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胡雪岩全傳:煙消雲散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上排門”這句話在先,“卸排門”當然就是開門做生意的意思,大太太反問一句:“是不是怕一卸排門就上不上了?”
“當然。”
“那麽你看呢?”
“我看與其讓人家逼倒,還不如自己倒。不是,不是!”螺螄太太急忙更正:“暫停營業,等老爺回來再說。”
“也隻好這樣子。老爺不曉得啥辰光到?”
“算起來明天下半天總可以到了。”
“到底是明天,還是今天?”
“喔,我說錯了,應該是今天。”
“今天!”大太太惋惜地說:“就差今天這一天。”
她的意思是,胡雪岩如能早到一天,必可安度難關,而螺螄太太卻沒有這樣的信心。到底是結髮夫妻,對丈夫這樣信任得過,可是沒有用!她心裏在說:要應付難關,隻怕你還差得遠。
這樣轉著念頭,不由得又起了爭強好勝之心,也恢復了她平時處享有決斷的樣子,“太太,”她首先聲明:“這副擔子現在是我們兩個人來挑,有啥事情,我們商量好了辦,做好做壞,是兩個人的責任。”
“我明白。你有啥主意,盡管拿出來,照平常一樣。”
照平常一樣,就是螺螄太太不妨獨斷獨行。
當然此刻應該尊重她的地位,所以仍是商量的語氣。
“我想,這個消息第一個要瞞緊老太太。等一下找內外男女總管來交代,是你說,還是我說?”
“你說好了。”
“說是我說,太太也要在場。”
“我會到,”
“今天中午請大冰太太。”螺螄太太又說,“老太太的意思,要我也要陪。我看隻好太太一個人做主人了,我要到藩台衙門去一趟。”
“是去看他們二姨太?”
“不光是她,我想還要當麵同德藩台說一說,要在那裏等,中午隻怕趕不回來。”螺螄太太提醒她說:“老太太或者會問。”
“問起來怎麽說?”
“德藩台的大小姐,不是‘選秀女’要進京了嗎,就說德太太為這件事邀我去商量。
“噢!我曉得了。”
螺螄太太站起身來說:“太太請換衣服吧!我去把他們叫攏來。”
“叫擾來”的是胡家的七個管家四男三女,要緊的是三個女管家,因為男管家除非特別情形,不入中門,不怕他們會泄漏消息。
見麵的地方是在靠近中門的一座廳上,胡家下人稱之為“公所”,男女總管有事商量都在此處,逢年過節,或者有什麽重要話要交代,螺螄太太也常用到這個地方。但象這天要點了蠟燭來說話,卻還是頭一遭。
因此,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沒有來由的恐懼,而且十一月的天氣,冷汛初臨,那些男女總管的狐裘,竟擋不住徹骨的曉寒,一個個牙齒都在抖戰。
兩行宮燈,引導著正副兩大方冉冉而至,進了廳堂,兩人在一張大圓桌後麵坐了下來,卸下玄狐袖筒,阿蘭與阿雲將兩具金手爐送到她們手裏,隨即又由小丫頭手裏接過金水菸袋開始裝煙。
“不要!”螺螄太太向阿雲搖一搖手,又轉臉看一看大太太。
“你說吧!”
於是螺螄太太咳嗽一聲,用比平時略為低沉的聲音說:“今天初二,大後天就是三小姐的好日子,大家多辛苦,一切照常。”“多辛苦”是應該的,“一切照常”的話由何而來?一想到此,素來有咳嗽毛病的老何媽,頓覺喉頭髮癢,大咳特咳。
大家都憎厭地望著她,以致老何媽越發緊張,咳得越凶。但螺螄太太卻是涵養功深,毫無溫色,“阿雲,”她說:“你倒杯熱茶給老何媽。”
不用她吩咐,早有別的小丫頭倒了茶來,並輕聲問道:“要不要攙你老人家到別處去息一息?”
“馬上就會好的。”螺螄太太聽見了,這樣阻止,又問咳已止住的老何媽:“你的膏滋藥吃了沒有?”
“還沒有。”老何媽賠笑說道:“三小姐的喜事,大家都忙,今年的膏滋藥,我還沒有去配呢!”
“你不是忙,是懶。”螺螄太太喊一聲:“阿高!”
