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風中的紙屑(短篇集)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6
正常人隻關注有法可想的事情,哲學家總是關注無法可想的事情,二者的區別即在於此。
7
凡是有良好的哲學悟性的人,必定有過對於死亡的隱秘體驗和痛苦覺悟。這種體悟實質上是一切形而上思考的源頭,不從這源頭流出的思考就決非真正形而上的。因此,差不多可以把對死亡的體悟看作衡量一個人的哲學悟性的標誌。
有的人很聰明,很有理解力,甚至也很真誠,但沒有對死亡的體悟,你就很難和他作深入的哲學對話。
8
哲學是對人類最高問題的透徹思考。對於何種問題堪稱最高,哲學家們有很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看法如何不同,人類始終為某些重大的根本性問題困擾著,因此對之作透徹思考的哲學就始終存在著,並將永遠存在下去。
9
一個真誠的人生探索者可能會走錯路,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在總體上是正確的。一個隻在書本裏討生活的學者也許不犯錯誤,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
10
解構主義熱中於文本的解構,以此挖掘文本的多義。然而,無論怎樣多義的文本也隻是文本,與真正的哲學性追問無涉。在此意義上,我不承認解構主義是哲學。
11
我們的視力有限,在視力夠不到的地方隻看見一片模糊,於是名之為“混沌”。所以,我們宣布宇宙起源於混沌,還宣布包圍我們的星係的也是混沌。
12
哲學和宗教是痛苦靈魂的收容所。許多人懷著無可排遣的生命的苦惱,終於在哲學和宗教中找到了寄託。
可是,倘若有人因此決心獻身哲學,卻是一種誤會。這就好比病人因為患病,便自以為獲得了當醫生的資格一樣。何況吃哲學飯其實與靈魂毫不相幹,不過是社會上說空話最多掙錢最少的一種行當罷了。
我知道獻身宗教是可能的,但也和社會上那些吃宗教飯的人無關。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哲學與詩
1
我深信哲學家與藝術家是相通的。詩人的心靈,哲學家的頭腦,這兩樣東西難道能夠分開嗎?一個人正是因為有了一顆熱愛人生、富於感受的心,才會去對人生之謎作哲學的探討。藝術家和哲學家是氣質相似的人,他們都是不實際、不世故的,進入他們視野的是人生和宇宙的大問題,他們為同一個謎所吸引,尋找著同一個夢境。
2
關於哲學究竟是科學還是詩的爭論恐怕永遠不會有一個結論,實在也不必強求一個結論,就像不必強求一切人氣質相同一樣。一個理智型的人治理哲學不能不如同治理科學,因為他原本就是一個科學家。一個情感型的人不能不把哲學當作詩,因為他原本就是一個詩人。
3
藝術與性,哲學與死,均有不解之緣。藝術用審美淨化性的煩惱,哲學用智慧淨化死的恐懼。但是,性的癲狂一方麵給人以個體解體即死的體驗,另一方麵又是種族生命延續即抗拒死的唯一手段。所以,性兼是死和死的拯救。那麽,藝術是否也兼是哲學和哲學的拯救呢?
4
詩借瞬時把握永恆。哲學想直接把握永恆,但做不到,最後隻好向詩求援。
5
春天是詩人的季節,秋天是哲學家的季節。
6
哲學家生活在永恆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7
一般人追求可望也可即的東西,詩人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哲學家追求不可望也不可即的東西。
8
哲學和詩都孕育於神話的懷抱。神話是永恆的化身,她死了,留下了一雙兒女。直到今天,哲學一醒來就談論死去的母親,詩一睡著就夢見死去的母親。
9
在我的概念中,隻有學術與非學術的區別,沒有哲學與文學的區別。
哲學是對人生的思考和體悟,文學則是對之的豐滿而貼切的表達。
10
當一顆敏感的心靈被根本性的疑問刺傷,因而尋求治療的時候,它就會走向哲學。有一種不尋常的激情非人類脆弱的心靈所堪忍受,哲學是對這種激情的治療。但是,治療並非熄滅激情,使心靈歸於冷漠麻痹。詩宣洩激情,哲學則把激情轉向深沉的思考。
11
福克納在加繆猝死那一年寫道:加繆不由自主地把生命拋擲在探究唯有上帝才能解答的問題上了。其實,哲學家和詩人都是這樣,致力於解開水無答案的人生之謎,因而都是不明智的。也許,對人來說,智慧的極限就在於認清人生之謎的無解,因而滿足於像美國作家門肯那樣宣布:“我對人生的全部了解僅在於活著總是非常有趣的。”
12
哲學是男性的,詩是女性的,二者不可分離。沒有詩,哲學就隻會結結巴巴發空論,成為鱉腳的清談家。沒有哲學,詩就隻會絮絮叨叨拉家常,成為淺薄的碎嘴婆。
13
當今批評界的時髦是漚製概念垃圾,然後一古腦兒傾倒在落入其視野的作品上。這班既不懂哲學又不懂藝術的低能兒,他們唯一的生存策略是在哲學家麵前故作放誕,渲染假藝術的氣質,在藝術家麵前故作高深,玩弄偽哲學的術語。
14
