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內涵而不免流於瑣碎。


    6迸評涉及某些重要的哲學難題,有必要檢視一下現代哲


    學及其指導下的批評理論所提出的解決這些難題的方案。


    例如,文本有無它本來的意義,如果有,如何劃清該“客觀”


    的意義與批評者的“主觀”的理解之間的界限,這一主觀與客觀


    的關係問題始終糾纏著批評理論。現代許多批評理論(如俄國


    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美國新批評派,現象學批評)都試圖建立起


    一套分析的技術或標準,以求排除批評者的“主觀”之幹擾,使


    “客觀”意義的獲取成為可操作和可檢驗的科學程序。但是,這


    樣做的代價必定是縮減意義的範圍,事實上把它限製在那些可


    以形式化的東西上了。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哲學解釋學為此問


    題的解決指出了最可取的方向。哲學解釋學對理解的本體論結


    構的揭示表明,理解必定是理解者視域與文本視域的融合。因


    此,批評不必再糾纏於主觀與客觀之區分,反而應以兩者視域的


    最大限度的融合為目標,使批評成為一種富有成果的對話。


    批評者所要闡釋的意義是在作品的內容之中,還是在形式


    之中?這一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問題是糾纏著批評理論的另一個


    難題。如果撇開藝術形式而隻看思想內容,批評就不再是文學


    性質的了。如果撇開思想內容而隻看藝術形式,批評就不再是


    意義的闡釋而隻成了技巧的分析。在這個問題上,結構主義的


    方略是破除內容與形式的二分法,將兩者融入結構的概念。它


    不再問作品的一個成分是內容還是形式,隻問是否為審美的目


    27另一種存在


    的服務,所有為審美目的服務的成分都依照不同的層次組織成


    一個完整的符號體係。我認為,結構主義把一切內容都形式化


    了的做法未必可取,但破除內容與形式的二分法無疑是解決這


    一難題的正確方向。在文學作品中,惟有被藝術地言說的事物


    才真正構成為內容,而事物之被藝術地言說即所謂形式,兩者所


    指的原是同一件事,本來就不可截然分開。


    7閉苧в胛難Ф際僑死嗑神生活的形式,在本質上是相通


    的。因此,哲學之進入文學作品的權利是不容置疑的,問題僅在


    進入的方式。有不同的進入方式,例如:一、在文學作品中插入


    哲學的議論,這些議論與作品的文學性內容(情節等等)隻在主


    題上相關,在形式上卻彼此脫節,如同一種拚貼;二、用文學的形


    式表達哲學性的思考和體悟,此種意圖十分明確,因而譬如說可


    以用哲理詩、玄學詩、哲學小說、思想小說等等來命名相關的作


    品;三、自覺地應用某種新潮的哲學思想來創作文學作品,從事


    文體的實驗,譬如羅勃-格裏耶的新小說之於結構主義哲學;


    四、作品本身完全是文學性的,哲學並不在其中的任何部分出


    場,但作品的整體卻有一種哲學的底蘊,傳達了對世界和人生的


    一種基本理解或態度。


    一般來說,哲學應該以文學的方式存在於文學作品之中,它


    在作品中最好隱而不露,無跡可尋,卻又似乎無處不在。作品的


    血肉之軀整個兒是文學的,而哲學是它的心靈。哲學所提供的


    隻是一種深度,而不是一種觀點。卡夫卡的作品肯定是有哲學


    的深度的,但我們在其中找不到哪怕一個明確的哲學觀點。哲


    學與文學的最差的結合,是給文學作品貼上哲學的標籤,或者給


    哲學學說戴上文學的麵具。不能排除還存在著像《查拉圖斯特


    拉如是說》這樣的作品,幾乎無法給它歸類,從外到裏都是哲學


    37探究存在之謎


    也都是文學,既是哲學著作又是文學精品。所以,說到底,哲學


    與文學的區分也不是那麽重要,一切偉大的作品必定是一個精


    神性的整體。


    8本荽宋頤強梢嶽刺教終苧в肱評相結合的方式了。依


    據某種哲學觀點從事批評,熱中於在作品中尋找這種觀點的相


    似物,或者尋找合適的作品來闡釋這種觀點,這肯定是最糟糕的


    結合方式。在最好的情形下,這種批評也隻能算做哲學批評而


    非文學批評。一個批評家或許也信奉某種哲學觀點,但是,當他


    從事文學批評時,他決不能僅僅代表這種觀點出場,而應力求把


    它懸置起來,盡可能限製它的作用。他真正應該調動的是兩樣


    東西,一是他的藝術鑑賞力和判斷力,一是他的精神世界的經驗


    整體。文學首先是語言藝術,因此,不言而喻,從事文學批評的


    人必須要能夠欣賞語言藝術。判斷力的來源,除了藝術直覺之


    外,還有藝術修養,即對於人類共同藝術遺產的真正了解,因此


    有能力判斷當下這部作品與全部傳統的關係,善於發現那種改


    變了既有經典所構成的秩序從而自身也成為經典的作品。但文


    學不僅僅是語言藝術,在最深的層次上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形


    式。正是在這一層次上,文學與哲學有了最深刻的聯繫。也是


    在這一層次上,哲學以最自然的方式參與了批評。當批評家以


    他的內在經驗的整體麵對作品時,哲學已經隱含在其中,這個哲


    學不是他所信奉的某一種哲學觀念,而是他的精神整體的基本


    傾向,他的真實的世界觀和生活態度。批評便是他的精神整體


    與作品所顯示的作者的精神整體之間的對話,這一對話是在人


    類精神史整體的範圍裏展開的,並且成了人類精神史整體的一


    個有機部分。


    47另一種存在


    9北韭鄹俁雜諼難批評所做的思考,在基本原則上也適用


    於一般的藝術批評。


    1998.9


    57探究存在之謎


    活著寫作是多麽美好


    一


    我愛讀作家、藝術家寫的文論甚於理論家、批評家寫的文


    論。當然,這裏說的作家和理論家都是指夠格的。我不去說那


    些寫不出作品的低能作者寫給讀不懂作品的低能讀者看的作文


    原理之類,這些作者的身份是理論家還是作家,真是無所謂的。


    好的作家文論能喚起創作欲,這種效果,再高明的理論家往往也


    無能達到。在作家文論中,帕烏斯托夫斯基的《金玫瑰》(亦譯


    《金薔薇》)又屬別具一格之作,它誠如作者所說是一本論作家勞


    動的劄記,但同時也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書中雲:“某些書仿


    佛能迸濺出瓊漿玉液,使我們陶醉,使我們受到感染,敦促我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另一種存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另一種存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