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趙構的這種不抵抗政策,後人都稱呼他為“逃跑皇帝”。趙構在十餘年的逃亡生涯中,居無定所,顛沛流離,而且隨時都可能有危險發生。麵對這些,趙構表現得既膽小又無能,甚至流傳著趙構的膽識還不如他的皇後吳氏的故事,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趙構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據說趙構與邢氏兩人的感情很好。小兩口結婚不到一年,趙構就要出使金營。分別時,邢氏把自己的耳環摘下來送給趙構,說以後你見此環如見妾身。這個耳環趙構一直留著,保存在一個小金盒裏。後來,他從揚州出逃的時候,連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還不忘抱著這個小金盒跑,可見趙構這個人還是很重感情的。但是,趙構第二次出使金營就沒再回去,跑到外地做了皇帝。而邢氏則在靖康之變中被俘北上,後來受盡侮辱,死在了金國。趙構做了皇帝之後,遙尊邢氏為皇後,中宮一直虛懸


    第九講:逃跑皇帝(5)


    我們說的這個吳皇後,本來隻是宮中的一個侍女。趙構後來得知了邢氏的死訊,才把吳氏立為皇後。吳氏是將門之後,為人很有膽識。在趙構逃跑的過程中,吳氏一直身著戎裝,佩帶弓箭,保護著趙構。其實,吳氏即使再怎麽英武,論武藝,她也不能跟趙構比。但是,原本文武雙全、有膽有識的趙構,經過靖康之變後,竟被嚇得如驚弓之鳥,一遇到警報就隻會逃跑,這不能不讓人嘆息。


    有一次,當他們駕著一艘小船準備出海的時候,亂兵趕到岸邊,要搶船。當時,禦林軍可能都逃散得差不多了,趙構身邊隻有幾個內侍,根本攔阻不住亂兵。就在亂兵要衝上船來的時候,吳氏挺身而出,張弓搭箭射死了三個亂兵。她告訴亂兵,說舟中乃是當今天子,你們既然到這兒來,任務就是護駕,不許搶船。這麽一來,亂兵一下就被震住了,心想,連女的都這麽厲害,皇帝趙構身邊肯定有高手保護。所以,這些亂兵馬上跪下,山呼萬歲,說願意保護皇上。


    【根據史書記載,趙構不但博學,而且還喜歡騎射。這說明趙構並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皇帝。但是趙構即位後,在金兵的追擊下,卻隻會不斷地南逃,絲毫不做任何抵抗,這又是為什麽呢?】


    趙構之所以一味逃跑,不做抵抗,是由幾方麵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他那個最怕人觸碰的心結,擔心他的大臣們認為他的皇位來路不正。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南宋主戰派的官員,比如嶽飛,最後都是以悲劇收場,而主和派卻能夠受到高宗皇帝的重用。那些主和派的大臣弄明白了關鍵的一點,就是當今的天子是趙構,我們要效忠的是他,而不是在北國種地的徽欽二帝。而主戰派的大臣們卻整天隻顧著喊收復中原、迎回二聖,他們始終沒有把準高宗皇帝的脈。且不說這個口號能不能實現,即便它隻是個口號,在宋高宗趙構看來,這群主戰派的大臣也是不拿他當回事,所以他絕不會聽從主戰派大臣的意見。


    我們前麵講過,趙構的母親並不受寵,所以他當年在宮中的地位並不高。後來,金軍打到汴梁時,他又被哥哥宋欽宗當做敢死隊隊長,送到敵營去了。雖然當時趙構是主動請纓,但那也是為了引起徽宗和欽宗的重視。趙構因禍得福,沒有被金軍俘虜,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帝的位置,可以親自發號施令了,他絕不會再為了父兄去賣命。趙構這時的心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不被金國人逮住,有朝一日,我就能翻過手來。


