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我選擇後一個答案——不知道。(掌聲)倒不是因為你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的當今社會的荒謬圖景,這個圖景是對我們的良知的挑戰,但不是對人生根本意義的挑戰。困境有兩種,一種是時代性的,一種是人生本來就具有的,解決了時代性的困境,人生本來具有的困境仍然存在,所以我說不知道。我很欣賞你對人生意義問題的立場,就是必須真誠,隻說自己真正經過思考的結論,或者承認經過思考仍然沒有結論。現在在我們中小學乃至大學的課堂上,的確充斥著教師自己也不相信的意識形態謊言和道德謊言,醜化了人生意義這個最嚴肅的話題,把它弄成了一個遭人恥笑的笑話。
東莞理工學院現場互動
問:我是來自文學院的,見到周老師確實有點緊張。
答:我比你更緊張。你已經很了不起了,在這麽多人的場合敢舉手發言,我從來不敢。
問:我想請問周老師,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青少年時期的一件特別難堪、現在回想起來會付之一笑的事情?
答:我在小學的時候偷過書,班上同學們自己辦的小小圖書館,我借了一本書,講一個淘氣小男孩的各種惡作劇,我看了覺得太好玩了,捨不得還,還掉後又偷偷拿了回來。其實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兒童讀物,但是我喜歡看書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它讓我對書籍產生了好奇心,覺得每本書裏麵一定藏著一個可愛的、有趣的故事,等著我去把它找出來。那次偷書雖是難堪之事,但在我的人生中竟然起了這麽大的作用,所以現在回想起來也就可以付之一笑了。
主持人:如果沒有當年那本書,周老師可能就不會坐在這個講台上和我們談論哲學與人生了。
答:一定會有另一本書被我偷的。(笑聲)
問:你在《人與永恆》中說,您不支持女性成為哲學家,現在您對這個問題怎樣看?
答:我的那段話得罪了不少學哲學的女同學。原話是這麽說的:女人搞哲學對於女人和哲學兩方麵都是損害。(笑聲)但是下麵還有一句:老天知道,我這麽說是因為我多麽愛女人,也多麽愛哲學。(掌聲)這段話帶有一定的調侃性質,也有一定的嚴肅成分。嚴肅的成分在什麽地方呢?我認為上帝造人把女性和男性造得有差別,一定是有他的深意的,有他的善良意圖的,這種差異包括智力特徵的不同,男性偏理性,女性偏感性,各有特別的價值,不應該去抹煞這種差異。不過,我並不反對女同學看哲學書,隻是不要以哲學為職業,可以喜歡哲學,把哲學當情人,不要把哲學當丈夫,不要嫁給哲學。
問:周老師你好,終於進到屋裏了,今天很不幸沒有拿到票,但是在外麵也聽得非常開心。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生命的問題。前兩天的藥家鑫案您知道吧,剛剛被執行死刑,在全國範圍內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人認為應該是殺人償命,也有小部分人反對,那麽,從哲學上來說,是應該以暴製暴還是善待生命?第二個是關於道德的問題。前幾年在伊朗,有一個女性因為跟人通姦被判宗教的極刑,用亂石砸死。通姦在極端宗教國家是極嚴重的道德問題,而同樣的行為在別的國家就可能不算什麽。我想問,道德的標準到底是什麽,是否可以超越宗教或者地域?
答:你提的問題都很有深度,我可能說不好。道德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具體的道德規範,因為文化傳統、宗教、習俗的不同,差異可能非常大。但是道德還有一個更高的層次,就是人性的層次,應該用這個更高的層次來判斷具體的道德規範。人性是最高的標準,合乎人性的是道德的,不合乎人性的在本質上是不道德的。伊朗的石刑明顯違背人性,所以是極不道德的。道德的最高標準不是某個地方的風俗或宗教傳統,而應該是人性。關於藥家鑫案,首先我在總體上是主張逐步廢除死刑的,其次,藥家鑫這個案件,他殺人當然非常可惡,但他和那些蓄意殺人者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種突發情況下的失態,他那麽年輕,此前並無劣跡,我認為應該給他出路,不判死刑。他被判死刑,輿論起了很大作用,這是中國司法不獨立的一個表現。司法獨立不但是要對政府獨立,也要對輿論獨立。
主持人:說到生命與人道的問題,縱使廢除死刑的話,肯定也會被處以刑罰,刑罰難道就人道嗎?
答:酷刑、體罰是不人道的,所以也必須廢除。但是,如果廢除一切刑罰,就沒有法律了。刑罰的基本方式是徒刑,就是在一定年限內剝奪罪犯的自由,一是使他不能繼續損害他人,二是給他一個強製受教育的環境,促使他向善的方向改變。
問:有人說欲望是一個天使,也有人說欲望是一個魔鬼,我想問周老師,我們作為年輕的學生,在欲望麵前應該怎樣選擇?是克製還是放縱?
