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一種分身術,它能將我分成兩個,一個是有很多塵世欲望的具體的我,在紅塵中奮鬥、掙紮。另一個是哲學的我、理性的我、靈魂的我,會站在更加開闊的天地之間,從更加超脫的角度來勸導那個具體的我。哲學不能消除我遇到的具體的苦難,但它讓我擁有一個站在高處的自我,這個自我能站在永恆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就會感覺眼前的任何遭遇都是短暫的、渺小的,從最後結果來看都是一樣的。這樣,就把那個具體的我從苦難中拔了出來,使它不至於被苦難壓垮。
8
哲學想的是根本問題,它讓你與具體生活拉開一段距離。
9
一個不問生活意義的人當然是不需要哲學的,可是,我相信,人畢竟是有靈魂的,沒有誰真正不在乎活得有沒有意義。事實上,人們越是被世俗化潮流裹挾著在功利戰場上拚搏,生活在人生的表麵,心中就越是為意義的缺失而困惑,而焦慮。因此,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哲學來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
10
哲學是啟迪人生智慧的學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學的薰陶,智慧是否開啟,結果大不一樣。哲學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其實至大無比。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明白、歡欣、寧靜的,沒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糊塗、煩惱、躁動的。
11
哲學和宗教都是終極關切,都要對世界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給出一個完整的說明。但是,它們尋求解答的手段卻不同。在宗教看來,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是一個神秘,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將它弄明白,唯有靠神的啟示來接近它。相反,哲學隻信任理性,要求對問題作出理由充足的解答。在這一點上,哲學又和科學一樣。
如此看來,哲學家有一個宗教的靈魂,卻長著一顆科學的腦袋。靈魂是一個瘋子,它問的問題漫無邊際,神秘莫測。頭腦是一個呆子,偏要一絲不苟、有根有據地來解答。瘋子問,呆子答,其結果可想而知。
然而,哲學麵向宗教,敢思科學之不思,又立足科學,敢疑宗教之不疑,正是這一結合了兩種對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為比科學和宗教更加偉大的東西。
12
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優秀者,不管是哪一領域的,必是對世界和人生有自己廣闊的思考和獨特的理解的人。一個人隻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卻做成了大事業,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曾有過呢。
13
哲學對政治的影響是緩慢的,但一旦發生影響,就是根本性的。
14
人們常說哲學是方法論,遇到什麽具體問題,就說用哲學的方法分析一下。哲學中根本不存在這種可以用來解決一切具體問題的萬能方法。哲學是讓你想大問題,大問題想明白了,你麵對具體問題就有了開闊的視野和從容的心態。它給你的是智慧和境界,舍此而求所謂方法,就是舍本求末,而這恰恰是違背哲學的本性的。
第27章 如何走近哲學
1
大體而論,哲學有四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為形上學的沉思和偉大思想體係的創造,它屬於哲學史上的天才。二是作為學術,它屬於學者。三是作為思潮或意識形態,它屬於大眾。四是作為人生思考,它屬於每一個不願虛度人生的人。
前兩種屬於少數人,不過學者與天才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同樣,後兩種屬於多數人,而一個普通人是作為大眾還是作為個人走向哲學,情況也迥然不同。在我看來,一個人不是作為大眾追隨一種思潮,而是作為獨立的個人思考人生,這是更符合哲學之本義的狀態。
2
接近或進入哲學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學術的方式,圍繞哲學史或哲學理論中某一課題係統地搜集和整理材料,在此基礎上對之做清晰的論述。二是思想的方式,對那些最基本的哲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沉浸於其中。三是精神的方式,因自己靈魂中的困惑而發生追問,尋求理性的解決。
這三種方式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如果一定要說高低,全在於那個從事哲學的人的心性和智性,由此而有了因循與創造、膚淺與深刻之分。
3
怎樣才能走近哲學?我一向認為,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直接閱讀大哲學家的原著,最好的哲學都會聚在大師們的作品中。不錯,大師們觀點各異,因此我們不可能從中得到一個標準答案,然而,這正是讀原著的樂趣和收穫之所在。
一個人怎樣才算是入了哲學的門?是在教科書中讀到了一些教條和結論嗎?當然不是。唯一的標準是看你是否學會了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人生的根本問題,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那麽,看一看哲學史上諸多偉大頭腦在想一些什麽重大問題,又是如何進行獨立思考的,正可以給你最好的榜樣和啟示。
4
根據我的經驗,要真正領悟哲學是什麽,最好的辦法就是讀大哲學家的原著,看他們在想什麽問題和怎樣想這些問題。
5
誠如阿那克薩戈拉所說,哲學家的祖國是宇宙。哲學開始於天文學,最早的哲學家幾乎都是天文學家。當人類從世間的事務中抬起頭來,關心頭頂的星空時,哲學誕生了。
6
哲學是人類的鄉愁,是對人類永恆故鄉的懷念和追尋。在哲學家心中,這種鄉愁格外濃鬱,他們知道,地圖上的國家和城邦旋生旋滅,都不是真正的祖國。於是,作為人類的使者,他們走上了探尋真正的祖國的旅途。對於他們來說,胸懷宇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事實。他們決心探明世界的全貌和本質,在那裏找到人類生存的真實意義和可靠基礎。
7
一切鼓吹狹隘國家利益和民族仇恨的哲學家都是可疑的。哲學家用宇宙的真理衡量人類,又用人類的真理衡量民族和國家,在這樣的人心中,狹隘民族主義怎會有容身之地呢?