    第二個原因,就是金軍南下時,宋朝的地方將領大多都在擁兵觀望,在這種情況下,宋高宗想抵抗是很困難的。實際上,當時趙構身邊的軍隊很少,而大多數兵力都在地方大將的手裏。金國大軍南下時,宋朝這些地方將領很多都選擇了開城投降,即使有與金軍一戰的,也不是為了給高宗皇帝保江山。《孫子兵法》上有一句話,叫做“避其鋒芒,擊其歸惰”,就是說,打仗要避開敵軍的鋒芒,等到敵人撤軍的時候,兵士都很懈怠了,然後再出擊。宋朝的這些地方將領,很好地實踐了這個理論。我們知道,金軍這次南下,搶掠了大量的金銀財寶,身上帶著這麽多東西,戰鬥力必然受到影響。所以,有的宋朝部隊就趁金國人回師的時候,出兵偷襲,這樣不但可以殲敵建功,更重要的是可以從金國人手裏獲得大批的財寶。


    但是,敢與金軍一戰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宋朝將領選擇的是投降。金軍兵臨城下了,我就開城投降,金國人一撤,我馬上又反正了。這種投降行為,按軍法來說應當立即處死,但是法不責眾,麵對這種已是很普遍了的情況,高宗皇帝根本追究不過來。另一方麵,趙構也怕把地方部隊全都逼反了,那樣他自己的處境就更危險了。在趙構眼裏,這些兵將不但不會護駕,反而隨時都有可能威脅到他的生命安全。所以,對於將領投降這種事,趙構就隻好假裝不知道,不敢深究。麵對這樣一群讓他放心不下的將帥,趙構當然不會率領他們去抗擊金軍了,所以隻能選擇逃跑。


    第三個原因,就是趙構始終忘不了王雲被百姓毆打致死的情景,他從心裏覺得老百姓的力量非常可怕,會對他的皇位形成巨大的威脅。所以,趙構更不敢發動百姓去抗擊金軍了。由於上麵幾個原因,趙構那時候根本沒有一點安全感,他能選擇的隻有不斷的逃跑。


    第十講:苗劉兵變(1)


    金軍南下,宋高宗趙構卻選擇一路南逃,當時跟隨他的也不乏武將,他為什麽不抵抗呢?因為趙構一直把武將看成是隨時可能威脅他生命的人。趙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杭州的時候,兩個禦林軍的軍官,苗傅和劉正彥發動了一場兵變,歷史上稱為“苗劉兵變”。


    在外敵入侵、山河日非的情況下,這兩個人為什麽敢行兵變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呢?原因說白了,就是他們對待遇不滿。趙構從揚州逃出來之後,對汪伯彥和黃潛善失去了信任,罷免了這兩個人的官職,任命朱勝非為宰相,王淵為樞密使兼禦營都統製,讓他們一文一武執掌軍政大權。王淵在北宋的時候就是一員武將,而且在跟西夏的戰爭中屢立戰功。當趙構做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時候,王淵就率部來投,因為從龍有功,所以趙構非常信任他。


    王淵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極其貪財。在連年的征戰中,王淵看到那麽多武將,或者為國死難,者投降了金國,或者被亂兵所殺,都是朝不保夕。所以,他覺得廣積錢財,為子孫置點產業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在宋朝的軍事統帥中,貪財的不隻是王淵,童貫、高俅等人都有這個毛病。將帥貪財必然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宋高宗後來問嶽飛,我們大宋怎樣才能得救時,嶽飛的回答是“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


    王淵行軍打仗都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自己帶不了,就讓別人幫他帶,如此戰鬥力自然沒有保證了。尤其令人氣憤的是,王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寶,竟置手下將士的生死於不顧。趙構從揚州逃往杭州時,讓王淵率軍負責斷後。結果,王淵竟然動用十幾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財物運過長江,致使數萬士兵無船渡江,滯留江岸任人宰割,幾千匹寶貴的戰馬也失陷敵營,成為金軍的戰利品。對於本就處於劣勢的宋軍來說,這種損失十分慘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兩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