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將帥失和(2)


    張浚雖然是書生,但行事非常果斷,頗有大將之風、丈夫之氣。臨出征時,張浚向高宗皇帝辭行,說“臣為陛下前驅清道,明年上元佳節,你我君臣東京相會。”意思就是,我給陛下您去探探道,明年的元宵節咱們君臣就能打回東京,就能回去過元宵節。


    【張浚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百官誇下了海口。但是川陝平原不比江南水鄉,沒有了水戰時的障礙,金軍的金甲鐵騎來勢洶洶,張浚一介書生領兵,他用什麽辦法來抵擋金國的大軍呢?】


    張浚赴任不久,金國大軍就攻到了川陝地區。當時的金軍統帥,是百戰名將完顏婁室。完顏婁室是金國皇族,百戰名將,曾經率領部隊追擒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金國大軍到達川陝後,完顏婁室派自己手下的大將完顏撒離喝出兵進攻,沒想到撒離喝中了宋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撒離喝大哭而去,金國的其他將領就很看不起他,覺得男子漢大丈夫,打了敗仗就哇哇哭,讓宋朝人看見很丟人,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啼哭郎君”。


    張浚牛刀小試就大獲全勝,誌得意滿,認為“金軍不過而耳”,所以他就很看輕金軍。事實上,這一仗不是張浚打的,而是原來駐守關陝的將領曲端和吳玠打的。也就是說,統帥張浚還沒有直接與金軍較量,就開始輕敵了,這對宋朝是十分不利的。而對宋朝更為不利的是,張浚與手下的將領曲端,在軍事策略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以致兩人發生了激烈衝突,最後竟釀成慘禍。


    曲端和吳玠打了這場勝仗之後,兩個人之間開始鬧矛盾,最後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曲端是吳玠的上司,吳玠就向張浚參劾曲端,二人在張浚麵前爭得很激烈。在接下來的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時,曲端又跟統帥張浚發生了爭執。曲端認為,金軍以騎兵為主,而宋軍以步兵為主,關陝平原廣闊,利於金軍騎兵馳突,所以宋軍不能跟金軍野戰,應該據城堅守。


    在中國古代,騎兵相當於現在的坦克裝甲部隊,其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金國的重甲騎兵,據說人馬都披著鐵甲,馬隻露著四個蹄兒和尾巴,當然,可能耳朵也露在外麵;人隻露著眼睛,手持長刀、大斧、狼牙棒,進攻起來聲勢駭人。而且戰馬能把人一撞一個跟頭,人還沒等站起來,就被後麵的亂馬踩成肉醬了。所以,曲端說平原不利於宋軍作戰,是有道理的。


    然而,張浚聽了曲端的話,卻很不高興。張浚心想,你讓我在這兒修土圍子死守,那得守到什麽時候?你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還配做威武大將軍嗎?我們知道,張浚這時是急於建功的,因為他赴任的時候就跟皇上說要君臣同回東京過元宵節。再加上宋軍首戰告捷,張浚覺得金軍沒什麽可怕的,所以,他堅決要出戰。


    曲端是武將,性格耿直,可能對朝廷用文官統帥軍隊這種做法,也頗有微詞。他認為張浚不通兵事,所說的都是紙上談兵,說說而已,不能真按張浚的方法打仗,所以他也鬧情緒,甚至頂撞張浚。曲端的話說得也有點過頭了,他對張浚說,這一仗你要是打贏了,我把腦袋給你,你斬我的腦袋以謝天下。張浚一聽,火就上來了,心想,公然被部下如此藐視,我還怎麽指揮戰鬥啊?於是,張浚也說,行,如果我輸了,我的腦袋也給你。倆人還寫下了軍令狀,約定誰輸了誰交腦袋。仗還沒打,宋軍將帥之間就已經嚴重失和了。


    第十二講:將帥失和(3)


    【張浚奉皇命統兵西北,臨行前又誇下了海口,所以立功心切。曲端則是駐守西北的一員大將,久經沙場,經驗豐富,根本瞧不起張浚。於是,南宋的統帥和手下的大將發生了嚴重的爭執。那麽,這次打賭最終到底是誰輸誰贏?而這種將帥失和的局麵,又會給南宋的川陝之戰帶來什麽樣的惡果呢?】


