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麵講過,宋徽宗的兒子絕大多數都被金軍俘虜了,隻有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後來,趙構領軍南下到了江南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又建立了一個宋政權,這個政權在歷史上被稱為南宋。


    第六講 康王趙構(1)


    北宋滅亡的當年,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即皇帝位,改元建炎,這標誌著南宋的開始。趙構就是宋高宗。提起宋高宗,可能大家腦海中浮現出的形象是自私懦弱,忠奸不辨,寵信奸臣,殺害嶽飛,不念父兄在北國受苦,偏安於半壁江山,不思恢復中原。他為什麽會這樣?他難道不知道父兄在北國受苦,不知道恢復中原祖宗的基業是他作為一個君王應盡的職責嗎?追根溯源,這些都跟他的經歷有關。


    趙構的母親是韋賢妃,這個封號也是直到趙構19歲的時候才得到的宋徽宗是書畫皇帝、風流天子,嬪妃非常多。其中大劉妃和小劉妃艷壓群芳,鄭貴妃和喬貴妃也貌美如花,婉轉多情,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而韋賢妃是宮女出身,地位卑微不說,姿色也很一般,沒什麽才藝,真要找出點過人之處,大概就比較溫柔、善解人意。但是,跟皇帝在一起的嬪妃,沒有敢不溫柔、不善解人意的。所以在徽宗眼裏,這也並不算什麽長項。


    韋賢妃能夠生下趙構,也純粹是一件機緣巧合的事。韋賢妃跟喬貴妃關係非常好,當年都在宮裏做宮女,倆人情同姐妹。沒有發達的時候,倆人約定“先貴毋相忘”,誰發達了都別忘了提攜一下對方,有點像義結金蘭的意思。喬貴妃很快就被皇上看中了,於是她便推舉韋賢妃,說皇上是不是也可以寵幸一下她啊。皇上看了看韋賢妃,沒有什麽興趣,但是拗不過喬貴妃,所以就臨幸了她。結果韋賢妃,用老百姓的話講,肚皮很爭氣,一下子就誕育龍種,而且還是男孩,也就是趙構。


    在趙構很小的時候,有一幅畫麵便定格在了他的腦海當中:每到夕陽西下掌燈時分,母親總是站在宮殿的庭院裏賞花,目光看似盯著花,實際上是在望著宮牆的那一邊,麵容憂傷,神色憂鬱,直到紅顏老去,愁眉也未曾舒展過。長大之後趙構逐漸明白了,母親一年一年地等著父皇,可是始終也沒有等來。


    【宋徽宗後宮美女如雲,皇子公主有幾十個,所以韋賢妃雖然生下了皇子趙構,也並沒有因此得到宋徽宗的寵愛。在宮中的嬪妃中,趙構的母親地位是很低的。母親的失寵和地位的卑微,給童年的趙構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有一件事對幼年的趙構刺激非常大,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很深的陰影。趙構6歲那年,韋賢妃過生日,因為不受寵,所以包括韋賢妃自己在內,沒人想到要慶賀一下,也就沒做什麽準備,宮裏像往常一樣冷冷清清的。沒想到那天徽宗皇帝突然駕臨,這使宮裏上上下下亂作一團,大家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當皇帝走進來的時候,韋賢妃不是去接駕,而是怔 在當場,目瞪口呆。還是皇上開了句玩笑,說韋娘子,你不認得朕了嗎?韋賢妃這才如夢初醒,趕緊命令宮人接駕備宴。大家都特別高興,宮裏一改往日的沉悶,洋溢著喜慶氣氛。趙構也非常高興,母親每天站那兒賞花,終於把“結果”賞來了。


    沒想到,酒席宴擺上之後,宋徽宗的一句話讓趙構母子的心從沸點降到了冰點。他說要不是喬娘子提醒,我都忘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了。母子倆相顧無言,沒了笑語,隻是默默地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宮人來報,說王貴妃臨產。徽宗一聽,站起來就要走。趙構上前抓住父皇的龍袍,說今天是母親的生日,難道父皇不能多陪母親一會兒嗎?這時徽宗一隻腳已經跨出門檻了,他回頭摸了一下趙構的腦袋,說我去去就來,你們娘倆兒等著我。那天王貴妃生的是一個公主,並不是皇子,可徽宗卻一去就沒再回來。


