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周老師您好,我高一的時候第一次讀到您的書,就是《人生哲思錄》,在我們學校對麵的書店買的。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把書放在床頭,每天晚上在睡覺之前看那麽幾段,我生命中第一次,就是我一下就被這本書吸引住了。我每天回家,好像就覺得有一個朋友在那裏等著我去與他相見。今天我想問您和閱讀直接相關的問題,您認為閱讀對一個中學生非常重要,但是我現在時間非常有限,每天的學習或者做練習題已經占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所以每天回家的時候可能隻剩下二十分鍾可以用來讀書了。如果這樣的話,我擔心我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就被耽誤了,這樣會不會對我以後造成影響?(掌聲)


    答:我從你剛才的話裏麵聽出來,你是非常渴望每天保證有時間去閱讀的,你有這樣一種心情的話,哪怕每天堅持二十分鍾,我覺得你的閱讀習慣仍然會保持下去的。有時候閱讀會暫時中斷,我也有過這樣的情況,集中去做一件事情,閱讀可能會中斷一段時間,但是我覺得這種內在的渴望還在的話就不怕。


    問:但是我現在不能確定我這種渴望會不會因為時間的延續而衰落。


    答:我也不能確定。(笑聲,掌聲)但是你有這種警覺就很好。


    問:周老師,既然您是一個哲學家,我想聽聽您對社會的看法。現在的社會具有很強的功利性,我們是應該陷入對功利社會的絕望,還是應該站出來去改變它?我們應該有一個什麽樣的態度?我覺得我自己是屬於非功利的,我想看書,但是我媽媽就說你應該去學習、高考之類的。這個社會對於非功利的追求實在是太輕蔑了,我想知道您的看法。(笑聲,掌聲)


    答:這是一個難題。你讓我說,我也左右為難,我怕害了你。我覺得在一般情況下,你說的功利和非功利應該盡可能地兼顧,我這個就比較圓滑了,是比較中庸的一種做法。你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生活,你可能不得不兼顧一下功利的一麵。但是有一點,我相信如果你非功利的、純粹的追求非常強大的話,功利的那一邊捨棄了也沒關係,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我總是強調,從非功利來說,一個人應該追求的是優秀,而功利就是追求成功,應該把優秀作為主要目標,兼顧一下成功,能得到挺好,得不到也別太在乎。這是從人生的長期過程來說,應該把優秀作為主要目標。具體到某一個特定階段,比如說你麵臨高考,可能就不得不多照顧一下功利的那一麵。當然,如果你對自己充滿信心,我考不上也沒關係,相信我堅持走自己的路,我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你有這樣的信心,當然放棄功利也沒什麽大不了。(掌聲)


    問:人是不能否定他有社會屬性的,您剛才說不太建議我們把時間花在網絡上,去看一些比如說八卦的東西,但是我覺得這應該算是我和朋友的一些談資吧。如果用很多時間去獨處,外人看來我這個人可能太封閉,不夠和社會交流。我想問一下,怎麽平衡個人情操的陶冶和人的社會屬性?(掌聲)


    答:兩方麵兼顧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分清哪個是更根本的。我自己的體會,獨處、自己學習、思考、寫作——我說的寫作是廣義的,是通過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對自己內心的一種整理——這個東西是更根本的。在這個前提下,一個人也不應該封閉自己。其實有獨處需要的人未必是性格孤僻的人,這和性格是兩回事,有的人很開朗,但是如果沒有獨處的時間,他會感覺這種生活很糟糕,整個人是散於外部事物中的。一個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是怎麽分配時間的問題,所以我說寧可多花時間獨處、閱讀、思考,少一點時間上網看八卦、聊天。談資這個東西重要嗎?同學之間聊最近的八卦,你插不上嘴,當時會有點兒失落,可是你想想,從長遠來看,真是一點兒不重要。我年輕的時候和人談話也不多,大量的時間是自己獨處,我習慣了,覺得挺好。當然,每個人的性格和需求不一樣,你可以兩者兼顧,但是要分清主次。


    問:我特別喜歡昆德拉的書,我看您的書裏也提到他,我比較喜歡他對輕和重的論述。我發現有的人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更多的像是為了一些社會道德給他的各種定義和標準而活,活了一輩子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來。我就常常想,做人一輩子至少要讓自己滿意才好,但是我又問自己,什麽是我真正想要的?我自己到底想做一個什麽樣的人?其實我很難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就感到很困惑。


    答:那是因為你還年輕,一個人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這是通過人生的閱歷不斷思考的結果。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麽,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明確的預期,不知道自己將來的走向,其實也不可能知道。直到很晚的時候,大約將近四十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才比較清楚了。所以我覺得沒有關係,你心裏有找自己的路的想法就已經很好了。這肯定是一個過程,是逐漸地清晰起來的,你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意識,這已經很可貴了。


    問: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麽,就可能會走彎路,我老了以後就會痛恨自己曾經這樣,我特別怕後悔。


    答: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沒有走過彎路的話,我覺得你的生活就太簡單了。但是如果你年老了還在走彎路的話,我覺得你這個人就太簡單了。(笑聲,掌聲)


    華東師大第二附屬中學的講座


    開場白


    主持人: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請到了我們的著名哲學家、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掌聲)一說到周國平這個名字,我們都感到特別親切,因為平時我們老師和同學自己閱讀,強調精神修養,會經常拿周先生的書和思想來給自己打好精神的底子,周先生說每個人要成為你自己,要讀永恆的書。現在大家歡迎周先生做報告。(掌聲)


    第63章 閱讀與成長(5)


    周國平:我是被你們的英喬同學綁架來的。(掌聲)英喬同學是我的好朋友裴紫安和殷玉良的孩子,他叫我周伯伯,長期以來英喬同學不斷地騷擾我(笑聲),給我發電子郵件,催我到華二來。後來我發現,要讓他停止騷擾隻有一個辦法,就是趕緊來,這次正好有個機會,我就來了。但是我沒想到他本事那麽大,把校長、書記還有這麽多的老師都驚動了,安排這麽大的講座,我本來是想到他的班上和同學們隨便聊幾句話就走的。不過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華二在上海是數一數二的名校,我是上海人,我上高中是在上海中學,上中和華二應該說是上海排名最前列的兩個學校。我到過一些名校,據我看名校有兩種。一種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應試上麵,把學生關在學校裏,為了高考星期天也不休息,進行強製性的應試教學。這樣的學校算什麽名校,有一個恰當的名稱叫高考能校,但是誌向太小了。真正的名校應該是有非凡的大誌向的,在現有應試教育的大體製下,盡最大可能為學生爭取全麵發展的自由空間,真正在素質優秀上下功夫,其中包括養成閱讀的習慣和品位。我看一個學校好不好,高考成績僅僅是一個指標,而且是比較次要的指標,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學校有沒有閱讀的風氣,學生學習得快樂不快樂,有沒有學習的主動性,這是更重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福的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幸福的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