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少不得有李家的舊人去告訴“老東家”,藹如聽了當然很不是味道,而表麵還能淡然處之。李婆婆卻氣得發抖,夜半不曾睡著,輾轉反側,終於忍不住呻吟了。
藹如中夜驚醒,急披衣起床,到母親臥室中來探視。擎燈揭帳,拿手按在李婆婆額上,幸喜並未發燒。隻要不是有病,做女兒的便放心了。
“娘!”藹如勸慰她說,“理那些冷言冷語幹什麽?氣壞了身子,不正如了那一班人的意?”
“我不是氣,我是急。”
“急?”藹如詫異,“急什麽?”
“也不是急,是擔心。”李婆婆說,“倘或真的讓他們說中了,我們娘兒倆怎麽再見人?”
“不會的!”藹如極有信心地答說:“三爺不是那種人。如果他要騙娘跟我,早就騙了,何必等到現在?”
“是呀!我想三爺是讀書人;而況你待他總算不錯的了!人心是肉做的,將心比心,想來決不會恩將仇報。不過,唉!”李婆婆嘆口氣,沒有再說下去。
這一下將藹如搞得煩躁了,“娘,”她是微感不耐的語氣,“你又想到哪裏去了?有話不說出來,悶在心裏,自己不舒服,惹得人家也不痛快。”
“我是這麽想,人總不可貪非份之福。凡事來得太容易,大順利了,每每是靠不住的多。”
“說來說去,還是自己瞎疑心。”藹如突然發覺自己的話欠柔和,因而停了一會,平心靜氣地說:“娘!你的想法不大對。第一,這也不算非份之福。我們李家的家世,莫非就比不過他們洪家?第二,來得也不是很容易、很順利。他是老早就在籌劃這件事了,經過多少波折,才能成功。若說好事多磨,照我看,也磨夠了!娘,有許多情形你不知道。”她想起多少個漫漫長夜,輾轉反側,為相思獨受煎熬的苦楚,不由得聲音哽咽了,“娘,你知道我吞了多少淚水,才有今天這一天?”
見此光景,李婆婆大為心疼,“好女兒,好女兒!你不要傷心。”她顫巍巍地伸出枯幹的手,按在她腿上說:“怪我不好,真是瞎疑心。”
“也難怪他們妒忌。”藹如輕輕將她母親的手,塞入被窩,“隻有不理他們是最聰明的辦法。”
李婆婆點點頭,“有件事,我忘了問你。”她說,“你給三爺回了信沒有。”
“沒有。”
“怎麽不回信呢?”
聽母親有嗔怪之意,藹如便不作解釋,隻是將順:“我明天就寫。”
李婆婆想了想問道:“你這會兒倦不倦?”
“還好。
“那就索性此刻就寫。”李婆婆掙紮著坐起身子,“我有些話,要告訴三爺。”
藹如料知這封信如果不寫,母親亦不會睡得著。因而如言照辦,將筆硯取了出來,剔亮了燈,又倒兩杯熱茶,一杯奉母,一杯自飲,聽她母親要跟洪鈞說些什麽?
“由我出麵,算是我的信。話比較好說些。”
藹如微感意外,脫口說了一句:“用娘的名義寫?”
“怎麽?”李婆婆愕然,“我不能寫給他?”
“不是,不是!”藹如急忙答說:“沒有什麽不能。可是,怎麽稱呼呢?莫非也稱‘三爺’?”
“‘三爺’是口頭的稱呼,怎麽能寫在紙上?”李婆婆很快地說:“虧你還是讀書識字的呢!這就把你難倒了?當然是稱‘賢婿’。”
想想不錯。現成的稱呼,何以竟會成為難題?藹如自己也好笑了。提起筆來,先寫下一句:“文卿賢婿如晤”,然後說道:“娘,你說吧!”
“你說:來信收到了,高興得很。一直盼望他的信,沒有消息,眼睛都望酸了,所以現在得他這封信,格外覺得寶貴。”
藹如一麵聽,一麵打腹稿;暗中不免驚奇,母親雖說不識字,誰知口述的這番意思,居然頗有章法,隻要照實而書,便是很好的一段文字。
等她寫完這一段,李婆婆的第二段話也有了:“婚事是有點高攀,不過彼此認識也快四年了,不比憑媒婆一張嘴兩麵傳話的婚事,兩下都隻往好的裏頭去想,到後來看創不是這麽回事,隻好委委屈屈地遷就— ”
“娘!”藹如插嘴說道:“這些話,是不是要說呢?”