    曲端因為與統帥張浚失和,被張浚貶為團練副使,降成了省軍分區副司令員,不在戰鬥第一線了。如此一來,前線等於少了一員猛將,這對南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張浚攆走了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曲端,開始集合部隊,準備與金軍決一死戰。據記載,張浚集合了五路兵馬,號稱四十萬人,不過四十萬人應該是吹的,是為了嚇唬金國,實際上大概隻有十幾萬人。另外,張浚還集合了七萬匹戰馬,這差不多是南宋全國的戰馬了,是非常寶貴的。


    開戰之前,張浚召開軍事會議,討論作戰方略。這個時候,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八字軍的統帥王彥,就向張浚諫言:“陝西兵將,上下之情未通,一戰不利,則五路兵馬俱敗,不如屯踞險固堅城,萬一有失,亦可顧此保彼。”意思是說,如今這五路兵馬,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打起仗來隻要有一路失敗,就會全局潰散。所以不如據城堅守,保證城與城之間有聯繫,如果金國人打這個點,其他四點可以援救,這樣的話,可保穩當。實際上,王彥跟曲端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張浚連曲端的話都不聽,又怎麽會聽王彥的呢?張浚心想,你王彥原來隻不過是個草寇而已,而我是堂堂進士出身,官居宰執,處置川陝,我能聽你的嗎?


    所以,張浚不但堅決不聽這些意見,而且還書生意氣,竟給金軍下起了戰書。《孫子兵法》上講:“兵者詭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也就是說,隻要能打勝仗,採取什麽手段並不重要。但張浚不這麽認為,他覺得大宋官軍是堂堂正正的仁義之師,不能玩陰謀詭計,所謂“夫戰,必投戰書”,所以一定要給金軍下戰書,約定好時間、地點,這才叫打仗。於是,張浚就給金軍下了戰書,說某月某日在某地,兩軍決戰。金軍統帥一看戰書,心想,這太搞笑了,宋朝這是派來個什麽人啊?哪有這麽打仗的?所以金軍根本不理張浚。


    張浚見金軍不回應,很生氣,心想,金國人真是蠻夷之邦,沒有文化,我給你們下戰書,居然不理我。於是,張浚遍貼告示,稱“大宋軍民,有擒完顏婁室來獻者,封節度使,賞銀絹各萬”。意思是說,隻要逮著完顏婁室,即使是平民百姓,也給封節度使,賞一萬兩銀子,一萬匹絹。張浚其實就是打心理戰,為了噁心金軍統帥完顏婁室。就連宋朝十幾萬大軍都逮不著完顏婁室,難道還能指望一個扛鋤頭的農民去逮?完顏婁室看了張浚的告示,莞爾一笑,也命人貼了一個告示,說甭管哪邊的軍民,“有張浚來獻者,賞布一匹、驢一頭”。這麽一來,張浚不但沒氣著完顏婁室,自己反倒被氣得夠嗆,於是加勁兒下書,催完顏婁室出戰。完顏婁室卻堅決閉門不出。所以,張浚就越來越輕敵,認為是大宋的軍隊


    嚇得完顏婁室不敢出戰了。張統帥這麽一說,宋軍就更加懈怠輕敵了。


    兩軍決戰之前,雙方主帥都要觀察地形。當時,宋金兩軍都是在平原列陣,中間有一片沼澤地。一員大將對張浚說,金軍以騎兵為主,宋軍以步兵為主,平原列陣對宋軍非常不利,所以宋軍應該把部隊轉移到山地,占領製高點,列好柵欄,築好營壘,準備好滾木、礌石。一旦金軍進攻,宋軍居高臨下,金軍仰攻,宋軍用滾木、礌石往下一打,金軍肯定要失敗的。但是張浚根本不聽,他說,你以為我是書生就不會打仗啊?你沒看到中間隔著一片沼澤嗎?金國騎兵那一身盔甲有幾十斤,戰馬的盔甲也有幾十斤,人馬加起來有五百多斤,到了沼澤地,不用我們打就全陷進去了。我在平原列陣,就是要引誘金軍來進攻,讓他們全陷進沼澤裏,咱們不費一刀一槍,就能大獲全勝了。大將見張浚剛愎自用,不聽勸告,長嘆一聲,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兩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