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舞蹈所象徵的超越性,尤其是針對人類一切傳統價值的。與"神聖的舞蹈"相對立,尼採用"重力的精靈"象徵人類歷史的惰性,象徵傳統的倫理評價。他視"重力的精靈"為一切創造者的魔鬼和大敵。在人類身上,包括在本來有創造力的人身上,背負了太多不相幹的評價,因而步履艱難,生命也因此乏味如一堆沙土。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重力的精靈》。可是,跳舞者能夠跳舞於一切陳舊的戒律之上,超越於善惡之外,用自由的舞蹈踏碎一切倫理,使迄今為止人類心目中的一切所謂偉大都沉淪在下。所以,舞蹈又象徵著精神從一切傳統價值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輕鬆愉快地享受人生,從事創造,而這本身意味著對人生的充分肯定。尼采稱這為"跳舞者的道德",這種道德使一個人能用他的雙足"跳舞在金碧輝煌的銷魂之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七印記》。《尼采全集》,第6卷,第338頁。
歡笑象徵一種歡快豪放的人生態度。尼采說:"我聖化了歡笑。"《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更高的高人》第20節。歡笑也是神聖的。人生有兩個方麵: 歡樂與悲痛。尼采要求在這兩個方麵中都能歡笑。一個人不僅對歡樂發笑,而且對失敗、對痛苦、對悲劇也發笑,這才是具備了酒神精神。因為由生命本身的眼光看來,悲劇原是生自生命的歡樂和力量的過分豐盈。叔本華認為,人生從整體看是悲劇,從細節看具有喜劇性質。參看叔本華: 《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第58節。尼采說: 不對,從生命整體看,短促的悲劇遲早要歸入永恒生命的喜劇,"無數酣笑的波流"終於要把最偉大的悲劇也淘盡。參看《快樂的科學》第1節。一個人應該感情充溢奔放地活,對一切都興致勃勃,這才是幸福。參看《朝霞》第439節。叔本華曾經把人生比喻成吹肥皂泡,誰都想愈吹愈大,結果卻是不可避免的破裂。參看叔本華: 《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第57節。有趣的是尼采也把人生比喻為肥皂泡,結論卻正相反:"在愛生命的我看來,蝴蝶、肥皂泡以及與它們相類似的人最懂得幸福。"望著這些輕盈纖巧的小精靈來回翩飛,查拉圖斯特拉(也就是尼采)感動得流淚和歌唱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讀與寫》。《尼采全集》,第6卷,第58頁。不管生命多麽短暫,我們要笑著生,笑著享樂,笑著受苦,最後笑著死,這才不枉活一生。
與舞蹈一樣,歡笑也是酒神式戰士否定傳統倫理的戰鬥風格。尼采無限嚮往古希臘社會,在他看來,那是一個沒有罪惡感的世界,人們快樂健康地活著,無憂無慮地享受著節慶、宴飲、競技、藝術、攻戰。便是罪惡也有其光榮,而希臘的悲劇藝術就是罪惡與光榮的統一體。參看《快樂的科學》第135節。可是,敵視生命的基督教倫理卻把生命的源頭弄髒了,享樂成了罪惡。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即使反抗舊倫理的戰士也往往免除不了這種罪惡感,一邊戰鬥,一邊自覺在犯罪,因而顯出一副愁苦的臉相。現在尼采要求他們戒除罪惡感,就算對抗舊道德是一種惡吧,它也是一種"歡笑的惡","光明的健全的惡",它居高臨下,向舊道德投去"閃光的侮蔑的大笑",以大笑殺死"重力的精靈"。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讀與寫》;《七印記》第6節;《蜜的獻祭》。酒神精神的先決條件之一是一種確然的歡快,哪怕是在破壞的時候。參看《看哪這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8節。
第24節: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6)
歡快豪放的酒神風格還應該體現在思想家的思考和工作之中。尼采認為,真正的思想家總是在灌輸快樂和生命,決不帶一副懊惱的麵色,顫抖的雙手,含淚的眼睛。參看《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第2節。一般人以為思想同歡笑和快樂不能相容,實在是一種偏見。尼采諷刺說:"人這可愛的動物一旦好好思考時,仿佛總要失去好興致,變得嚴肅了。"《快樂的科學》第327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48頁。而尼采偏要提倡"快樂的科學",並以此作為他的一本書的標題。他認為:"沒有帶來歡笑的一切真理都是虛偽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舊榜和新榜》第23節。《尼采全集》,第6卷,第307頁。酒神式的思想家如同遊戲一樣從事偉大的工作,善於"以諧談說出真理"參看《華格納事件》。《尼採選集》,第2卷,第291頁……