文學是人生感受的表達和人生畫麵的描繪,哲學是人生根本問題的體悟和思考,在這個意義上,文學與哲學是息息相通的,一個好的文學家不能沒有哲學的素養。但是,當今文學界的時髦做法是搬弄哲學上的新概念、新術語,並且自以為這便是在追求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哲學深度,此時此刻,我不禁要說:沒有比偽哲學、壞哲學更加敗壞文學的了。
哲學與社會
1
哲學不是公共事業,而是屬於私人靈魂的事情。
任何一種哲學的核心都是非政治的,政治色彩僅是附著物。絕對,終極,永恆,——怎麽能是政治的呢?
2
人們常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實,哲學與時代之間的關係決非這樣簡單。有時候,哲學恰好是非時代(永恆)、反時代(批判)的,它立足於永恆之根本,批判時代舍本求末的迷途傾向。
3
哲學無國別。
4
我認為,以哲學為生活方式的人有以下主要特點:一,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世界和人生;二,除了理性的權威,不承認任何權威;三,關注思想本身而非其實用性,能夠從思想本身獲得最大的快樂;四,與社會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五,為了精神的自由而安於簡樸的物質生活。
5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一個偉大的提問者,他的問題——
一,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問,既屬於人類,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又完全屬於他自己,是他靈魂中的問題。
二,也是他的時代的精神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因而他的提問會對時代發生巨大影響。
三,他的提問和尋求答案的方式改變了哲學史上的舊思路,啟示了新思路,使他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正常人隻關注有法可想的事情,哲學家總是關注無法可想的事情,二者的區別即在於此。
7
凡是有良好的哲學悟性的人,必定有過對於死亡的隱秘體驗和痛苦覺悟。這種體悟實質上是一切形而上思考的源頭,不從這源頭流出的思考就決非真正形而上的。因此,差不多可以把對死亡的體悟看作衡量一個人的哲學悟性的標誌。
有的人很聰明,很有理解力,甚至也很真誠,但沒有對死亡的體悟,你就很難和他作深入的哲學對話。
8
哲學是對人類最高問題的透徹思考。對於何種問題堪稱最高,哲學家們有很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看法如何不同,人類始終為某些重大的根本性問題困擾著,因此對之作透徹思考的哲學就始終存在著,並將永遠存在下去。
9
一個真誠的人生探索者可能會走錯路,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在總體上是正確的。一個隻在書本裏討生活的學者也許不犯錯誤,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
10
解構主義熱中於文本的解構,以此挖掘文本的多義。然而,無論怎樣多義的文本也隻是文本,與真正的哲學性追問無涉。在此意義上,我不承認解構主義是哲學。
11
我們的視力有限,在視力夠不到的地方隻看見一片模糊,於是名之為“混沌”。所以,我們宣布宇宙起源於混沌,還宣布包圍我們的星係的也是混沌。
12
哲學和宗教是痛苦靈魂的收容所。許多人懷著無可排遣的生命的苦惱,終於在哲學和宗教中找到了寄託。
可是,倘若有人因此決心獻身哲學,卻是一種誤會。這就好比病人因為患病,便自以為獲得了當醫生的資格一樣。何況吃哲學飯其實與靈魂毫不相幹,不過是社會上說空話最多掙錢最少的一種行當罷了。
我知道獻身宗教是可能的,但也和社會上那些吃宗教飯的人無關。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哲學與詩
1
我深信哲學家與藝術家是相通的。詩人的心靈,哲學家的頭腦,這兩樣東西難道能夠分開嗎?一個人正是因為有了一顆熱愛人生、富於感受的心,才會去對人生之謎作哲學的探討。藝術家和哲學家是氣質相似的人,他們都是不實際、不世故的,進入他們視野的是人生和宇宙的大問題,他們為同一個謎所吸引,尋找著同一個夢境。
2
關於哲學究竟是科學還是詩的爭論恐怕永遠不會有一個結論,實在也不必強求一個結論,就像不必強求一切人氣質相同一樣。一個理智型的人治理哲學不能不如同治理科學,因為他原本就是一個科學家。一個情感型的人不能不把哲學當作詩,因為他原本就是一個詩人。
3
藝術與性,哲學與死,均有不解之緣。藝術用審美淨化性的煩惱,哲學用智慧淨化死的恐懼。但是,性的癲狂一方麵給人以個體解體即死的體驗,另一方麵又是種族生命延續即抗拒死的唯一手段。所以,性兼是死和死的拯救。那麽,藝術是否也兼是哲學和哲學的拯救呢?