8
一個人倘若不能從思考中汲取大部分的快樂,他算什麽哲學家呢?
9
有必要改革我們的哲學課程,第一步是把它從政治課中分離出來,恢復它作為愛智慧的本來麵貌和作為最高問題之思考的獨立地位。
10
在本來的意義上,純粹哲學就是形上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其中,人生之思實為世界之思的原動力,由世界之思又引出了知識之思。以\"生活哲學\"的罪名把人生之思革出教門,哲學殿堂裏倒是純粹了,可惜不是純粹哲學,而是純粹空無。
11
在今天,哲學仿佛破落了,正在給政治、科學、文學打工。
12
對於作為非研究者的一般讀者來說,尼采的最重大價值在於\"逼迫\"--說\"啟發\"太輕了--我們認真麵對和思考生命意義的問題。這也就是在\"上帝死了\"即信仰缺失的大背景下,如何戰勝生命的無意義性和重建人生信仰的問題。
13
在尼采的作品中,有一種真正的驕傲,因為發現了真理卻不被理解而產生的驕傲,這與狂妄是兩回事。狂妄的實質是淺薄,實際上沒有什麽貨色,就隻剩下姿態了。
8
哲學想的是根本問題,它讓你與具體生活拉開一段距離。
9
一個不問生活意義的人當然是不需要哲學的,可是,我相信,人畢竟是有靈魂的,沒有誰真正不在乎活得有沒有意義。事實上,人們越是被世俗化潮流裹挾著在功利戰場上拚搏,生活在人生的表麵,心中就越是為意義的缺失而困惑,而焦慮。因此,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哲學來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
10
哲學是啟迪人生智慧的學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學的薰陶,智慧是否開啟,結果大不一樣。哲學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其實至大無比。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明白、歡欣、寧靜的,沒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糊塗、煩惱、躁動的。
11
哲學和宗教都是終極關切,都要對世界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給出一個完整的說明。但是,它們尋求解答的手段卻不同。在宗教看來,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是一個神秘,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將它弄明白,唯有靠神的啟示來接近它。相反,哲學隻信任理性,要求對問題作出理由充足的解答。在這一點上,哲學又和科學一樣。
如此看來,哲學家有一個宗教的靈魂,卻長著一顆科學的腦袋。靈魂是一個瘋子,它問的問題漫無邊際,神秘莫測。頭腦是一個呆子,偏要一絲不苟、有根有據地來解答。瘋子問,呆子答,其結果可想而知。
然而,哲學麵向宗教,敢思科學之不思,又立足科學,敢疑宗教之不疑,正是這一結合了兩種對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為比科學和宗教更加偉大的東西。
12
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優秀者,不管是哪一領域的,必是對世界和人生有自己廣闊的思考和獨特的理解的人。一個人隻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卻做成了大事業,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曾有過呢。
13
哲學對政治的影響是緩慢的,但一旦發生影響,就是根本性的。
14
人們常說哲學是方法論,遇到什麽具體問題,就說用哲學的方法分析一下。哲學中根本不存在這種可以用來解決一切具體問題的萬能方法。哲學是讓你想大問題,大問題想明白了,你麵對具體問題就有了開闊的視野和從容的心態。它給你的是智慧和境界,舍此而求所謂方法,就是舍本求末,而這恰恰是違背哲學的本性的。
第27章 如何走近哲學
1