舞蹈的高蹈輕揚,歡笑的快樂豪放,兩者作為酒神精神的形象體現,表明酒神精神實質上是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事實上,尼采一開始是從闡釋藝術現象著手提出酒神精神的,而當他把酒神精神推廣為一種人生哲學時,其審美的實質保存了下來。尼采自己說,《悲劇的誕生》一書所確認的唯一的評價是審美的評價,他以這種評價與歷來宗教和倫理的評價相反對,並且名之為酒神精神。參看《尼採選集》,第1卷,第14頁;第2卷,第438頁。既然生命本身是一種非倫理的東西,要從倫理的角度為它尋找一種意義就隻能是徒勞。相反,大自然遊戲似地創造著也毀壞著個體生命,頗有藝術家的豪興。那麽,個人除了秉承大自然這位"原始藝術家"的氣概,以審美的態度對待生命的喜劇和悲劇,痛快地活,痛快地死,此外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呢?隨著基督教信仰的瓦解,從前懸在人類頭頂的天堂的幻影消失了,人們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毫不仁慈的世界中。在這裏,現世的苦難不能再用來世的福樂補償,死去的靈魂不再有超度的希望。用自然科學的眼光冷靜地看待生老病死現象嗎?可是人有一顆心,不能如此無動於衷。按照叔本華的要求窒息這顆心,滅絕生命欲望嗎?可是這樣一來人生真的全無意義了。尼采不甘心,勉力尋找,終於從審美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用藝術家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吧,這樣你就會肯定人生的全部,因為連最悲慘的人生宿命也具有一種悲劇的審美意義。把人生當作你的一次藝術創作的試驗吧,這樣你無論遇到什麽挫折都不會垂頭喪氣了。你要站在你自己的生命之上,高屋建瓴地俯視你自己的生命,不把它看得太重要,這樣你反而能真正地體驗它,享受它,盡你所能地把它過得有意義。仍然聽得出一種悲音,但是與叔本華不同,有了一種力度,增添了一種鏗鏘壯烈的調子。
強力意誌
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悲劇的誕生》是尼采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作為其中心思想的酒神精神是理解尼采全部思想的一把鑰匙。尼采哲學的主要命題,包括強力意誌、超人和一切價值的重估,事實上都脫胎於酒神精神: 強力意誌是酒神精神的形上學別名,超人的原型是酒神藝術家,而重估一切價值就是用貫穿著酒神精神的審美評價取代基督教的倫理評價。
酒神精神的要義是肯定人生,肯定人生又以生命力的足夠堅強為前提。尼采自己越來越強調酒神精神所包含的力的涵義。他說:"我是第一個人,為了理解古老而仍然豐盛乃至滿溢的希臘本能,而認真對待奇妙的所謂酒神現象: 它唯有從力量的過剩得到說明。"《偶像的黃昏》: 《我感謝古人什麽》第4節。《尼采全集》,第8卷,第170頁。酒神式的陶醉,其本質是"力量提高之感和充實感"《偶像的黃昏》: 《一個不合時宜者的漫遊》第8節。《尼采全集》,第8卷,第123頁。,是"一種高度的力感,一種通過事物來反映自身的充實和完滿的內在衝動"。《強力意誌》,柏林,1952,第811節。在這裏,酒神精神與強力意誌的內在一致是一目了然的。
歡笑象徵一種歡快豪放的人生態度。尼采說:"我聖化了歡笑。"《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更高的高人》第20節。歡笑也是神聖的。人生有兩個方麵: 歡樂與悲痛。尼采要求在這兩個方麵中都能歡笑。一個人不僅對歡樂發笑,而且對失敗、對痛苦、對悲劇也發笑,這才是具備了酒神精神。因為由生命本身的眼光看來,悲劇原是生自生命的歡樂和力量的過分豐盈。叔本華認為,人生從整體看是悲劇,從細節看具有喜劇性質。參看叔本華: 《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第58節。尼采說: 不對,從生命整體看,短促的悲劇遲早要歸入永恒生命的喜劇,"無數酣笑的波流"終於要把最偉大的悲劇也淘盡。參看《快樂的科學》第1節。一個人應該感情充溢奔放地活,對一切都興致勃勃,這才是幸福。參看《朝霞》第439節。叔本華曾經把人生比喻成吹肥皂泡,誰都想愈吹愈大,結果卻是不可避免的破裂。參看叔本華: 《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第57節。有趣的是尼采也把人生比喻為肥皂泡,結論卻正相反:"在愛生命的我看來,蝴蝶、肥皂泡以及與它們相類似的人最懂得幸福。"望著這些輕盈纖巧的小精靈來回翩飛,查拉圖斯特拉(也就是尼采)感動得流淚和歌唱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讀與寫》。《尼采全集》,第6卷,第58頁。不管生命多麽短暫,我們要笑著生,笑著享樂,笑著受苦,最後笑著死,這才不枉活一生。
