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片刻,苗劉手下的人又來出主意,說現在孟太後在朝,她是先朝的太後,應該請她出來主持國政。於是,苗劉就對趙構講,你必須退位,像徽宗那樣做太上皇,讓皇太子繼位。但是皇太子這時隻有三歲,所以二人又說,可由孟太後垂簾聽政。事已至此,趙構隻好派內侍去請孟太後。當時正值冬季,城樓上天氣寒冷,趙構匆忙趕來見這些亂軍,也沒來得及披件披風,此刻他衣衫單薄,腹內空虛,再加上心裏又氣又怕,開始瑟瑟發抖起來。事出緊急,內侍們也沒來得及帶皇帝日用的東西,城門樓上隻有一把竹椅子,趙構也顧不了那麽多,就在竹椅上坐下等孟太後前來。大冷天坐竹椅子,那感覺想來也不好受。
等到內侍們請來了孟太後,趙構又趕緊起身,把竹椅讓給太後坐。太後坐定之後,就問亂軍,卿等因何而來?苗劉二將說,國家有難,二聖未回,主上不思進取,寵信奸佞,所以我們建議主上退位,由太後輔佐皇太子垂簾聽政。孟太後不答應,說這可不行,哪能這麽幹呢?苗劉拔出刀來,威脅太後說,這是將士們的主意,此意已決,請太後遵從勿議。孟太後一聽,也惱怒了,說眼下國家危難,我一個老太太抱著個三歲的孩子能幹什麽事?皇上剛二十多歲,春秋正盛,讓他去做太上皇,你們覺得合適嗎?歷朝歷代有這樣的事嗎?苗劉二將才不管這些,說我們行武出身,不懂歷史,就知道打仗,隻懂拿戰刀說話,同意不同意您直說吧!孟太後氣得不行,說我跟你們沒法說話,你們愛怎麽著怎麽著,我不管了,於是站起來就拂袖而去。
太後一走,場麵就更尷尬了,這時候宰相朱勝非就跟皇上說,您看這個事怎麽辦?高宗皇帝略有沉吟,說卿等所奏甚是,朕確實不德,致使百姓塗炭,臣民離散,對不起列祖列宗,不配坐這個皇位,你們的奏請我準了,朕退位讓賢。說完,皇上就走了。這樣一來,這場兵變的
鬧劇,就算結束了。趙構當夜被囚禁在一所寺廟裏,皇太子被立為皇帝,太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明受。所以,這場兵變在歷史上除了叫“苗劉兵變”,又叫做“明受兵變”。
第十講:苗劉兵變(4)
宋高宗被囚禁在破廟裏,宰相來看他,說臣跟苗傅和劉正彥談了談這兩人胸無點墨,應該很好對付。陛下要有耐心,他日必有遠圖。意思是咱先緩一緩,由著他們倆折騰,改天再找他們算帳。趙構說,朕明白,依卿所奏,於是就在廟裏住下了。
【無論是高宗皇帝還是朝中大臣都明白,苗傅和劉正彥這兩個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但是,苗傅和劉正彥卻把自己當成了開國元勛。那麽,他們在兵變期間都幹了些什麽事情,苗劉兵變最後又是怎樣被平定的呢?】
苗傅和劉正彥利用明受天子的名義開始發聖旨,第一道聖旨就發到了張浚軍中。張浚虎踞一方,麾下用兵甚重。他接到聖旨一看,自己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從大軍區司令貶為省軍分區副司令員。張浚看完之後,將聖旨一揉揣到了懷裏,什麽話也沒有說。他明白,如果眾將知道統帥被貶,那整個部隊就完了。所以當部將問張浚發生什麽事時,張浚隻說朝中有變故,聖上調我們出兵平叛。眾將一聽,趕緊準備。因為他們好長時間沒發軍餉了,出兵平叛,那叛軍腰裏的東西自然就歸他們所有了。於是,各路大軍搶著奔京師來平叛了。
