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油可是好東西,袁枚為什麽要戒外加油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油是什麽?首先油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也是烹飪的一種傳熱導體和調味品,使用油是人類文明的標誌裏程碑。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開始的油都是葷油,(禮記)上就有記載最早叫膏或脂,脂是凝固的油,膏指融化的油,素油的提練大約始於漢代。油字從水從由意思是油從水中來,所以人們把撈線也叫撇油,那為什麽要外加油呢,油水大菜就香嘛,那時燒魚的標準是二指汁一指油,油可增加菜的濃香,前人總結出吊湯無雞不香,無鴨不鮮,無皮不稠,無肚不白,無油不肥,吊湯時把油都撇出,湯也不會鮮,特別是濃湯,用旺火翻滾使油水混合水乳交融形成濃湯,吃到嘴那才叫香哩!寧波有一道雪菜大湯黃魚開鍋後放上一勺豬油,行話叫頂花澆油也是這個道理。油還可增加光澤,使菜餚鏡光瓦亮,也叫明汁亮芡,這方法在北方更為常見,燒扒菜不打明油,大翻勺就玩不了,另外像蒸魚澆明油可使菜鮮美,所以人常說禮多人不怪,油多不壞菜嗎,外加油也叫淋明油,加尾油,澆響油,批油,打明油,種類很多,且性質風味各不相同,有雞油,菌油,紅油,五香油,薑蔥油,麻油,蝦油,蒜油,泡椒油,花椒油,什麽菜澆什麽油,如趙先生雞,東安子雞要澆辣椒油,油爆鮮貝要花椒油,各地區風味不同使用的油也不一樣,各有所長,如西餐用黃油,淮揚用雞油,四川用紅油,京魯用蔥油,淋油的方法也不一樣,扒燒菜要四周淋入晃勺翻鍋,湯菜出勺後少量滴入,炒菜要均勻的澆灑,像炒鱔糊,清蒸魚,應該往上潑油,涼拌菜點香油,另外老北京的打滷也愛最後潑點花椒油,老北京這叫焌油。要說這油水大點菜好吃外加油也是有道理的,袁枚為什反對戒外加油呢?袁枚說:“俗廚製菜,動熬豬油一鍋臨上菜時勺而分澆之,甚至燕窩至清之物亦受玷汙,而俗人不知長吞大嚼以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餓死鬼投胎而來。”要不人家是美食家呢!一下講到問題關鍵,首先是不懂吃不會吃,什麽菜都來一勺油還是豬油,連燕窩至清之物都如此,廚子瞎做食客嗐吃,還有一點是窮鬧的,觀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戰事不斷,鬧日本鬧國民黨,好不容易解放了,又趕上自然災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買東西論票發證,我記得小時候買肉都挑這肥的,吃饅頭夾豬油那真香呀,而今改革開放搞活經濟,人民富裕了,講究吃穿享受了,肚子裏的油水也有了,從吃嗎沒嗎,到趕上嗎吃嗎,現在是想吃什嗎有什嗎,人們從溫飽轉化成享受美食,從吃飽,吃好到吃出營養,健康,而這些早在三百年前袁枚就達到了,他是頂級的美食家,明白了飲食的真諦。有錢難買健康,優良的廚師一是醫生,美食可以健康,俗劣的廚子是殺手,油膩肥脂是毒藥,即然現在富裕了也懂了保建養生知識,為我們自己的身子骨健康合理膳食,聽袁枚的菅住嘴,多吃清淡,戒外加油。


    食材切忌同鍋煮 治菜提香唯湯羹


    隨園食單戒單(二)


