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倒也正好!”馬大隆點點頭說,“轉眼就是南郊大典,就在那兩天動手。”


    接著,密密授計,細微末節,無不顧慮周詳;朱寧大為佩服,諾諾連聲地答應著,即時趕回宮中,通知馬永成展開部署。


    三天之後就是南郊大典——南郊祭天,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祭掃。事先非要齋戒,皇帝移居齋宮,除了有關國計民生的大政以外,其他政事,一概停奏;宮禁之內的瑣務,自然更不可幹瀆。


    這一點對皇帝來說,倒不大在乎;本來就不大過問政務。使他最不能忍受的是,不但摒絕聲色,而且不能飲酒,也不能吃肉。因此,每逢齋戒,皇帝都虛應故事;大祀的齋戒,規定五天,他連一整天都住不到,傍晚到齋宮,半夜致祭,祭畢回齋宮打個盹,隨即悄然溜走,自去行樂。所以,馬大隆如果是想趁皇帝宿在南郊齋宮,不問禁中之事的機會,打算有所動作,自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所以仍舊定在此時行事,是因為大典,另有“典禮”。


    這個“典禮”是皇帝自己假借史實想出來的花樣,名為“觀獵”,地點是在京城南麵的“南海子”。


    所謂“觀獵”就是帶著鷹犬去行獵,純然是一種玩樂。所以當皇帝事先在左順門召集百官宣布此事時,立即便有人出班諫阻。但皇帝說什麽也不聽,要怎麽便怎麽,誰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


    事先的一切安排,都是有利於馬大隆的計劃的。皇帝“觀獵”是出於江彬的獻議,當然扈從大駕,這就少了一個礙手礙腳的人;朱寧奉命照料豹房,不必隨扈,使得計劃的實現,更來得方便而確實。因此,在行動上非常從容,直到皇帝“觀獵”的第三天,方始動手。


    第一步是在暗處設下陷阱,將一盞香油,倒在必經之路的磚地上;託故讓含芳經過那裏,一滑倒,摔得不輕,七個月的胎氣被震動了。


    於是召醫診治,下一劑狼虎藥,不但不能安胎,而且流血不止,搞成一個小產血崩的險症;不過半夜工夫,便即香消玉殞。那個不足月的胎兒,已然成形,是個男孩,當然也跟著他母親下地就死於非命了!


    從起禍到送命,看起來純粹是一次意外事件,有因有果、有人證、有物證——太醫的藥方。至於磚地上灑了油,故意傾害含芳這一切,隻有極少數的人知道,皆是朱寧的心腹,自然不虞泄漏。


    等到將含芳依照處理官人暴病而亡的成例,移屍安樂堂,置棺盛殮以後,朱寧方親自趕到南海子,向皇帝去報喪。


    皇帝急馳勁射,行獵正酣。到晚來在行帳前麵,將獵得的獐兔野味,開剝烘烤,大開野宴,一麵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一麵看帳下健兒比拳角力,興高采烈,不便報告噩耗煞風景,朱寧隻得等待。


    到得第二天早晨,朱寧方始有說話的機會,“萬歲爺,”他的麵容憂戚,而語聲沉著,“奴才有件事上奏。萬歲爺聽了,不可傷心,不然奴才不敢說。”


    “什麽事教我傷心?”


    “含芳夫人過去了!”


    “死了?”皇帝詫異多於驚疑。


    一看是這樣的所應,朱寧放了一半心,覺得不必再吞屯吐吐了,“是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驚動胎氣,小產血崩。立即召來太醫,片刻不曾耽誤;隻是含芳夫人的大限到了,費盡心機,也沒有能救得活。”他從靴子裏掏出一疊紙,“脈案、藥方都在這裏!請萬歲爺過目。”


    “我看什麽?”皇帝搖搖頭,“看起來也是苦命!”


    “是!是含芳夫人福薄,不能長承恩寵。”


    “那個孩子呢?是男是女?是死是活?”


    “怎麽活得成?”朱寧答說,“又不是萬歲爺的骨血,沒有什麽可惜的。”


    “罷了,罷了!”皇帝很豁達地說,“就好比做了一場夢。”


    “正是!萬歲爺正直寬懷,及時玩樂。”


    “你也來得正好。”皇帝很快地將含芳丟開了,“江彬勸我到宣化府逛一逛,打算先造一所宅子,這件事你跟他商量著辦。”


    “是!”朱寧毫不遲疑地答應。


    口中如此,心裏卻大起疑慮。不知江彬作此獻議,有何目的。宣化府是邊防重地,以萬乘之尊,駕臨險地;倘或韃靼入寇,皇帝跟他曾祖父英宗那樣,兵敗失陷,蒙塵塞外,如何得了?


    可是,他不敢反對;如果反對,正好給了江彬一個進讒的機會。心裏在想,這件事該當如何處置,又要請教馬大隆了!


    ※       ※        ※“照規矩說,幹殿下受恩深重,應該力陳利害,諫阻乘輿才是。”


    “我何嚐不知道?”朱寧向馬大隆苦笑,“不過,那一來會有怎樣的後果,馬先生你難道沒有想到?”


    馬大隆何得不知?他所建議的,實在是上策。朱寧亦是佞幸之流,導天子於無道失德,他要負極大的責任;前幾年雖以巧計得於免受劉瑾的牽累,但遲早會身敗名裂。如果見機得早,及今做一件光明正大的好事,則失寵被摒於禦前,反倒是急流勇退,保全身家之道。既使將來有整肅朝綱、除奸摘伏的大舉動,由於有此一番勸阻皇帝輕出遠嬉的諍諫,必能邀得正人君子的讚許,救他出險。


    無奈朱寧不能領會其中的深意,馬大隆亦就不必多說;想了一會,這樣勸他:“我尚有中下兩策。下策不便談,隻說中策,隻有三個字:不參預!”


    “那不是讓姓江的一個人去出風頭了嗎?”


    “禍者福所倚,福者禍所伏!”


    “馬先生,”朱寧總覺於心不甘,“請你再說一說下策,是怎麽回事?”


    “即然是下策,不說也罷!幹殿下,”馬大隆很簡單,但很懇切地說:“請你聽我的勸!”


    “好吧!”朱寧終於撒手,“就不參預。”


    雖說不參預,到底脫不得身;隻是朱寧採取聽其自然的態度,江彬有所要求,傳旨以行,不能加以協力。在江彬來說,最得力的是,由朱寧通知了才來的阮德,有了他,皇帝在宣化新建的行宮才能開工。


    行宮不叫行宮,叫“鎮國公府”,這是皇帝自己所封。反正他是皇帝,以國器為兒戲,要什麽稱號有什麽稱號,他自加的全銜是“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朱壽”。


    ※       ※        ※到了夏天,宣化的“鎮國公府”,已蓋得差不多了;皇帝在豹房中的許多心愛的擺設玩物,亦已一批一批運到宣化。而就在這時,關外有了警報,韃靼的酋長“小王子”蠢蠢欲動,有入寇的可能。


    “養兵幹日,用在一朝!”皇帝對豹房中的群小說:“本爵親率‘外四家’出關,迎頭痛擊。快挑宜於出師的黃道吉日來。”


    挑定的日子是八月初一甲辰。可是不能公然出征,否則驚動滿城,就很難走得成了。因此,皇帝決定不告而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德外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陽並收藏正德外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