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徐大帥,皇帝特派的欽差大臣,靠山算得硬了!自己不好還是靠不住,還是要殺頭。”胡雪岩似乎很感慨他說,“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緣也是靠自己,自己是個半吊子,哪裏來的朋友?”
這番話聽得王有齡連連點頭,“雪岩,”他說:“不是我恭維你,你可惜少讀兩句書,不然一定比何根雲、黃撫台還要得意。”
“我不是這麽想,做生意的見了官,好象委屈些,其實做生意有做生意的樂趣。做官許多拘束,做生意發達了才快活!”
“喔!”王有齡很感興趣地說:“ ‘盍言爾誌’!”
這句話胡雪岩是懂的,“說到我的誌向,與眾不同,我喜歡錢多,越多越好!”他圍攏兩手,做了個摟錢的姿勢,“不過我有了錢,不是拿銀票糊牆壁,看看過癮就算數,我有了錢要用出去!世界上頂頂痛快的一件事,就是看到人家窮途末路,幾幾乎一錢逼死英雄漢,剛好遇到我身上有錢,”他做了個揮手斥金的姿態,仿佛真有其事似他說:“拿去用!夠不夠?”
王有齡大笑:“聽你說說都痛快!”
“還有一樣,做生意發了財,盡管享用,蓋一座大花園,計十七八個姨太太住在裏麵,沒有人好說閑話。做官的發了財,對不起,不好這樣子稱心如意!不說別的,叫人背後指指點點,罵一聲‘贓官’,這味道就不好過了。”
“唉!”王有齡被他說動了心,“照此看來,我都想棄官從商了。”
“這也不是這麽說。做官也有做官的樂趣,起碼榮宗耀祖,父母心裏就會高興。象我,有朝一日發了大財,我老娘的日子自然會過得極舒服。不過一定美中不足,在她老人家心裏,十來個丫頭伺候,不如朝廷一道‘誥封’來得值錢!”
“這也不是辦下到的事。”王有齡安慰他說,“不過一品夫人的誥封請不到而已。”
捐班可以捐到三品道員,自然也就有誥封。胡雪岩此時還不敢存此奢望,“請個誥封,自然不是太難的事,隻是做官要做得名符其實,官派十足,那就不容易了。”他笑笑又說:“不是我菲薄做官的,有些候補老爺,好多年派下上一個差使,窮得來吃盡當光。這樣子的官,不做也罷。”
這話,王有齡頗有感觸,便越覺眼前的機會可貴。“雪岩,”他問,“周、吳二人,怎麽說法?”
什麽事怎麽說?胡雪岩無法回答,但他的意思是能夠懂的:“雪公,你放心!這兩位全在我手裏,要他長就長,要他短就短,不必放在心上。我現在擔心的是怕尋不著這麽一位肯墊貨的大糧商。”
“是呀!”王有齡也上了心事,“我還怕找到了,他不肯相信。”
“這……”胡雪岩搖搖頭:“不要緊!隻要他有實力,不怕他不聽我們的話。”
看到他這樣有信心,再想到他籠絡人的手段,王有齡果然放心了。
等閑談到晚,張胖子帶著周、吳兩人興盡歸來。仔細看去,臉上都浮著詭秘的笑容。胡雪岩當著王有齡不便動問,心裏明白,他們此行,必為平生所未歷。
“喔,喔,我想起件事。”張胖子忽然一本正經他說,“我今天遇到一個朋友,偶然談起,鬆江有一家大糧行,跟漕幫的關係密切,他們有十幾萬石米想賣。倒不妨打聽一下。”
胡雪岩還未開口,王有齡大為興奮:“這下對了路了!”
“咦,雪公!”胡雪岩奇怪地,“事情不過剛剛一提,也不知內情如何?
你何以曉得對了路了!“
“你也有不懂的事!”王有齡得意地笑了,為他講解其中的道理。
他對於漕運已經下過一番功夫,知道鬆江出米,又當江浙交界,水路極便,所以鬆江的漕幫是個大幫,也應該是個富幫。但唯其既大且富,便成了一個俎上之肉。鬆江府知府所以與四川成都府、湖南長沙府,成為府缺中有名的三個肥缺,各有特殊的說法,鬆江府兼管水路夫隘,漕幫過閘討夫,不能不買他的帳是一大原因。
年深月久,飽受剝削,鬆江槽幫的公款虧空甚巨,成了“疲幫”。王有齡判斷這家糧行,實際上就是漕幫所開,現在有糧食要賣,來源大成疑問,可能就是從漕米中侵獨偷漏而來的,米質不會好,但是米價一定便宜,差額便可減少許多。
“那好!”胡雪岩對此還未有過深入的研究,隻聽王有齡的話。
於是,張胖子重又上岸,去尋他的朋友,約定在鬆江與那糧商會麵的時間,會麵的地方就在船上,這是王有齡處事精細,怕上岸與糧商有所接洽,會引起猜疑。
等張胖子回來,說是已經約好了,第三天到鬆江,舟泊城內秀野橋下,他那朋友自會約好糧行裏的人來尋。而且他也證實了王有齡的判斷,那家字號“通裕”的糧行,果然是鬆江漕幫的後台,不但經營米糧買賣,並且兼營票號,隻是南方為錢莊的天下,跟北方通聲氣的票號,難與錢莊抗衡,張胖子也知道有這家通裕,素無往來,所以不知道信用如何?
