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學] 《人生哲思錄》作者:周國平【完結】
本書於2001年1月初版,原名《人生哲思語編》,人說拗口,故更名為《人生哲思錄》。這次新版,做了認真的修訂,刪減了一些文字,又從初版後發表和未發表的作品中摘取了更多文字增補進來,篇幅增加了六萬多字。關於本書的編輯構想,請讀者看初版《編選說明》,我沒有新的話要說。在我所出版的書中,我自己是很喜歡這一本書的。本書的好處,第一是匯集了我的散文和隨感中的所謂精彩句子和段落,可說一網打盡,第二是按照主題分類編排,能收一目了然之效。一冊在手,不妨閑時隨意翻閱,也不妨按主題檢索相關文字,的確方便得很。我希望讀者也喜歡這一本書。
周國平
2005年6月28日
編選說明
本書是應上海辭書出版社之約編選的。它的性質介於辭典和文摘之間,內容是我的文字的一個摘錄,形式是像辭典那樣按照主題和關鍵詞加以詳細分類。編選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把我迄今為止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全部非學術性質的文字通讀一遍,從中摘出我自己認為比較有價值並且可以獨立存在的句子或段落;然後,對這些材料進行逐級分類,讓它們盡可能妥帖地各居其位。這是一項很費斟酌的工作,不過,我自己覺得不無收益,使我仿佛對自己的思想做了一次細緻的檢閱,心中比較有數了。那麽,這樣一本書對於讀者有什麽用處呢?我猜想是這樣的:在我的老讀者手中,它更是辭典,用它可以方便地檢索到我在某一問題上的論說;在我的新讀者手中,它更是文摘,讀它可以清晰地一窺我的文字和思想的基本麵貌。全書分為四編,即: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精神家園。它們實際上都是從不同角度對人生進行哲學思考,所以,我給本書取名為人生哲思語編。
周國平
2000年10月28日
第一編 生命感悟 生活態度1
真性情
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隻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麵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麵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這愛好完全是出於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為了某種外在的利益,例如為了金錢、名聲之類。他喜歡做這件事情,隻是因為他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這就好像一個園丁,他僅僅因為喜歡而開闢了一塊自己的園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許多美麗的花木,為它們傾注了自己的心血。當他在自己的園地上耕作時,他心裏非常踏實。無論他走到哪裏,他也都會牽掛著那些花木,如同母親牽掛著自己的孩子。這樣一個人,他一定會活得很充實的。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園地,不管他當多大的官,做多大的買賣,他本質上始終是空虛的。這樣的人一旦丟了官,破了產,他的空虛就暴露無遺了,會惶惶然不可終日,發現自己在世界上無事可做,也沒有人需要他,成了一個多餘的人。
在我看來,所謂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愛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隻是名利場上的生意經。而幸福則主要是一種內心體驗,是心靈對於生命意義的強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靈的感受力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 ,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出於利益,或是出於性情。出於利益做的事情,當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見名利場上的健將一麵叫苦不迭,一麵依然奮鬥不止,對此我完全能夠理解。我並不認為他們的叫苦是假,因為我知道利益是一種強製力量,而就他們所做的事情的性質來說,利益的確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於性情做的事情,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標準。屬於此列的不僅有讀書,還包括寫作、藝術創作、藝術欣賞、交友、戀愛、行善等等,簡言之,一切精神活動。如果在做這些事情時不感到愉快,我們就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製在其中起著作用,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蛻變成了功利行為。
“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總是圍繞著義利二字打轉。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我相信,在義和利之外,還有別樣的人生態度。在君子和小人之外,還有別樣的人格。套孔於的句式,不妨說:“至人喻以情。”
義和利,貌似相反,實則相通。“義”要求人獻身抽象的社會實體,“利”驅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質利益,兩者都無視人的心靈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義”教人奉獻,“利”誘人占有,前者把人生變成一次義務的履行,後者把人生變成一場權利的爭奪,殊不知人生的真價值是超乎義務和權利之外的。義和利都脫不開計較,所以,無論義師討伐叛臣,還是利慾支配眾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緊張。