    戒同鍋煮:原文同鍋煮之弊,已載前“變換須知”一條中。


    幹隆九年,子才季父袁公建磐故去,袁枚去廣西粵東弔唁,建磐公在粵東為官多年人緣頗佳,縣令楊蘭坡明府親自操辦,沒想到楊蘭坡與子才同科出知南粵,在此相見。明府為尊稱這明府之詞起源於漢代是對郡守的尊稱。唐代後多以稱縣令,二人相見甚是喜歡,一者二人同年同科,二者都居七品,更重要的是二人皆愛美食,且脾氣相投。子才每每去楊府討擾,楊明府盛情款待,楊府家廚費盡心思做出許多菜式,如楊公團、鱔羹、套蟹都非俗品,其中更有一冬瓜燕窩甚佳,此菜以冬瓜製成假燕窩打底,而真燕放於其上,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雞汁,蘑菇汁味鮮美得很。製假燕窩起源唐代武則天,時有洛陽種出一個特別大的羅卜,有三尺三寸長。上青下白以為稀罕之物。敬獻朝庭。武後令大內禦廚皰製,當然禦廚肯定不會拌羅卜絲燒羅卜塊或切條沾甜麵醬,費了一番心思,經幾道工序加工作成此菜,則天嚐後龍顏大悅、連連稱奇,賜名燕窩菜流傳下來,後人兼有羅卜氣,以冬瓜仿製改進效果更佳,楊明府以冬瓜素燕與真燕窩搭配亦有奇思妙想,非一般人敢做。燕窩珍貴配以冬瓜,乖乖他想得出來,然冬瓜自古用途很廣與燕窩、魚、肉、鰻、鱔、火腿搭配均可,作冬瓜關鍵要用好湯提味才香,但楊州定慧庵僧尼所製琥珀冬瓜,色紅艷麗如血珀不用葷湯味亦佳,原來他用的是素湯。


    說到湯,這可是廚者首要大事,這湯和市場賣的菌湯、老火靚湯、藥膳湯、土家燉湯並非一碼事。咱說的湯是治菜之湯,此湯有陰德之功。為善人而知之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也,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做了善事大家知道都尊敬你,而做了善事別人不知則天報也,這和同仁堂古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有同工異曲之妙,製湯一點不能馬虎。雖看不見你湊和他,他就湊合你,同樣一樣菜,客人一吃味就不一樣,別忘了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人的嘴就是試金石。


    吊湯一般都用老雞、肘子、鴨子、豬骨、牛肉等涼水下鍋,水沸後打去浮沫,行活叫打泛。這打泛不能太早,早打了老有也打不幹淨,等開鍋後浮起時再打,晚打了不行,浮沫又煮回湯內成為藏物,影響湯的質量,而且油也煮出來了。打泛時油也被撇了去,吊湯的油不能打,湯無油不肥,也有老師傅說吊湯原本是開水下鍋,後來有人犯懶,涼水下鍋了,用涼水的師傅說,燉食飛水用開水,這樣表麵蛋白質收縮,保持肉內香味,而吊湯用涼水便於蛋白質慢慢滲出,過去沒有那麽多調味品,主要靠湯提味,菜餚成敗全在湯上,同時吊湯也是衡量一個廚師水平高低的準則,所以有“廚子的湯、戲子的腔”“廚師手裏沒有湯,如同八路沒有槍”的俚語。湯的最高境界是雙吊雙紹湯,也叫金湯,此金湯有二解,一是用料很,一斤料出一斤湯;另一解是湯貴如金,是廚師命根子,在孔府菜中有一種套湯,分為三套湯、六套湯、九套湯,三、六、九分別指吊湯原料的多少,調取的次數越多,成本就越高,所以一般。能用三套湯就很奢侈。吊湯一般將柴雞、豬肘、豬骨、牛肉、之類下湯桶中煮製,出頭湯、二湯和毛湯,也有人放幹貝,火腿之類提鮮,放豬皮增加濃稠度,但放火腿、幹貝之類純屬浪費原料湯還宜發酸。在當今調味品輩出,這個汁那個醬橫行的年代,能吊上這種湯已屬高手了。但隨園老人反對這樣煮湯,他說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聖人設教,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善治餚者須多設鍋、灶、孟、缽之類使之一物各獻一牲、一碗各成一味、但行業內也有無雞不香,無肚不白,無肘不醇,無鴨不鮮的說法,那湯出來也棒著那。我認為這是各村有各村高招,上鞋不使錐子一人一個手法,隨園菜是單獨吊湯的,什麽菜用什麽湯,反對雞、鴨、豬骨、肘子一鍋同煮,湯的種類有火腿汁、蘑菇汁、雞湯、羊湯、鴨湯、茶湯、素湯等,其中雞湯用途最廣,雞湯又分雞汁、雞湯、嫩雞湯多種,什麽菜用什麽湯。如:羊肚羹則用原湯將肚絲切如髮絲燴製成羹、羊羹則取熟羊肉切小篩子丁,加上筍丁、香茹丁、山藥丁同煨,筍蕈海參羹是用海參、鮮筍、香蕈切丁入雞湯煨成羹,其味全在湯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園食單(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袁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袁枚並收藏隨園食單(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