4
詩借瞬時把握永恆。哲學想直接把握永恆,但做不到,最後隻好向詩求援。
5
春天是詩人的季節,秋天是哲學家的季節。
6
哲學家生活在永恆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7
一般人追求可望也可即的東西,詩人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哲學家追求不可望也不可即的東西。
8
哲學和詩都孕育於神話的懷抱。神話是永恆的化身,她死了,留下了一雙兒女。直到今天,哲學一醒來就談論死去的母親,詩一睡著就夢見死去的母親。
9
在我的概念中,隻有學術與非學術的區別,沒有哲學與文學的區別。
哲學是對人生的思考和體悟,文學則是對之的豐滿而貼切的表達。
10
當一顆敏感的心靈被根本性的疑問刺傷,因而尋求治療的時候,它就會走向哲學。有一種不尋常的激情非人類脆弱的心靈所堪忍受,哲學是對這種激情的治療。但是,治療並非熄滅激情,使心靈歸於冷漠麻痹。詩宣洩激情,哲學則把激情轉向深沉的思考。
11
福克納在加繆猝死那一年寫道:加繆不由自主地把生命拋擲在探究唯有上帝才能解答的問題上了。其實,哲學家和詩人都是這樣,致力於解開水無答案的人生之謎,因而都是不明智的。也許,對人來說,智慧的極限就在於認清人生之謎的無解,因而滿足於像美國作家門肯那樣宣布:“我對人生的全部了解僅在於活著總是非常有趣的。”
12
哲學是男性的,詩是女性的,二者不可分離。沒有詩,哲學就隻會結結巴巴發空論,成為鱉腳的清談家。沒有哲學,詩就隻會絮絮叨叨拉家常,成為淺薄的碎嘴婆。
13
當今批評界的時髦是漚製概念垃圾,然後一古腦兒傾倒在落入其視野的作品上。這班既不懂哲學又不懂藝術的低能兒,他們唯一的生存策略是在哲學家麵前故作放誕,渲染假藝術的氣質,在藝術家麵前故作高深,玩弄偽哲學的術語。
14
文學是人生感受的表達和人生畫麵的描繪,哲學是人生根本問題的體悟和思考,在這個意義上,文學與哲學是息息相通的,一個好的文學家不能沒有哲學的素養。但是,當今文學界的時髦做法是搬弄哲學上的新概念、新術語,並且自以為這便是在追求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哲學深度,此時此刻,我不禁要說:沒有比偽哲學、壞哲學更加敗壞文學的了。
哲學與社會
1
哲學不是公共事業,而是屬於私人靈魂的事情。
任何一種哲學的核心都是非政治的,政治色彩僅是附著物。絕對,終極,永恆,——怎麽能是政治的呢?
2
人們常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實,哲學與時代之間的關係決非這樣簡單。有時候,哲學恰好是非時代(永恆)、反時代(批判)的,它立足於永恆之根本,批判時代舍本求末的迷途傾向。
3
哲學無國別。
4
我認為,以哲學為生活方式的人有以下主要特點:一,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世界和人生;二,除了理性的權威,不承認任何權威;三,關注思想本身而非其實用性,能夠從思想本身獲得最大的快樂;四,與社會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五,為了精神的自由而安於簡樸的物質生活。
5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一個偉大的提問者,他的問題——
一,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問,既屬於人類,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又完全屬於他自己,是他靈魂中的問題。
二,也是他的時代的精神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因而他的提問會對時代發生巨大影響。
三,他的提問和尋求答案的方式改變了哲學史上的舊思路,啟示了新思路,使他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