本書於2001年1月初版,原名《人生哲思語編》,人說拗口,故更名為《人生哲思錄》。這次新版,做了認真的修訂,刪減了一些文字,又從初版後發表和未發表的作品中摘取了更多文字增補進來,篇幅增加了六萬多字。關於本書的編輯構想,請讀者看初版《編選說明》,我沒有新的話要說。在我所出版的書中,我自己是很喜歡這一本書的。本書的好處,第一是匯集了我的散文和隨感中的所謂精彩句子和段落,可說一網打盡,第二是按照主題分類編排,能收一目了然之效。一冊在手,不妨閑時隨意翻閱,也不妨按主題檢索相關文字,的確方便得很。我希望讀者也喜歡這一本書。
周國平
2005年6月28日
編選說明
本書是應上海辭書出版社之約編選的。它的性質介於辭典和文摘之間,內容是我的文字的一個摘錄,形式是像辭典那樣按照主題和關鍵詞加以詳細分類。編選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把我迄今為止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全部非學術性質的文字通讀一遍,從中摘出我自己認為比較有價值並且可以獨立存在的句子或段落;然後,對這些材料進行逐級分類,讓它們盡可能妥帖地各居其位。這是一項很費斟酌的工作,不過,我自己覺得不無收益,使我仿佛對自己的思想做了一次細緻的檢閱,心中比較有數了。那麽,這樣一本書對於讀者有什麽用處呢?我猜想是這樣的:在我的老讀者手中,它更是辭典,用它可以方便地檢索到我在某一問題上的論說;在我的新讀者手中,它更是文摘,讀它可以清晰地一窺我的文字和思想的基本麵貌。全書分為四編,即: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精神家園。它們實際上都是從不同角度對人生進行哲學思考,所以,我給本書取名為人生哲思語編。
周國平
2000年10月28日
第一編 生命感悟 生活態度1
真性情
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隻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麵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麵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這愛好完全是出於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為了某種外在的利益,例如為了金錢、名聲之類。他喜歡做這件事情,隻是因為他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這就好像一個園丁,他僅僅因為喜歡而開闢了一塊自己的園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許多美麗的花木,為它們傾注了自己的心血。當他在自己的園地上耕作時,他心裏非常踏實。無論他走到哪裏,他也都會牽掛著那些花木,如同母親牽掛著自己的孩子。這樣一個人,他一定會活得很充實的。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園地,不管他當多大的官,做多大的買賣,他本質上始終是空虛的。這樣的人一旦丟了官,破了產,他的空虛就暴露無遺了,會惶惶然不可終日,發現自己在世界上無事可做,也沒有人需要他,成了一個多餘的人。
在我看來,所謂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愛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隻是名利場上的生意經。而幸福則主要是一種內心體驗,是心靈對於生命意義的強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靈的感受力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 ,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出於利益,或是出於性情。出於利益做的事情,當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見名利場上的健將一麵叫苦不迭,一麵依然奮鬥不止,對此我完全能夠理解。我並不認為他們的叫苦是假,因為我知道利益是一種強製力量,而就他們所做的事情的性質來說,利益的確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於性情做的事情,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標準。屬於此列的不僅有讀書,還包括寫作、藝術創作、藝術欣賞、交友、戀愛、行善等等,簡言之,一切精神活動。如果在做這些事情時不感到愉快,我們就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製在其中起著作用,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蛻變成了功利行為。
“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總是圍繞著義利二字打轉。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我相信,在義和利之外,還有別樣的人生態度。在君子和小人之外,還有別樣的人格。套孔於的句式,不妨說:“至人喻以情。”
義和利,貌似相反,實則相通。“義”要求人獻身抽象的社會實體,“利”驅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質利益,兩者都無視人的心靈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義”教人奉獻,“利”誘人占有,前者把人生變成一次義務的履行,後者把人生變成一場權利的爭奪,殊不知人生的真價值是超乎義務和權利之外的。義和利都脫不開計較,所以,無論義師討伐叛臣,還是利慾支配眾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