覺,他料定大明氣數已盡,他想:既然不能保國家,至少也要把我的家園整頓有序吧?他老了,他的行為不能說是臨陣脫逃。同行們羨慕極了。
當時,冒老爺所在的左良玉部已經遭到闖賊的全麵包圍。
李自成在襄陽自立為“新順王”。
冒辟疆趕到衡陽,接到老爺,立刻僱船離開了是非之地。
此刻,冒老爺在睡夢中掙紮。雨聲把冒老爺推回開封戰場。嘩嘩雨聲像浪濤衝擊著船舷。那是一次非常的逃亡。由於闖賊軍勢浩大,開封守將無力抵禦,便下令挖開黃河大堤,洪水淹沒了開封及周圍三百餘裏的地方。淹死闖賊先頭部隊二十萬人,同時也淹死明朝步兵和良民約十餘萬人。冒老爺正是坐在早就備好的船隻上得以逃脫,當他站在船舷上看著陽光下昏濁的黃浪中飄著的浮屍時,完全喪失了治國平天下的雄心,他隻想回家。此刻,夢中的一具浮屍忽然站起來,張牙舞爪朝他撲來,他一下嚇醒了,聽著車篷外如注澆下的雨水。
人雖然醒了,恐懼卻沒有離去。他臉上現出驚駭的麵容。
他眼前再一次生動地展現出那條寬十六米、長一百裏、深八米的巨大壕溝,這條壕溝是闖賊的驚人創舉,他動用了二十萬人,僅用七天就挖成了,使它成為潰逃的左良玉部約十七萬官兵的葬身之地。當時,闖賊的大將劉宗敏、李過、袁宗弟率五十萬大軍追殺而來,左良玉的二十一萬人馬被堵在壕溝前,由於恐慌,後麵的官兵不知道前麵發生了什麽事,狠命朝前擠,竟將跑在前麵的十幾萬人擠下了壕溝,後麵的人(包括冒老爺)則踩著壕溝中的官兵堆跳了過去,溝中的士兵很多都是被踩死的。跑了很遠,冒老爺看見一股股巨大的濃煙在身後升起,原來是袁宗弟下令火燒壕溝,溝中的許多傷兵也被燒死。左良玉隻帶著三萬人逃入開封。如今,冒老爺仿佛看見火焰中有許多傷兵朝自己伸出乞求的手。他自認飽讀詩書兵法,也知道戰爭的殘酷,但實際麵對時,才發現並非幾條智謀就可以挽救社稷。兵敗如山倒啊!謝天謝地!雖然此刻身陷困境,但畢竟遠離了戰事,沒有生死之憂啊!
董小宛吟了一遍後,老夫人其實沒聽清楚,也胡亂地叫了“好。”待董小宛拋動紅袖將它抄寫下來,老夫人才仔細體味一下,立刻勻起了她對夫君和兒子的掛念之情,禁不住流下淚,幾個女人受到感染,樓台上唏噓連聲。
那天夜裏,董小宛就宿在蘇元芳的房中,這是她第一次在真正的冒府過夜,心裏有些激動,整夜都睡不穩,夢一個接一個地做。
蘇元芳服侍老夫人睡下時,老夫人告訴她:“董小宛挺不錯,美得像天女。我觀察了一整天,她非常不安,恰好表明她的樸實天性。她不是很淫蕩的女人。我隻看出一個小毛病,那就是她的坐姿,她喜歡叉開兩腿,我認為這是妓女的壞毛病,你找機會巧妙地糾正她。”蘇元芳知道小宛嫁入冒府已成定局,一邊有些醋意,一邊也替小宛高興。
第二天早上,董小宛睡意朦朧中覺得有人在看自己,猛地睜開眼。蘇元芳正看得出神,迴避不及,隻得紅著臉說:“宛妹妹,你真美。”
——
中文東西網整理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第十七章 水繪園董小宛在水繪園住了二十六天,依舊不見冒辟疆的到來,焦慮深入心裏,令人心碎。這天午夜,她睡不著,便披衣坐到窗前,窗外下著猛烈的秋雨,也可以說是下著冬雨,因為天氣異常的寒冷,她早已開始用火爐取暖。她甚至覺得等到冒辟疆歸來時,自己已經變成了老婦人,耷拉著兩隻布袋似的乳房,坐在水繪樓的台階上,身邊是幾粒燕屎。她想:在這秋雨如注的夜晚,他在哪一方屋簷下呢?會不會冒雨走在泥濘的路上呢?
與此同時,離如皋三百五十八裏遠的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一輛三匹馬拉的大車陷入泥濘中。由於拉車的馬太疲乏,頭戴鬥笠,身披蓑衣,依舊渾身濕透的馬伕狠命抽打鞭子,三次努力也未讓車輪從深深的泥坑中滾出來。車內坐著的正是冒辟疆和他的父親,以及書僮茗煙,另外還有十幾口箱子,裏麵裝滿冒老爺多年收集的書籍、字畫、古玩、珍寶,以及臨時採購的布匹、山貨。在這些物件中,冒老爺最珍惜的是兩朝皇帝頒給他的二十七道黃綢詔書。
冒辟疆挑開車簾一角,雨水立即打濕了他的衣袖,他問車伕:“怎麽啦?”聲音穿過厚厚的雨幕,傳到車伕耳中,他聽起來像山背後的呼聲,極其微弱模糊。但他憑經驗知道坐車的人在問什麽,他答道:“撞鬼了,車輪陷在泥坑中了,真是鬼地方。”他剛開口,鬍鬚上的雨水灌進口中,他朝外猛吐幾下。冒辟疆本想繼續問清楚一些,聽他嘴裏發出的聲音,立刻改變了主意。在這前不挨村後不挨店的山嶺上,回清楚又怎麽樣?
