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白綠相間的花瓣隨著他呼出的氣息微2顫抖著。
鄭妥娘笑道:“吳公子真是手癢,一點憐香惜玉的同情心都沒有。”
“鄭大小姐沒有眼力。”方密之道,“吳公子太憐香惜玉了。
你不信?他還要吃那朵花。“說完朝吳次尾擠擠眼。
吳次尾果真將花朵扔進嘴裏,搖頭晃腦品嚐一番:有點甜,有點香,口感不錯。他說:“好吃極了。”又伸手摘了三朵,全扔進嘴裏。
寇白門見他吃得有滋有味,也跑過來摘了一朵扔進嘴裏。
嚼了幾下,眼睛眉毛湊往一堆,嘴一張吐了出來。“我的媽,像吃毒藥。”
眾人哈哈大笑。張天如說道:“梅花雖然不是毒藥。聽說它是最好的毒藥引子。吃了之後,灌五百瓢大糞都不得救。”
陳定生接著說:“去年武清侯就是吃了一種叫梅花帶雪的毒藥死於獄中。哎,此人也是罪有應得。”
“傳說他對抗皇上向皇親國戚借餉,假裝拍賣家當。其實拍賣的都是他覺得沒有用處的廢物,各種粗細家俱、衣服、首飾、字畫、古玩、磚、瓦、木、石堆了兩條長街。真是千年奇聞,攪得北京城像煮沸的油鍋。武清侯真是罪大惡極。”
“官場腐敗如此,國家危亡,令人心痛。”
“皇上治理國政總不稱手。譜的歌曲卻很優美。可見崇禎其實很聰明,有李後主之才。”
“近幾月剿賊還算有些起色。聽說李自成和張獻忠都被包圍在大山中了,逆賊們隻有吃草根樹皮充飢了。”
“草根樹皮有時也很好吃。”李香君插話說:“我跟蘇崑生師父學藝時,吃過一種魚腥草,味道真不錯。”
說起吃,鄭妥娘就覺得飢餓難當,她嚷道:“大娘,早就該開席了。我要餓死了。”
李貞麗便道:“好漢漢,開席。不等董小宛了。”
正在這時,院中打雜的夥夫大聲朝樓上喊道:“宛姑娘到啦。”樂得李貞麗笑著說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吳次尾看著樓梯口出現一頭青絲,然後是一張女人的笑臉,這臉蛋一般,沒有傳說中那麽美。然後又看見胸脯,曲線也不優美。他失望地扭頭去看牆上掛著的一幅《悲壯苦語圖》,傳說中的美女都隻有畫上才有。無奈董小宛見過張天如、陳定生、方密之,下一個就該介紹他了,他隻得回過頭。一望之下驚得目瞪口呆,董小宛真正的花容月貌。
董小宛看見吳次尾那雙驚艷的眼睛,臉上微2一紅。她嬌聲道了萬福,吳次尾慌亂間把手亂搖道:“免禮,免禮。”他看見剛才那個女人還拎著提盒站在樓梯口,這時才明白自己剛才把丫環惜惜錯認為董小宛了。
吳次尾說:“董大小姐名不虛傳,當得起李太白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自古文人都有賣弄文才的惡習,陳定生座椅前的茶幾下便擺著一本《李白詩文集》,本是李香君擱在那裏點綴門麵的,她知道這些個文士談詩論畫也許會派上用場,果然被她料中。
陳定生聽見吳次尾說到李太白,趁機就拿出那本古舊的書道:“想不到香君也喜歡李白。”
“李太白仙風道骨,誰不喜歡。”董小宛接過話碴說道:“香君姐姐對李白很有心得呢。”
鄭妥娘道:“看來陳大公子也喜歡李白羅?”
陳定生道:“當然。”
寇白門湊上來說道:“請教陳大公子,有幾句詩我始終沒搞懂。請賜教一二。”
方密之道:“哪幾句?”
寇白門清清嗓子背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陳定生拍了拍手,笑著說道:“這有何難?李太白男兒氣概,想到國家的混亂,麵對美酒佳肴卻憂心得吃不下東西。當今國難當頭之時,多幾個李太白就好了。”
董小宛沉吟一下,朗聲說道:“陳大公子憂國憂民,識大局,負氣節,真令人欽佩。但剛才那幾句詩,小宛另有一說。”
坐在旁邊的張天如,一邊喝茶一邊和李貞麗眉來眼去地調情,不料被李香君偶爾瞥見。
張天如趕快扭轉頭朝幾個爭論李太白的人說道:“董小姐有何見解,說來聽聽。”
“我覺得那幾句詩跟國家命運的關係不太大,跟李白的自個兒身世倒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首詩寫於李白羈留長安時,當時他貧窮潦倒,饑寒交迫。大概這時剛好豪富人家請他喝酒,看見滿桌佳肴美食值得千錢萬錢,大概相當於他的一年盤纏,所以他就吃不下去。拔劍四顧茫然不過是誇張的憤怒罷了。張老爺,小宛冒昧作此解,未知可否?”