大體而論,哲學有四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為形上學的沉思和偉大思想體係的創造,它屬於哲學史上的天才。二是作為學術,它屬於學者。三是作為思潮或意識形態,它屬於大眾。四是作為人生思考,它屬於每一個不願虛度人生的人。
前兩種屬於少數人,不過學者與天才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同樣,後兩種屬於多數人,而一個普通人是作為大眾還是作為個人走向哲學,情況也迥然不同。在我看來,一個人不是作為大眾追隨一種思潮,而是作為獨立的個人思考人生,這是更符合哲學之本義的狀態。
2
接近或進入哲學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學術的方式,圍繞哲學史或哲學理論中某一課題係統地搜集和整理材料,在此基礎上對之做清晰的論述。二是思想的方式,對那些最基本的哲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沉浸於其中。三是精神的方式,因自己靈魂中的困惑而發生追問,尋求理性的解決。
這三種方式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如果一定要說高低,全在於那個從事哲學的人的心性和智性,由此而有了因循與創造、膚淺與深刻之分。
3
怎樣才能走近哲學?我一向認為,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直接閱讀大哲學家的原著,最好的哲學都會聚在大師們的作品中。不錯,大師們觀點各異,因此我們不可能從中得到一個標準答案,然而,這正是讀原著的樂趣和收穫之所在。
一個人怎樣才算是入了哲學的門?是在教科書中讀到了一些教條和結論嗎?當然不是。唯一的標準是看你是否學會了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人生的根本問題,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那麽,看一看哲學史上諸多偉大頭腦在想一些什麽重大問題,又是如何進行獨立思考的,正可以給你最好的榜樣和啟示。
4
根據我的經驗,要真正領悟哲學是什麽,最好的辦法就是讀大哲學家的原著,看他們在想什麽問題和怎樣想這些問題。
5
誠如阿那克薩戈拉所說,哲學家的祖國是宇宙。哲學開始於天文學,最早的哲學家幾乎都是天文學家。當人類從世間的事務中抬起頭來,關心頭頂的星空時,哲學誕生了。
6
哲學是人類的鄉愁,是對人類永恆故鄉的懷念和追尋。在哲學家心中,這種鄉愁格外濃鬱,他們知道,地圖上的國家和城邦旋生旋滅,都不是真正的祖國。於是,作為人類的使者,他們走上了探尋真正的祖國的旅途。對於他們來說,胸懷宇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事實。他們決心探明世界的全貌和本質,在那裏找到人類生存的真實意義和可靠基礎。
7
一切鼓吹狹隘國家利益和民族仇恨的哲學家都是可疑的。哲學家用宇宙的真理衡量人類,又用人類的真理衡量民族和國家,在這樣的人心中,狹隘民族主義怎會有容身之地呢?
8
一個人倘若不能從思考中汲取大部分的快樂,他算什麽哲學家呢?
9
有必要改革我們的哲學課程,第一步是把它從政治課中分離出來,恢復它作為愛智慧的本來麵貌和作為最高問題之思考的獨立地位。
10
在本來的意義上,純粹哲學就是形上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其中,人生之思實為世界之思的原動力,由世界之思又引出了知識之思。以\"生活哲學\"的罪名把人生之思革出教門,哲學殿堂裏倒是純粹了,可惜不是純粹哲學,而是純粹空無。
11
在今天,哲學仿佛破落了,正在給政治、科學、文學打工。
12
對於作為非研究者的一般讀者來說,尼采的最重大價值在於\"逼迫\"--說\"啟發\"太輕了--我們認真麵對和思考生命意義的問題。這也就是在\"上帝死了\"即信仰缺失的大背景下,如何戰勝生命的無意義性和重建人生信仰的問題。
13
在尼采的作品中,有一種真正的驕傲,因為發現了真理卻不被理解而產生的驕傲,這與狂妄是兩回事。狂妄的實質是淺薄,實際上沒有什麽貨色,就隻剩下姿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