就在平叛的軍隊離京師越來越近的時候,苗劉還在那兒忙著搶東西。這時,有部下來報告,說張浚、韓世忠的部隊都已經逼近京城了。苗劉二人這才恍然大悟,這些將領居然不聽“聖旨”。他們也不想想,這“聖旨”壓根兒就是偽詔,誰會聽呢?於是,苗劉手下的人就出主意說,韓世忠和張浚認為咱是叛軍,不就是因為我們逼皇上退位了嗎?咱幹脆擁立趙構復位,這樣他們就沒有理由平叛了,這事不就完了?苗劉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馬上把趙構從廟裏請了出來,說我們先前不懂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您還做您的皇帝。於是高宗就復辟了。苗劉也有一點心眼,知道如果討逆軍進了城,沒他倆的好果子吃,所以主動要求離開京城。高宗巴不得這倆人趕緊走,所以馬上任命苗傅為淮西製置使,劉正彥為製置副使。這倆人謝完恩,轉身就走,心想可算是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但兩個人轉念一想又折了回來,說皇上您能不能給我們寫一個保證書,我倆以前犯的罪不再追究了,免得討逆軍一進來拿我倆開刀。皇上想,隻要他們倆能走,怎麽著都行,於是硃筆寫下誓書,第一句就是“除大逆外,餘皆不問”。苗劉二將心想這下就沒事了,拿著誓書樂顛顛地走了。 他們哪裏知道,高宗皇帝的誓書是另有深意的。
【苗傅和劉正彥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帶著趙構親筆書寫的免罪誓書逃之夭夭了,苗劉兵變就此結束。那麽,恢復了皇位的宋高宗會怎樣處理苗劉二人?苗劉二人最後的下場究竟如何呢?】
苗劉二人拿著高宗皇帝開的空頭支票剛剛離去,討逆軍緊接著就進了城。韓世忠的部隊最先到達,他一見到宋高宗,倒頭便拜,高宗攙起韓世忠失聲痛哭,說愛卿你可來了,我受罪受大了。韓世忠說,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這時候,宋高宗小聲地跟韓世忠說,門口那個中軍統製吳湛是跟苗劉一夥的,要不是他開門,苗劉進不了宮,愛卿能否為朕除害?韓世忠說,陛下放心。出門見到吳湛,韓世忠上前向吳湛作揖,順勢攥住吳湛的手腕,一把就給撅折了,然後把吳湛扔在了地上。韓世忠的親兵上來,一刀就將吳湛砍死了。
苗劉逃到外地,皇帝趙構下旨討逆。二人拿出誓書一看,這才明白,皇上的意思是他倆謀大逆,罪在不赦。這下,苗劉的部下也傻了眼,都漸漸散去了。苗劉後來被俘,寸磔而死。
苗劉兵變雖然被平定了,但這次兵變在宋高宗心中留下的陰影,是永遠無法抹去的。尤其是苗劉二人喊出的“陛下帝位來路不正,若淵聖回來,當何以自處”這句話,就像重錘一樣,時刻敲在宋高宗的心頭上。經過這件事以後,宋高宗更加堅信,武將都不是好東西,祖宗立下的規矩太對了,朝廷就是要重文輕武,絕不能讓武將權力太大,更不能讓他們跟部下結成一體。北宋時朝廷就對軍隊行更數之法,同一個地方,換長官不換部隊,換部隊不換長官,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以防武將謀反。這時,宋高宗更加認識到實行這種政策的必要性了。
【苗劉兵變不僅在趙構的心裏投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而且也影響了整個南宋政權對於武將的態度。然而,就在苗劉兵變剛剛平定不久之時,宮裏又連續發生了一係列意外的事情。那麽,宋高宗又遭遇了什麽事情呢?】
苗劉兵變平息之後,宋高宗在杭州沒痛快幾天,金軍再次南下,高宗皇帝又開始逃跑了。宋高宗逃到明州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一名衛士提刀夜闖皇宮刺殺高宗未果。關於這個衛士為什麽要提刀闖宮,史書沒有記載。估計因為是北方人,看著皇上一路南逃,自己離家鄉越來越遠,出於絕望或者是憤怒,所以想把皇上殺了。這件事情,再加上苗劉兵變,給高宗帶來了很大的刺激,以至他認為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是可以相信的。
