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思維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質?


    不信任感覺,認為在感官所感知的現象世界背後有一個本來的世界,這實際上是以往多數哲學家的立場。區別在於,有的哲學家斷言我們永遠無法認識這個本來世界,有的哲學家卻相信,我們可以依靠理性思維的能力破除感覺的蒙蔽,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這個本來世界的麵目。可是,最近一百多年來,這種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立場發生了根本的動搖。


    理性思維真的能夠把握世界的本來麵目嗎?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什麽是理性思維。所謂理性思維,就是我們運用具有普遍性的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讓我們舉最簡單的加法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過程。譬如說,桌子上放著一個蘋果,椅子上也放著一個蘋果,問你一共有幾個蘋果,你不需要把這兩個蘋果挪到一起就可以回答說:“兩個。”事實上,當你作出這個回答時,你已經飛快地進行了一個運算:“1+1=2。”這就已經是一種理性思維了。仔細分析起來,這個過程是這樣的:你首先把“一個蘋果”這樣的具體現象變換為抽象的數字概念“1”,然後運用了一個數學公式(判斷)“1+1=2”,最後又從這個公式推導出“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的具體結論。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憑感官並不能感知到象“1”、“2”這樣的抽象概念和“1+1=2”這樣的抽象命題。那麽,它們是從哪裏來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可能的回答:


    一、我們憑感官可以感知到一個一個的具體東西,也可以感知到它們的集合,抽象的數字概念和算術命題就是從我們的感覺材料中歸納出來的。假定這個答案是對的,那麽,以不可靠的感覺為基礎的理性思維同樣也是不可靠的,並不比感覺更接近那個本來世界。


    可是,這第一種回答本身還有著極大的漏洞。我們的感官隻能感知個別的具體的現象,從中怎麽能得到抽象概念呢?感官所感知的現象總是有限的,從中又怎麽能得到適用於一切現象的普遍真理呢?譬如說,我們隻能看到一個蘋果、一個茶杯、一個人等等,永遠看不到抽象的“1”,思維憑什麽把它們抽象為“1”?我們隻能看到一個蘋果和一個蘋果的集合等等,思維憑什麽斷定1+1永遠等於2?由於感性經驗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抽象概念和命題的來源,有些哲學家就另找出路,於是有以下第二、第三種回答。


    二、抽象觀念和普遍命題是人類理性所固有的,它們如同大理石的紋理一樣潛藏在人類理性之中,在認識過程中便會顯現出來。象“1+1=2”這樣的真理,人類理性憑直覺就能斷定它們是絕對正確的。正是憑藉這些先天形式,理性才能夠對感覺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條理化。這個答案僅是一種永遠無法證實的假說,我們姑且假定它是對的,那也隻能得出這個結論:思維形式僅僅屬於人類理性所有,與那個本來世界毫不相幹。


    三、那個本來世界本身具有一種理性的結構,人類理性是與這個結構相對應的。可是,這一點正是需要證明的,而主張這個觀點的哲學家們沒有向我們提供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


    總之,無論在上述哪種情況下,凡我們不信任感覺的理由,對於思維也都成立。所以,看來我們隻好承認,隻要我們進行認識,不論是運用感覺還是運用思維,所把握的都是現象,它們至多隻有層次深淺的不同。世界一旦進入我們的認識之中,就必定被我們的感覺所折射,被我們的思維所整理,因而就必定不再是所謂本來世界,而成為現象世界了。


    19世界有沒有一個“本來麵目”?


    好吧,讓我們承認,我們人類所能認識的世界隻是形形色色的現象世界。那麽,在這個或者這許多個現象世界背後,究竟有沒有一個不是現象世界的本來世界呢?康德說有的,但我們永遠無法認識,所以他稱之為“自在之物”。我們且假定他說得對,讓我們來設想它會是什麽樣子的。


    可是怎麽設想呢?根本無法設想!隻要我們試圖設想,我們就必須把自己當作一個認識者,把這個所謂本來世界置於和我們的關係之中,從而它就不再是本來世界,而是現象世界了。也許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上帝,因而能夠用一種全智全能的方式把它一覽無遺?可是,所謂全智全能無非是有最完善的感官和最完善的思維,從而能夠從一切角度、用一切方法來認識它,而這樣做的結果又無非是得到了無數個現象世界。我們除非把這無數個現象世界的總和叫做本來世界,否則就根本不能設想有什麽本來世界。


    事實正是如此:無論人、上帝還是任何可能的生靈,隻要想去認識這個世界,就必須有一個角度。你可以變換角度,但沒有任何角度是不可能進行認識的。從不同角度出發,看到的隻能是不同的現象世界。除去這一切可能的現象世界,就根本不存在世界了,當然也就不存在所謂本來世界了。我們麵前放著一隻蘋果,一個小男孩見了說:我要吃。他看到的是作為食品現象的蘋果。一個植物學家見了說:這是某種植物的果實。他看到的是作為植物現象的蘋果。一個生物學家見了說:這隻蘋果是由細胞組成的。他看到的是作為生物現象的蘋果。一個物理學家見了說:不對,它的最基本結構是分子、原子、電子等等。他看到的是作為物理現象的蘋果。一個基督徒見了也許會談論起伊甸園裏的蘋果和亞當夏娃的原罪,他看到的是作為宗教文化現象的蘋果。還會有不同的人對這隻蘋果下不同的判斷,把它看作不同的現象。如果你說所有這些都隻是這隻蘋果的現象,而不是這隻蘋果本身,那麽,請你告訴我,這隻蘋果本身是什麽東西,它在哪裏?


    由於在現象世界背後不存在一個本來世界,有的哲學家就認為一切都是假象,都是夢。在這方麵,佛教最徹底,認為萬物皆幻象,世界整個就是一個空。可是,我們不妨轉換一下思路。所謂真和假,實和幻,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存在著一個本來世界,那麽,與它相比,現象世界就是假象。現在,既然並不存在這樣一個本來世界,我們豈不可以說,一切現象世界都是真實的,都有存在的權利?一位詩人吟唱道:“平坦的大地,太陽從東方升起,落入西邊的叢林裏。”這時候,你即使是哥白尼,也不能反駁他說:“你說得不對,地球不是平坦的,而是圓的,太陽並沒有升起落下,而是地球在自轉。”


    20你的“自我”在哪裏?


    一個孩子摔了一跤,覺得痛,便說:“我痛了。”接著又說:“我不怕痛。”這個覺得痛的“我”和這個不怕痛的“我”是不是同一個“我”呢?


    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孩,可是女孩不愛他。他對自己說:“我太愛她了。”接著說:“可是我知道她不愛我。”然後發誓道:“我一定要讓她愛上我!”在這裏,愛上女孩的“我”、知道女孩不愛自己的“我”以及發誓要讓女孩愛上自己的“我”又是不是同一個“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各自的朝聖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各自的朝聖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