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陸陸續續,東挪西湊牽扯不清,根本是一盤糊塗帳。


    哪知劉坤一尚未出奏,盛宣懷等人先發製人,列舉了十八條申辯的理 由,具稟北洋,由李鴻章搶先出奏,希望造成朝廷的先入之見,發生排拒劉


    坤一的意見的作用。加以盛宣懷的大肆活動,劉坤一的復奏,果然“留中” 了。


    李鴻章的復奏,照例要抄送南洋;劉坤一一看,真正是“歪理十八條”。 他的筆下很來得,當下親自草擬奏稿,駁斥李鴻章。首先說明:李鴻章認為


    劉瑞芬等,查案不無錯誤,為盛宣懷極力剖辯,奏請免議;此則朝廷自有權 衡,非臣下所能置議。不過,劉瑞芬等所稟盛宣懷的貪詐情形,頗為明確,


    “有不敢不再陳於聖主之前者。” 首先要駁的是,李鴻章所陳,當初收買旗昌,請撥官本銀一百萬,並


    飭兩準鹽運使勸鹽商就“鹽引”派搭股份,預計可得銀八十萬兩,再通飭南 洋各省藩司、各海關道,隨時勸諭富商搭股,並無已集商股一百二十二萬兩


    之說。劉坤一先引沈葆楨當年所奏,“臣於病榻傳見盛宣懷等,續據稟稱, 各商盡力攢湊,隻能集成銀一百二十二萬兩,所短之數,擬請南洋各省,盡


    力籌撥一百萬兩”的原文,向李鴻章提出質問:“如盛宣懷無此湊集一百二 十一萬兩之說,則沈葆楨何所據而雲然?如謂此一百二十二萬兩即係原稟請


    飭藩運海關勸商搭股之項,則事既經官,沈葆楨何以不於折內明晰聲敘;又 何以不劄飭各司道查照辦理?”


    李鴻章又說,藩司、運使、關道並未“幫同勸諭,各商亦未即附本, 僅集股銀四萬餘兩”。雖有“官本緩息”等項,可以彌補此一百二十二萬兩


    的一部分,所短尚多,因而盛宣懷等不得不暫向錢莊借款來付旗昌,這也就 是招商局利息負擔甚重的由來。


    對這一點,劉坤一分兩方麵來駁,一是由沈葆楨方麵來看,倘如盛宣 懷不是表明已集有商股一百二十二萬兩,而要動用官方力量勸諭商人附本,


    如此渺茫之事;沈葆楨能“輕擲百萬庫款”嗎?


    再是從盛宣懷方麵來看,如果商股是照他所說的方法來湊集,那末“鹽 引”上派搭股份之事如何?各藩司關道勸諭富商附股,已有多少?理當具呈


    催問,而竟無一字之稟,甘願以重息在外稱貸,這是合理的嗎?


    由此分析,劉坤一作一論斷:“是盛宣懷先有湊集百二十二萬兩之言, 故不敢復有所請;而沈葆楨信以為實,無俟他謀也。”又說:“此等重大事件,


    往往反覆籌商,至於數目,必須斟酌盡善,而後上聞,似不得執盛宣懷等飾 詞而抹煞沈葆楨奏案,以劉瑞芬等為未查原卷也。沈葆楨於光緒三年陳奏餉


    事,論及提撥招商局之款,自悔孟浪,固有難言之隱矣。”接下來又說:“臣 之所以奏參盛宣懷者,原不獨此兩端,”而是因為另有更不堪容忍的弊端,


    旗昌公司當時已瀕臨倒閉邊緣,即欲收買,應照西洋“折舊”之例,為何照 原價承受。劉坤一最有力的指責是:“盛宣懷等收買旗昌輪船,原謂去一勁


    敵,可以收回利權,乃局麵愈寬,而虛靡更巨,去年係第五屆,竟虧至二十 四萬六千有奇,國帑高資,勢將付之烏有。隨經候選道員葉廷春入局經理,


    是為第六屆,遂餘銀至二十九萬有奇,短長並計,實多出銀五十三萬二千兩, 其收效如是之巨而且速,悉由力求節省而來,則盛宣懷等之濫用濫支,一年


    之內數十萬兩,豈不駭人聽聞,即將盛宣懷查抄,於法亦不為過,僅請予以 革職,已屬格外從寬。”


