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點點頭。溫順地將頭埋在小宛的懷中。
說也怪,小梅自從改名惜惜之後,她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比從前機敏得多。仿佛過去年代投入心靈的痛楚陰影出竅似的離開了她的身軀。待大家都叫慣了“惜惜”之後,小梅這個名字就被人遺忘了。
遺忘一個人的名字並不可怕,而將正在發生著的國家的厄運遺忘了卻很可怕。這時的江南正是用表麵的歌舞昇平掩蓋了人心的惶恐。許多人幹脆墜入溫柔鄉不願醒來。
春節那天,董小宛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這位六十開外的清瘦老頭剛從北京來,全身都帶著一股混亂時局的氣味。
陳大娘剛把他讓到座位上坐定,小宛就送上了茶,惜惜則端來一盤年糕。他叫袁道珍,與陳老漢交遊多年,這次離開北京專程到江南拜訪舊友,不料物是人非,故人已乘黃鶴西去。
兩行老淚在他臉上痛快地流淌著。小宛和惜惜免不得陪他掉幾行淚珠。
袁老漢很能飲酒,這點深得董旻喜歡。兩人便在廳堂中擺上杯盤頻頻對飲。袁老漢喝得雙眼發紅,顯然有些醉了。口中隻顧嘮叨一些國家之事,董旻素來不愛聽,漸漸就睡著了。
倒是董小宛聽到那些胡話,心裏有些感慨,她想到了李清照。
她有時覺得她自己就是李清照,在逃難途中大聲吟詩。
晚上,董小宛夢見北京。她夢見自己正在一座靠近皇宮的府邸中跳舞,為了不讓宮中聽到聲響,她隻能用象牙板輕輕地點著板眼,而那些貪官個個都像書上寫的那樣胖得像豬。
她厭惡極了。便飛身像一隻仙鶴似的飛出那座府邸,她在空中看見十幾萬難民擠在城中各個街角,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呻吟、抱怨、嘆息。她看見努爾哈赤的鐵騎,許多清兵用弓箭射她。她掉下地來,從林中衝出兩個彪形大漢,肯定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無疑。她大聲叫喊著救命。
“救命啊— ”董小宛尖叫著從夢中醒來,全身大汗淋淋。
虧得旁邊的惜惜快速撥亮了油燈,她才定下神來。嘆息道:“我怎麽會夢見打仗呢?”
第二天早上,她很早就起了床,甚至比單媽還早,她發現爹醉倒在地,那個老人已不知去向了。
崇禎十二年夏天,董小宛十五歲,她踏入風塵,一生多變的命運便邁開了第一步。
崇禎皇帝一覺醒來,在一堆科舉試卷上隨便一圈,新科狀元向迎天就產生了。向迎天叩謝龍恩之後,便領了一件美差,作為朝廷的欽差大臣出巡江南。
欽差大臣的到來,轟動了秦淮河。名妓們都知道這是大把掙銀子的好機會。整條秦淮河幾乎重新裝扮一新,恭候著向迎天的大駕。留都的大小官員上下齊心,思慮著良策,都想討向迎天的歡心。而令一位新科狀元開心的辦法,除了秦淮河上的大群歌妓之外似乎別無良策。
秦淮河上最大的六條畫舫被徵集到一起,順著河勢並排而下,並用鐵鏈四麵鎖緊,但依舊有些飄搖。便有人捧著發黃的《三國通俗演義》到畫舫上獻了一條連環計,將許多木板鋪在兩船之間,如此則船麵更為廣闊,縱有百餘人跳躍翻滾也如履平地。此計甚妙,反正不是周郎赤壁,又不怕火攻。倒是秦淮河上佳麗如雲,比之周郎的小喬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六條畫舫全換了篷帳,沿篷帳四周掛上九九八十一盞逍遙燈。燈架是專門從楚地運來湘妃竹割製而成,裹燈的布料是五彩綾絹繡製而成。掌燈時,六條畫舫如同六座金殿倒映水上,更是倍加輝煌。艙中則晝夜點著紅燭,油漆在燭光下光鮮華彩,分外動人。地板之上鋪上大紅彩繪的波斯地毯,有檀香木製的幾榻,有黃楊木製的闌幹,還有斑竹片製作的鄉村竹籬,幾扇雕窗的空隙處則掛了幾幅唐宋時的古畫。為了給狎客們助興,幾榻之下還放了些有名的春宮圖。六條畫舫都掛著色彩鮮艷的透明窗簾,經風一吹,窗紗如夢般飄飛而起便露出窗戶來,常有半裸的女子臨窗眺望。這一派豪華排場驚動過往行人,河兩岸聚集了七八百老百姓,兀自在那裏喝彩。
秦淮河上無論是舊院的歌妓,還是南曲的娼女,都不惜血本將本部的名角兒裝扮齊整送上船來。柳如是也免不了名列其中,她更想到將董小苑帶來露露身手,說不定就名冠金陵呢!
