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尼采的文化觀


    尼采對文化是如何理解的?他的文化觀的思想資源是從哪裏來的?主要是來自古希臘,當然是他眼中的古希臘,和歌德、文克爾曼的傳統看法是很不一樣的。從他的這幾篇早期著作看,一個是希臘神話和悲劇,另一個是前蘇格拉底哲學,這二者是他理解文化概念的主要思想來源。


    按照尼采的理解,什麽是文化呢?他說文化就是貫穿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生活的統一風格。在這方麵,希臘人是典範,希臘人的整體生活表現中是有一種統一風格的,有了這種統一風格,整個民族就成為一個有生命的統一體。真正的文化能夠貫穿一個民族的全部生活,使這個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體,那麽,這個文化中起統一作用的紐帶是什麽?什麽東西能夠使一個民族既生龍活虎又萬眾一心?尼采認為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健康的生命本能,希臘人生命本能強健,熱愛生命,肯定人生,在太陽下麵健康地生活,舉辦運動會、演出會、各種節日和競賽。生命是文化之源,尼采說,文化隻能從生命中生長開放,給我生命,我為你創造出一個文化來。另一個是超越的精神追求,因為光有生命本能,沒有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也不會有文化。希臘的神話和悲劇證明,希臘人對生命的形而上意義有強烈的關切和堅定的信念。如果說生命本能是文化的土壤,精神信念就是文化的天空,如果說生命本能是根,精神信念就是花,二者不可或缺。健康的生命本能升華出神聖的意義,所以尼采說,文化應該是一個神化的生命體。


    神話是尼采理解文化的一個最重要的樣本。神話是希臘文化的發源地,它有兩個特點。一方麵,用尼采的話說,希臘神話是生命宗教,是對生命的崇拜,表明希臘人的生命非常健康。奧林匹斯眾神無論在形象上還是在性格和行為上,都和我們人類非常相近,實際上是以神的身份過人的生活,這是對人類生命的一種神化,它起了這麽一個作用。另一方麵,通過神話,希臘人相信生命是永恆的,是超越時間的變化而長存的,它又起了這麽一個作用。


    大家知道,希臘神話是公元前7世紀的時候,主要通過荷馬史詩流傳下來的。在這之後,希臘神話經過了一段衰亡的過程,在這個衰亡的過程中,又有一段迴光返照,就是通過希臘悲劇有一次短暫的復活。希臘悲劇的主題是神話,在尼采看來,它實際上是挽救民族形上學信念的一個努力。尼采對希臘悲劇的評價非常高,具體的我就不說了,一個簡單的提示,他說悲劇的效果是給了人們一種形而上的慰藉。他說是慰藉,就和神話表達的形而上信念差許多了,也說明了神話在衰亡。


    尼采的文化觀的來源,另一個就是蘇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臘哲學。尼采最喜歡的哲學家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把世界解釋為一團永恆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周期燃燒又熄滅,有時候又把世界描繪成一個兒童在遊戲,在大海邊玩沙子,堆起來又推倒了,尼采認為這就是把世界解釋為一個宇宙藝術家在玩審美的遊戲,這和他的酒神世界觀是非常接近的。從整體來說,他讚賞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是認為在他們身上生活和哲學是完全統一的,說他們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為了博學從事哲學,身體力行哲學的法則,懷著一種單純的男子氣概以哲學的方式來生活。他強調哲學的愛智慧和科學的追求知識是兩回事,希臘人的求知慾望也很強烈,但是他們能夠約束自己的求知慾,這樣才創造了典型的哲學頭腦。在尼采看來,如果沒有對生命意義的關切,隻是以求知為目的,那麽無論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個人,多麽博學也仍然是沒有文化的野蠻人。因為如果沒有對生命意義的關切貫穿其中,知識就隻是一些沒有內在聯繫的碎片,並不能指導人生。


    尼采的文化觀,除了強調對生命意義的關切,藉此把民族的生活統一成一個整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強調天才的作用,在他看來,正是通過天才,生命的意義才得到了解釋。大自然產生了生命,包括動物和人類的生命,但是用大自然的眼光來看,生命本身是沒有什麽意義的。生命世代延續,每一個個體生命曇花一現,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遲早也會毀滅,根本沒有所謂的終極意義。形象地說,這種無意義是大自然的一個苦悶,它創造了生命,但是生命沒有意義,它為此感到痛苦。怎麽樣才能讓生命有意義,有超越變化的形而上意義呢?隻能靠精神的東西,而天才就是生命向精神上升的橋樑。用尼采的話說,自然產生哲學家和藝術家的用意,就是為了給本來沒有意義的生命一種解釋,給它解釋出一種意義來。哲學家的使命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解釋賦予生命一種形而上的意義,而藝術家則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證明這一點。


    尼采說的天才,包括哲學家、藝術家、聖徒,這些人實際上是人類的最高標本,在他們身上本來沒有意義的動物性的生命變成了具有形而上意義的精神性的生命。所以,他認為文化的目標就是要產生天才,產生能夠賦予生命以形而上意義的精英。在他的心目中,古希臘像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這樣的悲劇詩人,或者像赫拉克利特這樣的哲學家,就是天才。當然也包括叔本華,至少當時他是這麽看的,因為他的這些話是在《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這篇著作中說的。衡量一個時代的文化是不是有價值,就看這個時代產生了多少這樣的天才。天才往往是零星地產生的,古希臘是一個例外,後來就很少了,但是在歷史的長河裏,這些巨人組成了一個“天才共和國”,穿越歲月的山峰,延續著崇高的精神談話,傳承了高級的文化。尼采認為,普通人應該自覺地為產生天才服務,這是他們對文化承擔的責任。魯迅也曾經說,我們應該做天才的土壤,讓天才能夠產生,他是受尼采的影響,這個思想其實是從尼采那裏來的。


    上麵講了尼采關於文化的兩個基本觀點,一是文化是貫穿於一個民族生活的統一風格,二是文化的目標是要產生天才,下麵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麽樣用這些觀點分析現代文化的。


    二、現代文化的基本特徵


    所謂現代文化是指尼采那個時期也就是19世紀下半葉的文化,不過,我覺得他的分析就好像是在說我們今天,說得非常準確,拿到今天來絲毫沒有過時。真正的文化應該是一個有生命的統一體,既有健康的生命本能,又有超越的精神追求,把民族的生活聯結成一個整體。用這個標準來看,尼采認為,現代文化基本上是沒有內在聯繫的碎片。一方麵,現代人的生命本能衰竭了,後來他經常用一個詞叫頹廢,另一方麵,精神信仰已經喪失,沒有超越的精神追求,也就是他後來說的虛無主義,生命和精神兩頭都很弱,不能把文化或者生活本身聯結成一個統一體了。他說現代文化是沒有風格的,或者換句話說,是一切風格的大雜燴。如果說生命是文化的根,精神是文化的花朵,那麽,現代文化是沒有根的,也沒有花朵,都是一些紙花、假花。這是一種沒有堅實而神聖的發祥地的文化,不是有生命的東西,不是真正的文化,隻是關於文化的各種意見和情緒的堆積,是關於文化的知識,而且往往是錯誤的、膚淺的知識。這個時代沒有自己創造的文化,隻是對過去時代的文化做一些整理和研究,然後得到了一些關於過去時代的文化的知識。所以尼采說,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時代,他經常用野蠻這個詞來形容現代,例如“現代式野蠻”、“十九世紀的野蠻”等等,野蠻這個詞成了他描繪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福的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幸福的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