答:欲望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就是人性,是人的本能,對人的本能不能做道德的判斷。但是,在滿足欲望的時候,如果涉及到他人,就可能發生道德問題。你可以去滿足你的欲望,前提是不能損害別人,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你的欲望怎麽滿足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都管不著,如果你損害了別人,道德和法律就會來管你。這是一條界線。還有一條界線,是你自己要斟酌的問題。滿足欲望是為了快樂,但是如果你很不理智,隻圖眼前的快樂,因此給自己埋下了痛苦的禍根,那是劃不來的。所以,從個人自身快樂和痛苦的角度來說,應該用理智的方式滿足欲望。
問:周老師你好,今天來到這裏,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女兒在聽一位父親講他的經歷,真正是心與心的交流。在場的每一位女孩可能也會像我一樣,感覺到您的這份父親般的愛。我有一個問題,您在《逝去的歲月》中對時間有一種很好的闡述,現在我很想近距離聽您闡述對時間的認識。
答:謝謝你像女兒理解父親一樣來理解我。但是,關於對時間的認識,你提到的那篇文章可能是我能說出的最好的話了,再多我說不出來了。從哲學的角度談時間,其實是和人生的有限性密切相關的,如果人不會死,就無所謂時間的流逝,就不會有時間的概念。時間的流逝使人悲傷、迷茫和困惑,其實那篇文章表達的也是迷茫,不要說我,你去看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那麽大的哲學家、神學家,他也感到迷茫。
問:人怎樣才能較好地控製自己的私慾?平時總會有一些自私的惡念可能傷害到別人,自己覺得很惡劣,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答:你已經不錯了,能夠反省,很多人傷害到別人就覺得沒事一樣,你會感到內疚,說明你是有良知的。我提供一個角度,就是很多所謂道德上的問題,包括你說的不能控製私慾,常常不是因為你有多麽壞,而是因為沒有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因此把一些小事情、小利益看得太重,佛教稱之為無明,就是心裏沒有明燈,是黑暗的、糊塗的。學哲學就是要把人生的道理想明白,所以學哲學吧,盡管你是個女同學。(笑聲、掌聲)
問:國平老師好,我是從廣州趕來的,在這裏我想先談一下自己的感受。首先您提過你不善演講,我覺得你是謙虛了,前麵也有女生說能夠感受到這是心與心的交流,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演講。第二點,我看了《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和《寶貝,寶貝》,感觸很多,觸發了我的一種母愛的感覺。我課餘做家教,教那些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也會提出你女兒提的那些問題,所以我特別興奮,當時我的感受也確實和你一樣,對孩子的那種真實的好奇心感到驚喜,在這裏我真誠地向你表達我的感謝。現在我想關心一下你的女兒啾啾的近況,您可以講一些您自己願意和我們分享的事情。
東莞理工學院現場互動
問:我是來自文學院的,見到周老師確實有點緊張。
答:我比你更緊張。你已經很了不起了,在這麽多人的場合敢舉手發言,我從來不敢。
問:我想請問周老師,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青少年時期的一件特別難堪、現在回想起來會付之一笑的事情?
答:我在小學的時候偷過書,班上同學們自己辦的小小圖書館,我借了一本書,講一個淘氣小男孩的各種惡作劇,我看了覺得太好玩了,捨不得還,還掉後又偷偷拿了回來。其實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兒童讀物,但是我喜歡看書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它讓我對書籍產生了好奇心,覺得每本書裏麵一定藏著一個可愛的、有趣的故事,等著我去把它找出來。那次偷書雖是難堪之事,但在我的人生中竟然起了這麽大的作用,所以現在回想起來也就可以付之一笑了。
主持人:如果沒有當年那本書,周老師可能就不會坐在這個講台上和我們談論哲學與人生了。
答:一定會有另一本書被我偷的。(笑聲)
問:你在《人與永恆》中說,您不支持女性成為哲學家,現在您對這個問題怎樣看?
答:我的那段話得罪了不少學哲學的女同學。原話是這麽說的:女人搞哲學對於女人和哲學兩方麵都是損害。(笑聲)但是下麵還有一句:老天知道,我這麽說是因為我多麽愛女人,也多麽愛哲學。(掌聲)這段話帶有一定的調侃性質,也有一定的嚴肅成分。嚴肅的成分在什麽地方呢?我認為上帝造人把女性和男性造得有差別,一定是有他的深意的,有他的善良意圖的,這種差異包括智力特徵的不同,男性偏理性,女性偏感性,各有特別的價值,不應該去抹煞這種差異。不過,我並不反對女同學看哲學書,隻是不要以哲學為職業,可以喜歡哲學,把哲學當情人,不要把哲學當丈夫,不要嫁給哲學。
問:周老師你好,終於進到屋裏了,今天很不幸沒有拿到票,但是在外麵也聽得非常開心。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生命的問題。前兩天的藥家鑫案您知道吧,剛剛被執行死刑,在全國範圍內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人認為應該是殺人償命,也有小部分人反對,那麽,從哲學上來說,是應該以暴製暴還是善待生命?第二個是關於道德的問題。前幾年在伊朗,有一個女性因為跟人通姦被判宗教的極刑,用亂石砸死。通姦在極端宗教國家是極嚴重的道德問題,而同樣的行為在別的國家就可能不算什麽。我想問,道德的標準到底是什麽,是否可以超越宗教或者地域?