董小宛在院子中獨自彈奏古琴。一片樹葉飄落在琴弦上,她將它拈起來,卻是一張青青的葉子,心裏想到:如此美好時光,何故飄零風塵?秋天還遠著呢。你這小小的葉子。
董小宛剛過了十五歲生日。陳大娘便在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和她商量今後的生計,希望在秦淮河上重新造一個畫舫,也好多掙些銀子。幸得她家世代都是青樓出身,也沒什麽要遮擋的。董小宛不是沒有從良的機會,無奈因為是青樓身世,來提親的都是些屠夫瓦匠之類的粗俗庸人,而高貴人家又不屑低就。董小宛從小自視甚高,也就橫了心,視那世人為火坑風塵為歸宿。陳大娘正忙著張羅畫舫之事,不巧朝廷派了個欽差大臣來,打亂了秦淮河的秩序,董小宛出廬應客的時間就被擱了下來。
她此刻獨自對著一片青青的樹葉,便想出一句詩來:青山負木葉,良娥聽樵聲。卻怎麽也想不出是誰寫的。剛站起身來,準備去書中查找。惜惜滿臉興奮地從院門外跑了進來。
“姐姐,秦淮河上好熱鬧呢。我看見柳如是大姐到六條大畫舫上去了。岸上還有許多好玩的把戲呢,像過元宵節。”
“岸上有些啥把戲?”
“有耍猴子的,有吹洞簫的,有賣酒菜的,有賣糕點的,還有耍雜技的。也不知哪兒鑽出這麽多藝人。”
唉,四鄉八井的手藝人,誰不想多掙幾個銀子呢。小宛這樣想。也為自己沒資格在這麽多人麵前露露臉而惋惜。
柳如是因為已做了錢牧齋大人的小妾,顧著夫君的臉麵,在這種熱鬧的場合不得盡展自己的風流,有些不甘心。她對著鏡子心不在焉地描著眉毛,忽然想到董小宛。何不帶上這個才貌雙絕的妹妹呢?她想:如果有她在我身邊,她的光彩就是我的光彩,別人眼中雖不見我的風流,卻曉得我的苦衷,也可免除親身應客對夫君造成不良影響。這正是當初結識董姓小女子的目的哩,現在可以讓她登場了。
柳如是本來就是女中豪傑,她敢想的事就敢做。她吩咐車夫套上香車,自己跨了進去。
車夫將響鞭在空中劃了一道花弧,叫了一聲:“駕。”那匹青花馬便邁開四蹄朝董小宛家而去。
惜惜剛要抽空到秦淮河邊看熱鬧,打開院門正好看見柳如是挽起花袖抬起纖纖玉手準備叩門。兩人相視一笑。惜惜慌忙招呼柳如是進來,一邊跑去推醒剛剛午睡的董小宛。董小宛隻當惜惜頑皮,隻顧閉著眼假裝未醒。柳如是見她微紅的嬌嗔麵容,心下甚是歡喜,她輕輕地擺手示意惜惜讓自己來,惜惜會意站到一邊。柳如是俯身在小宛臉上甜甜地送上一個香吻,口裏嬌聲喚道:“妙人兒。”
小宛驚覺,翻身坐起。見是柳姐姐,心裏歡喜,伸開雙臂摟住柳姐的肩。兩人額頭頂著額頭差點笑斷了氣。那情形就像兩隻俊俏蝴蝶偶爾飛過同一個花圃而相互打個照麵彼此都伸長觸鬚讚美對方似的。
說也怪,小梅自從改名惜惜之後,她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比從前機敏得多。仿佛過去年代投入心靈的痛楚陰影出竅似的離開了她的身軀。待大家都叫慣了“惜惜”之後,小梅這個名字就被人遺忘了。
遺忘一個人的名字並不可怕,而將正在發生著的國家的厄運遺忘了卻很可怕。這時的江南正是用表麵的歌舞昇平掩蓋了人心的惶恐。許多人幹脆墜入溫柔鄉不願醒來。
春節那天,董小宛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這位六十開外的清瘦老頭剛從北京來,全身都帶著一股混亂時局的氣味。