“你當是廢話?不是!這些話一定要說給他聽,讓他知道,四年下來,我們的情形他當然完全清楚,覺得可以結這一門婚事,才來求婚的。”
“也好。”藹如答說:“娘的意思我懂了。不過,這段話疙裏疙瘩,不大好寫,等我弄完了你再說。”
這段話的措詞要有力量,但也要含蓄,不宜有怕他抵賴,特意先拿話堵他的嘴的意味。因而藹如字斟句酌,好半天方始寫完,輕鬆地舒口氣說:“行了。”
“下麵要談他的事了。”李婆婆說:“你把小王媽的話寫在上頭,他這樣子有良心,暗中自有神靈保佑,今科一定高中。你說,我們母女也會天天在菩薩麵前燒香— ”
“這話,”藹如忍不住要說:“不是騙他嗎?”
“誰說騙他?從明天起,我就要請一尊觀世音菩薩的像回來,早晚一爐香,求菩薩保佑他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那還差不多。”藹如問道:“還有呢?”
“還有?”李婆婆想一想說:“中了進士就不同了,場麵要擺出來,不能顯得太寒酸。你說我們這裏正在想法子湊錢,能湊成一筆整數,就會給他寄了去。”
“這— ”
藹如還在考慮,李婆婆卻斷然決然地說:“一定要這麽辦!你寫上沒錯。”
這固執加重的語氣,很明白的透露了李婆婆的想法。誠如小王媽所說,洪鈞隻要中了進士,就不愁沒有人放債給他— 進士與舉人不同。中舉人不過身份高一等,並不具備出仕的資格。必須會試之三科落第,願意做地方官,方得申請參與“大挑”,十取其五,取中的五個人中,兩個派任知縣,三個派任州縣的學官。而進士則殿試過後立即授職,有官俸可享。所以自有一班稱為“放京債”的人登門就教。這些情形,李婆婆也約略知道;而所以作此表示,無非是加意籠絡“賢婿”而已。
在藹如看,這是不必要的。但母親的用心甚苦,她實在不忍違拗,因而如言照寫。一封信寫了五張八行整,擱筆之時,已經大天白亮了。
“娘,”藹如問道:“要不要我念一遍給你聽聽?”
“要!”
於是藹如一麵看,一麵講。李婆婆很留心地聽完,認為滿意。“你呢?”她問,“你不另外寫一通嗎?”
“該說的都說了。我不必再寫。”
藹如中夜驚醒,急披衣起床,到母親臥室中來探視。擎燈揭帳,拿手按在李婆婆額上,幸喜並未發燒。隻要不是有病,做女兒的便放心了。
“娘!”藹如勸慰她說,“理那些冷言冷語幹什麽?氣壞了身子,不正如了那一班人的意?”
“我不是氣,我是急。”
“急?”藹如詫異,“急什麽?”
“也不是急,是擔心。”李婆婆說,“倘或真的讓他們說中了,我們娘兒倆怎麽再見人?”
“不會的!”藹如極有信心地答說:“三爺不是那種人。如果他要騙娘跟我,早就騙了,何必等到現在?”
“是呀!我想三爺是讀書人;而況你待他總算不錯的了!人心是肉做的,將心比心,想來決不會恩將仇報。不過,唉!”李婆婆嘆口氣,沒有再說下去。
這一下將藹如搞得煩躁了,“娘,”她是微感不耐的語氣,“你又想到哪裏去了?有話不說出來,悶在心裏,自己不舒服,惹得人家也不痛快。”
“我是這麽想,人總不可貪非份之福。凡事來得太容易,大順利了,每每是靠不住的多。”
“說來說去,還是自己瞎疑心。”藹如突然發覺自己的話欠柔和,因而停了一會,平心靜氣地說:“娘!你的想法不大對。第一,這也不算非份之福。我們李家的家世,莫非就比不過他們洪家?第二,來得也不是很容易、很順利。他是老早就在籌劃這件事了,經過多少波折,才能成功。若說好事多磨,照我看,也磨夠了!娘,有許多情形你不知道。”她想起多少個漫漫長夜,輾轉反側,為相思獨受煎熬的苦楚,不由得聲音哽咽了,“娘,你知道我吞了多少淚水,才有今天這一天?”
見此光景,李婆婆大為心疼,“好女兒,好女兒!你不要傷心。”她顫巍巍地伸出枯幹的手,按在她腿上說:“怪我不好,真是瞎疑心。”
“也難怪他們妒忌。”藹如輕輕將她母親的手,塞入被窩,“隻有不理他們是最聰明的辦法。”
李婆婆點點頭,“有件事,我忘了問你。”她說,“你給三爺回了信沒有。”
“沒有。”
“怎麽不回信呢?”