    原來此騙局成功後,局本大增,利息日重,而舊船、碼頭、倉庫的管 理,亦須大筆費用,成了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盛宣懷、唐廷樞計議,不如找個人來接辦,以便脫身。多方物色,找 到一個江蘇的候補道葉廷春,同意接手,其時為光緒四年夏天;依照西洋會


    計年度跨年的算法,稱之為“一屆”,這年是第六屆。


    葉廷春接辦後,實事求是,辦求節流,至年底盈餘二十九萬兩;到第 二年會計年度屆滿,實盈五十三萬餘兩,即是劉坤一所說的“短長並計”。


    盛宣懷等人的原意是,金蟬脫殼,將葉廷春當作“替死鬼”,不過葉廷 春居然能將這個爛攤子經理得有聲有色,貪念一動,便又設計排擠;葉廷春


    一看不是路,知道盛宣懷心狠手辣,又有北洋的奧援,說不定會惹禍上身, 因而急流勇通,招商局便又歸盛宣懷等人把持了。


    劉坤一此奏,事實俱在,理由充足,盛宣懷本萬無可免,哪知奏報到 京,適逢慈安太後暴崩,這件案子便壓了下來,胡雪岩原以為慈安的“大事”


    一過,會有結果,盛宣懷等人撤職,招商局或者會派他接辦。可是他沒有想 到,盛宣懷另外走了一條路子;同時李鴻章亦正有用他之處,兩人一湊,竟 得化險為夷。


    盛宣懷新走的一條路子,便是慈禧太後的親信、長春宮的總管太監李 蓮英。此人本學的皮毛行生意,京師稱之為“毛毛匠”;又以製皮需用硝,


    所以李蓮英的外號叫做“皮硝李”。他是二十幾時賭輸了為債主所逼,無可 奈何,“淨身入宮”。作為逃避。原是“半路出家”,早先的許多同行、朋友,


    仍有往來,所以盛宣懷得以找到關係,大事結納。


    至於李鴻章有重用盛宣懷之處是,正在開辦電報。早在同治三年,俄 國要求自恰克圖鋪設陸線,直達北京,朝廷斷然拒絕,俄國改變計劃,採取


    迂迴的辦法,先將西伯利亞陸線延伸至海參崴,然後與丹麥大北公司合作, 先在公海上敷設單心水線三條,一條是海參崴至長崎,一條是長崎至吳淞口


    外的大戢山島,又一條是香港至大戢山島。先後在同治十年完工。


    大戢山島已在中國領海之內,但朝廷認為無足輕重,置之不問。 於是大北公司得寸進尺,由大戢山島沿長江伸一條水線進來,直通上


    海,在黃浦灘登陸,而且公然設局營業。這一來,俄國經海參崴、長崎而達 上海;對於中國的政情、商務、瞬息之間便能傳到聖彼得堡。當然歐洲各國,


    也能經由聖彼得堡的轉運,獲得同樣的便利。


    這條名為北錢。大北公司另有一條南錢,由大戢山島經廈門鼓浪嶼而 達香港,長九百五十海裏,再由香港通新加坡、檳榔嶼以達歐洲。南北兩線


    的電報最初隻用洋文,後來發明四個阿拉伯字編組的中文嗎,一共七千字, 印刷成書,普遍發售,於是,不識洋文的中國人,也能分享電報的便利了。


    其次英國亦不甘讓大北公司獨擅利藪,同治九年由英國公使威妥瑪策 動英商東方電報公司,自英國設海線經大西洋、紅海及印度洋而達印度;再


    另組大東電報公司,由印度南境,延伸這條海線經新加坡、越南西貢等處至 香港”及至正式向中國申請自香港鋪錢經汕頭、廈門、福州、寧波至上海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頂商人胡雪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陽並收藏紅頂商人胡雪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