張天如道:“妙,妙,真是別家奇言。董小姐才思如此,真是奇女。張某佩服。”
李貞麗說道:“虧了你們幾個臭文人,什麽事都往國家大事上扯,這下怎樣。”
四位公子都手撫額角,同聲說道:“汗顏,漢漢漢漢漢。”
眾人大笑。惜惜笑得忘了形,提盒脫手滑落地上,滾出許多酥油糕。吳次尾是最不拘小節的人,順手撿起滾到腳邊的一個酥油糕咬了一口,滿嘴香酥,脫口贊道:“好。”
李貞麗道:“這糕點是小宛的拿手好戲,隻是還沒名字。
難得幾位才子在此,就賜個名字,讓它也有名揚天下的機會。“張天如也試了一個,果然不錯。便順口說道:”幹脆就叫‘董糖’算了。“
說起吃,大家都覺得餓了。鄭妥娘更是嚷嚷:“餓死我了。
快開飯,快開飯。“大家都站起身來,調桌椅,擺桌麵,忙乎了一陣。一桌豐盛酒席熱騰騰擺在了樓廳正中,大家分席次坐定,各人先幹了自己麵前那杯水酒。站在旁邊的惜惜覺得這幾個人本身就像擺在桌子邊的大酒杯,酒不過是從酒壺斟入小杯,爾後又倒入肉做的大杯子而已。
李貞麗舉杯道:“張老爺此次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
來,幹了這杯。“”張老爺才高八鬥,何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鄭妥娘也敬張老爺一杯。“張天如一飲而幹,對惜惜道:”滿上,滿上。“
於是眾人各自找了些理由,相互敬了酒。不知不覺便酒過三巡。乘著酒興,眾人都打開話匣子,將一些妙語奇句傾倒出來。媚香樓上的笑語傳到秦淮河對岸,兩個異鄉人相互說道:“好熱鬧的去處。”便有正在收拾槳楫的艄公開心地告訴他們:“那裏住著美麗絕倫的李香君。”兩個異鄉客幾步一回頭,口中朗朗地念道:“李香君,李香君… 。”
張天如酒興正好,忽然問:“宛姑娘才貌今世無雙,不知有沒有心上人?”
小宛乖巧,知他必有後話,便紅了臉,低下頭。頭頂的銀釵被燭光照得閃閃發亮。張天如繼續說:“如果沒有,我倒想起一個人。大概也隻有此人能消受這般如花似玉的艷福。”
鄭妥娘笑道:“吳公子真是手癢,一點憐香惜玉的同情心都沒有。”
“鄭大小姐沒有眼力。”方密之道,“吳公子太憐香惜玉了。
你不信?他還要吃那朵花。“說完朝吳次尾擠擠眼。
吳次尾果真將花朵扔進嘴裏,搖頭晃腦品嚐一番:有點甜,有點香,口感不錯。他說:“好吃極了。”又伸手摘了三朵,全扔進嘴裏。
寇白門見他吃得有滋有味,也跑過來摘了一朵扔進嘴裏。
嚼了幾下,眼睛眉毛湊往一堆,嘴一張吐了出來。“我的媽,像吃毒藥。”
眾人哈哈大笑。張天如說道:“梅花雖然不是毒藥。聽說它是最好的毒藥引子。吃了之後,灌五百瓢大糞都不得救。”
陳定生接著說:“去年武清侯就是吃了一種叫梅花帶雪的毒藥死於獄中。哎,此人也是罪有應得。”
“傳說他對抗皇上向皇親國戚借餉,假裝拍賣家當。其實拍賣的都是他覺得沒有用處的廢物,各種粗細家俱、衣服、首飾、字畫、古玩、磚、瓦、木、石堆了兩條長街。真是千年奇聞,攪得北京城像煮沸的油鍋。武清侯真是罪大惡極。”
“官場腐敗如此,國家危亡,令人心痛。”
“皇上治理國政總不稱手。譜的歌曲卻很優美。可見崇禎其實很聰明,有李後主之才。”
“近幾月剿賊還算有些起色。聽說李自成和張獻忠都被包圍在大山中了,逆賊們隻有吃草根樹皮充飢了。”
“草根樹皮有時也很好吃。”李香君插話說:“我跟蘇崑生師父學藝時,吃過一種魚腥草,味道真不錯。”
說起吃,鄭妥娘就覺得飢餓難當,她嚷道:“大娘,早就該開席了。我要餓死了。”
李貞麗便道:“好漢漢,開席。不等董小宛了。”
正在這時,院中打雜的夥夫大聲朝樓上喊道:“宛姑娘到啦。”樂得李貞麗笑著說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吳次尾看著樓梯口出現一頭青絲,然後是一張女人的笑臉,這臉蛋一般,沒有傳說中那麽美。然後又看見胸脯,曲線也不優美。他失望地扭頭去看牆上掛著的一幅《悲壯苦語圖》,傳說中的美女都隻有畫上才有。無奈董小宛見過張天如、陳定生、方密之,下一個就該介紹他了,他隻得回過頭。一望之下驚得目瞪口呆,董小宛真正的花容月貌。
董小宛看見吳次尾那雙驚艷的眼睛,臉上微2一紅。她嬌聲道了萬福,吳次尾慌亂間把手亂搖道:“免禮,免禮。”他看見剛才那個女人還拎著提盒站在樓梯口,這時才明白自己剛才把丫環惜惜錯認為董小宛了。
吳次尾說:“董大小姐名不虛傳,當得起李太白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自古文人都有賣弄文才的惡習,陳定生座椅前的茶幾下便擺著一本《李白詩文集》,本是李香君擱在那裏點綴門麵的,她知道這些個文士談詩論畫也許會派上用場,果然被她料中。
陳定生聽見吳次尾說到李太白,趁機就拿出那本古舊的書道:“想不到香君也喜歡李白。”
“李太白仙風道骨,誰不喜歡。”董小宛接過話碴說道:“香君姐姐對李白很有心得呢。”
鄭妥娘道:“看來陳大公子也喜歡李白羅?”