“你們明天再玩一天,”王有齡以一半體恤、一半告誡的語氣說:“一到鬆江就要辦正事了!”
事實上這天夜裏就已開始辦正事,大家在王有齡的船上吃飯,席間便談起漕運。王育齡在這方麵的學問,是從書本上得來的,所以隻曉得規製、政令和故事。周委員卻是老手,久當押運委員,在運河上前後走過七八趟,漕運中的弊病,相當了解,他所說的瑣碎細節,雖有些雜亂無章,不如王有齡言之成理,但出於本身經驗,彌覺親切。
他們兩個人的話,到胡雪岩腦子裏一集中,便又不同了,一夜深談,他成了一個既明規製,又懂實務的內行。
“我現在要請教,”他也還有些疑問,“怎麽叫‘民折官辦’?”
“所謂‘民折官辦’是如此……”
王有齡為他解釋,漕糧的徵收,有五種花樣,一種叫“正兌”,直接運
到京城十三倉交納。一種叫“改兌”,運到通州兩倉交納,這兩處米倉簡稱為“京倉”、“通倉”。再有一種“白糧”,就是糯米,亦運“京倉”,供給祭祀及搭發王公官員俸米之用,規定由江蘇的功州、鬆江、常州、太倉,以及浙江的嘉興、湖州等五府一州繳納。這三種名目都是徵實物,應證實物,由於特殊的原因,征米的改為征雜糧,征雜糧的改為征銀,都出於特旨,就稱“改徵”。
最後一種是“折征”,以實物的征額,改徵為銀子,這又有四種花樣,“民折官辦”為其中之一,換句話說,老百姓納糧,照價折算銀子,由宮府代辦漕米充“正兌”或“改兌”,就叫“民折官辦。”
這番話聽得王有齡連連點頭,“雪岩,”他說:“不是我恭維你,你可惜少讀兩句書,不然一定比何根雲、黃撫台還要得意。”
“我不是這麽想,做生意的見了官,好象委屈些,其實做生意有做生意的樂趣。做官許多拘束,做生意發達了才快活!”
“喔!”王有齡很感興趣地說:“ ‘盍言爾誌’!”
這句話胡雪岩是懂的,“說到我的誌向,與眾不同,我喜歡錢多,越多越好!”他圍攏兩手,做了個摟錢的姿勢,“不過我有了錢,不是拿銀票糊牆壁,看看過癮就算數,我有了錢要用出去!世界上頂頂痛快的一件事,就是看到人家窮途末路,幾幾乎一錢逼死英雄漢,剛好遇到我身上有錢,”他做了個揮手斥金的姿態,仿佛真有其事似他說:“拿去用!夠不夠?”
王有齡大笑:“聽你說說都痛快!”
“還有一樣,做生意發了財,盡管享用,蓋一座大花園,計十七八個姨太太住在裏麵,沒有人好說閑話。做官的發了財,對不起,不好這樣子稱心如意!不說別的,叫人背後指指點點,罵一聲‘贓官’,這味道就不好過了。”
“唉!”王有齡被他說動了心,“照此看來,我都想棄官從商了。”
“這也不是這麽說。做官也有做官的樂趣,起碼榮宗耀祖,父母心裏就會高興。象我,有朝一日發了大財,我老娘的日子自然會過得極舒服。不過一定美中不足,在她老人家心裏,十來個丫頭伺候,不如朝廷一道‘誥封’來得值錢!”
“這也不是辦下到的事。”王有齡安慰他說,“不過一品夫人的誥封請不到而已。”
捐班可以捐到三品道員,自然也就有誥封。胡雪岩此時還不敢存此奢望,“請個誥封,自然不是太難的事,隻是做官要做得名符其實,官派十足,那就不容易了。”他笑笑又說:“不是我菲薄做官的,有些候補老爺,好多年派下上一個差使,窮得來吃盡當光。這樣子的官,不做也罷。”
這話,王有齡頗有感觸,便越覺眼前的機會可貴。“雪岩,”他問,“周、吳二人,怎麽說法?”