陳大娘剛把他讓到座位上坐定,小宛就送上了茶,惜惜則端來一盤年糕。他叫袁道珍,與陳老漢交遊多年,這次離開北京專程到江南拜訪舊友,不料物是人非,故人已乘黃鶴西去。
兩行老淚在他臉上痛快地流淌著。小宛和惜惜免不得陪他掉幾行淚珠。
袁老漢很能飲酒,這點深得董旻喜歡。兩人便在廳堂中擺上杯盤頻頻對飲。袁老漢喝得雙眼發紅,顯然有些醉了。口中隻顧嘮叨一些國家之事,董旻素來不愛聽,漸漸就睡著了。
倒是董小宛聽到那些胡話,心裏有些感慨,她想到了李清照。
她有時覺得她自己就是李清照,在逃難途中大聲吟詩。
晚上,董小宛夢見北京。她夢見自己正在一座靠近皇宮的府邸中跳舞,為了不讓宮中聽到聲響,她隻能用象牙板輕輕地點著板眼,而那些貪官個個都像書上寫的那樣胖得像豬。
她厭惡極了。便飛身像一隻仙鶴似的飛出那座府邸,她在空中看見十幾萬難民擠在城中各個街角,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呻吟、抱怨、嘆息。她看見努爾哈赤的鐵騎,許多清兵用弓箭射她。她掉下地來,從林中衝出兩個彪形大漢,肯定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無疑。她大聲叫喊著救命。
“救命啊— ”董小宛尖叫著從夢中醒來,全身大汗淋淋。
虧得旁邊的惜惜快速撥亮了油燈,她才定下神來。嘆息道:“我怎麽會夢見打仗呢?”
第二天早上,她很早就起了床,甚至比單媽還早,她發現爹醉倒在地,那個老人已不知去向了。
崇禎十二年夏天,董小宛十五歲,她踏入風塵,一生多變的命運便邁開了第一步。
崇禎皇帝一覺醒來,在一堆科舉試卷上隨便一圈,新科狀元向迎天就產生了。向迎天叩謝龍恩之後,便領了一件美差,作為朝廷的欽差大臣出巡江南。
欽差大臣的到來,轟動了秦淮河。名妓們都知道這是大把掙銀子的好機會。整條秦淮河幾乎重新裝扮一新,恭候著向迎天的大駕。留都的大小官員上下齊心,思慮著良策,都想討向迎天的歡心。而令一位新科狀元開心的辦法,除了秦淮河上的大群歌妓之外似乎別無良策。
秦淮河上最大的六條畫舫被徵集到一起,順著河勢並排而下,並用鐵鏈四麵鎖緊,但依舊有些飄搖。便有人捧著發黃的《三國通俗演義》到畫舫上獻了一條連環計,將許多木板鋪在兩船之間,如此則船麵更為廣闊,縱有百餘人跳躍翻滾也如履平地。此計甚妙,反正不是周郎赤壁,又不怕火攻。倒是秦淮河上佳麗如雲,比之周郎的小喬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六條畫舫全換了篷帳,沿篷帳四周掛上九九八十一盞逍遙燈。燈架是專門從楚地運來湘妃竹割製而成,裹燈的布料是五彩綾絹繡製而成。掌燈時,六條畫舫如同六座金殿倒映水上,更是倍加輝煌。艙中則晝夜點著紅燭,油漆在燭光下光鮮華彩,分外動人。地板之上鋪上大紅彩繪的波斯地毯,有檀香木製的幾榻,有黃楊木製的闌幹,還有斑竹片製作的鄉村竹籬,幾扇雕窗的空隙處則掛了幾幅唐宋時的古畫。為了給狎客們助興,幾榻之下還放了些有名的春宮圖。六條畫舫都掛著色彩鮮艷的透明窗簾,經風一吹,窗紗如夢般飄飛而起便露出窗戶來,常有半裸的女子臨窗眺望。這一派豪華排場驚動過往行人,河兩岸聚集了七八百老百姓,兀自在那裏喝彩。
秦淮河上無論是舊院的歌妓,還是南曲的娼女,都不惜血本將本部的名角兒裝扮齊整送上船來。柳如是也免不了名列其中,她更想到將董小苑帶來露露身手,說不定就名冠金陵呢!