“在。”
“你叫人替老何媽去配四服膏滋藥,出我的帳好了。”
阿高是專管“外場”形同採辦的一個主管,當下答一聲:“是。”
等老何媽道過謝,螺螄太太又說:“你們都是胡家的老人,都上了年紀了,應該進進補,有空就在慶餘堂去看看蔡先生,請他開個方子,該配幾服,都算公帳。”
這種“恩典”是常有的,照例由年紀最大,在胡家最人的福生領頭稱謝,但卻不免困惑,這樣冷的黎明時分把大家“叫攏來”,隻是為了說這幾句話?
當然不是!不過看螺螄太太好整以暇的神情,大家原有的那種大禍臨頭的感覺,倒是減輕了好些。
再度宣示的螺螄太太,首先就是解答存在大家心頭的疑惑,“為啥說一切照常,莫非本來不應該照常的?話也可以這樣子說,因為昨天上海打來一個電報,市麵不好,阜康要停兩天……”
說到這裏,她特為停下來,留意大家的反應——反應不一,有的無動於中,不知道是沒有聽懂,還是根本不了解這件事是如何不得了,有的卻是臉色如死,顯然認為敗落已經開始了,有的比較沉著,臉色肅穆地等待著下文,隻有一個人,就是跑“外場”管採辦的阿高,形神閃爍,眼珠滴溜溜地轉個不定,螺螄太太記在心裏了。
“昨天晚上謝先生來告訴我,問我討辦法,我同太太商量過了,毛病出在青黃不接的當口,正好老爺在路上。老爺一回來就不要緊了。你們大家都是跟老爺多年的人,總曉得老爺有老爺的法子。是不是?”
“是。”福生代表大家回答:“老爺一生不曉得經過多少大風大浪,這一回也難不倒他的。”
“就是當口趕得不好!”螺螄太太接口道:“如今好比一隻大船,船老大正好在對岸,我們要把這隻船撐過去,把他接到船上,由他來掌舵,這隻船一定可以穩下來,照樣往前走。現在算是我同太太在掌舵,撐到對岸這一點把握還有,不過大家要幫太大的忙。”
“請兩位太太吩咐。”仍然是由福生接話。
“有話老古話,叫做‘同舟共濟’,一條船上不管多少人,性命隻有一條,要死大家死,要活大家活,這一層大家要明白。”
“是。”有幾個人同聲答應。
“遇到風浪,最怕自己人先亂,一個要往東、一個要往西,一個要回頭、一個要照樣向前,意見一多會亂,一亂就要翻船。所以大家一定要穩下來。”
“當然。”
“那麽你看呢?”
“我看與其讓人家逼倒,還不如自己倒。不是,不是!”螺螄太太急忙更正:“暫停營業,等老爺回來再說。”
“也隻好這樣子。老爺不曉得啥辰光到?”
“算起來明天下半天總可以到了。”
“到底是明天,還是今天?”
“喔,我說錯了,應該是今天。”
“今天!”大太太惋惜地說:“就差今天這一天。”
她的意思是,胡雪岩如能早到一天,必可安度難關,而螺螄太太卻沒有這樣的信心。到底是結髮夫妻,對丈夫這樣信任得過,可是沒有用!她心裏在說:要應付難關,隻怕你還差得遠。
這樣轉著念頭,不由得又起了爭強好勝之心,也恢復了她平時處享有決斷的樣子,“太太,”她首先聲明:“這副擔子現在是我們兩個人來挑,有啥事情,我們商量好了辦,做好做壞,是兩個人的責任。”
“我明白。你有啥主意,盡管拿出來,照平常一樣。”
照平常一樣,就是螺螄太太不妨獨斷獨行。
當然此刻應該尊重她的地位,所以仍是商量的語氣。
“我想,這個消息第一個要瞞緊老太太。等一下找內外男女總管來交代,是你說,還是我說?”
“你說好了。”
“說是我說,太太也要在場。”
“我會到,”
“今天中午請大冰太太。”螺螄太太又說,“老太太的意思,要我也要陪。我看隻好太太一個人做主人了,我要到藩台衙門去一趟。”
“是去看他們二姨太?”
“不光是她,我想還要當麵同德藩台說一說,要在那裏等,中午隻怕趕不回來。”螺螄太太提醒她說:“老太太或者會問。”
“問起來怎麽說?”