什麽事怎麽說?胡雪岩無法回答,但他的意思是能夠懂的:“雪公,你放心!這兩位全在我手裏,要他長就長,要他短就短,不必放在心上。我現在擔心的是怕尋不著這麽一位肯墊貨的大糧商。”
“是呀!”王有齡也上了心事,“我還怕找到了,他不肯相信。”
“這……”胡雪岩搖搖頭:“不要緊!隻要他有實力,不怕他不聽我們的話。”
看到他這樣有信心,再想到他籠絡人的手段,王有齡果然放心了。
等閑談到晚,張胖子帶著周、吳兩人興盡歸來。仔細看去,臉上都浮著詭秘的笑容。胡雪岩當著王有齡不便動問,心裏明白,他們此行,必為平生所未歷。
“喔,喔,我想起件事。”張胖子忽然一本正經他說,“我今天遇到一個朋友,偶然談起,鬆江有一家大糧行,跟漕幫的關係密切,他們有十幾萬石米想賣。倒不妨打聽一下。”
胡雪岩還未開口,王有齡大為興奮:“這下對了路了!”
“咦,雪公!”胡雪岩奇怪地,“事情不過剛剛一提,也不知內情如何?
你何以曉得對了路了!“
“你也有不懂的事!”王有齡得意地笑了,為他講解其中的道理。
他對於漕運已經下過一番功夫,知道鬆江出米,又當江浙交界,水路極便,所以鬆江的漕幫是個大幫,也應該是個富幫。但唯其既大且富,便成了一個俎上之肉。鬆江府知府所以與四川成都府、湖南長沙府,成為府缺中有名的三個肥缺,各有特殊的說法,鬆江府兼管水路夫隘,漕幫過閘討夫,不能不買他的帳是一大原因。
年深月久,飽受剝削,鬆江槽幫的公款虧空甚巨,成了“疲幫”。王有齡判斷這家糧行,實際上就是漕幫所開,現在有糧食要賣,來源大成疑問,可能就是從漕米中侵獨偷漏而來的,米質不會好,但是米價一定便宜,差額便可減少許多。
“那好!”胡雪岩對此還未有過深入的研究,隻聽王有齡的話。
於是,張胖子重又上岸,去尋他的朋友,約定在鬆江與那糧商會麵的時間,會麵的地方就在船上,這是王有齡處事精細,怕上岸與糧商有所接洽,會引起猜疑。
等張胖子回來,說是已經約好了,第三天到鬆江,舟泊城內秀野橋下,他那朋友自會約好糧行裏的人來尋。而且他也證實了王有齡的判斷,那家字號“通裕”的糧行,果然是鬆江漕幫的後台,不但經營米糧買賣,並且兼營票號,隻是南方為錢莊的天下,跟北方通聲氣的票號,難與錢莊抗衡,張胖子也知道有這家通裕,素無往來,所以不知道信用如何?
“你們明天再玩一天,”王有齡以一半體恤、一半告誡的語氣說:“一到鬆江就要辦正事了!”
事實上這天夜裏就已開始辦正事,大家在王有齡的船上吃飯,席間便談起漕運。王育齡在這方麵的學問,是從書本上得來的,所以隻曉得規製、政令和故事。周委員卻是老手,久當押運委員,在運河上前後走過七八趟,漕運中的弊病,相當了解,他所說的瑣碎細節,雖有些雜亂無章,不如王有齡言之成理,但出於本身經驗,彌覺親切。
他們兩個人的話,到胡雪岩腦子裏一集中,便又不同了,一夜深談,他成了一個既明規製,又懂實務的內行。
“我現在要請教,”他也還有些疑問,“怎麽叫‘民折官辦’?”
“所謂‘民折官辦’是如此……”
王有齡為他解釋,漕糧的徵收,有五種花樣,一種叫“正兌”,直接運
到京城十三倉交納。一種叫“改兌”,運到通州兩倉交納,這兩處米倉簡稱為“京倉”、“通倉”。再有一種“白糧”,就是糯米,亦運“京倉”,供給祭祀及搭發王公官員俸米之用,規定由江蘇的功州、鬆江、常州、太倉,以及浙江的嘉興、湖州等五府一州繳納。這三種名目都是徵實物,應證實物,由於特殊的原因,征米的改為征雜糧,征雜糧的改為征銀,都出於特旨,就稱“改徵”。
最後一種是“折征”,以實物的征額,改徵為銀子,這又有四種花樣,“民折官辦”為其中之一,換句話說,老百姓納糧,照價折算銀子,由宮府代辦漕米充“正兌”或“改兌”,就叫“民折官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