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今天我成為一個所謂的哲學家,一個所謂的作家,我覺得純屬偶然,我很可能從事了別的職業,或者從事現在這個職業很可能並不成功。我覺得我是運氣好,我們那個年代剛改革開放,冒出了一些人,容易跳得出、站得住,現在可就不太容易了。不過,我覺得這個不重要。我的確喜歡做父親,做父親的感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收穫之一。我並不是多麽善於教育子女,我覺得許多東西是本能。這個時代急功近利再加上應試教育,孩子的壓力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主要注意兩點。一點是孩子小的時候,要捨得花時間陪他玩,不要說我做父親的責任就是養家餬口,我去賺多多的錢,給他打下很好的物質基礎,讓他將來有錢花,可以上好學校、出國等等。這就是用功利的東西來取代愛了。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親情的幸福。現在很多是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者保姆帶,我覺得這對你來說很可惜,失去了培育小生命過程中的那些寶貴的體驗,對孩子來說更是很大的缺憾,他沒有得到活生生的家庭樂趣,而這對他身心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點是在應試體製麵前保護孩子,你不要逼孩子做這個體製的犧牲品。其實我說了,這都是本能,你真愛孩子就一定會這樣。按理說,每個父母都有這個本能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的父母本能都迷失了。


    主持人:對,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現在社會上有一個現象,有的人不信任學校,就把孩子放在家裏,自己來教育孩子,這種方式可行嗎?


    答:現在不信任學校是普遍的,我自己認為,不讓孩子上學,自己來教,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弊大於利。因為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和同齡人的交往的,而你不讓他上學,同齡人的交往這特別重要的一塊就沒有了,這可能對他今後和社會的相處產生不良影響。另外你不可能什麽課都教他,你不是全才,孩子讀小學和中學,那些基礎課還是應該上的,現在的問題是上這些課的目的不對,僅僅是為了應試。我覺得最好是把上學和自己教結合起來,不是完全自己教,也不是完全扔給學校。針對目前的情況,好的家長應該做到兩條,第一是給素質教育加分,自己在家裏培育孩子的智力興趣,使他愛讀書,愛思考,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第二是給應試教育減負,不要再給孩子增加壓力了,孩子已經很苦了。這兩條實際上就是盡量減少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同時又盡量給孩子一些學校給不了的東西,彌補應試教育的缺陷。當然,這就要求家長有比較高的素質。別以為做家長隻是一個自然現象,當了父母以後,實際上是上帝對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你提高自己的素質。(掌聲)


    現場互動


    問:現在很多80後被房子、車子困住了夢想,靠讀書、學哲學開解自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對於被現實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80後們,你有什麽想對他們說的?


    答:現在的年輕人確實麵臨生存的壓力,集中在買車買房上麵,但是我覺得這裏麵有一個心態的問題,就是你把物質生活的標準定得多高,不妨把起點放低一點,不要著急,慢慢地改善。我想起我們年輕的時候,我考回北京讀研究生,那時候沒有買房的問題,都是單位分房子,我們單位房源緊張,沒給我分,我在一個6平方米的地下室裏住了許多年,也就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當然更沒有車了,一輛破自行車騎了那麽多年。但是,我的好多作品是在那樣的條件下寫出來的。我覺得物質上將就著過就行了,隻要基本生活有保障,物質的貧困不會妨礙你的精神活動的,往往還會讓你更專注。


    問:很多90後現在普遍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不喜歡,希望能夠做一份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有這樣的困惑,怎麽辦?


    答:這個問題的確很普遍,對自己的這份職業不喜歡,工作得不快樂。我覺得這倒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也許你現在還不能把它作為你的職業,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事情。我發現很多人是這樣的,現在這份工作不喜歡,讓他挑一個喜歡的工作,挑來挑去最後就是工資高的工作,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我一直強調,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快樂工作的能力。其實,從理論上說,每個人都是有特殊的稟賦的,因此都是應該有一個最適合他做、最讓他快樂的事情的。當然,自己的稟賦在哪個方麵,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是什麽,一開始很難發現。我在年輕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該幹什麽,也曾經茫然過。但是,我覺得這沒有關係,你不要著急,先讓自己變得優秀再說,隻要你的整體素質是好的,慢慢地你就會找對自己的路,找到那個你能夠做得最好的事情。


    問:現在我們是讀書月,希望您推薦一些好書。


    答:我一直覺得推薦書是一件難事,因為不存在一個適合每一個人的書單。閱讀是個人的精神生活,每個人必須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好書,隻有一個標準,就是讀了以後能夠讓你真正感覺到精神上的快樂,得到精神上的提高。如果不是這樣,你就沒有必要去讀,那本書對你來說就不是好書,至少暫時不是,以後可能會是。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你水平提高以後,一本以前讀不下去的書,你突然發現非常好。


    主持人:大家可以參考我們做的榜單,當然了,首選還是周老師的著作。


    答:千萬不要,這是我的真心話。我的書隻起一個作用,就是讀者和大師之間的橋樑。我一直認為,當代無大師,我自己基本上隻讀死人的書,就是歷史上那些真正的大師的著作,真的覺得太好了,和一般人寫的就是不一樣。你看我寫的東西,大多不過是讀了大師作品之後的感想罷了。所以我就想,能夠把讀者引到大師麵前,我的任務就完成了。光看我的書是沒有出息的,你不能老是待在橋上,對吧?


    問:我的孩子15歲,初中畢業了,經常問我一個問題:媽媽,學習的意義和生存的意義是什麽?


    第16章 新安論壇話幸福(節錄)(2)


    答:你看應試教育的罪過有多大,不但學習沒有意思了,人生也沒有意思了。如果我現在是中學生,我也會覺得學習和人生都沒有意思的。所以我覺得,當今父母的首要責任是保護好孩子,給他一個相對好的小環境。你要引導他讀一些好書,給他的學習增加一些有意思的內容,讓他品嚐到學習的樂趣。


    問:有一種觀點認為,書沒有好壞之分,隻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你怎麽看?很多專家不認可暢銷書在文學上的地位,但是一些暢銷書的作家會說,不要忽視讀者的鑑賞能力,能夠暢銷說明它是有意義的,不要把書分為純文學書和暢銷書,請談談您的觀點。


    答:我認為書還是有好壞之分的,當然好書壞書都可能有人喜歡,但是我想喜歡什麽書,這裏麵有一個趣味的問題,還有一個層次的問題。判斷書的好壞,當然不能看讀者的多少。讀者多的書,可能是人心所向,也可能是炒作效應。讀者少的書,可能是曲高和寡,也可能是實在太濫。真正的標準是看書的質量,可是質量怎麽判斷,就不好說了,見仁見智,所以我說最後就看時間的判斷,能不能流傳下去。我並不完全否定暢銷書,暢銷書裏不是沒有好書,我想強調的是,讀什麽書要有自己的選擇,不要被時尚拖著走,大家都在讀你就跟著去讀。作為作家,當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暢銷,但是我覺得比較好的心態是讓作品自然地走到讀者裏麵去,不要做許多包裝和宣傳,反正我不喜歡這樣。炒作對讀者是不公平的,結果很可能是本來不想買卻買了,買了以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所以我覺得還是讓書自然地走到讀者裏麵去比較好,作家應該追求的不是暢銷而是長銷,這才是作家和讀者之間的一種健康的關係。(掌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福的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幸福的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