等到內侍們請來了孟太後,趙構又趕緊起身,把竹椅讓給太後坐。太後坐定之後,就問亂軍,卿等因何而來?苗劉二將說,國家有難,二聖未回,主上不思進取,寵信奸佞,所以我們建議主上退位,由太後輔佐皇太子垂簾聽政。孟太後不答應,說這可不行,哪能這麽幹呢?苗劉拔出刀來,威脅太後說,這是將士們的主意,此意已決,請太後遵從勿議。孟太後一聽,也惱怒了,說眼下國家危難,我一個老太太抱著個三歲的孩子能幹什麽事?皇上剛二十多歲,春秋正盛,讓他去做太上皇,你們覺得合適嗎?歷朝歷代有這樣的事嗎?苗劉二將才不管這些,說我們行武出身,不懂歷史,就知道打仗,隻懂拿戰刀說話,同意不同意您直說吧!孟太後氣得不行,說我跟你們沒法說話,你們愛怎麽著怎麽著,我不管了,於是站起來就拂袖而去。
太後一走,場麵就更尷尬了,這時候宰相朱勝非就跟皇上說,您看這個事怎麽辦?高宗皇帝略有沉吟,說卿等所奏甚是,朕確實不德,致使百姓塗炭,臣民離散,對不起列祖列宗,不配坐這個皇位,你們的奏請我準了,朕退位讓賢。說完,皇上就走了。這樣一來,這場兵變的
鬧劇,就算結束了。趙構當夜被囚禁在一所寺廟裏,皇太子被立為皇帝,太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明受。所以,這場兵變在歷史上除了叫“苗劉兵變”,又叫做“明受兵變”。
第十講:苗劉兵變(4)
宋高宗被囚禁在破廟裏,宰相來看他,說臣跟苗傅和劉正彥談了談這兩人胸無點墨,應該很好對付。陛下要有耐心,他日必有遠圖。意思是咱先緩一緩,由著他們倆折騰,改天再找他們算帳。趙構說,朕明白,依卿所奏,於是就在廟裏住下了。
【無論是高宗皇帝還是朝中大臣都明白,苗傅和劉正彥這兩個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但是,苗傅和劉正彥卻把自己當成了開國元勛。那麽,他們在兵變期間都幹了些什麽事情,苗劉兵變最後又是怎樣被平定的呢?】
苗傅和劉正彥利用明受天子的名義開始發聖旨,第一道聖旨就發到了張浚軍中。張浚虎踞一方,麾下用兵甚重。他接到聖旨一看,自己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從大軍區司令貶為省軍分區副司令員。張浚看完之後,將聖旨一揉揣到了懷裏,什麽話也沒有說。他明白,如果眾將知道統帥被貶,那整個部隊就完了。所以當部將問張浚發生什麽事時,張浚隻說朝中有變故,聖上調我們出兵平叛。眾將一聽,趕緊準備。因為他們好長時間沒發軍餉了,出兵平叛,那叛軍腰裏的東西自然就歸他們所有了。於是,各路大軍搶著奔京師來平叛了。
就在平叛的軍隊離京師越來越近的時候,苗劉還在那兒忙著搶東西。這時,有部下來報告,說張浚、韓世忠的部隊都已經逼近京城了。苗劉二人這才恍然大悟,這些將領居然不聽“聖旨”。他們也不想想,這“聖旨”壓根兒就是偽詔,誰會聽呢?於是,苗劉手下的人就出主意說,韓世忠和張浚認為咱是叛軍,不就是因為我們逼皇上退位了嗎?咱幹脆擁立趙構復位,這樣他們就沒有理由平叛了,這事不就完了?苗劉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馬上把趙構從廟裏請了出來,說我們先前不懂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您還做您的皇帝。