董小宛在院子中獨自彈奏古琴。一片樹葉飄落在琴弦上,她將它拈起來,卻是一張青青的葉子,心裏想到:如此美好時光,何故飄零風塵?秋天還遠著呢。你這小小的葉子。
董小宛剛過了十五歲生日。陳大娘便在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和她商量今後的生計,希望在秦淮河上重新造一個畫舫,也好多掙些銀子。幸得她家世代都是青樓出身,也沒什麽要遮擋的。董小宛不是沒有從良的機會,無奈因為是青樓身世,來提親的都是些屠夫瓦匠之類的粗俗庸人,而高貴人家又不屑低就。董小宛從小自視甚高,也就橫了心,視那世人為火坑風塵為歸宿。陳大娘正忙著張羅畫舫之事,不巧朝廷派了個欽差大臣來,打亂了秦淮河的秩序,董小宛出廬應客的時間就被擱了下來。
她此刻獨自對著一片青青的樹葉,便想出一句詩來:青山負木葉,良娥聽樵聲。卻怎麽也想不出是誰寫的。剛站起身來,準備去書中查找。惜惜滿臉興奮地從院門外跑了進來。
“姐姐,秦淮河上好熱鬧呢。我看見柳如是大姐到六條大畫舫上去了。岸上還有許多好玩的把戲呢,像過元宵節。”
“岸上有些啥把戲?”
“有耍猴子的,有吹洞簫的,有賣酒菜的,有賣糕點的,還有耍雜技的。也不知哪兒鑽出這麽多藝人。”
唉,四鄉八井的手藝人,誰不想多掙幾個銀子呢。小宛這樣想。也為自己沒資格在這麽多人麵前露露臉而惋惜。
柳如是因為已做了錢牧齋大人的小妾,顧著夫君的臉麵,在這種熱鬧的場合不得盡展自己的風流,有些不甘心。她對著鏡子心不在焉地描著眉毛,忽然想到董小宛。何不帶上這個才貌雙絕的妹妹呢?她想:如果有她在我身邊,她的光彩就是我的光彩,別人眼中雖不見我的風流,卻曉得我的苦衷,也可免除親身應客對夫君造成不良影響。這正是當初結識董姓小女子的目的哩,現在可以讓她登場了。
柳如是本來就是女中豪傑,她敢想的事就敢做。她吩咐車夫套上香車,自己跨了進去。
車夫將響鞭在空中劃了一道花弧,叫了一聲:“駕。”那匹青花馬便邁開四蹄朝董小宛家而去。
惜惜剛要抽空到秦淮河邊看熱鬧,打開院門正好看見柳如是挽起花袖抬起纖纖玉手準備叩門。兩人相視一笑。惜惜慌忙招呼柳如是進來,一邊跑去推醒剛剛午睡的董小宛。董小宛隻當惜惜頑皮,隻顧閉著眼假裝未醒。柳如是見她微紅的嬌嗔麵容,心下甚是歡喜,她輕輕地擺手示意惜惜讓自己來,惜惜會意站到一邊。柳如是俯身在小宛臉上甜甜地送上一個香吻,口裏嬌聲喚道:“妙人兒。”
小宛驚覺,翻身坐起。見是柳姐姐,心裏歡喜,伸開雙臂摟住柳姐的肩。兩人額頭頂著額頭差點笑斷了氣。那情形就像兩隻俊俏蝴蝶偶爾飛過同一個花圃而相互打個照麵彼此都伸長觸鬚讚美對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