陳定生道:“當然。”
寇白門湊上來說道:“請教陳大公子,有幾句詩我始終沒搞懂。請賜教一二。”
方密之道:“哪幾句?”
寇白門清清嗓子背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陳定生拍了拍手,笑著說道:“這有何難?李太白男兒氣概,想到國家的混亂,麵對美酒佳肴卻憂心得吃不下東西。當今國難當頭之時,多幾個李太白就好了。”
董小宛沉吟一下,朗聲說道:“陳大公子憂國憂民,識大局,負氣節,真令人欽佩。但剛才那幾句詩,小宛另有一說。”
坐在旁邊的張天如,一邊喝茶一邊和李貞麗眉來眼去地調情,不料被李香君偶爾瞥見。
張天如趕快扭轉頭朝幾個爭論李太白的人說道:“董小姐有何見解,說來聽聽。”
“我覺得那幾句詩跟國家命運的關係不太大,跟李白的自個兒身世倒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首詩寫於李白羈留長安時,當時他貧窮潦倒,饑寒交迫。大概這時剛好豪富人家請他喝酒,看見滿桌佳肴美食值得千錢萬錢,大概相當於他的一年盤纏,所以他就吃不下去。拔劍四顧茫然不過是誇張的憤怒罷了。張老爺,小宛冒昧作此解,未知可否?”
張天如道:“妙,妙,真是別家奇言。董小姐才思如此,真是奇女。張某佩服。”
李貞麗說道:“虧了你們幾個臭文人,什麽事都往國家大事上扯,這下怎樣。”
四位公子都手撫額角,同聲說道:“汗顏,漢漢漢漢漢。”
眾人大笑。惜惜笑得忘了形,提盒脫手滑落地上,滾出許多酥油糕。吳次尾是最不拘小節的人,順手撿起滾到腳邊的一個酥油糕咬了一口,滿嘴香酥,脫口贊道:“好。”
李貞麗道:“這糕點是小宛的拿手好戲,隻是還沒名字。
難得幾位才子在此,就賜個名字,讓它也有名揚天下的機會。“張天如也試了一個,果然不錯。便順口說道:”幹脆就叫‘董糖’算了。“
說起吃,大家都覺得餓了。鄭妥娘更是嚷嚷:“餓死我了。
快開飯,快開飯。“大家都站起身來,調桌椅,擺桌麵,忙乎了一陣。一桌豐盛酒席熱騰騰擺在了樓廳正中,大家分席次坐定,各人先幹了自己麵前那杯水酒。站在旁邊的惜惜覺得這幾個人本身就像擺在桌子邊的大酒杯,酒不過是從酒壺斟入小杯,爾後又倒入肉做的大杯子而已。
李貞麗舉杯道:“張老爺此次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
來,幹了這杯。“”張老爺才高八鬥,何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鄭妥娘也敬張老爺一杯。“張天如一飲而幹,對惜惜道:”滿上,滿上。“
於是眾人各自找了些理由,相互敬了酒。不知不覺便酒過三巡。乘著酒興,眾人都打開話匣子,將一些妙語奇句傾倒出來。媚香樓上的笑語傳到秦淮河對岸,兩個異鄉人相互說道:“好熱鬧的去處。”便有正在收拾槳楫的艄公開心地告訴他們:“那裏住著美麗絕倫的李香君。”兩個異鄉客幾步一回頭,口中朗朗地念道:“李香君,李香君… 。”
張天如酒興正好,忽然問:“宛姑娘才貌今世無雙,不知有沒有心上人?”
小宛乖巧,知他必有後話,便紅了臉,低下頭。頭頂的銀釵被燭光照得閃閃發亮。張天如繼續說:“如果沒有,我倒想起一個人。大概也隻有此人能消受這般如花似玉的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