聽母親有嗔怪之意,藹如便不作解釋,隻是將順:“我明天就寫。”
李婆婆想了想問道:“你這會兒倦不倦?”
“還好。
“那就索性此刻就寫。”李婆婆掙紮著坐起身子,“我有些話,要告訴三爺。”
藹如料知這封信如果不寫,母親亦不會睡得著。因而如言照辦,將筆硯取了出來,剔亮了燈,又倒兩杯熱茶,一杯奉母,一杯自飲,聽她母親要跟洪鈞說些什麽?
“由我出麵,算是我的信。話比較好說些。”
藹如微感意外,脫口說了一句:“用娘的名義寫?”
“怎麽?”李婆婆愕然,“我不能寫給他?”
“不是,不是!”藹如急忙答說:“沒有什麽不能。可是,怎麽稱呼呢?莫非也稱‘三爺’?”
“‘三爺’是口頭的稱呼,怎麽能寫在紙上?”李婆婆很快地說:“虧你還是讀書識字的呢!這就把你難倒了?當然是稱‘賢婿’。”
想想不錯。現成的稱呼,何以竟會成為難題?藹如自己也好笑了。提起筆來,先寫下一句:“文卿賢婿如晤”,然後說道:“娘,你說吧!”
“你說:來信收到了,高興得很。一直盼望他的信,沒有消息,眼睛都望酸了,所以現在得他這封信,格外覺得寶貴。”
藹如一麵聽,一麵打腹稿;暗中不免驚奇,母親雖說不識字,誰知口述的這番意思,居然頗有章法,隻要照實而書,便是很好的一段文字。
等她寫完這一段,李婆婆的第二段話也有了:“婚事是有點高攀,不過彼此認識也快四年了,不比憑媒婆一張嘴兩麵傳話的婚事,兩下都隻往好的裏頭去想,到後來看創不是這麽回事,隻好委委屈屈地遷就— ”
“娘!”藹如插嘴說道:“這些話,是不是要說呢?”
“你當是廢話?不是!這些話一定要說給他聽,讓他知道,四年下來,我們的情形他當然完全清楚,覺得可以結這一門婚事,才來求婚的。”
“也好。”藹如答說:“娘的意思我懂了。不過,這段話疙裏疙瘩,不大好寫,等我弄完了你再說。”
這段話的措詞要有力量,但也要含蓄,不宜有怕他抵賴,特意先拿話堵他的嘴的意味。因而藹如字斟句酌,好半天方始寫完,輕鬆地舒口氣說:“行了。”
“下麵要談他的事了。”李婆婆說:“你把小王媽的話寫在上頭,他這樣子有良心,暗中自有神靈保佑,今科一定高中。你說,我們母女也會天天在菩薩麵前燒香— ”
“這話,”藹如忍不住要說:“不是騙他嗎?”
“誰說騙他?從明天起,我就要請一尊觀世音菩薩的像回來,早晚一爐香,求菩薩保佑他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那還差不多。”藹如問道:“還有呢?”
“還有?”李婆婆想一想說:“中了進士就不同了,場麵要擺出來,不能顯得太寒酸。你說我們這裏正在想法子湊錢,能湊成一筆整數,就會給他寄了去。”
“這— ”
藹如還在考慮,李婆婆卻斷然決然地說:“一定要這麽辦!你寫上沒錯。”
這固執加重的語氣,很明白的透露了李婆婆的想法。誠如小王媽所說,洪鈞隻要中了進士,就不愁沒有人放債給他— 進士與舉人不同。中舉人不過身份高一等,並不具備出仕的資格。必須會試之三科落第,願意做地方官,方得申請參與“大挑”,十取其五,取中的五個人中,兩個派任知縣,三個派任州縣的學官。而進士則殿試過後立即授職,有官俸可享。所以自有一班稱為“放京債”的人登門就教。這些情形,李婆婆也約略知道;而所以作此表示,無非是加意籠絡“賢婿”而已。
在藹如看,這是不必要的。但母親的用心甚苦,她實在不忍違拗,因而如言照寫。一封信寫了五張八行整,擱筆之時,已經大天白亮了。
“娘,”藹如問道:“要不要我念一遍給你聽聽?”
“要!”
於是藹如一麵看,一麵講。李婆婆很留心地聽完,認為滿意。“你呢?”她問,“你不另外寫一通嗎?”
“該說的都說了。我不必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