於是高宗就復辟了。苗劉也有一點心眼,知道如果討逆軍進了城,沒他倆的好果子吃,所以主動要求離開京城。高宗巴不得這倆人趕緊走,所以馬上任命苗傅為淮西製置使,劉正彥為製置副使。這倆人謝完恩,轉身就走,心想可算是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但兩個人轉念一想又折了回來,說皇上您能不能給我們寫一個保證書,我倆以前犯的罪不再追究了,免得討逆軍一進來拿我倆開刀。皇上想,隻要他們倆能走,怎麽著都行,於是硃筆寫下誓書,第一句就是“除大逆外,餘皆不問”。苗劉二將心想這下就沒事了,拿著誓書樂顛顛地走了。 他們哪裏知道,高宗皇帝的誓書是另有深意的。
【苗傅和劉正彥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帶著趙構親筆書寫的免罪誓書逃之夭夭了,苗劉兵變就此結束。那麽,恢復了皇位的宋高宗會怎樣處理苗劉二人?苗劉二人最後的下場究竟如何呢?】
苗劉二人拿著高宗皇帝開的空頭支票剛剛離去,討逆軍緊接著就進了城。韓世忠的部隊最先到達,他一見到宋高宗,倒頭便拜,高宗攙起韓世忠失聲痛哭,說愛卿你可來了,我受罪受大了。韓世忠說,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這時候,宋高宗小聲地跟韓世忠說,門口那個中軍統製吳湛是跟苗劉一夥的,要不是他開門,苗劉進不了宮,愛卿能否為朕除害?韓世忠說,陛下放心。出門見到吳湛,韓世忠上前向吳湛作揖,順勢攥住吳湛的手腕,一把就給撅折了,然後把吳湛扔在了地上。韓世忠的親兵上來,一刀就將吳湛砍死了。
苗劉逃到外地,皇帝趙構下旨討逆。二人拿出誓書一看,這才明白,皇上的意思是他倆謀大逆,罪在不赦。這下,苗劉的部下也傻了眼,都漸漸散去了。苗劉後來被俘,寸磔而死。
苗劉兵變雖然被平定了,但這次兵變在宋高宗心中留下的陰影,是永遠無法抹去的。尤其是苗劉二人喊出的“陛下帝位來路不正,若淵聖回來,當何以自處”這句話,就像重錘一樣,時刻敲在宋高宗的心頭上。經過這件事以後,宋高宗更加堅信,武將都不是好東西,祖宗立下的規矩太對了,朝廷就是要重文輕武,絕不能讓武將權力太大,更不能讓他們跟部下結成一體。北宋時朝廷就對軍隊行更數之法,同一個地方,換長官不換部隊,換部隊不換長官,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以防武將謀反。這時,宋高宗更加認識到實行這種政策的必要性了。
【苗劉兵變不僅在趙構的心裏投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而且也影響了整個南宋政權對於武將的態度。然而,就在苗劉兵變剛剛平定不久之時,宮裏又連續發生了一係列意外的事情。那麽,宋高宗又遭遇了什麽事情呢?】
苗劉兵變平息之後,宋高宗在杭州沒痛快幾天,金軍再次南下,高宗皇帝又開始逃跑了。宋高宗逃到明州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一名衛士提刀夜闖皇宮刺殺高宗未果。關於這個衛士為什麽要提刀闖宮,史書沒有記載。估計因為是北方人,看著皇上一路南逃,自己離家鄉越來越遠,出於絕望或者是憤怒,所以想把皇上殺了。這件事情,再加上苗劉兵變,給高宗帶來了很大的刺激,以至他認為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是可以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