    第六講 康王趙構(2)


    趙構母子倆在宮裏地位很低,在皇室中也沒有什麽影響。趙構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對他日後的人生經歷肯定有影響。最起碼我們可以分析出來,他對他的父皇和皇兄,從感情上應該是比較疏遠的。


    【宋高宗趙構在許多民間評書和野史中,常常被形容成是一個膽小懦弱、貪生怕死、隻會逃跑的皇帝。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趙構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根據《宋史》記載,趙構“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鬥”。意思是說趙構不僅學問很大,還能拉開一石五鬥的強弓,兩隻胳膊各能舉起110斤重的東西,這可是宋朝選拔禁衛軍軍官的最高標準。由此可以看出來,趙構天生神力,按照今天的評價標準,他是運動健將級的水平。作為一個老百姓口中的少爺羔子式的人物,生長在皇宮之中,受教於婦人之手,居然能夠練成超強的武藝,實屬不易。趙構的書法也是相當精湛的,尤其擅長行書。因為他有一個以藝術家自居的父親,想要討得父親的喜歡,引起父親的注意,就也得擅長這個。趙構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不像評書或者野史講的那樣,除了懦弱、逃跑,其他的一無所能。15歲那年,趙構被晉封為康王,但他仍然堅持苦練武功,勤習書畫,等待著出人頭地的機會。


    四年後,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前麵我們講過,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金軍一路南下,兵臨汴梁城下。宋朝提出議和,最後達成了賠付500萬兩黃金、5000萬兩白銀、10000頭牛馬,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遣宰相、親王赴金營為人質的條件。麵對這樣屈辱的條款,宋欽宗全盤接受,立刻著手搜羅金銀牛馬,準備給金國人送去。人質方麵,宰相好說,可讓少宰張邦昌出使,然而親王派誰去呢?皇帝也不好欽點哪一位親王去。於是,欽宗便召開皇族會議,把他的十幾個弟弟叫來,說現在金國提出以親王為人質的條件,你們都是王爺,誰願意去?一聽這話,全場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宋欽宗非常失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手足,而今國家有難,賢弟們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為朕分憂嗎?話聲未落,大殿外麵就有人喊,陛下,臣願往。隻見一個人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欽宗定睛一眼, 正是年僅19歲的康王趙構。宋欽宗特別高興,也非常感動,他走下禦座,拉著趙構的手說,金乃虎狼之國,他們不講信義,不像遼國久沾王化,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慮考慮,真的願意去嗎?說罷充滿期待地看著趙構。趙構說,我身為皇族,國家有難,理當挺身而出,為江山社稷何惜一死?宋欽宗聽後更加感動了,說那好吧,你先回王府跟家人告別,次日起程。


    【去金國做人質是有生命危險的,很可能有去無回。宋徽宗有31個兒子,卻隻有年僅19歲的趙構挺身而出。而正是因為趙構敢於為國赴難,不但在靖康之變時倖免於難,而且徹底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那麽,趙構到了金國之後,都遭遇了些什麽事情呢?】


    趙構回家跟夫人告別後,進宮去見母親。宮人報告說韋妃去了太上皇的寢宮,趙構趕緊跟了過去。他剛一進門,就看到母親跪在地上,正抱著太上皇的腿失聲痛哭,頭上的首飾掉了一地。太上皇神色尷尬,還有幾分不耐煩。徽宗說,九哥有膽有識,你應該為生下這樣的兒子感到驕傲,他願意為國盡忠,你幹嗎不讓他去啊?韋妃說,我隻有這麽一個兒子,他要是死了的話,我也沒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個兒子,他對您來說隻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說,這樣吧,我現在就晉封你為賢妃,你的寢宮可以安在孤家的寢宮邊上。如果趙構能夠平安回來,封他做太傅,加節度使。可韋妃還是抱著太上皇的腿哭個不停。趙構走過去,向父親行了個禮,又把母親攙扶起來,說孩兒是自願的,能為國盡忠我很高興,母親不要哭,也不要為難父親了。宋徽宗聽到這話,非常高興,尷尬的局麵可算解除了。趙構又向徽宗施禮,說兒這一去有可能就回不來了,請父親多保重,說完就告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兩宋風雲最新章節