“德藩台的大小姐,不是‘選秀女’要進京了嗎,就說德太太為這件事邀我去商量。
“噢!我曉得了。”
螺螄太太站起身來說:“太太請換衣服吧!我去把他們叫攏來。”
“叫擾來”的是胡家的七個管家四男三女,要緊的是三個女管家,因為男管家除非特別情形,不入中門,不怕他們會泄漏消息。
見麵的地方是在靠近中門的一座廳上,胡家下人稱之為“公所”,男女總管有事商量都在此處,逢年過節,或者有什麽重要話要交代,螺螄太太也常用到這個地方。但象這天要點了蠟燭來說話,卻還是頭一遭。
因此,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沒有來由的恐懼,而且十一月的天氣,冷汛初臨,那些男女總管的狐裘,竟擋不住徹骨的曉寒,一個個牙齒都在抖戰。
兩行宮燈,引導著正副兩大方冉冉而至,進了廳堂,兩人在一張大圓桌後麵坐了下來,卸下玄狐袖筒,阿蘭與阿雲將兩具金手爐送到她們手裏,隨即又由小丫頭手裏接過金水菸袋開始裝煙。
“不要!”螺螄太太向阿雲搖一搖手,又轉臉看一看大太太。
“你說吧!”
於是螺螄太太咳嗽一聲,用比平時略為低沉的聲音說:“今天初二,大後天就是三小姐的好日子,大家多辛苦,一切照常。”“多辛苦”是應該的,“一切照常”的話由何而來?一想到此,素來有咳嗽毛病的老何媽,頓覺喉頭髮癢,大咳特咳。
大家都憎厭地望著她,以致老何媽越發緊張,咳得越凶。但螺螄太太卻是涵養功深,毫無溫色,“阿雲,”她說:“你倒杯熱茶給老何媽。”
不用她吩咐,早有別的小丫頭倒了茶來,並輕聲問道:“要不要攙你老人家到別處去息一息?”
“馬上就會好的。”螺螄太太聽見了,這樣阻止,又問咳已止住的老何媽:“你的膏滋藥吃了沒有?”
“還沒有。”老何媽賠笑說道:“三小姐的喜事,大家都忙,今年的膏滋藥,我還沒有去配呢!”
“你不是忙,是懶。”螺螄太太喊一聲:“阿高!”
“在。”
“你叫人替老何媽去配四服膏滋藥,出我的帳好了。”
阿高是專管“外場”形同採辦的一個主管,當下答一聲:“是。”
等老何媽道過謝,螺螄太太又說:“你們都是胡家的老人,都上了年紀了,應該進進補,有空就在慶餘堂去看看蔡先生,請他開個方子,該配幾服,都算公帳。”
這種“恩典”是常有的,照例由年紀最大,在胡家最人的福生領頭稱謝,但卻不免困惑,這樣冷的黎明時分把大家“叫攏來”,隻是為了說這幾句話?
當然不是!不過看螺螄太太好整以暇的神情,大家原有的那種大禍臨頭的感覺,倒是減輕了好些。
再度宣示的螺螄太太,首先就是解答存在大家心頭的疑惑,“為啥說一切照常,莫非本來不應該照常的?話也可以這樣子說,因為昨天上海打來一個電報,市麵不好,阜康要停兩天……”
說到這裏,她特為停下來,留意大家的反應——反應不一,有的無動於中,不知道是沒有聽懂,還是根本不了解這件事是如何不得了,有的卻是臉色如死,顯然認為敗落已經開始了,有的比較沉著,臉色肅穆地等待著下文,隻有一個人,就是跑“外場”管採辦的阿高,形神閃爍,眼珠滴溜溜地轉個不定,螺螄太太記在心裏了。
“昨天晚上謝先生來告訴我,問我討辦法,我同太太商量過了,毛病出在青黃不接的當口,正好老爺在路上。老爺一回來就不要緊了。你們大家都是跟老爺多年的人,總曉得老爺有老爺的法子。是不是?”
“是。”福生代表大家回答:“老爺一生不曉得經過多少大風大浪,這一回也難不倒他的。”
“就是當口趕得不好!”螺螄太太接口道:“如今好比一隻大船,船老大正好在對岸,我們要把這隻船撐過去,把他接到船上,由他來掌舵,這隻船一定可以穩下來,照樣往前走。現在算是我同太太在掌舵,撐到對岸這一點把握還有,不過大家要幫太大的忙。”
“請兩位太太吩咐。”仍然是由福生接話。
“有話老古話,叫做‘同舟共濟’,一條船上不管多少人,性命隻有一條,要死大家死,要活大家活,這一層大家要明白。”
“是。”有幾個人同聲答應。
“遇到風浪,最怕自己人先亂,一個要往東、一個要往西,一個要回頭、一個要照樣向前,意見一多會亂,一亂就要翻船。所以大家一定要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