與舞蹈一樣,歡笑也是酒神式戰士否定傳統倫理的戰鬥風格。尼采無限嚮往古希臘社會,在他看來,那是一個沒有罪惡感的世界,人們快樂健康地活著,無憂無慮地享受著節慶、宴飲、競技、藝術、攻戰。便是罪惡也有其光榮,而希臘的悲劇藝術就是罪惡與光榮的統一體。參看《快樂的科學》第135節。可是,敵視生命的基督教倫理卻把生命的源頭弄髒了,享樂成了罪惡。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即使反抗舊倫理的戰士也往往免除不了這種罪惡感,一邊戰鬥,一邊自覺在犯罪,因而顯出一副愁苦的臉相。現在尼采要求他們戒除罪惡感,就算對抗舊道德是一種惡吧,它也是一種"歡笑的惡","光明的健全的惡",它居高臨下,向舊道德投去"閃光的侮蔑的大笑",以大笑殺死"重力的精靈"。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讀與寫》;《七印記》第6節;《蜜的獻祭》。酒神精神的先決條件之一是一種確然的歡快,哪怕是在破壞的時候。參看《看哪這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8節。
第24節: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6)
歡快豪放的酒神風格還應該體現在思想家的思考和工作之中。尼采認為,真正的思想家總是在灌輸快樂和生命,決不帶一副懊惱的麵色,顫抖的雙手,含淚的眼睛。參看《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第2節。一般人以為思想同歡笑和快樂不能相容,實在是一種偏見。尼采諷刺說:"人這可愛的動物一旦好好思考時,仿佛總要失去好興致,變得嚴肅了。"《快樂的科學》第327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48頁。而尼采偏要提倡"快樂的科學",並以此作為他的一本書的標題。他認為:"沒有帶來歡笑的一切真理都是虛偽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舊榜和新榜》第23節。《尼采全集》,第6卷,第307頁。酒神式的思想家如同遊戲一樣從事偉大的工作,善於"以諧談說出真理"參看《華格納事件》。《尼採選集》,第2卷,第291頁……
舞蹈的高蹈輕揚,歡笑的快樂豪放,兩者作為酒神精神的形象體現,表明酒神精神實質上是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事實上,尼采一開始是從闡釋藝術現象著手提出酒神精神的,而當他把酒神精神推廣為一種人生哲學時,其審美的實質保存了下來。尼采自己說,《悲劇的誕生》一書所確認的唯一的評價是審美的評價,他以這種評價與歷來宗教和倫理的評價相反對,並且名之為酒神精神。參看《尼採選集》,第1卷,第14頁;第2卷,第438頁。既然生命本身是一種非倫理的東西,要從倫理的角度為它尋找一種意義就隻能是徒勞。相反,大自然遊戲似地創造著也毀壞著個體生命,頗有藝術家的豪興。那麽,個人除了秉承大自然這位"原始藝術家"的氣概,以審美的態度對待生命的喜劇和悲劇,痛快地活,痛快地死,此外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呢?隨著基督教信仰的瓦解,從前懸在人類頭頂的天堂的幻影消失了,人們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毫不仁慈的世界中。在這裏,現世的苦難不能再用來世的福樂補償,死去的靈魂不再有超度的希望。用自然科學的眼光冷靜地看待生老病死現象嗎?可是人有一顆心,不能如此無動於衷。按照叔本華的要求窒息這顆心,滅絕生命欲望嗎?可是這樣一來人生真的全無意義了。尼采不甘心,勉力尋找,終於從審美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用藝術家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吧,這樣你就會肯定人生的全部,因為連最悲慘的人生宿命也具有一種悲劇的審美意義。把人生當作你的一次藝術創作的試驗吧,這樣你無論遇到什麽挫折都不會垂頭喪氣了。你要站在你自己的生命之上,高屋建瓴地俯視你自己的生命,不把它看得太重要,這樣你反而能真正地體驗它,享受它,盡你所能地把它過得有意義。仍然聽得出一種悲音,但是與叔本華不同,有了一種力度,增添了一種鏗鏘壯烈的調子。
強力意誌
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悲劇的誕生》是尼采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作為其中心思想的酒神精神是理解尼采全部思想的一把鑰匙。尼采哲學的主要命題,包括強力意誌、超人和一切價值的重估,事實上都脫胎於酒神精神: 強力意誌是酒神精神的形上學別名,超人的原型是酒神藝術家,而重估一切價值就是用貫穿著酒神精神的審美評價取代基督教的倫理評價。
酒神精神的要義是肯定人生,肯定人生又以生命力的足夠堅強為前提。尼采自己越來越強調酒神精神所包含的力的涵義。他說:"我是第一個人,為了理解古老而仍然豐盛乃至滿溢的希臘本能,而認真對待奇妙的所謂酒神現象: 它唯有從力量的過剩得到說明。"《偶像的黃昏》: 《我感謝古人什麽》第4節。《尼采全集》,第8卷,第170頁。酒神式的陶醉,其本質是"力量提高之感和充實感"《偶像的黃昏》: 《一個不合時宜者的漫遊》第8節。《尼采全集》,第8卷,第123頁。,是"一種高度的力感,一種通過事物來反映自身的充實和完滿的內在衝動"。《強力意誌》,柏林,1952,第811節。在這裏,酒神精神與強力意誌的內在一致是一目了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