車伕跳下車,抱住輪子猛推幾下,大車隻是輕輕動了幾下。他渾身泥漿站起來,挑開車簾,摘下鬥笠,將水淋淋的腦袋伸入車中,大聲說道:“不行了,得讓馬休息一會兒。”
冒辟疆和茗煙眼見事已至此,也顧不得許多了。其實大車裏也滲漏了雨水。他倆讓冒老爺呆在車內唯一幹燥的地方,冒老爺裹了兩床鋪蓋依舊在瑟瑟顫抖。冒辟疆和茗煙分別從車轅兩邊跳入大雨中,和車伕一起用力推陷在泥濘中的車輪。
三人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三匹馬也使盡了最後一絲力,車輪終於滾出了泥坑。茗煙本來用肩扛著車後的木轅,車猛朝前一衝,他站立不穩,撲倒在地,摔得滿臉是泥。車輪雖然拉出了泥坑,那三匹馬卻疲憊得連站立的力氣都快沒有了,更談不上趕路。雨水澆灑著他們,隻有淋到茗煙時,茗煙才感到一絲樂趣,因為茗煙正緊閉雙眼仰著臉,讓雨水洗刷臉上的泥漿。泥漿失去依附,流入衣領,朝棉布纖維中鑽。
茗煙表現出僕人獻身的勇敢精神。當馬伕將馬一匹匹解了軛,取了鞍,牽走,係在樹杆上,為了保持大車的平衡,茗煙用肩扛住車轅,承受了三匹馬承受的重量,冒辟疆看見他人在顫慄跑去幫忙,茗煙從牙縫間擠出一句話來:“公子,走開!”這句話是他這許多年來對主人說的唯一含有命令性的話。直到馬伕拴好馬,跑來幫忙,茗煙才喘過氣來。三人合力將車拖到路邊,靠在一塊大石頭上。冒老爺獨自在車中進入了夢鄉。
冒辟疆和茗煙渾身濕透,不敢上車,怕弄濕車裏的字畫箱子,便鑽到車底下,縮在一起。馬伕則大踏步到前麵去找最近的人家。冒辟疆對茗煙說:“這就是貪圖多趕路的後果,棋藝上叫‘因貪致損’,懂嗎?”
這樣的驚嚇對於見過浩蕩的死亡場麵的冒老爺已經算不上了不得的遭遇。最近一年來近似瘋狂的征戰以及連續的失敗,使這位軍營中的文官備受摧殘,當他完全看清了形勢時,便告老還鄉了。憑直覺,他料定大明氣數已盡,他想:既然不能保國家,至少也要把我的家園整頓有序吧?他老了,他的行為不能說是臨陣脫逃。同行們羨慕極了。
當時,冒老爺所在的左良玉部已經遭到闖賊的全麵包圍。
李自成在襄陽自立為“新順王”。
冒辟疆趕到衡陽,接到老爺,立刻僱船離開了是非之地。
此刻,冒老爺在睡夢中掙紮。雨聲把冒老爺推回開封戰場。嘩嘩雨聲像浪濤衝擊著船舷。那是一次非常的逃亡。由於闖賊軍勢浩大,開封守將無力抵禦,便下令挖開黃河大堤,洪水淹沒了開封及周圍三百餘裏的地方。淹死闖賊先頭部隊二十萬人,同時也淹死明朝步兵和良民約十餘萬人。冒老爺正是坐在早就備好的船隻上得以逃脫,當他站在船舷上看著陽光下昏濁的黃浪中飄著的浮屍時,完全喪失了治國平天下的雄心,他隻想回家。此刻,夢中的一具浮屍忽然站起來,張牙舞爪朝他撲來,他一下嚇醒了,聽著車篷外如注澆下的雨水。
人雖然醒了,恐懼卻沒有離去。他臉上現出驚駭的麵容。
他眼前再一次生動地展現出那條寬十六米、長一百裏、深八米的巨大壕溝,這條壕溝是闖賊的驚人創舉,他動用了二十萬人,僅用七天就挖成了,使它成為潰逃的左良玉部約十七萬官兵的葬身之地。當時,闖賊的大將劉宗敏、李過、袁宗弟率五十萬大軍追殺而來,左良玉的二十一萬人馬被堵在壕溝前,由於恐慌,後麵的官兵不知道前麵發生了什麽事,狠命朝前擠,竟將跑在前麵的十幾萬人擠下了壕溝,後麵的人(包括冒老爺)則踩著壕溝中的官兵堆跳了過去,溝中的士兵很多都是被踩死的。跑了很遠,冒老爺看見一股股巨大的濃煙在身後升起,原來是袁宗弟下令火燒壕溝,溝中的許多傷兵也被燒死。左良玉隻帶著三萬人逃入開封。如今,冒老爺仿佛看見火焰中有許多傷兵朝自己伸出乞求的手。他自認飽讀詩書兵法,也知道戰爭的殘酷,但實際麵對時,才發現並非幾條智謀就可以挽救社稷。兵敗如山倒啊!謝天謝地!雖然此刻身陷困境,但畢竟遠離了戰事,沒有生死之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