答:你提的問題都很有深度,我可能說不好。道德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具體的道德規範,因為文化傳統、宗教、習俗的不同,差異可能非常大。但是道德還有一個更高的層次,就是人性的層次,應該用這個更高的層次來判斷具體的道德規範。人性是最高的標準,合乎人性的是道德的,不合乎人性的在本質上是不道德的。伊朗的石刑明顯違背人性,所以是極不道德的。道德的最高標準不是某個地方的風俗或宗教傳統,而應該是人性。關於藥家鑫案,首先我在總體上是主張逐步廢除死刑的,其次,藥家鑫這個案件,他殺人當然非常可惡,但他和那些蓄意殺人者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種突發情況下的失態,他那麽年輕,此前並無劣跡,我認為應該給他出路,不判死刑。他被判死刑,輿論起了很大作用,這是中國司法不獨立的一個表現。司法獨立不但是要對政府獨立,也要對輿論獨立。
主持人:說到生命與人道的問題,縱使廢除死刑的話,肯定也會被處以刑罰,刑罰難道就人道嗎?
答:酷刑、體罰是不人道的,所以也必須廢除。但是,如果廢除一切刑罰,就沒有法律了。刑罰的基本方式是徒刑,就是在一定年限內剝奪罪犯的自由,一是使他不能繼續損害他人,二是給他一個強製受教育的環境,促使他向善的方向改變。
問:有人說欲望是一個天使,也有人說欲望是一個魔鬼,我想問周老師,我們作為年輕的學生,在欲望麵前應該怎樣選擇?是克製還是放縱?
答:欲望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就是人性,是人的本能,對人的本能不能做道德的判斷。但是,在滿足欲望的時候,如果涉及到他人,就可能發生道德問題。你可以去滿足你的欲望,前提是不能損害別人,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你的欲望怎麽滿足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都管不著,如果你損害了別人,道德和法律就會來管你。這是一條界線。還有一條界線,是你自己要斟酌的問題。滿足欲望是為了快樂,但是如果你很不理智,隻圖眼前的快樂,因此給自己埋下了痛苦的禍根,那是劃不來的。所以,從個人自身快樂和痛苦的角度來說,應該用理智的方式滿足欲望。
問:周老師你好,今天來到這裏,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女兒在聽一位父親講他的經歷,真正是心與心的交流。在場的每一位女孩可能也會像我一樣,感覺到您的這份父親般的愛。我有一個問題,您在《逝去的歲月》中對時間有一種很好的闡述,現在我很想近距離聽您闡述對時間的認識。
答:謝謝你像女兒理解父親一樣來理解我。但是,關於對時間的認識,你提到的那篇文章可能是我能說出的最好的話了,再多我說不出來了。從哲學的角度談時間,其實是和人生的有限性密切相關的,如果人不會死,就無所謂時間的流逝,就不會有時間的概念。時間的流逝使人悲傷、迷茫和困惑,其實那篇文章表達的也是迷茫,不要說我,你去看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那麽大的哲學家、神學家,他也感到迷茫。
問:人怎樣才能較好地控製自己的私慾?平時總會有一些自私的惡念可能傷害到別人,自己覺得很惡劣,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答:你已經不錯了,能夠反省,很多人傷害到別人就覺得沒事一樣,你會感到內疚,說明你是有良知的。我提供一個角度,就是很多所謂道德上的問題,包括你說的不能控製私慾,常常不是因為你有多麽壞,而是因為沒有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因此把一些小事情、小利益看得太重,佛教稱之為無明,就是心裏沒有明燈,是黑暗的、糊塗的。學哲學就是要把人生的道理想明白,所以學哲學吧,盡管你是個女同學。(笑聲、掌聲)
問:國平老師好,我是從廣州趕來的,在這裏我想先談一下自己的感受。首先您提過你不善演講,我覺得你是謙虛了,前麵也有女生說能夠感受到這是心與心的交流,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演講。第二點,我看了《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和《寶貝,寶貝》,感觸很多,觸發了我的一種母愛的感覺。我課餘做家教,教那些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也會提出你女兒提的那些問題,所以我特別興奮,當時我的感受也確實和你一樣,對孩子的那種真實的好奇心感到驚喜,在這裏我真誠地向你表達我的感謝。現在我想關心一下你的女兒啾啾的近況,您可以講一些您自己願意和我們分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