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切悲慘的事情,包括我們自己的死,我們始終是又適應又不適應,有時悲觀有時達觀,時而清醒時而麻木,直到最後都是如此。說到底,人的忍受力和適應力是驚人的,幾乎能夠在任何境遇中活著,或者——死去,而死也不是不能忍受和適應的。到死時,不適應也適應了,不適應也無可奈何了,不適應也死了。


    正是這一點使我感到分外震驚。


    11


    一個過程突然失去了目的,人會感到荒謬。荒謬是清醒的人的感覺。這個失去了目的的過程長久延續下去,人就會疲乏,麻木,而荒謬感也就被無聊感取代了,僅在某些清醒的片刻浮現出來。


    然而,什麽是無聊感呢?它豈不就是打著磕睡的荒謬感?


    表麵上一切正常,僅僅是表麵上。


    我們不可能持之以恆地為一個預知的災難結局悲傷。悲傷如同別的情緒一樣,也會疲勞,也需要休息。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死刑犯,一定會想像他們無一日得安生,其實不然。因為,隻要想一想我們自己,誰不是被判了死刑的人呢?


    無聊感麻痹我們對於災難結局的注意力,阻斷我們的悲傷,驅使我們在眼前的過程中尋求消遣,從而疏通和保護了我們尚存的生命力。


    12


    習慣,疲倦,遺忘,生活瑣事……苦難有許多貌不驚人的救星。人得救不是靠哲學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類和個人歷盡劫難而免於毀滅,各種哲學和宗教的安慰也無非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自勉罷了。


    許多民族的宗教都規定了為死者哀悼的期限。其實,沒有這些規定,哀傷也不會無止境地延續下去。荷馬告訴我們,尼俄柏在她的七子七女被殺盡之後,也曾經停止同慟哭,飢餓使她端起了飯碗。


    人都是得過且過,事到臨頭才真急。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來,隻要不死,好了傷疤又忘疼。最拗不過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之產生的日常生活瑣事,正是這些瑣事分散了人對苦難的注意,使苦難者得以休養生息,走出淚穀。


    "你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該忘就得忘,難道要記一輩子?"


    我想起很久以前的這一段對話,不禁微笑了。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過多少傷疤,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人類是在忘卻中前進的。


    13


    麵對苦難,我們可以用藝術、哲學、宗教的方式尋求安慰。在這三種場合,我們都是在想像中把自我從正在受苦的肉身凡胎分離出來,立足於一個安全的位置上,居高臨下地看待苦難。


    藝術家自我對肉身說:你的一切遭遇,包括你正遭受的苦難,都隻是我的體驗。人生不過是我借造化之筆寫的一部大作品,沒有什麽不可化作它的素材。我有時也許寫得很投入,但我不會忘記,作品是作品,我是我,無論作品的某些章節多麽悲慘,我依然故我。


    哲學家自我對內身說:我站在超越時空的最高處,看見了你所看不見的一切。我看見了你身後的世界,在那裏你不復存在,你生前是否受過苦還有何區別?在我無邊廣闊的視野裏,你的苦難稍縱即逝,微不足道,不值得為之動心。


    宗教家自我對肉身說:你是卑賤的,註定受苦,而我將升入天國,永享福樂。


    但正在受苦的肉身忍無可忍了,它不能忍受對苦難的貶低甚於不能忍受苦難,於是怒喊道:"我寧願絕望,不要安慰!"


    一切偶像都沉默下來了。


    14


    人生的終點是死,是空無,在終點找不到意義。於是我們隻好說:意義在於過程。


    可是,當過程也背叛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把眼光投向終點,安慰自己說:既然結局一樣,何必在乎過程?


    著眼於過程,人生才有幸福或痛苦可言。以死為背景,一切苦樂禍福的區別都無謂了。因此,當我們身在福中時,我們盡量不去想死的背景,以免敗壞眼前的幸福。一旦苦難臨頭,我們又盡量去想死的背景,以求超脫當下的苦難。


    生命連同它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於快樂是一個打擊,對於痛苦未嚐不是一個安慰。用終極的虛無淡化日常的苦難,用徹底的悲觀淨化塵世的哀傷,這也許是悲觀主義的智慧吧。


    然而,我終究是過程中人,除了過程一無所有,我不能不執著於過程。人生如夢,卻不是夢,誕生和死亡竟都沾滿著血汙,這血汙不是仰望星空的眼睛迴避得了的。


    15


    世上一切宗教中,佛教最徹悟人生的真相。它看破有,安於無,謂之空。


    西方人始終沒有達到空的境界。基督教執著於有,強以無為有。西方虛無主義求有不得,但不安於無,故充滿焦慮。


    流俗中的佛教已經與佛的本義南轅北轍。佛要破除對是非利害禍福的執著,俗眾卻要借佛的法力求是舍非,趨利避害,乞福去禍。佛以無製有,俗眾卻以有製有。佛以出世法斷禍福之因果,俗眾卻祈求以福補償禍,從而埋下新的禍根,永被因果所困。


    用佛理看我遭受的苦難,百惑皆消。一個從未存在過的小生命,因緣送來,因緣帶走,何至於悲痛欲絕?我自己也隻是一個隨緣生滅的空相,如何執著得了?空空世界裏的一陣風,一片雲,聚散無常,笑什麽,哭什麽?


    然而,畢竟身在因緣之中,不是想跳就能跳出來的。無我的空理易明,有情的塵緣難斷。我自知太愛人生,難成正果,寧願受苦,不肯悟入空境。也許終我一生,佛隻是一門學問,不能成為我的信仰了。


    16


    愛是痛苦之源。愛得越深,痛苦也越烈。於是,佛指點滅苦之道:斷絕愛欲,看破紅塵。


    然而,我不能不愛,不願不愛。我的愛不理睬佛的教導。


    大愛者大痛苦,有的人肩負著大痛苦前行。小愛者小痛苦,有的人被小痛苦摧毀了。可見愛者必痛苦,痛苦者卻未必毀滅。


    佛的智慧把愛當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棄絕,扼殺生命的意誌。我的智慧把痛苦當作愛的必然結果而加以接受,化為生命的財富。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於痛苦,我隻願有一種智慧足以使我不毀於痛苦。


    17


    我設想,一個人隻要對自己的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始終堅持自己對它們的獨立性,在內心深處做到不動心,那麽,世上就沒有任何苦難能夠傷害他了。


    這個我愛得如癡如醉的女人要棄我而去了?好吧,讓我冷靜地想一想,在茫茫人海中,她與我的相遇純屬偶然,我們完全可能在不同的人群中漠不相幹地生活一輩子。既然如此,我有何必要為她的離去痛不欲生呢?


    我的某個親人快要死了?好吧,讓我冷靜地想一想,無論配偶、父母還是孩子,他們成為我的親人也都是純屬偶然,我完全可能同另一個人結婚,父母完全可能不生我,我完全可能不生這個孩子,如此等等。既然如此,我為喪失這樣偶然的一種關係而悲痛欲絕,豈不癡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